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讲记

《系列四.祖师心髓5-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 ︱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传授 阿琼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分说别别修习”,就是分别宣说四部退心法所包含的各部分修习内涵。

初者,在不生昼时人之行走往来、夜间读诵之声等静虑之刺的静处。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静处。静处的要求是不生静虑的刺。“刺”表示障碍,如同走路时,地面有很多荆棘便无法通行。我们修持静虑时,需要止息各种念虑而一心系于所修法。“静虑”是以心一境性为体相,需要安心,需要免受外境等的干扰,本文中尤其标出声音。

如果修行者在关房中能很好地遵守纪律,避免与人来往,就不会看到太多干扰,这时,外界的主要干扰就是声音。所以,在白天没有很多人来人往的嘈杂声,夜晚连小喇嘛念藏文或读诵等的声音都没有,需要选择如是宁谧寂静之处。我们的心非常敏感,通常是出现一些声音,马上就被牵引到外界,于是没办法静心观修。诸如此类声音的干扰都叫做“静虑之刺”。排除这些声音的干扰,心就容易安住所缘。

“等”字中还包括其他各种人事的打扰,或者饮食不当、睡眠不当等干扰。总之,在静处要避免人事、声音等,才能保证长期观修而有所成就。因此,选择静处非常重要。

就当今城市的状况而言,很多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自己的房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因地制宜:拔掉电话线、关闭手机、关好门窗等,种种事务交待完毕后一心安住。对于只能做到如此,我们应当感到惭愧,业障深重的缘故,没有适合的静处,的确在修行的成长上缺少了一定的助缘。

环境安静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不受干扰,才能在微细的法义上安住。否则,干扰纷呈、心绪波动,根本没办法修持下去。可见,长年实修需要诸多福德资粮,需要内在非常坚固的道心,具足种种因缘才能成办,并非仅凭想象就轻易做到。即使目前得不到理想的修持环境,也应在心中发愿,并在平时勤积资粮、忏除业障等,以求能有修行上更好的进展。在任何情况下绝不退失修法之心,这一点极其重要。

于舒适的坐垫上修身要毗卢七支:

在一处感觉不是太硬、太软等的舒适坐垫上安坐,避免以坐垫的不适发生修持过程中的干扰。我们的心很娇贵,稍有不安稳就会受到影响而无法安住。尤其是观修、观照、运行本部大法,需要内心非常寂静、明了,不能有丝毫动摇、影响。因此,坐垫令人感到舒适而不分心,是选择的标准。

“身要毗卢七支”是持身的要点,按照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来筹备缘起。坐姿正确,气脉即顺,心才不会乱动,由此能一缘住于观修。否则,身体不调带来的巨大干扰,使初学者无法安心,也就没办法观修。所以,身要极其重要。

“七支”即身体的七个关键部位,若能妥善调整,脉、气、心都会因此而协调。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有关键的几个部分,一旦处理妥当,就能将全体都随顺而调整到轨范当中。譬如,一个国家有七大部门,将它们全部理顺,整个国家就能非常通畅地运行起来。

一、两足左下右上,结金刚跏趺坐;二、手结定印;三、两肩平张;四、脊椎自然直竖如叠金钱;五、舌抵上颚;六、颈曲微俯;七、眼球不动、睫毛不眨、垂视鼻尖前方虚空,头不歪斜而直起,需要身体一切部分都集中精力而住。

前六支作法同于《备忘录》中的解释,在此我们只解释第七支。也就是需要调整眼睛和头部的位置,做到眼球不动、睫毛不眨,眼睛垂视鼻尖前的虚空。同时,头部保持正直而不向左或右歪斜。这一支主要是头和眼的姿势。其中,垂视虚空的原因是:没有所缘相,心自然会放松。当然,这并不是盯着鼻尖看,那样会使自己很紧张。

总的要求是:身体的一切部分都处在能集中力量的状态。修法需要身心都具有力量,而不是涣散。如此安住,有助于心不动摇、精神凝聚,从而能够有规律、专一地运行于所修,圆满完成从头到尾两小时的每座修法。

其原因:身如都市、脉如道路、气如马、识如跛人之故,好好运行的话,密门被遮止故,如同人马入内而被管制不会乱走一样。

毗卢七支身要坐式其实具有甚深的身心缘起。原因以譬喻来说明:身体如城市,体内的脉道犹如道路,气如马匹般在脉道中运行(即所谓的上行气、下行气等),识则如跛子般,必须骑着马匹一般的气才能运行。因此,在毗卢七法坐式当中,运行顺畅,密门被遮止的缘故,识与气也会得到控制,如同入于正轨的人马一般,不会随便出轨到其他歧途邪路。

譬如,城市当中有很多主干道、次干道,交警会把人、车都安置在正确的轨道,而不允许胡乱行路。同样,人的密处两边都有脉,气一旦入于非正轨的那些脉中,杂念、烦恼顿时就会生起。只有密门被拦阻,不令气误入其他路线而行于安稳、正确的轨道,同时使身体当中各部分有调不紊地运行,才会自然止息各种烦恼、杂念,心也容易得到控制。也就是说,只要控制好气,把它安置在正确的脉道中,识跟随气而行,就不会随便散乱,于是自然调整好自心,能够自在地转入所修法义。这就是所谓“身调故脉调,脉调故气调,气调故心调”,心调的缘故,善能把持而置心于修行中。反之,没有调正身体,脉处于紊乱状态,气如野马般乱闯,识也随气而行,就难以控制而导致心识混乱。如此一来,修法还能有什么希望?

心如人,气如马,跛子一般的心依靠自力无法运行而只有依止气。心和身是能依所依的关系,心总是骑在气的马上,走在脉的道路中,身要毗卢七支就是要让它们全部进入正轨而运行。这时,由于气不乱的缘故,心就不乱,不会产生杂念,能安静地住于修法当中。总之,身要作为修法的第一个关键,我们应当善加掌握而运用。

又如蛇有身支,然不掐的话不显出故,做了身要及将会大驯服的方便故,诸智慧之现将会增长。

本有的金刚身是很稀奇的,尤其金刚乘特别重视方便,一旦修好气脉明点,智慧便会顿时显出。毗卢七支即是一种大方便,以譬喻来说,蛇有脚等支分,但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不掐它的时候支分处在隐藏状态,用力掐捉一下才会显出来。一般人认为蛇没脚,但实际上蛇是有脚的。比喻要表示什么?我们的相续中有大智慧,调正身要,有些人顿时就出现智慧增长的相,甚至开悟、生起无分别智等等,所以身要确实有很大必要。妥善处置金刚身的坛城,修持身要、修持大驯服(即驯服气、心)的方便,以此缘起力,智慧就会呈现。

“智慧之现将会增长”,比如,打坐时身体调整得当,会发现心很清明、很敏锐、觉受增长等等,其实就是由于身要调整恰到好处的缘故,身直则心正,无论看什么、想什么,都很容易出现所缘、行相,使智慧的量得以增长。相反,如果气乱、心也乱,就不免表现为智慧的敏锐度降低、不灵光。

古圣贤说:“安而后能虑”、“身安则道隆”、“由定发慧”等等,都含有身、脉、气、心的道理。身安以后则脉顺,脉顺以后则气通,心也就随之安稳。心安有虑即能安住修法并清明地观照,由此使道业兴盛。由定发慧,也是意味着调身而使气行顺畅,在正确的脉道中运行,乃至入于中脉。或者说,气运行于正确的脉道,心跟随气而行,也就能够安定下来;犹如油灯不乱晃动时就能光芒四射,同样,心安定时,闻、思、修等各方面的慧也将自然显现。总之,从整体上说,只要有定,慧就会显现出来,甚至以调整得当,将会现前无分别智慧。

诸前辈智者成就者曾说:由组织好身的缘起故,心中现起证德,有如是所为之义。

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点指示。组织好身体气脉等的缘起,心里顿时会现起证德,身心竟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组织缘起”,好比把杂乱无章的事有次第地组织起来,如此积聚一个个因缘,就会发生很好的结果,同样,我们把身体从脚到头重要的七个部分合理调控,充分积聚各方面的因缘,心中便会现起证德、现起各种修量乃至真正证悟。心乘气而行,气行于脉中,脉处于身内,它们各有轨范,一旦杂乱,严重者甚至会发疯,或者贪瞋痴非常炽猛,由此导致堕入恶趣。如果调控身要得当,烦恼不会妄动,杂念也不现行,心始终以正面的方式运行,能安定、宁静地安住于法义、或与法相应,从而出现证德。调身具有如是必要,这是前辈的智者、成就者们亲口所说。

思考题

1、 什么是“前行的前行”?之后如何放松、如何发誓?做这些有何必要?

2、 按《大幻变续道次第》,一一解释毗卢七支的作法和必要。

3、 修行应选择怎样的环境?有何必要?

4、 从身、脉、气、心的关系上分析,作毗卢七支身要有何甚深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