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辨中边论

《辨中边论(未定稿)》 ︱ 弥勒菩萨 造 ︱

论曰:补特伽罗及法实性俱非有故,名无性空。此无性空非无自性,空以无性为自性故,名无性自性空。于前所说能食空等,为显空相,别立二空。此为遮止补特伽罗法增益执、空损减执,如其次第立后二空。

如是已显空性差别,此成立义云何应知?颂曰:

此若无杂染,一切应自脱;

此若无清净,功用应无果。

论曰:若诸法空未生对治无客杂染者,一切有情不由功用应自然解脱。若对治已生亦不清净,则应求解脱勤劳无果。

既尔,颂曰:

非染非不染,非净非不净,

心性本净故,由客尘所染。

论曰:云何非染非不染?以心性本净故。云何非净非不净?由客尘所染故。是名成立空差别义。此前空义总有二种,谓相、安立。相复有二,谓无及有。空性有相,离有离无离异离一以为其相。应知安立即异门等。

辨障品第二

已辨其相,障今当说。颂曰:

具分及一分,增盛与平等,

于生死取舍,说障二种性。

论曰:具分障者,谓烦恼障及所知障,于诸菩萨种性法中具为障故。一分障者,谓烦恼障,障声闻等种性法故。增盛障者,谓即彼贪等行。平等障者,谓即彼等分行。取舍生死,能障菩萨种性所得无住涅槃,名于生死有取舍障。如是五障随其所应,说障菩萨及声闻等二种种性。

复次,颂曰:

九种烦恼相,谓爱等九结。

初二障厌舍,余七障真见。

谓能障身见,彼事灭道宝,

利养恭敬等,远离遍知故。

论曰:烦恼障相略有九种,谓爱等九种结。爱结障厌,由此于顺境不能厌离故。恚结障舍,由此于违境不能弃舍故。余七结障真见,于七遍知如次障故。谓慢结能障伪身见遍知,修现观时有间无间我慢现起,由此势力彼不断故;无明结能障身见事遍知,由此不知诸取蕴故;见结能障灭谛遍知,由萨迦耶及边执见怖畏灭故,由邪见谤灭故;取结能障道谛遍知,取余法为净故;疑结能障三宝遍知,由此不信受三宝功德故;嫉结能障利养恭敬等遍知,由此不见彼过失故;悭结能障远离遍知,由此贪着资生具故。

复有别障,能障善等十种净法,其相云何?颂曰:

无加行非处,不如理不生,

不起正思惟,资粮未圆满,

缺种性善友,心极疲厌性,

及缺于正行,鄙恶者同居,

倒粗重三余,般若未成熟,

及本性粗重,懈怠放逸性,

着有着资财,及心性下劣,

不信无胜解,如言而思义,

轻法重名利,于有情无悲,

匮闻及少闻,不修治妙定。

论曰:如是名为善等法障。

所障善等其相云何?颂曰:

善菩提摄受,有慧无乱障,

回向不怖悭,自在名善等。

论曰:如是善等十种净法。

谁有前说几种障耶?颂曰:

如是善等十,各有前三障。

论曰:善有三障,一无加行,二非处加行,三不如理加行。

菩提有三障,一不生善法,二不起正思惟,三资粮未圆满。

发菩提心名为摄受,此有三障,一缺种性,二缺善友,三心极疲厌性。

有慧者谓菩萨,于了此性有三种障,一缺正行,二鄙者共住,三恶者共住。此中鄙者,谓愚痴类;乐毁坏他,名为恶者。

无乱有三障,一颠倒粗重,二烦恼等三障中随一有余性,三能成熟解脱慧未成熟性。

障断灭名无障,此有三障,一俱生粗重,二懈怠性,三放逸性。

回向有三障,令心向余不向无上正等菩提,一贪着诸有,二贪着资财,三心下劣性。

不怖有三障,一不信重补特伽罗,二于法无胜解,三如言而思义。

不悭有三障,一不尊重正法,二尊重名誉利养恭敬,三于诸有情心无悲愍。

自在有三障令不得自在,一匮闻生长能感匮法业故,二少闻,三不修治胜三摩地。

复次,如是诸障于善等十随余义中有十能作,即依彼义应知此名。十能作者,一生起能作,如眼等于眼识等;二安住能作,如四食于有情;三任持能作,谓能任持,如器世间于有情世间;四照了能作,如光明于诸色;五变坏能作,如火等于所熟等;六分离能作,如鎌等于所断等;七转变能作,如金师等转变金等成镮钏等;八信解能作,如烟等于火等;九显了能作,如因于宗;十至得能作,如圣道等于涅槃等。

依如是义故,说颂言:

能作有十种,谓生住持照,

变分离转变,信解显至得。

如识因食地,灯火鎌工巧,

烟因圣道等,于识等所作。

于善等障应知亦然。一生起障,谓于其善,以诸善法应生起故。二安住障,谓于菩提,以大菩提不可动故。三任持障,谓于摄受,以菩提心能任持故。四照了障,谓于有慧,以有慧性应照了故。五变坏障,谓于无乱,转灭迷乱名变坏故。六分离障,谓于无障,此于障离系故。七转变障,谓于回向,以菩提心转变相故。八信解障,谓于不怖,无信解者有怖畏故。九显了障,谓于不悭,于法无悭者为他显了故。十至得障,谓于自在,此是能得自在相故。

所障十法次第义者,谓有欲证无上菩提,于胜善根先应生起;胜善根力所任持故,必得安住无上菩提;为令善根得增长故,次应发起大菩提心;此菩提心与菩萨性为所依止,如是菩萨由已发起大菩提心及胜善根力所持故,断诸乱倒起无乱倒;由见道中无乱倒故,次于修道断一切障;既断障已,持诸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由回向力所任持故,于深广法便无怖畏;既无怖畏,便于彼法见胜功德,能广为他宣说开示;菩萨如是种种功德力所持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于一切法皆得自在。是名善等十义次第。

虽善等法,即是觉分、波罗蜜多、诸地功德,而总别异,今应显彼菩提分等诸障差别。颂曰:

于觉分度地,有别障应知。

论曰:复于觉分、波罗蜜多、诸地功德各有别障。

于菩提分有别障者,颂曰:

于事不善巧,懈怠定减二,

不植羸劣性,见粗重过失。

论曰:于四念住有于诸事不善巧障。于四正断有懈怠障。于四神足有三摩地减二事障,一于圆满欲勤心观随减一故,二于修习八断行中随减一故。于五根有不植圆满顺解脱分胜善根障。于五力有羸劣性障,谓即五根由障所杂有羸劣性。于七等觉支有见过失障,此是见道所显示故。于八圣道支有粗重过失障,此是修道所显示故。

于到彼岸有别障者,颂曰:

障富贵善趣,不舍诸有情,

于失德减增,令趣入解脱,

障施等诸善,无尽亦无间,

所作善决定,受用法成熟。

论曰:此说十种波罗蜜多所得果障,以显十种波罗蜜多自性之障。谓于布施波罗蜜多说富贵自在障;于净戒波罗蜜多说善趣障;于安忍波罗蜜多说不舍有情障;于精进波罗蜜多说减过失增功德障;于静虑波罗蜜多说令所化趣入法障;于般若波罗蜜多说解脱障;于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说施等善无穷尽障,由此回向无上菩提,令施等善无穷尽故;于愿波罗蜜多说一切生中善无间转障,由大愿力摄受能顺善法生故;于力波罗蜜多说所作善得决定障,由思择力及修习力能伏彼障非彼伏故;于智波罗蜜多说自他受用法成熟障,不如闻言而觉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