《金刚经》开示录第十八节课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稀有。”
须菩提说:“世尊,我现在听闻、受持这部经典,并不是特别困难。最难得的是,将来末法五百年时,若有众生听到这部经,并能信解受持,这才是最为稀有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众所周知,世尊在世时是果法期,佛法相当兴盛,得果的现象非常多,经常有众生得阿罗汉果、独觉果、菩萨果。因此,无论从当时的时代、还是众生的根基来讲,能听到《金刚经》不是非常难得,也不是非常稀有。(昨天须菩提说自己从得慧眼以来,从未听过这么殊胜的法,非常稀有。现在他又想了一下,说:“这也不是特别稀有,因为佛教很兴盛,再加上我是解空第一,信解受持这样的空性法门也不算难事。”)
或者按照嘎玛拉西拉的解释,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不是很大,只是一部分,所以须菩提说:“我听闻经典而证悟的空性,境界不是很高,所以我与这样的空性相遇,也不是非常稀有。而将来的大菩萨,依靠《金刚经》证悟究竟空性,才是最稀有难得的。”这也间接说明了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渺小,菩萨证悟的空性广大无边。禅宗经常说“解悟”与“证悟”,须菩提相当于解悟,显现上只是理解了这种大乘空性,但还没有真正现见,而将来的大乘菩萨却会完全证悟。
〖后五百岁〗:这个概念前面已讲过,汉地与藏地的说法较相似。还有些人解释为:佛在世时佛法非常兴盛,佛涅槃五百年后佛法也较为兴盛,过此之后即为末法,因此“末法五百年”不是只有五百年,还可以包括很多个五百年。
有些经典中说,佛法有兴盛期和隐没期,但了义的经典中说,佛法永远不会隐没。如密宗《时轮金刚》中讲:“所谓的末法,只不过是佛法在一处显示灭尽,但实际上它又会兴盛于另一处。就像阳光一样,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显宗《不可思议经》云:“佛陀无灭度,佛法恒住世”。《涅槃经》中也有如是宣说。因此,这里的末法五百年,是在有些众生面前显示的。
炯尼夏智仁波切在此处还引用了龙猛菩萨的教证:“知此诸法空性已,一切业果依缘起,稀有又此极稀有,稀奇又此极稀奇。”确实是这样的,佛在世时听闻到《金刚经》,并不是特别稀奇,但现在时代五浊特别猖盛,我们有缘听到这个法门,领悟到空性不可思议的法味,那真是非常稀有。
有些世间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发大财、得高位、有名声是非常稀有。其实这是小事情,真正稀有的是什么?在如此恶劣的末法时期——佛已涅槃多年、行持佛法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听到空性法门,获得解脱轮回的空性智慧,体会佛法不可思议的甘露胜味,才是稀有当中的稀有。因此,佛法并不是口头上会说就可以了,相续中要真正感受到诸法实相。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为什么说这种人稀有呢?因为此人通过闻思修行获得了正见,已经远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没有这些相的话,当然是最高的境界了。三界轮回中的众生始终摆脱不了烦恼,原因就是执著这四种相,如果断尽了这四种相,就会远离一切痛苦。所以空性法门听得越多、修得越多,获得的利益就会越大。有些人当下即可断除我执,有些尽管不能当下断除,我执也在日益减少,乃至灭尽,这就是世间上的第一稀有。
正如前面所言,对自己的执著叫我相;对他人的执著叫人相(如“这是我们学院的人”、“我们都是中国人”、“人类应该怎么生存”,这些都属于人相);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个众生,对众生的执著称为众生相;执著自他的寿命是寿者相。(很多人都特别怕死,这次念长寿咒,大家特别认真,还没到统计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念完十万多了,这就是执著寿者相。)如果证悟了空性法门,这四相就没有了,憨山大师在《金刚决疑》中解释得非常好,他说:“四相本是如如,了此即见法身矣。故曰,能离一切相即名为佛,此真稀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