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大恩上师在《厌离今生之歌》中说:“心中虽有人生定死之信念,然而未于死时无定精进修,从生至今之间多年已逝去,修此圣法成就心中无把握。自然而然之中造下诸多罪,渐积各种恶行心中无处容,若于今日死主阎罗忽降临,去处唯有恶趣此外更无有。虽获暇满未得佛法精华义,虽遇上师未勤习学密意行,虽获甚深教言烦恼未对治,一生空过生起猛厉悔恨心。”

辰三、执今日必死的利益

若日日中筹备死事,则多成办他世义利。纵不即死,造作此事亦为善哉;若即死者,则此尤其是所必须。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损害大敌,从此时期至彼时期,知其必至,然未了知何日到来,须日日中作其防慎。

这是从功德门宣说,执著今日必死的利益。

如果每天都能筹办准备死亡之事,那么多数都能成办后世的义利。即便没有立即死亡,造作这些善法也是很好的;若当日便死亡,那这样做尤其必要。譬如,自己有一个能作猛利损害的大敌,从今天起到某日之间,知道他肯定会来,但是不能确定哪一天会来,所以必须每天都对他谨慎防备。

印光大师早年在普陀山法雨寺时,鲜为人知。永嘉的周孟由兄弟到普陀山参访时,见印祖的寮房上写着“念佛待死”四个字,便知其中定有高人,于是叩关顶礼,才发现里面住的是印光大师。后来印祖在苏州报国寺闭关时,关房门上贴有警策文:“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蒙鉴愚,真是莲友。”而且印祖念佛时,就在佛堂内贴上一个大大的“死”字,以时时警策自己。

辰四、总结

若日日中能起是念,今日必死,下至能念多分是死,则能修作所当趣赴后世义利,不更筹备住现世间。若未生起如此意乐,于现世间见能久住,便筹备此,而不修作后世义利。

如果每天都能生起“今日必死”的想法,下至能够忆念自己多半会死,如此便能修作所要前往后世的义利,不再为了要在今生长久安住而作筹备。如果没有生起这样的意乐,由于见到还能长久安住世间,便会筹备现世的利益,而不会修作后世的义利。

以下再以比喻说明此理。

譬如,若念久住一处,则计设备住彼所须,若念不住当他往者,则当备作所趣之事,故日日中定须发起必死之心。

譬如:若想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就会计划、准备要长久住在那个地方所需之事;如果不想久住而将前往其它地方,那就会筹备下一步的事。因此,每天必须都要发起今日必死之心,这样才能一心成办后世的利益。

在劝诫必须发起今日必死之心后,下面接着说如何发起此心的方法。

卯二、思惟死无定期的三种因相分三:一、思惟南赡部洲的寿量无定 二、思惟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三、思惟身体极微弱故死无定期

此中分三。

由思惟三种因相,而决定死无定期。

辰一、思惟南赡部洲的寿量无定

思赡部洲寿无定者。总之俱卢寿量决定,诸余处者,各各于自能住寿量,虽无决定,然亦多数能得定限。赡部洲寿极无定准,劫初寿数经无量年,今后须以满十岁为寿长际,即于现在老幼中年,于何时死,皆无定故。

这段是总的从对比四洲人身的寿量,特别从现今的情况,来说明南赡部洲的寿量无定。

总的来说,北俱卢洲的寿量决定,其余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虽然各自能够安住的寿量并不决定,但大多数也能有一个定限。

唯独南赡部洲的人寿极不固定,因为:劫初时的人寿命长达无量年,到了劫末则须以十岁为最长的寿量;而且当今时代,人在老、幼、中年何时死亡,都没有定准。(论中的“故”,表示通过南赡部洲总的寿量无定、特别现今时代寿量无定这两个方面,来思惟南洲寿量无定。)

下面再以教证详细解释上述第一种因相。

首先引用教证说明,南赡部洲“总的”寿量无定之理。

如是亦如《俱舍论》云:“此中寿无定,末十初无量。”

《俱舍论》中的这一颂,玄奘大师翻译为:“北洲定千年,西东半半减,此洲寿不定,后十初叵量。”在四洲中,北洲的寿量决定为一千年;西洲与东洲的寿量大多也有定限,即西洲的寿量是五百年,东洲为二百五十年,因此说“西东半半减”;南洲的寿量极不固定,劫末时只有十岁,劫初时寿数无量。

我们这个世界劫初的人类福报极大,当时的人寿为八万四千岁。现今如果有人活到一百岁,已经非常稀有,但在劫初时,五百岁也仅仅是幼童的年龄。那时天空没有日月,人类的身体自然会发光,而且人人都有神通,能够自在地飞行,吃的也是甘露而不是五谷杂粮。但是随着人类的烦恼、恶业日渐增盛,人的福报也逐渐地消减。以寿命来说,从八万四千岁减至百岁,今后仍将一直衰减,一代不如一代。到劫末时,人寿只剩十岁,那时人类的嗔恨心极其粗猛,人们互相残杀,没有丝毫宽容之心。这是在一劫当中南洲人类演变的无常状况。

相比之下,北洲的人寿固定,古代是一千岁,如今也是一千岁,而且人类生活的状况也很稳定。这样一对比,便知我们所处的世界确实变化迅速。

有人疑问:为何南洲的人寿会从劫初的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呢?

我们这个世界人类的心识转变很快,由于人类内在的烦恼和业力变化极快,而导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迅速迁变,尤其当今这个时代,短短几十年便让人不识旧面。若能活到二百岁,纵观十代人的迁变,定会深刻理解佛说“南洲人类无常”之理。因为南洲人类的心识变化很快,以此感得异熟寿命也变化极速,从劫初到劫末一直不断在变化,而无定准。

纵观整个大劫的状况,便知南洲人类的寿量不断变化,至今人寿已减至七十岁。然而,这个时代的人类能否都活到这个岁数寿尽而死呢?以下就引经说明,南洲特定某一时代的寿量无定之理。

《集法句》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

《集法句经》说:今天上半日见到的许多人当中,到了当天下半日便有死亡而不见的;今天下半日见到的许多人,到了隔天上半日就有死亡而不见的。

的确,我们南赡部洲的人类,有的上午还好好活着,到下午就死了,有的下午还活着,但隔天早上就死了。这些情况都是现量可见的。

又云:“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类胎中死,如是有产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渐次当趣没,犹如堕熟果。”

该经又说:如果许多男女老少和壮年人也都毫无次第地死亡,又怎能保证某人还年轻,所以肯定能存活呢?有一类人死在母胎中,如是有刚一出生便死了,又有刚开始能爬行时就死亡的,也有能走路时就死去的,有些是在老年死去,有些是在幼年夭折,也有正当中年时丧命的,人们活到各自的寿限时,都将一一死亡,就像果实成熟之后,纷纷堕地。

关于“犹如堕熟果”,还有这么一段公案:

一次,世尊和比丘们一起来到树林当中,世尊看见树上有果子掉下来,就应势教导弟子:“比丘们!人的生命都是脆弱无常的,就像这个成熟的果实从树上掉落一样。”

以上这两段教证主要是说明,在目前人寿七十岁的时代,人类是在老年、中年、少年、幼年何时死亡,皆无定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