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辨中边论

《辨中边论(未定稿)》 ︱ 弥勒菩萨 造 ︱

辨无上乘品第七

已辨得果,无上乘今当说。颂曰:

总由三无上,说为无上乘,

谓正行所缘,及修证无上。

论曰:此大乘中总由三种无上义故,名无上乘。三无上者,一正行无上,二所缘无上,三修证无上。此中正行无上者,谓十波罗蜜多行。

此正行相,云何应知?颂曰:

正行有六种,谓最胜作意,

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

论曰:即于十种波罗蜜多随修差别有六正行,一最胜正行,二作意正行,三随法正行,四离二边正行,五差别正行,六无差别正行。

最胜正行,其相云何?颂曰:

最胜有十二,谓广大长时,

依处及无尽,无间无难性,

自在摄发起,得等流究竟。

由斯说十度,名波罗蜜多。

论曰:最胜正行有十二种,一广大最胜,二长时最胜,三依处最胜,四无尽最胜,五无间最胜,六无难最胜,七自在最胜,八摄受最胜,九发起最胜,十至得最胜,十一等流最胜,十二究竟最胜。此中广大最胜者,终不欣乐一切世间富乐自在志高远故;长时最胜者,三无数劫熏习成故;依处最胜者,普为利乐一切有情为依处故;无尽最胜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无穷尽故;无间最胜者,由得自他平等胜解,于诸有情发起施等波罗蜜多速圆满故;无难最胜者,于他有情所修善法,但深随喜,令自施等波罗蜜多速圆满故;自在最胜者,由虚空藏等三摩地力,令所修施等速圆满故;摄受最胜者,无分别智之所摄受,能令施等极清净故;发起最胜者,在胜解行地最上品忍中;至得最胜者,在极喜地;等流最胜者,在次八地;究竟最胜者,在第十地及佛地中,菩萨如来因果满故。由施等十波罗蜜多,皆有如斯十二最胜,是故皆得到彼岸名。

何等名为十到彼岸?颂曰:

十波罗蜜多,谓施戒安忍,

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论曰:此显施等十度别名。

施等云何各别作业?颂曰:

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

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

论曰:此显施等十到彼岸各别事业,如次应知,谓诸菩萨由布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普能饶益;由净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不为损害;由安忍波罗蜜多故,他损害时深能忍受;由精进波罗蜜多故,增长功德;由静虑波罗蜜多故,起神通等能引有情令入正法;由般若波罗蜜多故,能正教授教诫有情令得解脱;由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能令施等功德无尽;由愿波罗蜜多故,摄受随顺施等胜生,一切生中恒得值佛,恭敬供养,常起施等;由力波罗蜜多故,具足思择修习二力伏灭诸障,能令施等常决定转;由智波罗蜜多故,离如闻言诸法迷谬,受用施等增上法乐,无倒成熟一切有情。

如是已说最胜正行,作意正行其相云何?颂曰:

菩萨以三慧,恒思惟大乘,

如所施设法,名作意正行。

论曰:若诸菩萨以闻思修所成妙慧,数数作意思惟大乘,依布施等,如所施设契经等法,如是名为作意正行。

此诸菩萨以三妙慧思惟大乘有何功德?颂曰:

此增长善界,入义及事成。

论曰:闻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善根界得增长;思所成慧思惟大乘,能正悟入所闻实义;修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所求事业成满,谓能趣入修治地故。

作意正行有何助伴?颂曰:

此助伴应知,即十种法行。

论曰:应知如是作意正行,由十法行之所摄受。

何等名为十种法行?颂曰:

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

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

论曰:于此大乘有十法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若他诵读专心谛听,五自披读,六受持,七正为他开演文义,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行。

十法行获几所福?颂曰:

行十法行者,获福聚无量。

论曰:修行如是十种法行,所获福聚其量无边。

何故但于大乘经等说修法行获最大果,于声闻乘不如是说?颂曰:

胜故无尽故,由摄他不息。

论曰:于此大乘修诸法行,由二缘故获最大果,一最胜故,二无尽故。由能摄益他诸有情,是故大乘说为最胜;由虽证得无余涅槃,利益他事而恒不息,是故大乘说为无尽。

如是已说作意正行,随法正行其相云何?颂曰:

随法行二种,谓诸无散乱,

无颠倒转变,诸菩萨应知。

论曰:随法正行略有二种,一无散乱转变,二无颠倒转变,菩萨于此应正了知。

此中六种散乱无故,名无散乱。六散乱者,一自性散乱,二外散乱,三内散乱,四相散乱,五粗重散乱,六作意散乱。此六种相云何应知?颂曰:

出定于境流,味沈掉矫示,

我执心下劣,诸智者应知。

论曰:此中出定由五识身,当知即是自性散乱;于境流者,驰散外缘,即外散乱;味沈掉者,味着等持昏沈掉举,即内散乱;矫示者,即相散乱,矫现相已修定加行故;我执者,即粗重散乱,由粗重力我慢现行故;心下劣者,即作意散乱,依下劣乘起作意故。菩萨于此六散乱相,应遍了知当速除灭。

如是已说无散乱转变,无颠倒转变云何应知?颂曰:

智见于文义,作意及不动,

二相染净客,无怖高无倒。

论曰:依十事中如实智见,应知建立十无倒名。

此中云何于文无倒?颂曰:

知但由相应,串习或翻此,

有义及非有,是于文无倒。

论曰:若于诸文能无间断,次第宣唱,说名相应;共许此名唯目此事,展转忆念,名为串习。但由此二成有义文,与此相违文成无义,如实知见此二文者,应知是名于文无倒。

于义无倒其相云何?颂曰:

似二性显现,如现实非有,

知离有非有,是于义无倒。

论曰:似二性显现者,谓似所取能取性现,乱识似彼行相生故。如现实非有者,谓如所显现实不如是有。离有者,谓此义所取能取性非有故。离非有者,谓彼乱识现似有故。如实知见此中义者,应知是名于义无倒。

于作意无倒者,颂曰:

于作意无倒,知彼言熏习,

言作意彼依,现似二因故。

论曰:所取能取言所熏习,名言作意,即此作意是所能取分别所依,是能现似二取因故,由此作意是戏论想之所熏习名言作意。如实知见此作意者,应知是于作意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