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第二十三课

  • 作者: 索达吉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832
  • 分享到: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般若摄颂》,其中讲加行之作用。
壬四(加行之作用)分二:一、生自子之作用;二、令自子行功德之作用。
癸一、生自子之作用:
本科判是说,般若相当于母亲,就像世间的母亲可以生儿子那样,般若空性能产生诸佛。在《现观庄严论释》和其他论典中,佛陀叫自子,其意是说,佛陀是佛母空性的儿子。
过去十方及未来,世间怙主由此生。
有些人这样提出问题:既然你们讲般若是一切诸佛之母,那请问为什么它是诸佛之母?或者说,为什么它有佛母这一名称?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在世间当中,母亲生下孩子并让其成家立业,这是母亲的责任。所以,只要一个女人做这些事情,人们就会称她是某某人的母亲。同样的道理,不管是过去无数劫中的佛陀,还是现在正在十方刹土中转妙*轮的如来,或者是未来将在各个世界转*轮的正等觉,他们全都出生于般若,所以般若堪为三世诸佛之母。《大品般若经》亦云(1):“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因为三世一切如来皆依般若空性而来,所以,若没有般若空性,或者说不可能证得这样的境界,那诸佛也绝对不会有。我们之所以讲般若法本乃至般若空性的意义极为殊胜,其原因也在这里。
所以,在以后修道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懂得:般若是一切诸佛的来源,它比佛像还重要。这一点,以前没有学过般若法门的人也不一定懂,但现在通过学习这样的经文就要明白。因此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恭敬、供养、读诵般若经,哪怕在一月乃至一年中读一遍,其功德也不可思议。当然,平时随身携带般若经函,或将其安放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这都是对般若恭敬的行为。而我们对般若越来越恭敬,就能越快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
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学习般若,很多高僧大德都认为:没有学习中观,对佛教的深奥意义就不可能真实通达。所以入佛学院后,上师们都会要求:所有学员必须学习中观。的确,学习中观对密法的实修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曾经讲过,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中经常引用很多教证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即使修大圆满本来清净,也应该对中观的无生法门有着坚信或生起定解。麦彭仁波切也说(2):要通达大圆满,一定需要离戏中观的见解,也即对中观空性见应探索究竟。因此,在因地或道位时,学习这样的般若法门就很重要。
作为修行人,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如果对空性法门有所认识,对世间的贪执就会淡薄,也不会强烈执著世间八法。当然,肉眼看不到的佛菩萨的加持,以及受持般若的不可思议功德,唯有依靠经论的教证来了知。所以,我们如今能值遇这么殊胜的法门,的确非常幸运。虽然在修行或实修过程中,会违缘重重、烦恼深重,也即有许多痛苦、障碍,但依靠多生累劫的因缘和福报,即生中已经值遇了如醍醐般殊胜的大乘空性法门,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欢喜心,这非常重要!
如果始终处于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状态中,经常觉得修行不成功、生活不成功,一直在不成功的心态中度日子,那就不合理。虽然有时反观,会发现自相续有众多烦恼,自己也极其惭愧,但现在无数人都没有做有意义的事,所以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我们已经值遇了佛法。也即不管怎么样,我们已将或多或少的时间用在利益众生的发心上,或修学佛法方面,所以极为难得。对我来讲,每天这一堂课是我生存的实在意义。对你们来讲,不管是现场听课的道友,还是听Mp3或看光盘的佛友,真正懂得般若的功德,就是人生的价值。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活在人间对自他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若每天发愿,让自己的心在佛法大海中游泳一会儿,那很多分别念都会顿然消失,许多杂念、妄想也会停止,而这也极为难得。
癸二(令自子行功德之作用)分三:一、令知轮涅基之理;二、令行遍智果之事业;三、令行灭二边道之理。
子一(令知轮涅基之理)分二:一、依靠般若而知世间二谛;二、由证悟真如而得名。
丑一、依靠般若而知世间二谛:
示世诸佛能生母,示余有情之心行。
世间罗汉之真如,缘觉佛子之真如,
离实非他一真如,如来彻知智慧度。
这里是说,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能了知二谛。怎么了知呢?比如一位世间的母亲,她生了四个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学问及工作她都很关心,所以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虽然他们在学问、年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当然,这是以世间事来做比喻,所以喻义之间会存在着差异。在《大圆满虚幻休息》和《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讲,比喻和意义两者完全相同,这也不可能。其实就像因明所讲的一样,某些地方相同,就可以做比喻。这里也是同样,既然如来是般若佛母之子,那他依靠般若空性就能了知基道果或蕴界处所摄的世间一切万法;而没有依靠这样的般若,就不可能了知。这是从智慧的角度来讲的。从大悲的角度来讲则是:尽管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但佛陀依靠智慧波罗蜜多,每一众生的心理状况,即烦恼和智慧所摄的无量无边的法全都能清晰了知;如果这些众生依靠佛的指示或般若波罗蜜多而修行,他们也能完全通达。也就是说,佛依靠般若能完全通达所知对境的众生与万法,当然这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讲的。
从胜义的角度来讲,佛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对世间远离一切贪欲及证悟人无我的阿罗汉、通达人无我和少部分法无我的独觉、通达大部分法无我的佛子菩萨所证悟的真如空性全部能了解。还有,世间一切万法远离一体他体,这样的真如也能了知。而这就是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说,佛依般若智慧,所有四圣者:声闻、缘觉、菩萨、佛陀所证悟的空性完全能了知,而这就是真正胜义的境界。
为什么佛陀通通了知呢?其实,这就是有了般若空性的原因。如果没有般若空性,佛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境界。这相当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大学,如今的才能和智慧也不可能有。所以他们常说:某某大学是我的母校。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他们的智慧来源于此,所以要用母亲来比喻。由此我们也可了知,诸佛之所以能通达世俗胜义的一切万法,就是因为有般若。
麦彭仁波切在《解义慧剑》中说:“精通二谛理,见二谛融义。”而当胜义谛和世俗谛融为一体时,也不可能用语言来描述。虽然我在这里装模作样地说,但真正心的本性或万法的实相,唯是远离言词、思维的境界,这从自古以来很多大德的开悟偈或悟道歌中也能了知。虽然二谛完全融为一体的境界,并非分别念的对境,但我们还要宣说,这也很有必要。
以前,野翁禅师将衣钵交付给无趣禅师时说了一个偈子,这是开悟后的偈颂,也是传法,就像密宗中的持明表示传或补特伽罗耳传一样。他说:“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表面上看来全是非非非,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尤其是不懂佛法的人会认为:这么多的非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对在座的道友来讲,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因为以前学《中观四百论》时,其中也有一些相似的偈颂。当然这也可以说明,二谛融为一体的境界很难用语言来宣说,但确实有这样一种证悟境界。
以前,世愚禅师听人念《证道歌》(3)至“不除妄想不求真”一句时恍然大悟。他在离开世间时,也以偈颂的方式将自己所证悟的胜义和世俗二谛圆融的境界留在了人间,偈为:“生本不生,灭本不灭,撒手便行,一天明月。”这首偈颂描绘出了禅师所证悟的如明月般的禅宗境界,即:生本来没有生,灭本来没有灭,我今撒手便行,处处一天明月。虽然这些境界我们也可用语言文字来宣说,但若没有彻底闻思中观,恐怕里面的甚深意义就不一定能了知。若长期对中观或般若法门有信心,自己也认真闻思过,虽然尚未如实证悟圣者所讲的境界,但自己读诵、思维时,也会有一些了悟。
丑二、由证悟真如而得名:
本科判的意思是说:为什么叫如来呢?这是因为佛陀已经证悟真如,所以才获得了这样的名称。
遍知住世或涅槃,无过法性法空住,
菩萨随证此真如,故于佛赐如来名。
无论通达万法真如的诸佛安住在娑婆世界之类的世间当中宣说佛法,还是为了众生了达无常之理而在众生前示现涅槃,诸法本体的无垢空性,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它永远不会改变,而且谁也无法改变它;就像虚空的本体没有未来、现在、过去之分,而常恒不变地存在着一样。关于一切诸法的本体如如不动地存在着,无垢光尊者曾引用《大般若经》的教证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诸法,常无变易。”意思是说,佛陀出世也好、不出世也好,一切诸法的空性本体都没有变易、迁变。其他经中也说:一切诸法的法性是本来而安住。
有些人认为:佛陀没有出世之前,诸法的本体不是空性,只是在佛陀创造了这样的空性法门后,万法的本体才变成了空性。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佛陀只不过在无量无边愚痴众生根本不知道诸法的本体时,才把真理告诉了我们。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佛陀在这里对迷惑众生的开导。
而菩萨也以智慧随证一切诸法本来如是存在的真如空性,当完全通达万法本性,也即大彻大悟时,才对佛陀赐予如来的名称。为什么叫如来呢?因为诸法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如是空性,而佛陀已经通过精勤修行到达这种境界,所以称为如来。《大智度论》云:“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可见,只要到达如实之道,或对此道已经完全了达,就可以叫如来。其实,真正的如来并没有来和去的执著。《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虚云老和尚在开悟时也说:“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意思是说,就像到了春天时花香四溢、处处秀丽一样,现前究竟证悟时,山河大地全都是如来。
大家也清楚,在修法王的上师瑜伽或祈祷莲花生大士的后得,皆应把所有声音等显现当作上师的幻化与加持。而真正有一些修证或修行比较好的人,眼睛所看到的所有景象,皆会观为上师的幻变;心里产生的贪心、嗔心等烦恼,也会看作是上师智慧妙力的游舞;一切病痛也会当作是上师赐予的加持……若能如此观想,一切违缘都将消于法界。堪布阿琼也讲:出现违缘、痛苦时,要想这是上师加持让我消除业障,乃至有吃有穿、无吃无穿,心情快乐、心情痛苦等,都要观想是上师的加持。但有些人说:“上师!您千万不要批评我,我好好地干,您如果批评,从那时起我就不发心了。”其实,对待批评与不批评根本不能如此取舍。不仅如此,就是任何一种外在的显现,比如大街上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车马、人流等,这些全部是佛陀的幻化。如果能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那就无比善妙。
以前宁玛派的很多寺院,在每一次念经结座或回向完后,都要念敏朗大师所造的偈颂,其用意在于提醒大家在这个偈颂的境界中安住。这个偈颂的意义与我刚才所讲的一样,就是一切都是上师和如来的幻化,所以大家皆应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但这对没有长期修行的人来讲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可能两三天起作用,但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在那时还要不断吃妙法的药。
子二(令行遍智果之事业)分二:一、依于般若成办二利;二、尤其为利他说法之理。
丑一、依于般若成办二利:
依于般若欢喜园,十力导师此行境,
尽除众苦三恶趣,彼等永无众生想。
这里是说,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能让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比的欢喜,所以般若就像天上的乐园一样。大家都知道,无数天子天女依靠天上的乐园能生起欢喜之心;同样,依靠般若,无量无边众生也能得到欢喜。不要说佛陀、声闻阿罗汉等圣者能获得欢喜,凡夫人在听闻般若后,生活上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也即可以享受天人般的快乐。大家都清楚,在没有听闻空性之前,自己对家庭、感情、财富、地位等世间的一切是如何执著,但懂了般若法门后,知道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没有实在的意义,只不过众生执迷不悟,这样就有能力提醒自己。
而安住于此,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人天导师佛陀的行境是什么样呢?可能很多人都把佛陀看作一般的世间高尚人,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佛陀的智慧,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依靠发心力和缘起力,一刹那间就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让众生从苦海或恶趣中摆脱出来,获得暂时、究竟的快乐。虽然如此,佛陀永远不会像凡夫人一样有众生之想。其原因,佛陀是以无缘大悲和恒常、周遍、任运的事业为有缘众生讲经说法等。
但我们现在根本不能恒常,只能在两三年中讲经,当身体不好、弟子跑了等原因出现时就中断了。也不能周遍,只能在一个小小的经堂为人说法,别的无量无边众生都听不到;或者说只能为一个民族、一个种类的众生说法,比如若非人不懂汉语,就没办法沟通。也不能任运,而要依靠勤作,也即需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种种方式;现在有些老和尚为了弟子流过多少泪、出过多少汗?这是不任运的度化方式,很痛苦!
而佛陀绝对不是这样,因为他没有取舍之想,就像《六祖坛经》所讲的一样:“此心本净,无可取舍。”的确,在心的本来面目到达清净时,就再不用取舍了。而依靠这种无取舍、无分别的方法修行,则能很快成佛,就像《经庄严论》中所讲的一样:“菩萨无分别,说彼速成佛。”而成佛后,以此方式也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虽然佛陀在日日夜夜地度化众生,但却没有众生之想。
以前有一位法师在外弘法,整个体育场有很多人,他开心得不得了,回来后说:“今天来了很多很多人,我实在太了不起了!”当然,这也许是为了度化众生,法师才在众生面前显现自己了不起,而这也是开许的。实际上,真正的佛和菩萨并无众生之想,比如:我今天利益了多少众生、我今天帮助了多少人。可是我们现在根本不行。前两天我帮助几个大学生,天天都用手指来数:今天在那里有一个,明天在那里有一个……想起来也很惭愧。虽然自己很想不告诉别人,但有时候也忍不住,偏偏要说出来,不说心里就很难受。
的确,凡夫有众生想,而诸佛却没有。《华严经》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众生在如来的身体里成佛,而是说,在如来的境界中所有众生皆可成佛。虽然如此,诸佛也没有所度化和能度化的执著,就像《入中论》中以陶师的比喻来说明如来的事业无勤成办那样(4)。
丑二(尤其为利他说法之理)分二:一、折服非道之理;二、指示正道之理。
寅一、折服非道之理:
如狮栖山无畏惧,震慑群兽发吼声,
人中狮子依般若,慑众外道发吼声。
比喻是这样的:在世间,当狮子无所畏惧地安住在山林中时,包括豺狼等猛兽在内的群兽皆非常害怕,一旦听到狮吼声全都胆战心惊,更没任何一个动物敢向它进攻。同样的道理,具足一切功德、断除一切过患的人中狮子——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依靠具有甚深意义的般若波罗蜜多,能摄受世间所有外道;当他发出微妙的空性法音时,像群兽般愚昧无知的世间众生皆没办法反抗。
当然,这并非我们佛教徒自赞毁他,因为现在如来的教理全都白纸黑字地留在人间,大家可以一一翻阅、研究。自古以来,无数文学家、哲学家等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未真正驳倒佛陀的空性教理。以前我讲《中观根本慧论》时跟大家讲过:现在世间上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知识分子,皆应认真学习《中观根本慧论》之类的空性法门,因为这样的理论剖析,任何人都没办法超越。
萨绕哈巴尊者说:“譬如林中狮吼声,群兽闻之悉丧胆,狮儿闻此皆欢腾;宣说本来无生乐,邪执愚夫皆畏惧,有缘弟子乐而颤。”意思是说,就像林中狮子发出狮吼声时,所有野兽皆闻之丧胆,而狮儿却无比欢喜一样;如来以微妙音声宣说本来无生的空性法乐时,世间所有持常见、断见的愚昧凡夫皆心生畏惧,而有缘弟子却无比欢喜。
从我们自身经历来看,以前读书学世间历史、哲学等时,始终觉得人类真理并非如此,应该在另外一个地方还存在着更深奥的知识。而当我们来到中观或般若的乐园中时,才发现谁也没办法超越它。以前,我跟世间学问比较不错的,毕业或工作于清华、北大、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很多知识分子共同探讨过很多次,在探讨的过程中,他们对佛法尤其是空性法门非常钦佩。可见,只要懂得中观和因明的推理,世间所有服从真理的知识分子都会口服心服,因为他们根本没办法驳斥。当然不懂就另当别论。所以,如来真正的狮吼声很有必要弘扬。
的确,有智慧的知识分子很容易接受空性法门,因为这完全可以用逻辑推理在他们面前证成。如果我们给他们讲佛陀的神变不可思议、来世三恶趣的痛苦等,有信心或有前世因缘的人会相信,而其他人就不一定会相信。其实这些道理谁都可以相信,因为,既然我们知道如来金刚语的一部分千真万确,而其他从推理上又找不到过失,那就不得不承认如来的真实语,所以大家皆应了解正法的殊胜性。
寅二、指示正道之理:
譬如空中之阳光,晒干大地显色相,
如是法王依般若,有海干涸说诸法。
比如,当虚空中太阳升起来时,依靠它发射的光芒,能晒干大地上的所有潮气(大家都知道,在下了一场大雨后,很多路全部是泥土,特别滑。而当太阳出来后不久,所有湿气全部都没有了),而且晚上根本看不见的很多东西,也能明显照见。也即太阳的功能可从两方面来讲:一是晒干所有的潮气,二是依之能照见一切万法。同样的道理,世间日轮——佛陀(有些书称佛陀为世间明日,意即无数众生依靠他能从黑暗的轮回中获得解脱,或照见一切万法)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虚空界,能让三界轮回中的爱河,或所有生老病死的瀑流全部干涸无余,并为众生真实宣说一切所知万法。
当佛法在世间传播后,人们就会懂得宣说诸法现相的世俗真理和宣说实相的胜义真理。如果没有佛法,众生将会特别愚痴,也即除了吃喝或希求名闻利养之外,真正有意义的了生死、脱轮回的真理谁都不会懂。所以在此世间,若佛陀没有出世,众生就会跟特别可怜的盲目者没有任何差别!
就像一个村落,若没有一位能干、具慧的人带领,他们将永远走不出黑暗、得不到光明,如果有这样一个人,所有人都将获得快乐。同样的道理,若此娑婆世界没有多生累劫积累资粮、证得一切智智果位的佛陀宣说正法,无边众生将在黑暗中始终找不到解脱的光明大道。因此大家皆应感恩佛陀,还要感恩历代的传承上师们!为什么要感恩上师呢?因为,若没有上师们的教育因缘,虽然佛陀已经三转*轮、留下了八万四千法门,但由于众生愚痴特别深厚的原因,也不可能从轮回中获得真实的解脱,而始终沉溺在世间五欲的淤泥当中。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般若法门的威力和上师、佛陀大慈大悲的智慧能力,对无数众生来讲,这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如今我们在得到一点点佛法境界时,也不能独自享用,就像在得到好的食品时,自己独自一人吞下去很可惜一样,所以大家皆应为身边的人着想。的确,我们身边很多人特别痛苦,如果他们这一辈子没有与佛法结上殊胜的因缘,那生生世世也不一定能走入佛门,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皆应关心身边的可怜众生。
而要关心他们,首先自相续要有证悟,或者对般若空性一定要有了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感觉佛法特别殊胜,从而尽力推荐给他人。有些人在医院看病、吃药后,身体的病痛一下子就没有了,他会觉得医生很了不起,他开的药很不错。从此之后他见到谁都会介绍:你到那个医院找某某医生看看,我亲自找他看过病,效果非常不错。这样之后,很多众生都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如果自己的病一点都没减轻,虽然别人说很不错,也不一定会推荐。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相续中的烦恼病没有遣除,也不一定会向他人推荐佛法。所以我觉得,关键自己要有一种感觉,这非常重要!
作为修行人,不管是讲经说法的人,还是闻思修行的人,自己一定要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收获。如果没有得到,可能只是一种形式。有些人在得到法师的名称后,为了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就到外面去传法,但若自相续对佛法没有甚深领悟,长期也不一定愿意,可能在很快的时间中就会改行。如果真正有一些领悟,始终都会做这件事,不会随便改变。所以,只要我们依靠般若法门使相续中的执著减轻,而且对解脱越来越充满希望,那在行为中就不但不会舍弃,反而会越来越充满信心。所以但愿在座的人都能获得佛法的境界,尤其是般若空性的境界。当然,虽然般若空性的威力不可思议,它有无比的加持力和功德力,但若业力深厚,也不一定得到利益。前一段时间也讲过,按麦彭仁波切的教言,这与前世的因缘和今生的精进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些因缘全部具足,我相信般若法门对每位众生都能带来无量无边的快乐和利益。
好,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尔时,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是故佛依止是法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法。何等是法?所谓般若波罗蜜。诸佛依止般若波罗蜜住,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
(2)《定解宝灯论》云:“探求本来清净义,必须究竟应成见,仅从离戏分而言,二者无有差别也。”
(3)乃永嘉玄觉禅师著。
(4)《入中论》云:“如具强力诸陶师,经久极力转机轮,现前虽无功用力,旋转仍为瓶等因。
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
思考题
1.既然三世诸佛皆依般若而生,那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般若?请结合上师的教言说明。
2.在学完“令知轮涅基之理”这一科判后,相信大家一定对现证二谛一体的境界和本来如是存在的真如法性产生了强烈的希求心,既然如此,你打算以什么方式来现证它?
3.为什么佛陀能“尽除众苦三恶趣”而永无众生之想?这对我们有何启发?请以喻义结合的方式阐述佛陀依靠般若折服非道与指示正道之理,也谈谈自己应如何实践这一真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