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现观庄严论疏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第三类十相:
非胜现胜味,身量纵横等,
譬若瞿陀树,顶肉髻圆显,
舌广长梵音,两颊如狮王,
齿洁白平齐,诸齿极细密,
数量满四十。
21、得最上味:由作病人的护士而感得他人感到不香的味道也现得殊胜的美味。
22、身纵广相:由劝造野苑禅林和经堂等而感得身肢纵广等如涅若达树。
23、由布施精舍等而感得(顶上有肉隆起如髻之相)无见顶相。
24、广长舌:由说话温文尔雅而感得覆面的广长舌相。
25、得梵音声:由相应六道众生的语言而说法而感得具足梵音。
26、狮子颌轮:由断除绮语而感得两颊如狮子王丰满之相。
27、齿鲜白:由赞叹一切士夫功德而感得牙齿洁白。
28、齿平整:由断除邪命而感得牙齿无有参差、长短平齐之相。
29、齿齐密:由说真实语而感得牙齿极其齐密。
30、四十齿:由断离间语而感得牙齿数量满四十。
壬二、二相:
绀目牛王睫,妙相三十二。
31、绀目相:由慈爱目视众生而感得眼睛如蓝宝珠般眼珠中央湛蓝、润泽的绀目相。
32、睫如牛王:由断除贪嗔分别念而感得眼睫如牛王相,互不混杂。
以上三类十相加上二相,共有三十二妙相。
辛二(宣说能成之因)分二:一、总说;二、因之差别。
壬一、总说:
此中此此相,所有能生因,
由彼彼圆满,能感此诸相。
从最主要的角度而言,这些妙相由某某因的差别,能生成的彼彼因完全圆满,能真正感得这些果妙相。
壬二、因之差别:
迎送师长等,正受坚固住,
习近四摄事,布施妙资财,
救放所杀生,增长受善等,
是能生因相,如经所宣说。
这些内容的意义按照经中所说,以上文中刚刚讲的道理来了解。
庚二、宣说差别法随好之功德:
分为八部类:
第一类:
佛甲赤铜色[佛甲赤铜色:原译为“佛爪赤铜色”。],润泽高诸指,
圆满而纤长,脉不现无结,
踝隐足平正[足平正:原译为“足正隐”。]。
1、指甲赤铜色:佛陀因为曾于一切行远离贪恋而感得指甲赤铜色。
2、指甲润泽:由增上意乐清净而感得指甲润泽。
3、指甲中央高:由生长殊胜种姓而感得指甲中央高。
4、手指圆润:由于仪态无有过失而感得手指形圆。
5、诸指丰满:由广种善根而感得诸手指丰满。
6、诸指渐细:由渐次趋入正道而感手指逐渐纤细。
7、脉深不现:脉由防护邪命等而感得脉相不外现。
8、筋脉无结:由断除烦恼之结而感得脉络无结。
9、踝不显现:由极其保密道相等之法感得踝隐含不露。
10、足无不平:由救度众生脱离难行之处而感得双足长短平齐,足底平正。
第二类:
行步如狮象,鹅牛王右旋,
妙直进端庄,光洁身相称。
11、行步如狮子:由善于以威光荫蔽他人而感得行步犹如雄狮。
12、进止如象王:由善于以威光荫蔽龙类而感得回旋行步犹如象王。
13、行步如鹅王:由善于空行而感得行步状如鹅王。
14、行步如牛王:由善于引导众生而感得行步如牛王。
15、回身顾视必皆右旋:由进退步履皆合规矩而感得转身任运右旋。
16、行步严肃:由行步极其美观而感得行步美妙。
17、行步端正:由行为无有诡诈而感得行步端直。
18、体态端庄:由称说他众功德而感得体态端严大方。
19、身如初拭:由不染恶法而感得身躯光洁如初拭。
20、身体匀称:身体由应机说法而感得身体匀称。
第三类:
洁净软清净,众相皆圆满,
身广大微妙,步均匀双目[步均匀双目:原译为“步庠序双目”。],
清净身细嫩,身无怯充实。
21、身清净:由威仪清净而感得身清净。
22、身柔软:由具足大悲方便而感得身躯极其柔软。
23、身清洁:由意清净而感得洁身之好。
24、由相续律学清净而感得一切相悉皆圆满。
25、身肢广美:由圆满具足广严功德而感得身肢高广、优美。
26、步态均匀:由平等对待众生感得步态大小均匀。
27、双目清洁:由宣说清净正法而无有翳障,双目清洁。
26、容颜柔嫩:由讲经说法浅显易懂而感得身体柔和细嫩。
29、身无退曲:由心无怯懦感得身无萎缩。
30、身体丰满:由超胜世间善根而感得身躯丰腴、充实。
第四类:
其身极坚实[其身极坚实:原译为“其身善策励”。],支节善开展,
顾视净无翳,腰圆腰际展[腰圆腰际展:原译为“身圆而相称”。],
无凹腹便便[无凹腹便便:原译为“无歪身平整”。],脐深脐右旋,
为众所乐见。
31、身肢坚实:由于永尽轮回而感得身肢极其坚实。
32、支节舒展:由于宣说缘起差别而感得身躯支节伸开、舒展。
33、视无不明:由于正确宣说名义而感得无翳障视力明清。
34、腰身圆好:由于令弟子圆满戒律而感得腰身圆好,髋不露骨。
35、腰际舒展:由于远离轮回过患而感得腰际舒展。
36、腰无凹陷:由于摧毁我慢傲气而感得腰不过长、无有凹陷。
37、腹形便便:由于宣说无尽法而感得腹形便便,无有凹凸。
38、脐深圆好:由于通达甚深正法而感得脐深。
39、脐理右旋:由于相应摄受弟子而感得脐理右旋。
40、观不厌足:由于令一切眷属威仪庄严而感得众见而喜,观不厌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