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皈敬颂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己三、顶礼龙猛、无著二菩萨

如极难量胜者教,造释密意赡部严,

名称遍扬于三地 [1] ,我礼龙猛无著足。

在对于极难衡量的佛陀《般若经》教义,如实造论阐释其密意,由此成为南赡部洲庄严,名称普扬三地的龙猛和无著二大菩萨足前,我至诚恭敬地顶礼。

佛陀是一切有情中的殊胜,故称“胜者”。“教”,即《般若经》。“极难量”,指《般若经》密意甚深,极难测度。如同佛成道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佛陀现证的大无为法,为谁宣说亦难了知,因此是极难思量的教。

佛涅槃后,大乘甚深、广大的圣教能在南赡部洲兴盛、弘扬,端赖龙猛、无著二位大士撰造诸论,开显大乘教的密意。其中,龙猛菩萨得到文殊菩萨摄受,以智慧力撰造了中观六论及赞聚等,开显了大乘甚深法藏的密意;无著菩萨在兜率天得到弥勒菩萨亲传,将弥勒五论弘扬到人间,又亲自撰写《瑜伽师地论》、《宝性论释》、《阿毗达磨杂集论》、《摄大乘论》等,开显了大乘广大法藏的密意。颂中,“如”,是如实的意思,佛陀圣教的密意如此,二大士也如实地解释,因此是“如教造释”。

“赡部严”,即成为南赡部洲的庄严。“严”,有自性庄严、开显庄严、严饰庄严三种。从严饰和开显庄严来说,像日月是天空的庄严,鲜花是大地的庄严,龙猛、无著二大士是南赡部洲的庄严。又如明镜能显示庄严的身像,称为“开显庄严”,佛陀所说的大乘经自性善妙,以龙猛、无著的诸多论典能显示佛陀契经的真实义,因此是开显佛法深广义的庄严。

己四、顶礼阿底峡尊者

摄二大车善传流,深见广行无错谬,

圆满道心教授藏,敬礼持彼然灯智 [2]

前三句要连在一起看。第四句“持彼”的“彼”,就是前三句所说的教授藏。

含摄了从二大车所传来的甚深见派和广大行派无有错谬、具足圆满道之心要的教授宝藏,在其持有者——胜燃灯智足前,我至诚恭敬地顶礼。

“二大车”,指甚深见派与广大行派的开创者——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此二派所传承的教授,都传到阿底峡尊者,因此尊者成为深广法藏的大持藏者。

己五、顶礼其他上师

遍视无央佛语目,贤种趣脱最胜阶,

悲动方便善开显,敬礼此诸善知识。

“贤种”,义为具善缘者。不具善缘就遇不到殊胜具德善知识,不能称为“贤种”。

在具有遍视无边佛语的广阔慧眼,成为诸善缘者趣往解脱的最胜阶梯,由悲心驱使、以诸方便善为开显道次第的诸善知识足前,我至诚恭敬地顶礼。

颂中“目”是能见义,比喻了达无边佛语的智慧。“阶梯”是能通向义,比喻善知识是有缘者趣往解脱的殊胜助缘。“悲动”,显示了说法动机,即善知识唯一由大悲发动,而开显菩提道的修心次第。

戊三、顶礼之必要

在造论的最初,首先礼敬本尊和传承上师,能得到殊胜加持,使造论在初中后三时吉祥顺利,遣除一切违缘。

从自利和利他两方面来说,恭敬顶礼本尊、上师,能集聚广大资粮,使自心与圣者相应;而且,自己以身垂范,敬礼本尊、传承诸师,也能使他人生起信心,效仿随学,因此能起到感化他人的作用。

又从显示法源清净来说,对道次第诸传承上师虔诚礼敬,也表明本法不是自己臆造,具有清净的来源。

丁二、立誓造论

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

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辨教义力,

故离智者欢喜道,圆满教要胜教授,

见已释此大车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如今,勤修瑜伽的人大多缺少听闻;而广闻者又不善巧实修的关要;人们大多以片面的眼光看待佛语;又缺乏以理辨别教义的能力。因此,便远离了具足圆满教法心要的殊胜教授——智者所欢喜的善妙正道。见此情形,我(宗喀巴大师)发心阐释此殊胜大车的道轨——菩提道次第。由此,我的内心充满了欢喜。

颂中前四句列举了宗大师所处时代,修行者中存在的四种过失:一、寡闻盲修;二、多闻不善修要;三、片面了解佛法;四、缺乏以理辨别教义的能力。以下分别解释:

一、“今勤瑜伽多寡闻”,是说寡闻盲修之过。这一类人在没有多闻教法时,就急于念诵、打坐、闭关实修,但是不明教理的盲目修行,有很大的危险性。萨迦班智达曾经说:“无闻之修行,如断臂攀岩。”意即,缺少听闻的修行,就像没有双臂的人妄图攀上山岩,只会毁坏自己。

《扎嘎山法》中说:“能否以三学道解脱自相续而获得涅槃果位,完全依赖于闻法;能否速疾获得佛果,也依赖于广闻与否。”因此,如果不具足对圣教的多闻,就不能由听闻断除增益,而对所修习的道产生定解,由此一切依靠三学之道所获的果位便不可能获得。

二、“广闻不善于修要”,是说虽然听闻广博,却没有善巧地掌握修心的关要,仍然偏离了智者所欢喜的妙道。

《扎嘎山法》中说:“有些修行人已经到了白发苍苍、牙齿脱落、满面皱纹的垂暮之年,仍旧一门心思地用在与别人的口头辩论上,虽然被人们美其名曰为智者,实际上他们的修行境界甚至连最起码的对现世的厌离心也没有。”

三、“观视佛语多片眼”,是指片面了解佛法的过失。比如偏于大乘,就认为不必学习小乘;偏于小乘,就不接受大乘;偏于密宗,就舍弃显教的学习。本来,佛所说的每一分教法都是成佛之道的支分,在佛语中包含了从凡夫地直至成佛之间的所有修道次第。但修行者由自身的认识有片面性,而堕入片面修行佛法的过失中。

四、“复乏理辨教义力”,是指修行者缺乏以理辨别教义的能力,比如,不能依靠教理辨别善恶、苦乐、世间与出世间、大乘与小乘、世俗与胜义等等。

由于上述的四种过失,便远离了智者所欢喜的妙道——“圆满教要胜教授”。“圆满”,是指具足道的一切部分;“教要”,是指具足圣教的关要;“胜教授”,是指具足四种殊胜的教授。也就是从阿底峡尊者传来的教授,能使学人通达一切圣教彼此无违,能使一切圣言显现为修心教授,能易于获得佛陀的密意,能自趋息灭谤法罪行。像这样完整无缺、具足关要、具备四种殊胜的教授,就是智者所欢喜受持的妙道。

[1] 三地:天上、地上和地下。

[2] 然灯智:阿底峡尊者出家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