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思惟集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午一、造集善不善业与引生死业的作者不同

总诸圣者于诸善业发生增长 1 ,预流、一来 2 亦有造集不善业者,然诸圣者定不积集善趣恶趣引生死业。

总的而言,圣者积集的是善业,但预流果与一来果圣者也会造集不善业,然而诸圣者必定不会积集招感善趣和恶趣的引生死业。

预流果圣者仅断除见道所断,未断一分修道所断的欲界烦恼,一来果圣者在此基础上,断除欲界上上品到中下品之间的前六品烦恼,而未断细的三品。由于还有欲界烦恼,所以也会造集不善业,但是以猛利的出离心与见人无我空性的力量,能够制伏我爱现行,所以不会积集引生死业。

《中观论》云:“生死本为行 3 ,故智者不造,故愚为造者,非智见性故。”

《中观论》说:生死根本的近取因是行,谛见空性的圣者必定不会积集引生死业,所以积集新的引生死业的有情是愚者,也就是凡夫,因为诸智者已经证达了空性的缘故。

“非智见性故”:“非”是所立,“智见性故”是能立。智者并非积集新的引生死业的有情,原因是他们谛见了空义。总之,不见空义,必定执著有我,以我执所造之业都是引生死业。

世亲论师亦云:“见谛无能引。”

世亲论师也说:见谛不可能再引生死。此后一句是“离爱无后有”。

午二、能引生死业的作者

是故乃至自随补特伽罗我执而转,尔时容造能引之业。现证无我真实义已,虽于生死由业烦恼增上受生,然不新造能引之业。

因此,乃至自己还在随人我执而转,就会造下能引生死的业,而在现证无我真实义之后,虽然在轮回中由先前所造业和烦恼的力量牵引仍要受生,但已肯定不会造下新的能引生死之业。

预流、一来亦能不忍,断除我执,譬诸强力制伏羸劣,《瑜伽师地论》作此说故。

预流果与一来果也能不忍而断除我执,如同大力士制伏体力弱小的人一样, 以《瑜伽师地论》如是宣说的缘故。

《瑜伽师地论》说:“又诸众生将命终时,乃至未到惛昧想位 4 ,长时所习我爱现行。由此力故谓我当无,便爱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报。若预流果及一来果,尔时我爱亦复现行。然此预流及一来果,于此我爱由智慧力数数推求制而不着,犹壮丈夫与羸劣者共相捔力能制伏之,当知此中道理亦尔。若不还果,尔时我爱不复现行。” 众生临命终时,在到惛昧想位 之前,因为无始以来长时串习的我爱生起了现行,会认为“我要没有了”,便会爱执自身,由此而生成中有的生报。如果是预流果和一来果的圣者,这时我爱也同样会现行,但与凡夫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由智慧力不断推求之后,能制伏我爱而不去执著,如同大力士打败了弱小者一样。不还果以上的圣者,这时我爱就不再现行了。)

总之,是否会积集引生死业,取决于是否现见人无我。在现见人无我之前,无一例外都被我执牵制,而且我执具有强大势力,所以具有造集引生死业的能力。预流与一来果的圣者以智慧力能制伏我爱,所以不会以我爱取业, 就如幻师知道他所变现的东西是幻化的,就不会去耽著一样。

是故造集能引生死业者,谓住大乘加行道上品 —— 世第一法以下一切异生。

因此,造集能引生死业的人,是住大乘加行道上品——世第一法 5 以下的一切凡夫。

以下宣说如何积集非福业、福业与不动业。

午三、以此集业之理

如是若由染污无明萨迦耶见他自在转 6 ,三门作行杀等不善,集非福业;若行舍施守护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业;若修静虑无色地摄奢摩他等,是为积集诸不动业。

如果随着染污无明萨迦耶见而转,身口意造作杀生等不善业,则是积集能感恶趣的非福业;此外,若行持布施、守戒等欲界善法,是积集能感欲界善趣的福业;若修习色界四静虑和无色界所摄的奢摩他 (止) 等,是积集能感上二界的不动业。

此处将“染污无明”与“萨迦耶见”合在一起宣说,是因为前文中对烦恼根本的说法有二种,一派承许无明与萨迦耶见不同,无明是烦恼的根本;另一派承许无明与萨迦耶见是一体。此处“染污无明”是随无著、世亲而说,“萨迦耶见”是随中观论师而说。

总之,积集三种生死业,有共同的集业根源,即萨迦耶见。随我见而起的三种造作方式——造恶、行善和修定,分别是集非福业、福业与不动业。

1、增长:这里增长是积集之义。

2、预流、一来:罗汉四果之前两果,后两果为不还、阿罗汉。

3、行:十二缘起支的第二支。

4、 昧想位:死心分粗想位与细想位,此是指细想位。

5、世第一法:四加行位之第四。因为是有漏智中的最极,世俗法中的第一,故名世第一法。

6、他自在转:一直被动地被我执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