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第三章不同情况的修持

  • 作者: 波卡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18
  • 分享到:


第一节快乐之时

在一天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微小、但令心喜悦的事,如果我们不以精神修持之态度来面对,它们将无所用处。相反的,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将它们融入于修行之中,它们便能产生新的善业善缘。但是如果仅知汲取幸福,而不知如何做利用的话,将不会累积任何好处。快乐及幸福是过去善业之果报,这是一份好的潜力;但是若无法将此潜力再加强,它会被用尽。这正如同我们吃水果一样,吃完了什么也没剩下。所以要将喜悦及幸福做为一种精神修持,我们必须思维这些好的果报不能仅让自己拥有,还要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正如我们将正在吃的果实之种子播撒出去一样,在不久的未来,它们将结出美丽的果实。藉由回向,我们潜在的喜悦及善业将永不枯竭,现在善报之喜悦及幸福仍将是未来喜悦及幸福之源泉。

当我们高兴时,将心中的喜悦回向:

“愿欢喜布满了虚空!”(注一)

当我们生理上或心理上觉得舒畅适意时,这无论是外境所带来的喜悦或我们完成所处理的事务,皆必须注意到或希望一切有情能体证与我们一样的喜悦。

如果能够的话,我们可以藉着以“自他交换”观想来帮助上述的思维:观想我们所呼出的气皆是白色洁净之光,遍撒每一众生令其得到与我们相同的喜悦。

此外,我们的幸福及喜悦,不应只是一种虚妄的满足或执著;必须记得:这些幸福与喜悦皆是过去善业之果实,它们皆会逝去及梦幻,不是永久的。

第二节痛苦之时

在痛苦之时,如果不藉此痛苦做为精神修持之支柱,情况将更加恶化到令人无法抗拒,并无法承受其所带来之忧虑与焦躁,毕竟痛苦并非吾人所能避免的。

将痛苦融入日常修持中,将可得到两种利益:

一、痛苦及忧虑会不再那么重要,并因此渐渐减轻。

二、思维于自身承担众生之苦,我们将生出广大之悲心。

当痛苦时,我们承担这份痛苦并思维:

“愿此世界之苦海能枯竭。”

自省:

“我现在所受之苦,皆是过去恶业所成之果;此苦是无常,在恶缘枯尽之时此苦将尽。

我非唯一受苦者,一切有情皆在苦中、痛中忍受一切艰难及失败,他们所受之苦远胜于我。

其实,众苦无量,我苦尚堪忍受。愿我能替众生受诸苦。”

同样地,我们可利用自他交换之观想,思维由我们自身吸入一道黑光,藉由黑光,我们承担众生之苦。

此外,若有人于一日之中不觉有乐亦不觉有苦,则此人可跳过此节之修行,但事实上却无人能如此。

第三节病时

当我们生病之时,做如下之思维:

“我今所受之痛苦,是我于过去造就之恶业所结之苦果。我自当承发这个责任。余诸众生所作恶业更甚,所受之苦皆胜于我。愿众生之苦、病皆融于我身,也愿众生皆离病解苦。”

于思维之同时,作自他交换之观想:观想吾人吸入众生病苦所化成之黑气,接着呼出白色光明之气回施给一切众生。

常常,我们可以意识到:疾病的经验仅可能是对“心的存在”无法体悟,而造成错误的感觉。在实相中,“病”并不存在。生病时,就像在梦里,而我们所感到一切生病所带来的苦楚,只在此梦中;梦既非真,病亦是假。

我们亦可观想三宝所在的喇嘛上师,立于我们患病之器官部位,全身放光,有甘露自其身流下,洒于患病处,令我等减轻痛楚。最后,如果我们懂得修法,可以祈请药师佛,并持诵其咒语,令我等减轻痛楚。

第四节于一些小状况时之修持

于日常生活中,面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态度,使其能滋润我们已趣向菩提之心灵。

这些思维的培养,佛陀曾亲自教示于显经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祈愿文牢记并运用:

当我著衣时:

愿我能著上谨慎及羞耻之衣。

当我系带时:

愿我也系于圣行及戒愿之带,永不离背。

当我启门时:

愿我亦能启开甚深证悟之门。

当我开门时:

愿我能永闭下三涂之门。

当我行路时:

愿我正于觉醒路上直行。

当我乘马(乘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时:

愿我正乘于精进奔驰之战马上。

当我涉水(行于桥上、或乘于船上)时:

愿我越度轮回苦海。

当我顺坡登高或行于楼梯时:

愿我正攀登于解脱之道上。

当我到达目的地时:

愿我到达涅槃之城。

当我会晤上师或了不起之人时:

愿我所遇,所跟随者是位完美的上师。

当我亲见三宝示现时:

愿我能生于佛净土。

第五节食肉之时

食用被杀动物之肉,是一项非常不好的业因,所以能不吃肉是最好的事。

但总是因环境的不允许,我们无法避免食用肉类食物;可是最起码我们应避免为食用而杀生,不订购活的动物,使其不为我一己之贪而遭杀害。

我们于肉铺商店所购买的肉品,是来自为供应一般须求而宰杀之动物,这不同于我们个人所直接订购宰杀的肉品。食用此类之肉品仍有恶业,但较前者轻些。

当我们食肉时,必须将我们的悲心置于此遭杀食之动物身上,念诵佛号,观音菩萨心咒或其它咒语(高声诵持或心念),并向所食用之肉吹气,愿此时此动物自下三界解脱,并得往生极乐净土。

如此做的话,不仅对此动物有所帮助,并减轻我们因食肉所造之恶业。

第六节电视

佛陀对此主题并没有明确的阐述,毕竟在他的时代里电视并不存在。然而今日在西方,大部份的人皆在电视机关消磨许多时间。

适度的观赏是无害的,但反之如果耗于电视的时间太多则会造成下列危害:

一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在电视机前度过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可以拿来专注于修法,用以储存内在的善业;或也正可以这两个小时来做有利的运用。再不然小眠一下或静静地休息,皆比在电视机前浪费时间要来得有益。

另一方面,电视节目会伤害我们的心灵,我们已经习惯大量而繁杂的思考;供给大量的资讯,各式新知,及怪诞的想像,于我们的心灵,只会扩大我们的思流,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和平宁静及幸福。

对于修法者而言,能不看电视是最好的,或者只花极少的时间。

然而,在偶尔观赏电视之时,以更多的衡量标准来进行,并力求将所观之节目做为如修法时所观之物,同时应用下列之方法:

供养:

当我们从电视上观赏到美丽的景色,花朵、山峦、大海、各形各色之美丽事物,思维将此美景供养三宝及精神上师。

悲心:

当我们观赏到苦难的节目:战争、疾病、争吵、死亡,我们思维:“众生正受各种苦,愿彼一切众生皆能自苦中解脱,速成醒悟。”

无常:

电视向我们传达了发生于世上的种种变动,种种情况的转好或恶化,我们思维于轮回中一切现象皆是短暂及善变的,不论好或坏,一切事物皆于变迁中。

毕竟,真正的我,正是这世界本身,电视给我们的只是一缩小的模型,一个缩影的复制。这世界给我们的一些启示,我们必须了解并回应于全世界,思考这些启示会利于我们了解一切现象的普遍性。

诸相非真:

在电视节目上所示现的各种影象皆表现某种程度的真实性:我们见到了事物的多样性,于行、走、言、思中的人们。事实上,这仅是真实的外貌;在电视影像之外,并没有人,没有这一些行为、言语、思想。一切的现象皆是一样的本质,皆是缺乏自性真实的影象,仿若南柯一梦。

看自己的心:

时而,我们会注意到,电视是由“心”这个主体所认知的客体,然而把我们的心朝向他,将心放松并维持宁静。

只要少看电视,并利用上述这些方法,将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但仅在此条件下。

第七节面对各种情绪时的处理

每天,这五种毒素,也就是五个主要的情绪,或多或少,反复地于我们心中生起。为了面对它们,有许多的方法,于下所列是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一、欲望与执著[系缚]

[欲望]和[执著]这两个词汇,并不只用在男女关系上,它们也指金钱、食物、衣饰、物质的便利,愉悦的声音、芬芳的香味等,对我们所产生的吸引力。撇开男女之间的吸引,我们似乎不太习惯重视其他方面的欲望。然而,一切的行动皆是将我们导向以感觉为目标:形色、声、香、味及触感的追求,同样是一种欲望。

当欲望于我们心中生起时,首先必须要对它有所认知,接着要了解虽然此所欲之物能带来某些快乐,但此乐将有转苦的一日。佛陀言:“沉缅于欢乐,就像舔食剃刀片上的蜜一样,一阵甜蜜之后,痛苦很快随之而来。”

这并非意味着这世上诸乐皆不能为我们所利用。但假若系缚太强的话,所受之苦便一样强烈,若系缚微弱,则苦便随之较轻。假若我们很贪婪地舔食剃刀上的蜜,则会在自己的舌头上造成很严重的伤口;又假若我们非常谨慎地舔食剃刀上的蜜,并知道在蜜糖之下隐藏着锋利的刀刃,那么受到割伤就较轻微。同理,必须晓得以谨慎及节制的心态来运用世上诸乐。一般而言,我们并不知道要谨守分寸,因为我们皆没有意识到藏在蜜糖下的刀锋,太着迷于蜜糖的美味,便毫无节制地舔食,于是便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嗔心与怨恨

当我们陷入嗔恨时,当如此寻思:

“我们回想一切众生皆为我父、我母,我当发忍辱心及慈悲心。”(注二)

“当某人怒向于我时,我当忍之。”

“当我怒向于人时,将造成同样的痛苦;反之,当人和悦于我时,则令我心喜欢。为令他人喜欢故,我必须对他人以相同之和悦及善心,因为此心正是我期盼他人所能予我的。”

三、无明

于心灵层面而言,无明是不知什么是有利、什么是有害。对治无明的法门,是学习法教了解因果,明白心的本质。

四、骄傲我慢

骄傲我慢能于心生,是藉附于许多理由:美貌、气力、财富、文化教养、智力或在某些领域的才能。实际上贡高我慢是立于缺乏自省的基础上。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我们自省,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存在着比我们更美貌、更有力气、更富有、更有教养、更聪明或更有才华的人。如此我们便明了:自以为高高在上,只是愚蠢。

从前有一只住在井里的青蛙,他视他所住的地方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水域,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与之相比。

另一只青蛙住在海边,有一天他经过井边,为了看看井里有着些什么,他一跃跳上了井栏边。

“你是从哪儿来的?”井底之蛙仰着头问道。

“我是打海边来着。”另一只青蛙回答道。

“大海?大海有多大呢?”

“哦!好大好大哦!”

“有我的井四分之一那么大吗?”井底之蛙骄傲在问道,因为他无法体会海边青蛙所形容的好大好大!

“不!还要大呢!”

“那么,有这井的一半大吗?”井底之蛙怀疑地询问道。

“不!更大呢!”

“不然,它跟我这个井一样大了?”

“不!比你的井还大着呢!”井底之蛙认为他的客人在戏弄他。一个水塘会大过他的井?多愚蠢!总之他心里有数,他问道是否可以去看看。

海边之蛙未觉有何不便,于是两个朋友便朝着海边跳去。

可怜的井底之蛙!大海如此地广大,大到他狭小的心灵承受不起:因为他一见到大海便晕了过去!而这正是他的自大之心,使他无法接受在世上居然存在着大过于井的世界这项事实。

“大海?大海有多大?”

“哦!好大好大哦!”

自大我慢会令我们自身痛苦,也会令他人痛苦。如果,我们具有某些长处,自大我慢不会对这些优点有所帮助。如果,我们不具有这些长处,自大我慢亦不会予我们这些长处。

五、嫉妒

在我们对某人心怀嫉妒,或怀有某种怨恨不满,只因此人拥有我们所没有的,或者此人遇到某些幸运快乐之事,这时当思量我们的不满没有任何意义。

反之当以他人的立场设想:

“若我是此人,遇到某些好事,我是否会觉得别人在嫉妒我?不会的。那么,于此同理,我的嫉妒只是一种愚蠢。”

“别人有好事,并不是从我身上拿去的,若我能使他人丧失他所拥有的,这对我却一点好处也没有。”

“嫉妒只是内心冲突的思想表征。”

总之,我们认为针对每一种毒药都存有一种解毒剂:

●爱欲:认知欢乐是痛苦的本质。

●嗔恨:当以慈悲对治。

●无明:当以智识克服。

●贡高我慢:当思惟他人皆优越于我。

●嫉妒:当欢喜别人的好。

注一:这里及下一节所引用的,皆是佛陀所言。请参阅华严经净行品。

注二:一切众生,皆曾为我们过去生之父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