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讲记

《系列四.祖师心髓5-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 ︱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传授 阿琼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二、语要:排浊气,即右鼻孔三次,左鼻孔三次,同时三次,共九节;或者右一次,左一次,同时一次,共三节;或者同时三次,共三节。随做一种。

对此,左手握着金刚拳压在腿的大脉上,右手以三股金刚印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向内缓缓吸气,降到脐下之处,轻轻松松地压住。观想我从无始轮回受生以来,所积的业、惑、罪障、失坏誓言、修法之过——昏愦、沉没、蒙昧等,都成了黑气之相后向外排出,一干二净了。排气时,先是像青稞粒一样小,中间变大,最终长形排出。由此就像做了清洗器皿一样。

左手握金刚拳,拇指抵住无明指的根部;拳背按在左大腿根的大(动)脉上,原因是这两处有让心散乱的脉,按住它们能使心安稳而专注。

修法的三过即昏、沉、蒙:有时候昏愦,有时候心会陷没下去,有时候心懵懵懂懂。呼气时要观想:从无始轮回受生以来,所有积下的业、惑、罪障、失坏誓言、修的三种过等等,全部变成黑气的形相向外排出,直到排得一干二净。排气时,首先观想如青稞粒般细小,然后变大,最后长形排出。这种做法就好比清洗器皿一样,器皿洁净后才能盛装上妙的汁液,我们排出浊气,也是要使自身变为清净。

三、意要:调正等起者,“噶类,现在我绑定了这一座,是求息灭今生疾病等的救怖畏的等起,还是成办利养、赞叹求好处的心呢?如果是这两者,就像毒一样断除;如果是无记,就改正。下士道的等起是世间老人的所想,因此不是我一个入道者的思想。中士的等起,由于还是成办我自欲的意乐,所以也是所断。现在上士的等起,就是想:为了让一切有情远离苦因苦果,而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我应当修暇满难得。”要发起这样的清净等起。

意的要点是细致地调整好等起。等起是缘起的枢钮,决定法行的方向。

“噶类”意为开始对自己审察、审判,扪心自问:老兄,你绑定这一座想干什么?“绑定了这一座”,以上前行的前行各种内外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之后自己发下誓愿,哪怕死也不放弃此座,即是绑定在座上。接下来的毗卢七支坐以及语要的九节排浊气法,犹如用绳子绑在桌上一样,再也不能动,马上就要开始修法。修法之前应具备意要,而意要又以等起为先。因此,此时开始检查等起。

需要观察自心:我修这座法是为了遣除今生的病障、灾难、贫困等吗?如果是,那么等起就成为救怖畏等起。或者,修这一座法是为了得到名利赞叹、恭敬地位等吗?如果是,那么就成为求现世好处的等起。这两种都如毒物一般,一旦染上就只能算作求现世法的人,根本不算行者。以求现世法所做的事,多数只能成为堕落恶趣的因,所以应当立即断除。譬如,服毒便会毁坏自己,同样,如果等起在心中扎根,一方面此座法被染污,成为只实现现世法的因;再者,这种习气一旦串习坚固,以后也会常求现世法,成为堕落的因。所以,我们要像见到毒物一样遣除它,绝不可任其发展。直到细细检查一遍,发现自己不再具有如是等起,才算已经防止。

接下来观察:我现在是一种习惯性的上座修法吗?是不是内心没有任何想法?如果是这样,就说明自己仅仅在进行一种惯性的运动。内心没有任何想法的缘故,缘起点上空白,不能判定善或恶。这种无记等起也要纠正,否则与机器人、无心的人有什么区别?我起码要具有一种士或者行者的等起,为法道而修法。

接下来继续抉择,假使生起下士等起——现在多修一点,来世会好,其实只是世间老人的想法而不是求解脱者的等起,因此不能保留。“世间老人的所想”:作为老年人,会更多地开始考虑后世,没有多少天了,应该多修一些对来世有利的福德,这就是世间老人的想法。年轻人往往是依仗年轻,认为还可以在世上拼博一番、还可以求取名利,还不肯考虑后世,他们放不下今生,连吃的、穿的都放不下,样样都想争取,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真正具足下士等起。虽然藏地的仲敦巴格西曾经一再强调“放下此生、放下此生”,但是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下士道等起也就是求后世,它是世间老人的想法,不应是入道者的所思。又如普贤上师也说:看到轮回一切法都毫无实义,生起厌患而唯一希求解脱道,这才叫“入道”。因此,我们应当舍弃希求来世的等起。

再者,中士等起未免狭小。只为一己所欲而修法,只想一个人从轮回中解脱,其实很不如理,我怎么能够舍弃尽虚空界曾对自己有过深恩的母有情?

因此,每一次修法是应当思维:尽虚空界的所有母亲,让他们都脱离苦因苦果,得到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我要为此而修法,我一定要好好修持这一座。——这才是清净的上士等起,我们每次都需要如是发起,如是把握意的要点,即缘起的初端,它决定了这一座修法将成为成佛的因。

祈祷上师,指如实明观:自己的头顶上有开敷十万花叶的白莲花,里面开敷的红黄花蕊上面有狮子宝座,宝座上层叠绸缎的坐垫上面,根本上师现为出家或者密咒士的装式,以“上师为佛”方面的五了知 [1] 作祈祷,念“三世一切佛……” [2] 以及四部退心法头尾处的祈请颂,而以胜解、恭敬深切祈祷,由此上师以意大怜愍化光后入于自身,与上师心心无别而融合的境界中,不回忆过去,不迎接未来,不使当下的分别相续,随力住于定中。此等是入座前的前行。

在修正等起而发起菩提心后,就要开始以明观而祈祷上师。观想在自己头顶上有绽放十万瓣花叶的白莲花,里面簇拥着红黄的花蕊,花蕊上有狮子座,座上有一层一层叠放的绸缎坐垫,坐垫上面是根本上师现出家相或在家相而安坐。之后以“上师为佛”方面的五种了知来作祈祷,念诵有关祈祷文,深切、恭敬地祈祷,以此感召上师大悲的加持。

关于观想上师的身相,嘉曹仁波切讲到:这是根本上师的本体,你可以自己胜解为金刚萨埵或莲花生大师等,任何一尊都可以。或者观成上师平常身体的姿态,两手结说法印或定印,随意而住,是威光极其炽盛、具足相好的壮年时期很高大的身体。再者,是观上师平常的身相,还是观圣尊的形相?标准在于,你能否生起信心和胜解。你胜解圣尊最为殊胜,就修那种相。如果没有差别,直接修上师本身的相就可以。无论如何,按照自己心的情形来观想,这是仁波切的开示。

“三世一切佛”等念诵文的前一部分,是忆念上师功德而生起信心。三世一切佛的体性都摄在其中,又是法、报、化、自性四身的本性,具足各种功德的殊胜上师,在您面前祈请加持。祈请加持的有四个方面:祈请赐我灌顶加持,祈请加持我在相续中生起甚深道的殊胜证量,祈请加持我生 起本来清净实相的证量,祈请加持我现起元成四相的证量(即得到大圆满立断和顿超的成就)。

如是,最关键是要胜解上师即佛,之后发起如对真佛的恭敬心,内心非常深切地进行祈祷,对境上师本身具大慈悲,必然会顿时回应,随后观想上师化光。嘉曹仁波切说:上师身体化为一个五色光团,从头顶入于心间,此时需要远离将自己身口意和上师三金刚执为别别二者的分别。要知道,自心和上师已经融合无别,不可再作两种想。之后,自心已经成为上师的心,既然上师没有三世妄念,我们也就不必回想过去、妄想未来,也不必使现在的分别相续,随自己有多少力量,就如此而住在定中。

以上是入座修之前的前行工作。做好了这些前行,心会变得非常清净,而且得上师加被,处在修法状态,之后再修任何法都能得力。因此,缘起非常关键,应当认真地积聚。

思考题

1、 如何修持语要?这样做有何必要?

2、 意要中,如何调正等起?如何明观而祈祷上师?

在意要当中,关键是得上师加被,它的根本就是见师为佛的胜解和恭敬。要想启开这一根本,起码要产生“上师为佛”方面的五种认知,这是关要中的关要。以下我们就根据《前行备忘录》后文上师瑜伽部分的内容来对此主题稍作讲解,大家还可以参阅《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中相关部分,来辅助产生证道的最关键因素——如命根般的五种认知。

五了知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 [3] ,有了义和不了义两层认识。以下逐一进行解释。

首先,所谓“不了义”,就是显密共同之规。它的涵义仍有隐藏的部分,没有彻底透露,叫做“不了”,意为尚未说完;所谓“了义”,就是已经说到底,再也没有隐藏。

不了义是针对有情的认识而言,当认识还不到位时,只能为他们开示较外层的涵义,内层、密层等的涵义隐藏在其中,暂不明说,也就是所说的话尚未完了、意义尚未完全彻底。等到根性提升、因缘成熟时,才可以把其中最深层、最真实究竟的涵义说出来,这就是了义,到此为止,再没有更多的涵义。

就不了义而言,应该认识上师是真正的化身佛。对此,我们分为四点来论述:

(一)成立上师是佛;

(二)认识化身佛上师显现的因缘;

(三)认识其体性如何;

(四)认识如果取著不清净相会造成何种过患。

(一)世尊曾说:末法时期,我现善知识相来饶益你们。《宝云经》亦云:“于和上所,若持戒若破戒,若多闻若少闻,若聪明若无智,悉皆恭敬生世尊想。于诸世尊恭敬供养信乐欢喜,于和上所亦复如是。”在《华严经》、《宝性论》、《大乘庄严经论》、《中观心论》等中,也一致说到佛有种种化身等。因此,显密共同教规所成立的善知识是佛,也是就化身佛而言。无论哪种小、大、密教典,都承许视善知识为佛,这是来自世尊的教导。


[1] “上师为佛”方面的五了知:一、了知上师为佛;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为佛的作业;三、了知对自己而言,上师的恩德比佛还大;四、了知大恩上师是皈处总集之体;五、了知由此认知而祈祷,可不依赖其他道缘而在自相续生起证的智慧。

[2] “三世一切佛……”的念诵文:“三世诸佛之体性、四身之自性、具德胜上师,祈请为我灌顶加持,祈请加持我相续中生起甚深道殊胜证德,祈请加持我生起本净实相的证量,祈请加持我现起元成四相的智慧。”(出自《布玛宁体》)。

[3] 在后文不共内前行的“上师瑜珈”部分,还会对“上师是佛”进行详细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