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四

《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乃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心里杂了这样的邪毒,就和佛的心不相应,也因此无法感得佛力加在心上摄受往生。这都是因果缘起的道理。只有能感和所感相应了,才能够被摄持而往生。心一旦不善,和佛心不合,就无法往生,也因此修善心是第一位的。

这里说到,正是由于阿弥陀佛在因中行菩萨道的时候,下至一念、一刹那身口意三业起的修行,全都是真实心中作的。无论他的心怎么运转、希求、趣向,通通都是真实的,而不是心口不一、内怀狡诈。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二种: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彼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也。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

真实有两种:自利真实和利他真实。总而言之,在做自利修行的时候,也是非常真实地做。在做利他修行时,也是很真诚地做,不杂一点虚伪。

自利真实又有两种:有消极地止恶和积极地行善两方面。先说消极地止恶,就是在真实心中制舍自他的各种恶业,以及秽浊的国土等。这都是舍的方面。如何做呢?就是在行住坐卧当中都要想,一切菩萨都是这样制伏自心,舍掉这些恶因恶果,我也应当如是行。现前身口意各种恶行是不好的因,所显现出来的娑婆各种秽浊的相是不好的果。这一切的因果我都要厌舍,这就是所谓的修厌离之心。

其次,积极行善的方面。就是要在真实心当中,勤修自他凡圣等的各种善。这里有点省略,同样也是行住坐卧要想,一切菩萨如何勤修善心,我也应当这样修。

下面具体地分了身、口、意三方面来作解释。

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亦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若非善业者,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

首先,要在真实心中行持口业的善。口里怎么行善呢?就是要赞叹阿弥陀佛和西方依正二报的庄严。而且又要真实心中口里厌离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两种果报、各种苦和恶的事。“苦”表果,总的就是指三界里显现的一切果报都是苦的自性,没有一点安乐的自性,因此心里对此厌离;“恶”表因,三界里一切众生基于我执而起的各种烦恼业行,都是所谓的恶,因为都会流入到生死当中,不得解脱,而且会发展出后面无边无际的苦事,因此一概地舍离。

同时,也要赞叹一切众生身口意三业所做的善,包括各种善心善行。如果不是善业,那就要敬而远之,也不能对此随喜。总而言之,这里口一直要赞叹善乐、厌舍恶苦。

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

其次,在真实心中如何发起身业呢?就是身体要做各种礼敬、供养等清净法行,厌舍不清净法的行为。也就是身业要至诚恭敬地合掌、礼敬,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来供养阿弥陀佛和佛国的依正二种庄严,这也要贯彻在日常的行持中。总而言之,这个身体一直都要缘着清净的佛和净土做各种的礼敬、供养等等。

比如对着西方三圣的像合掌、礼拜,然后平常穿新衣服、进餐之前,或者有各种花、果、水等,都要供养阿弥陀佛和二大菩萨,心中要这样缘念。最好还要布置一张西方极乐世界图,这样就可以供养极乐世界的依正二种庄严了。或者在出外不方便的时候,心里可以作意,向着西方三圣以及佛国无量的清净海众菩萨、声闻、天人等,以及水鸟宝林等一切的庄严相作供养。以这个缘起,至诚地起了这样的身业,就成为趣入净土的因缘,这相当重要。这在《往生论》里也是开了五念门,有礼拜、赞叹、回向等,这都是要贯彻在日常修行中的。

另一方面也是在真实心中,自己的身体要表示对于娑婆苦海自他依正二报不贪求、不欣赏,想从这样一个恶苦的世界里脱离。就像韦提希夫人那样,她说:这个世间太苦,我不想待在这里,我不想听到这些声音,我要求生到无忧恼的国土。像这样处处要体现有欣厌的心。这样一来,从身体的表现上确实是真诚地趣向西方。

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

然后真实心中意业如何运转呢?这也是要真实地修持欣厌两门。心里真实地思想、观察、忆念阿弥陀佛和依正二报的庄严,如同现在眼前那样。也就是心不要缘着娑婆世界的事,而是要念念地思维、观察极乐世界的佛和菩萨、国土的庄严。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这样不断地缘想、观察、忆念,使得它像现在眼前一样,那就是心真实趣向净土。

同时,真实心中要发起厌舍这个生死三界等的自他依正二报苦法。也就是心里想:这里完全都是三苦相续不断的大监狱,在这里无论自他、依报、正报没有一点安乐的法,全部都是在不断地旋转苦轮。因此心里想:我很厌离这个地方,我再也不要在这儿待了,我一有机会就要出去,生到净土。像这样是具足真实的厌离心。

总而言之,以上生死心中如何运转起身口意三业呢?主要利用身口意三门发起欣厌的心,决定地趣向极乐世界。这就是在修净土上有真实的心或者至诚的心。

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不简内外明暗,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不善的三业必须在真实心中舍离,如果要起善的三业,必须在真实心中作。不管是内、是外,在明处、在暗处,都必须要秉持真实的心,因此叫做至诚心。所谓有因必果的缘故,心中一旦有了真实的净业的修作,决定会得到往生的果报,也因此至诚心放在第一位。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2)深心,指的是很深的信心。这有两种:自身方面和佛方面。自身方面,深信自己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在无数劫以来常常陷溺流转,没有出离的机缘。佛方面,就是决定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毫无疑虑,乘着佛的愿力决定能往生。

也就是这两个方面和合起来,一方面想到自力根本不行,旷劫以来都是一直在流转,没有出离的机会。这就是由于没有碰到弥陀愿海,单凭自己的力量一直无法自拔,难以截断生死的流转;另一方面就要深信,现在有一个最极方便的弥陀愿海法门,它能够摄受我,下至至心十念念佛都能够往生净土,从此就永断生死。这两个心和合起来,那就是很深的信心了,一心会往趣西方,万牛莫挽。

又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

接着要深信释迦佛的教诲、十方诸佛的证成。首先是决定无疑地相信,释迦佛宣说的这部《观经》三福九品、定善散善的法门,决定是往生的正因。只要依此实行,一定能获得往生的果报。其次,要相信释迦佛证成、赞叹彼佛依正二报的庄严,使人欣慕。依法行持,决定能得到如是极其胜妙的果报。总而言之,这里要信因、信果。

特别要知道,这个净土法门极其方便圆顿,凡夫行持简易的净业,就能够证到净土极其殊胜的果报。

又决定深信《弥陀经》中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

其次,决定深信《弥陀经》里十方恒河沙数的诸佛证成、劝导一切凡夫决定能往生净土。这就是诸佛出诚实言,对此极其不可思议的事,以自己现量证知,而为众生作证。不是一尊佛,而是十方恒河沙数的诸佛共同证成此事。因为这是极其难信之法,因此我们随顺诸佛的劝导,相信只要具足信愿行,即生就能生到极其胜妙的净土。有了这个信心,就决定会一心往趣西方。

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是名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这里大师用祈请的话来告诉我们,所谓的深信就是我们作为净土行者,要一心唯一信受佛的圣言量。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相信不妄语仙人父亲的教导那样,决定信任佛不可思议的智慧所印定的净土法门。我只要按照佛所说的方法去做,决定能得到极其深远不可思议的利益。虽然这不是我现前能证知的,但是由于极其信任佛的圣教,因此哪怕牺牲生命,也都在所不惜,决定依止佛的圣言来行持,因为这个法门胜过了无数生命的意义。

有了这种坚决的信心,那就一心奉行佛语。佛教我要舍的,我就去舍;佛教我去行的,我就去行;佛教我到净土去,我立即就去。这就称为随顺佛的圣教,随顺佛的心意,随顺佛的悲愿,这才叫做真佛弟子。所谓“弟子”,就是依奉师教的人。

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何以故?佛是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

而且一切行者只要能依据此《观经》,起很深的信心,励力地实行,就决定不会误了自己。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佛是智悲具足的人,满足大悲的缘故,没有丝毫损害的心,或者不作利益的心,因此,他凡作一切,都是真心地要为众生与乐拔苦而宣说教法,因此这个法是能够利益到我们的。

其次,佛有圆满的智慧,彻见真理的事实,特别是照见了净土法门的事理因果,因此他宣说的是诚谛之语,所说完全跟事实相符。因此我随顺着佛的净土圣教来实行,决定能够在即生当中远离苦海、生到净土,横截生死、现证不退,速疾解脱而成佛。这才知道这是大事因缘,这是奇特方便。而佛所看到的是没有丝毫差错的,我依照这个法来行,当然不会有任何的耽误,反而是直截了当、快速圆成。因此,有这样的信心就能够坚定地奉行。

思考题

(散善义)

1、三福与九品的关系如何?

2、三辈九品的每一品都有十一门义,分别是什么?对行者有何必要?

3、何种人属于上品上生位?往生的正因是什么?

4、何为至诚心?为何要有至诚心?请从身口意三方面具体谈谈应怎样修行。

5、(1)何为深心?

(2)解释原文:“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何以故?佛是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