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甲二 分说西藏佛教如何而来的情况

《佛教史大宝藏论》 ︱ 布顿大师.著 ︱

171、夏玛·格业生嘉,系藏语,汉译为“居士狮王”。

172、杰·扎喜,系藏语,汉译为“吉祥师”。

173、冾·扎迥,系藏语,汉译为“罗汉师”。

174、嘉·却让,系藏语,汉译为“法贤”。

175、鲁·绛比伯,系藏语,汉译为“慈吉祥”。

176、萨迦班智达,萨迦教祖之一,名“恭嘎绛称”,汉译为“庆喜幢”。

177、冾·却杰伯,系藏语,汉译为“吉祥法王”。

178、嘉·协饶峨,系藏语,汉译为“智光”。

179、香·珠巴伯,系藏语,汉译为“成就吉祥”。

180、洛窝·协饶仁清,系藏语,汉译为“智宝”。

181、妥扎巴·达生,系藏语,汉译为“盛狮子”。

182、弥梁让波,系藏语,汉译为“无等贤”。

183、熊·多杰绛称,系藏语,汉译为“金刚幢”。

184、熊·洛卓敦巴,系藏语,汉译为“智坚”。

185、康巴·洛卓嘉补,系藏语,汉译为“智王”。

186、邓玛·楚生,系藏语,汉译为“戒狮子”。

187、惹萨·迅准,系藏语,汉译为“童精进”。

188、须杰·扎巴绛称,系藏语,汉译为“名称幢”。

189、利玛绛称,系藏语,汉译为“日幢”。即布顿之师。

190、邦·洛卓敦巴,系藏语,汉译为“智坚”。

191、扎泽巴·仁嘉,系藏语,汉译为“宝王”。

192、勒比洛卓,系藏语,汉译为“善智”等人。

以上各译师所翻译的教典,将在下面详细列举。凡此处遗漏的一些有恩德的班智达和译师,有待搜集资料后,再作补遗。

《佛教史大宝藏论》第三卷正法传到西藏的情况讲述完了。

注释

[1]前弘法期:自唐代藏王松赞干布至惹巴瑾卒年间的西藏佛教,称作前弘期。

[2]后弘时期:指藏王郎达玛死后,佛教死灰复燃逐渐兴起,直到以后的佛教,称作后弘期。

[3]罗刹:死鬼的总名。

[4]夜叉:佛书所说一类鬼神和财神名。

[5]赞塘阁西:西藏“业赤赞波王”最初聚会诸部落酋长之地。

[6]本教:一种西藏古代原始宗教。

[7]蛇心旃檀:檀香木中最佳之一种。

[8]罗刹土:佛书所说一种凶恶女鬼。

[9]小昭寺: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内,系藏王松赞干布时,文成公主所建。

[10]玛哈菩提:即佛成道处大菩提树道场。

[11]希那烂陀:古代印度一寺名,此寺出有许多佛教大师。

[12]菩提萨埵:为唐代印度佛教中一位著名大师。藏王赤松德赞时,迎请到藏。

[13]马鸣:佛灭度后六百年,在印度出世的一位大乘论师名。

[14]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15]善趣:即三善道——人、天、阿修罗。

[16]恶趣:即三恶道,指地狱、恶鬼、畜牲。

[17]无缘:言无系属的关系,无心识的攀缘。

[18]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为大乘菩萨十地。

[19]妙观察智:是五智之一,配于西方阿弥陀佛之智德。

[20]清净慧:即断离一切烦恼垢染之智慧。

[21]出世间智:即出世圣道(非凡夫道)所有的智慧。

[22]无分别:即无分别智,是证得真实空性之智。由于“真实性”离一切相而不可分别,故名“无分别”。

[23]一切法无自性:意即一切法(所有事物)无自能成立的实有本性,都是依于种种缘起而生。

[24]一切智:即佛智,言能通达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智慧。

[25]初地:指大乘菩萨所证得的“初地”,即“欢喜地”。

[26]三慧:即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27]十法行:即缮写、供养、布施、听闻、朗诵、记忆、演说、默念、思维和修习。

[28]忍位:加行位中,四善根位(暖、顶、忍、世第一法)中之一位。

[29]四根本戒:即杀、盗、淫、诳。

[30]沙弥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三十六戒者,即受“沙弥戒”。

[31]比丘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具足戒二百五十三条者,即受“比丘戒”。

[32]四续部: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33]瑜伽部:又名瑜伽怛特罗。四续部之一,以修内瑜伽为主的佛教密宗。

[34]甘丹派:也写作“伽当派”。是以全部佛语作为修行要诀的教派。是阿底侠的首要弟子仲敦巴所创。

[35]仲敦巴:名甲哇迥勒,生于前藏堆隆普,为阿底侠首要弟子,创立“甘丹派”。在宋仁宗时(1053年)建热振寺。

[36]毗婆尸佛:过去七佛之第一佛。

[37]夺舍法:密宗古法术之一种,是说使灵识入于别人的尸体中的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