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佛遗教经略释》 ︱ 智圆法师.编述 ︱

二明不共世间法要,谓成就出世间大人功德也。文分为八:初无求功德;二知足功德;三远离功德;四不疲倦功德;五不忘念功德;六禅定功德;七智慧功德;八毕竟功德。

今初

在学以下经文时,要在自身上认识所说的障碍相、对治相、因果集起相、毕竟无障碍相、成就果相。如果能以智慧认定这些方面,会知道怎么做才有利益、怎么走好这一生的路。

(一) 认识障碍相和对治相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首先要认识到障碍的状况。“多欲”则烦恼多,“多求利”则生死业力多,“苦恼亦多”即是苦多。这三点认识清楚了,反面就很清楚:“少欲”则对治了烦恼;“无求”则止息了生死业;“则无此患”,即是由多欲引生的后患都会消除。

这里要从正反面反复地思维,认识到只要自己心里在增长贪欲,就会被贪欲驱使而不断驰求。这样为逐求名利,昼夜奔驰,就会使身心疲劳,造成身心的苦越来越重。原因是以贪欲为根源,会滋生无数的烦恼和业力。没得到时,妄想得到;得到了,又须守护、维持;一旦失去,心里就忧苦不堪;跟别人竞争,起很多嗔心、竞争心;超过别人,生傲慢心;不如别人,生嫉妒心。诸如此类,造成烦恼和业力越来越重,苦越来越深。很快一生过去,没积到多少善业,以这样的业力就会堕入恶趣。

人一生一世就是因为看不透虚假的声色名利,才昼夜不停地奔波,结果一生只造下无数苦因和苦果!这是非常愚痴的举动。

在意识到多欲会增长烦恼、业力和苦之后,就要开始逐渐减少贪欲。虽然一时还做不到无欲,但也只是少少求一点生活所需。如果能按这样减少贪欲,种种外求的冲动和行为就可以停止下来。

有求,心就攀缘在五欲等上,身口意的业完全在轮回的轨道里运转;无求,就脱出了这样的轮回轨道,也就避免了受苦。

(二) 认识因果集起相

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

这里要衡量是少欲合理,还是多欲合理。世间人都认为欲是整个社会前进的动力,因为有欲才会积极进取。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呢?这就要观察因果集起的相,也就是要观察以贪欲驱使会造出哪种业?将来的果报如何?如果能够确认由多欲所引起的造业和感果的状况,就会认识到多欲是苦。相反要观察少欲的结果如何,这也要认识到:真正减少了贪欲,惑、业、苦就会大量减少,善法会迅速增加,内心会变得轻松安定。所以修持少欲能获得无量无数的殊胜利益。

所以,多欲是走苦道,少欲是走乐道。苦道走下去,就会得到无量的烦恼、业力和苦;乐道走下去,身心会越来越轻松、欢喜、安定。

世尊教导我们:仅仅少欲都应当修习,何况少欲能腾出身心来修善法,能成就不可计数的善根,当然更应当行持!

这里有两层含义:仅仅少欲,没有其它功德,也应当修习。因为少欲则无求,少欲则心安,少欲就没有忧虑、恐惧,因此就心安。有贪欲时人的心是不安的。比如心会焦急,会迫不急待地想赶紧抓在手上,生怕被别人拿走!没得到时,心里会一直妄想得到,会生各种各样的分别。比如求男女、求名誉、求地位、求享受等等,只要这上的贪欲很重,求而不得时,就会睡不着觉,一直妄想怎么来得到。如果碰到了竞争对手,会害怕被别人夺走。心里有各种各样追求的热恼、害怕失去的恐惧和竞争的焦虑。

而且,做到了少欲无求,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修道。一个人如果追求名闻利养、追求五欲享受,要花费多少精力在里面。不说其它,只是追求一顿美食就要花好几个小时去做。如果追求住宅豪华、舒适,又要花很多时间!房间怎么装潢,配多少设备……如果各方面的欲望都很大,那就什么都讲究,乃至每个细节上都要费很多精力。如果追求名誉、地位,想往上爬,那就要方方面面搞关系,这样人要付出多少?会造多少业?

总之,在哪方面有贪欲,就决定要为此而付出。像这样,贪欲重的人是没办法修解脱道的!因为他的心完全贪著在世间五欲上,根本分不出心思来修道。

少欲,就是指对生活的要求降到最基本的限度。当然自己还做不到无欲,还要吃、穿、住。但住只要一间陋室,穿就几套衣服,吃也是最基本的饮食,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追求。这样除去最基本的付出,其它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修行上,结果会使智慧、信心、出离心、悲心等逐渐增长。对于佛法的认识,从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等逐步上来,人无我、法无我、如来藏等逐渐地深入,见解会越来越圆满。少欲的结果是放下了世间的名利享受,佛法的财富不断增长,法的受用不断增长!

所以,不可能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双全齐美,一头重则一头轻。世间法的贪欲能放得下,佛法就能提得起,就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最后修行越来越深入时,欲望就越来越淡,吃的越来越少、睡的越来越少、心情越来越好,根本不必依赖外在的五欲来求快乐。按照这样进行,会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这一条叫做“觉悟因果集起之相”。“集起”就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抉择清楚:按这样的路走下去,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如果整天向外追求世间法,发展下去就是“三多”:烦恼多、业多、苦多。而在出世间法上则是智慧少、定力少、精进少、善根少、安乐少……方方面面都没有了!

所以这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一条是流转的路,往轮回走的路;一条是还灭的路,往解脱走的路。我们要选择后一条路。要以少欲为起点,使身心尽可能地投入出世间的修法中。这样自己的佛性受到清净法的熏发,内在的善根会不断地涌发出来,会越来越好地把握自己的心,会越来越成就信心、正念、智慧等功德,直接地往出世间的方向走,越来越趣近解脱、越来越有希望,这样能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就是因果集起的情形。

总之,以多欲为因,则集起轮回苦果;以少欲为因,则集起无量出世功德。

(三) 认识消除诸障相

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

学这一句是,要认识少欲除障的情况。“少欲则无谄曲”,是减少了烦恼;“无有求人之心”是减少了业;“不为诸根所牵”是免除了苦。所以只要能保持少欲,就会去除惑、业、苦三障,就会使身心轻松、自在、快乐。

谄曲就是虚伪、不正直的心。比如世间竞选总统时,为拉选票而迎合选民的意思说很多虚假的话,就是心不正直。这样会障蔽真如本性。这样的习气越重,烦恼就越深,内心就越不清净。

像我们现在如果欲望少,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有一间陋室能够安身、一天能吃几碗饭饱腹、有几件衣服能保暖,其它没有什么贪求。能像这样无求,就少烦恼;而且心是平直的,不必要整天寻思求某某人、跟谁联系、讨好谁、奉承谁,就少业障。古语说:“人到无求品自高”,没有求人的心,就不造业;就没有苦。所谓的苦是指以前有很多贪求,在想要的名誉、地位、利益、五欲境出现时,心就安定不下,五根会被五欲牵着走。这是很大的苦。人只要有贪欲,六根就不安定,最重的是男女之欲,真正有追求对方的心,六根根本无法安住,坐在这里也心猿意马,眼睛会被对方的相貌所牵、耳根会被对方的声音所牵,这是很明显的事。其它方面也以此类推,如果喜欢饮食,旁边煮什么好吃的东西。香味一飘,鼻根就被牵到里面去了,就像狗看到骨头马上扑上去啃,心里丝毫不自在,马上被五欲牵着走。这样贪著在五欲上,就是很深的苦相。这意味着一旦失去或者达不到要求,就会非常不满足,会没办法过!但少欲的人没有被这些欲望的绳子绑住,心里就轻松得多,就没有这些苦。

少欲的人,诸根不被五欲所牵,内心是坦然自在的。由于贪欲小,生活好一点、差一点影响不了他的心境。不论境界怎么高低变化,始终不变内心的欢喜,这就是脱离苦了!反过来,如果成了欲望的奴隶,五欲一出现就会迫不及待地求取,那就很苦。因为贪欲逼上来时,会身不由己地去追求;求不到时就灰心忧苦;求到时兴奋快乐,其实也只是增长坏苦而已。而且,欲望的标准一旦上升,看到别人有更好的,就唯恐自己落后,就会再一次搏取。

这样的话,整个一生,心都完全被贪欲牵着鼻子走,这样就是深陷在苦海中!连一天的清闲都没有,时时被贪欲的钩子钩住,往外驰求。这样的话,要勾引你是非常容易的!让你苦也非常容易!随便让你哭、让你愁、让你忧、让你焦急!魔王只要设定一种诱人的五欲,你就要去追求;稍微变高一点,你一定要高攀;稍微降低一点,你会非常不满足;假使一点都没有,那就会没办法过!像这样就完全被圈在苦中了。

总之我们要觉悟,如果自己被六尘假相所迷惑,整天在妄想、烦恼里过生活,不断地起惑、造业、感苦,这样的人生就是轮回!就叫苦、叫无实义。我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欲望的奴隶,不应该把一生的宝贵光阴消耗在无意义的追逐上。

如果能觉悟到事实真相,往反方向走少欲无求的路,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其实求安乐不是向外求,而是要用智慧认识到苦因在自己心上,而且下狠心断得了苦因,马上就能明显地减少惑业苦。这里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在世间媒体给人们宣传很多所谓幸福的理念、求得幸福的方法等等,人就信这个!其实世间的说法很多都是错误的,而且讲得很复杂,含糊不清,没办法得到断定的认识。其实说出来,只有简单的几句话,这就是真理,没有多少花色。就是你要观察自己的心是怎么起的苦、根源在哪里,一旦根源上能够消除,就会拥有享之不尽的安乐,时时处处都安乐,不必要依赖外在的五欲六尘,就这么简单!其实,本来没有苦,只是你自己虚妄地执著,被套牢了,而枉自劳苦。如果能放得下,不必费一分钱就能拥有圆满的快乐、满分的幸福!只要去掉心里的贪欲就没有苦了。

(四) 认识果成就相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这里讲到修持少欲能成就涅槃三德:所谓的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行持少欲的人,心则坦然,会成就法身。心里贪求虚假的欲尘,由此妄动不已,就会障蔽法身显发。而少欲,渐渐对于欲尘不动心,所谓“如同木人看花鸟”,心里没有妄动,就是坦然。这样会显发法身。

“无所忧畏”则成就般若德。心时时被外在的假相迷惑,认为是好的就拼命求取,认为是不好的就畏惧躲避。其实,生起追求“它”的冲动是错乱,生起逃避“它”的冲动也是错乱,都是迷乱中的妄动。无欲的人到最后见了法的真相。周遭的一切本是水月空花,就像梦境一样了无实义。这样的话,对眼前的境相不再耽著,远离了忧愁恐惧,般若的慧光就发出来了。世间本来没有什么可得的东西,迷惑的人才拼命地追求,好像渴鹿追逐阳焰那样;又拼命地逃避,就像梦中逃避大火那样。由于内心妄动不已,就被卷入到生死苦厄中去了。能放下贪求,照见万法无自性,就能成就般若。

“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指成就解脱德。解脱就是在万相丛中心无染著。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心里安闲自在,就是“触事有余”的意思。“常无不足”就是恒时没有不满足的心态。所谓的解脱,就是在一切境界中自在无碍。没有不满足就一切都平等了,睡在一张小床上就跟睡在王宫里一样,心里觉得很好!穿一般的衣服,心里也觉得很好!吃青菜豆腐就是吃世上最好的食物;坐拖拉机也感觉很好,无论到哪里去,一切都是很好的,这就叫“常无不足”。

做事情也是这样,没有高高低低的分别,叫你做很脏、很下等的事也不生很脏、很下等的想法,叫你去东边、去西边也都很好,上山、下海都一样。

这样让心里的欲望淡薄,最终到内心无欲,就处处都自在解脱。人心里贪欲重,常常不满足,常常觉得没办法过,这是以贪欲而就使自己的心量缩小了!本来心量周遍法界,什么都能容纳、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是自在的,但由于妄执就缩小成只能这样,其它都不能。

比如:如果形象欲很重,穿衣服就非常讲究,稍微穿得破旧一点就无法接受。这就让自己的心很不宽闲、自在,成了“触事有碍”,而障碍得涅槃。

住房子也是住惯了高级的,住得稍差一点就会受不了。比如两人同住一间房,少欲的人不管房子怎么简陋,心里过得照样快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但很讲究的人,就会非常不满足,他的心怎么也宽阔不了,甚至一看到这么差的房子就生气。这并不是外在造成的,这是以内在的贪欲造成的。

做事也是这样,少欲不贪求,就高高低低随缘作,就像长江水遇到弯处就打弯、遇到直处就直流,任运腾腾没有障碍。但如果要求太多,就会很不自在,成了只有这样才行,不这样就过不去。这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给绑死了。所谓的解脱不是在别处求,脱开贪欲的系缚,就自然通行无碍了。

世间人会讲各种各样的幸福论。其实这些论调基本上是毫无意义的。说人生要过得幸福、快乐,怎么才叫幸福快乐?说要富有、要过得充实,又怎么是富有和过得充实?其实,贪欲止息了,本具的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都能显发,这才是真富有、真充实,也才是真幸福、真安乐。

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很多人看不起修少欲的法,好像特别不喜欢少欲。其实有少欲就会显法身、发般若、成解脱,三德具足就叫大涅槃。少欲到最后没有了妄想,涅槃不求也自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