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没有发菩提心,无法能够学修大乘佛法,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发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发,通过仪轨,多次地、反复地发,直到自己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就有饶益众生的想法和念头。
发心非常重要。如果发心不到位,做任何事都不能到位;发心到位了,做任何事都能到位。发心正确了,内心清净了,一切都是善事,一切都是好事,一切都是修行。如果没有一个正确、清净的发心,做任何善事、做任何功德、修任何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不会有任何的成就。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主要是发心。发心正确了就行了,一切都是正的。如果发心不正确的话,一切都是邪,不是正,没有正法。“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主要看发心动机是善还是恶。
发心——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发誓发愿修成正果,要具足两个要义:第一个要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第二个要义,发誓修持成佛。这两种要义具备了,才是愿菩提心。
然后是行菩提心。为了成佛要发誓精进闻思修行,学修菩萨的一切学处,修持六度波罗蜜。这两个发心非常重要,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我们有了这两个决心,做任何事都是为众生的,所以不会有罪过。但是菩提心不是光挂在口头上,关键是从内心里能不能下这两种决心?在相续中有没有这两种决心?如果有了,我们就确实是为众生的,为众生做任何事都不会有罪过。为了自己,自私自利地,做任何事,包括念佛烧香拜佛都有一定的罪过。为了解脱,也不一定是大乘修行;为了成佛,也不一定是大乘修行。始终为了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
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解脱,为了往生,但不是为了众生,所以这不是大乘修行。很多人是为了成佛,一说佛功德大,福德大,智慧高,有各种神通神变,贪心就起来了,贪着这些佛的境界,特别想成佛,想玩神通,享受这些福报。这不是菩提心,所以这都不是大乘修行。大乘修行,完全是为众生,为众生发心。两种发心,都是为众生。第一个,发誓发愿要成佛,这个也是为了救度众生。第二个,发誓发愿精进认真闻思修行。精进认真闻思修行是为了成佛,但是成佛是为了众生,始终也是为众生。有这种发心,然后去学修,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
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这两个都有各自的学处。愿菩提心有愿菩提心的学处,行菩提心有行菩提心的学处,我们都要学习、修持。愿菩提心的学处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
行菩提心的学处有很多种,总结起来,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要学修布施,尽心尽力地去做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要持戒,全力以赴地去受持戒律。受持普通的戒律,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还有其他别解脱戒、居士五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的菩萨戒,密乘戒十四条根本戒等这些戒。然后是安忍。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能灰心退步,一定要勇敢地去面对,心甘情愿地去承受,这就是安忍。然后是精进,坚持不懈、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闻思修,去学佛修行,不能懈怠,不能懒惰,这就是精进。
我们学佛修行要轻松自在,但是轻松自在不是懈怠懒惰,不是放逸,这个一定要分清楚。现在一说要轻松自在,都开始懈怠了,都开始放逸了,这都是罪过,这都是修行的障碍。轻松自在不是懈怠,也不是懒惰,也不是放逸,而是要精进。精进是什么?精进是对佛法有兴趣,对修行有紧迫感,根本不是什么勉强。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样,那么迫切,那么用心。心专注于一种对境当中,这就是禅;不散乱,这就是定。自己的心能专注于一种对境中,不在他处散乱,这就是禅定。
第五,禅定波罗蜜。禅定也可以叫静虑。在这里分三种:凡夫行静虑,义分别静虑,缘真如静虑。
1、凡夫行静虑。贪著明乐无分别的觉受。明乐无分别是修行过程中的出现的一些境界。
什么叫明觉受呢?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这种境界:房屋内外,所有的都能看到;在山中,山外的东西都能看到;在房子里,房子外面的情况都能看到。这种觉受,叫做明觉受。有时候又会出现这样的境界,不知不觉的,也没有什么原因,但是内心非常高兴、喜悦,有时候自然地跳舞唱歌,这种是乐觉受。还有无分别的觉受。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境界,所有的分别念都没有了,特意让它起都生不起来,这叫无分别觉受。
凡夫行静虑,主要是内心沉迷在明乐无分别的美妙的觉受里,特别执着这样的觉受,很难从中拔出来,这种静虑(禅定)是凡夫行禅定。
2、义分别静虑。对明乐无分别的觉受没有贪著,不执着,但是特别执着空,也执着对空性的见解,认为执着空性的见解,就能对治一切烦恼和习气。这种禅定叫义分别静虑。第一个是执着这些觉受,第二个是执着空性,这都不是究竟的,这都属于世间的一些禅定。
3、缘真如静虑。这才是最究竟的禅定。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无分别的法性之中,诸法的本性当中,对空性也没有执着。这样的禅定,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这个时候的见解也已经现空无二了。对明乐无分别的觉受也没有贪着,对空性的见解也不执着了。这个时候,自己的心能够安住于无分别的法性之中,这才是最究竟的禅定,也叫做缘真如静虑。
现在很多人都想修禅定,很多人也打坐,但是很多都不如法。我们不能盲目地修禅,不能盲目地坐禅。什么也不明白,盲目地修禅,盲目地坐禅,没有任何的意义,甚至还很危险。所以,坐禅首先要具足条件;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坐。非但没有任何的意义,白白地浪费了光阴,白白地浪费了人身,甚至还很有危险。
那么什么是条件呢?我们都是信佛人,都是学佛人,都是想解脱、想成佛的人,我们不能盲目地修禅坐禅。盲目地坐,也许会进入一些境界,但这都是轮回的因,都是痛苦的因,不是佛讲的禅定,所以我们都要远离这种修法。修禅的时候,很多人什么也不明白,盲目地学修,瞎坐。什么方式方法也没有,什么道理也不懂,这叫盲目地修。有些人明白一些,也有些方式方法。但是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认为没有思想,没有任何善念恶念,这才是究竟的解脱。然后给自己要求,任何思想都不能有,任何念头都不能有,善念恶念都不能有,把所有的思想念头都控制起来,不让它起,无想无意识当中安坐,也能入定,也能进入状态。
进入状态的时候,有的人还说,“哎呀,那个状态太舒服了。”是,进入那个状态了就舒服了,确实是舒服,因为这些思想、念头都没有了,烦恼分别执着暂时都没有了,但是这不是断烦恼,也不是断分别执着,只是暂时控制起来了,没让它生起。内心也是,感觉无比的快乐。但是你从那个境界里出来了,你看看是正还是邪,是不是真正的禅,你过后再看。过后没有任何的变化,烦恼依旧,习气依旧,痛苦依旧,没有丝毫的转变。这就说明,你刚才修的那个状态不是佛法里讲的正法,你修的不是佛讲的这个禅。佛法是能对治烦恼,能对治习气的。你这个不能对治烦恼,不能对治习气。修了那么多年,坐了那么长时间,烦恼习气没有一点点的转变,没有一点点的进步,这就说明你所修的这个法,不是正法,不是佛法。
“是,这么一说,我所修的禅肯定不是佛法,肯定也不是佛讲的禅,但是我这样也挺好的,也挺舒服,有时间我坐一坐,我自己进入那个状态,享受享受。没有时间,我就可以出来,我该做什么做什么,这样也挺好,也是一种享受。”对一个不渴望解脱,不希求佛果的人来说,可以,没有什么,轮回就是轮回,怎么轮也是轮;混就是混,怎么混也是混。虚度光阴就是虚度光阴,怎么虚度光阴也是一样。你到酒吧喝酒,唱歌跳舞,和你在家里盲目地坐禅,进入那个状态,享受那个状态的一些觉受,没有区别,在酒吧里混,在自己家里混都一样。但是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说,渴望解脱的人,希求圆满佛果的人来说,是一个大问题,非常大的一个问题。你经常进入那个状态,享受那些觉受,不是耽误你自己的修行吗?你根本没有学法修行,根本不是正法,你就那么虚度光阴。人的生命犹如昙花,很快就会消灭。你经常进入那个状态,你有这个时间吗?赶紧把这个扔掉,好好地学修。
如果你经常这样坐禅,两种结果,你平时受戒持戒持得也比较好,断恶行善也比较好,也做过一些功德和布施,有一些殊胜的缘,你能升天,转生为长寿天。如果持戒没有持好,也没有断恶行善,也没有做什么布施,你能够进入那个状态,能入定,结果就是堕落恶趣,转生为傍生或者饿鬼。现在很多傍生或者饿鬼都是,一入定,能坐很长时间。有的动物入冬,一冬天也不出来,能坐得住。有的好几十年也不出来,有的好几百年也不出来。但他是个饿鬼啊,傍生啊,他有很多痛苦啊,它在恶趣中啊,要感受恶趣的痛苦。持戒持得比较好,有行善断恶,有一些功德,也做过一些布施的话,能升天,升长寿天。在那个境界中他舒服,快乐啊,无思想、无意识的境界中,能坐很长很长时间,很多劫。一个劫多少年啊!但是结果他还要下地狱,要感受地狱的痛苦。这样坐有意义吗?我现在说的这些什么也不懂,经常修禅的人,很危险啊!不要这样学修。
修禅,你要如理如法地修。你想如理如法地学修,要具备条件。条件是什么?内心要得到安静。什么叫内心安静?最好有菩提心的基础,自心远离这些自私自利,这是最好的。最起码要有出离心,不贪着于世间的这些琐事,远离世间的贪念。这就是心安静。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坐禅没有意义。你修禅坐禅,就像个儿戏一样。儿童玩游戏,有意义吗?没有任何的意义。有菩提心的基础是最好的。没有菩提心,最起码也要有出离心的基础。
我经常说,都要学修出离心、菩提心,但是都不那么相信。你要修禅,必须得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没有出离心的基础,没有菩提心的基础,算不上心安静;如果心没有安静,你很难坐禅。然后是身安静,找一个适当的环境,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全身要放松,平庸而坐,最好坐毗卢七坐,身直脉直,脉直心直。不会毗卢七坐,你也可以保持一个自然的姿势。这样的话,我们身上的气才能自然流通。气自然流通,心自然就能安下。心和气,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你气把握不好,心就无法能够安静。全身放松,让气自然流动,心才能安静,才能定下来。心安定下来了,然后我们再坐禅定。
我们做功课的时候,也是修禅。为什么这么说?我经常跟大家讲,做功课的时候,别都挂在嘴上,从心里去做。你能够从心里去做,这就是修禅。念到哪想到哪;念到哪观到哪。一句句,一字字,每一段落都有甚深的含义。你心不要离开,不要往外散乱,不要散在他处。一心专注,这就是禅啊!我们做功课的时候也是修禅啊!我们修加行,观修的时候,也是正在修禅。
我们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些外加行;皈依、发心、除障法、曼茶罗、上师瑜伽这些内加行的时候,都是修禅。我们观修的时候,心专注,注意力放在所修的法的含义内容里,不要往外散乱。观修人身难得的时候,注意力必须要放在人身难得课程的内容含义当中,这个时候不能想其他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这些,这也算是散乱。修什么法,心里想什么;学什么内容,心里就想什么内容;有什么含义,心里就观察思维这个含义。这样才是专注,这才是不散乱,这才是禅定。有的人就爱想这些,观修暇满难得的时候,该想的都不想,想其他的,金刚萨垛啊,上师瑜伽啊,这都属于是散乱,心没有专注。
什么叫一门深入?就是一心要专注。你修什么法,你就思维什么法,这个时候不能去思维其他的。我们解释禅定的时候,禅是心专注于一个对境、一个内容里,一种知见,一个正知正见上。东想西想,东抓西抓,观想的时候也不好好观想,观想金刚萨垛的时候,也是想这个想那个的,又想其他什么药师佛、阿弥陀佛,这都是杂念,不是一门深入,不是专心修学,这都是不如法的,以后一定要注意。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可以修禅。我们做每一件事,不管是接待人还是处理事的时候都是,内心专注,要明明了了,要发心正确,要内心清净,保持这种状态,一心专注,做什么事都是。有的人吃饭的时候也不用心,东想西想,连饭的味道都不知道,马马虎虎地吃,不想吃了,就知道吃饱了。这就是散乱,没有禅定。我们吃饭的过程中也是,明明了了,一点点也不糊涂,发心非常正确,内心非常清净,在清净平等的状态中去吃饭,心专注,不散乱,这也是一种禅啊!时刻都可以修禅,可以坐禅。坐禅不是必须得坐在一个地方。
禅,有属于世间的禅,也有出世间的禅。没有证悟开悟之前,也可以这样修。比如,贪心比较粗重的人,可以修不净观,一切观为白骨,不管是外情物质,还是内情众生都观白骨。通过这种修法,心能专注,不散乱的话,也是一种禅定。嗔恨心比较粗重的人,就修慈心。一切众生,周围经常接触的这些众生,都观为父母,观为自己的儿女,观为最喜爱的人,然后发慈心,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快乐,能够得到幸福。愚痴心特别粗重的人,他就可以观呼吸,呼气和吸气。呼气的时候,业障都出去了;吸气的时候,清净、福德、智慧都吸进来。
没有开悟证悟之前,有的人贪心特别重,根本对治不了。这个时候你可以修不净,观白骨,暂时也能降伏,能对治。嗔恨心比较粗重的人,实在对付不了,你就可以修慈心,一切周围的人,这些众生,都观为自己的父母、儿女,最喜爱的人,希望他们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心里总是这么想,这么观,也能对治嗔恨心。心能专注,不往外散乱的话,都是禅。这些都属于世间的禅。
出世间的禅是什么?就是证悟空性,证悟诸法的本性,证悟无我,人无我,法无我,能在这些见解、智慧当中安住,不散乱的话,这是出世间的禅。出世间的禅,一地到十地,可以分十种。还有佛的禅,断证最圆满的禅。最好的禅就是大圆满里讲的,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本觉当中不散乱,这就是最究竟的一种禅。
我们修禅的时候,希望能把心定下来,心静下来。特意地去把心入定,特地去安它,你根本安不住,根本入不了定。怎么办?让它自然,尤其是修大圆满的时候,要保持自然。很多人都希望没有思想和情绪。其实,思想和情绪,不能没有,有心就肯定有思想和情绪,犹如有太阳就有光芒。一样,有心就有思想、情绪,有大海就有波浪,这是不分开的。一样,没有思想、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但是思想也好,情绪也好,你不去执着,就不会影响你。比如大海和波浪,波浪不影响大海,大海也不影响波浪,波浪本身就是大海,波浪来处也是大海,最后归处也是大海。思想和情绪也是,都是心的一种幻化和游舞,它离不开心,它来处也是心,最后的归处也是心。你别轻易地控制它,也不要太放纵它,让它自然生,自然灭,不要去执着,它不会伤害你。
我经常跟大家讲,相不是障碍,执着相才是障碍。思想和情绪也是,它不会障碍我们,我们去执着这个思想和情绪的时候,它才是我们的障碍。所有的障碍都是我们自找的,自己无明愚痴颠倒,去执着于这些,把苦当成乐,把假当成真,不懂真理,不明实相,然后去执着、分别,所以给自己造成很多的障碍和违缘,然后烦恼痛苦。
我们的心就像个脱缰的野马一样,你不能直接去抓它,这样的话它会跑得更快。你直接去抓它,根本抓不到;你去追它,它就跑得更远。有时候我们心安不住,“我的心要安住啊,不能想其他的啊。”这不是正在想么!“又有想法了,又有念头了。”正在产生念头。增加妄念,增加分别,没办法。不能这样。
脱缰的野马,别直接去抓它,让它自己停下来,这个时候它自然就停下来了,它不会跑的。然后你就想办法,慢慢去抓他,然后去降伏它;降伏了,对它怎么都行。心也是,让它自然停,不要特意地去控制,不要特意去回忆前事,不要特地去执着现在,不要特意去想象未来,让这些自然停下来,犹如风刮的沙一样。风一停,沙自然就能落到地面。你就不要特意去想这些,它自然就安住下来。
这个时候,有一种特别自然的状态,也不是糊涂,而是特别明明了了,也不是麻木,而是非常清澈,一种自自然然的状态,这就是当初的状态。你去认识它,这就是觉;在那个认知当中,这就是安住。心安住于本觉当中,然后去放松。什么叫放松?你安住了,这些思想也好,情绪也好,它就会出现。这个时候,你不要特意去管它,让它自然生自然灭,这叫放松。一放松,什么影响干扰都进不来,那才是真正的入定,禅定。这样修,过后你看看你的烦恼习气会不会减少。
你刚开始进入这样的状态,保持这样的状态的时候,不会延续很长,能延续几秒钟,几分钟,几十分钟,慢慢慢慢,能延续一个小时,几个小时。佛为什么叫佛呢?佛一直能安住,能把握住,这就是佛。佛没有入定和出定的时候,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是住在禅定中。我们现在达不到那个境界,有时候会出来。出来的时候,也会生起烦恼,也会有些习气。但是这个烦恼和以前的烦恼根本不一样,没有那么有力量。这个烦恼就像在水面上画画一样,当时看着乱,一过后就没有了,根本不留痕迹,没有那个力量。我们凡夫人生烦恼不是这样。
贪心也是,越有越要,越做越想做。嗔恨心也是,想起嗔恨心了,就想骂,还不行;想打,还不行,杀;杀掉了,还不行,心里还生气。像在泥巴上画画一样,留痕迹,当时也乱,过后也乱,一直乱,乱到底。开悟者,证悟者,大成就者,那些菩萨,虽然也会起一些烦恼,但是像在水面上画画一样,当时有点乱,但是过后就没有了,就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前几天我讲的断蛇一样,你没有断掉它的腰,那蛇才厉害呢,肯定会咬你,甚至会吃你,吞你。但是你把它的腰割断了,它也会上来,也会跳,也想咬,它就没有力量。这也是一样,起烦恼,没有力量,做不了什么,一会就没有了。大成就者生气和一般的凡夫人生气不一样,大成就者起烦恼和一般的人起烦恼不一样。你们从那个状态中出来以后,自己的烦恼少了很多很多,习气也改了很多很多,根本不像以前了似的。这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们这些人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一比以前,刚开始接触我们这个法的时候,和现在是翻天覆地两个人。这不是我说的,大家都能评价的,非常非常的好。现在为什么修我们这个法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这是正法,正法才能对治烦恼,对治习气,让我们这些人进步,提高,变化。
这就是禅定波罗蜜。禅定波罗蜜也是,得有证悟空性的智慧的摄持,才是禅定波罗蜜。
第六,智慧波罗蜜。明白真理、证悟真理,这就是智慧。智慧分闻慧、思慧、修慧。上师所讲的一切正法,自己听闻以后,如理如法地受持了,明白很多道理,这就是闻慧,主要是从闻法中得到的智慧。思慧主要是从思维中取得的。刚才是明白,现在是思维,反复观察,反复思维,最后了知一些真相真理。修慧是通过修行得到的智慧,通过修行,最后能够体会,能够证悟,证得。闻慧主要是明白;思慧主要是更进一步地了解;修慧是亲身体会,一种证悟。
智慧也有世间和出世间的。真正的智慧是出世间的,证悟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以上就是六度波罗蜜。这都是行菩提心的学处。
愿菩提心的学处也有很多种,但是总体来说就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三个。然后行菩提心的学处也有很多。其实菩萨的学处,成千上万,总结起来就是六度。学修六度就是学修行菩提心的学处。
主要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修行。修行和生活不能分开。你们都是在家居士,你们成家、结婚、生孩子,这是你们的缘分。我们都不一样,我是个出家人,出家是我的缘分。
我们各有各的缘分,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义务。我研究佛法,学修佛法,弘扬佛法,帮助别人,是我的任务和义务。我尽我的任务和义务,我能够尽到了,这就是我的修行,我的成就。你们有你们的任务,你们在家照顾家人,抚养孩子,这些都是你们的任务和义务。各尽各的义务,这就是修行。你们也能成就,我也能成就。这都是我们所修的法。
出家人不能完全要求自己像在家人那样,这样是错误的。在家人也不能完全要求自己像出家人那样,这也是错误的。你整天在庙里,光念经,什么也不顾,完全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各尽各的任务,各尽各的义务,这就是我们的修行。
学佛修行不能离开工作,不能离开生活,一定要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学修。我们从工作里,从生活里得到解脱,这才是真正的成就。修行和生活不能脱离,一定要结合。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工作中,怎么去转念,怎么去发心,怎么去跟众生广结善缘,怎么去帮助别人,都已经跟你们讲得清清楚楚。你们一定要按佛的要求,去工作,去生活,去好好地学佛修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脱生死,否则很难。一定要如理如法。你学佛了,修行了,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耽误了自己的生活,谁也不用问,就是修偏了。你学佛修行以后,烦恼越来越多,习气越来越重,内心里全是矛盾和冲突,这也是修偏了。你自己好好地纠正纠正自己,这是唯一要做的,问这问那没有用。
我们真正发出菩提心了,我们的相续中真有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那个时候业障立即会消失,福报很快会圆满。这样的话,我们大智慧也是自然而然会生起,这个时候,我们做任何事都没有什么可难的,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可以轻松自在地学法修行。
其实我们相续中真有菩提心的时候,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众生。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不属于自己了,我们的身体是饶益众生的工具,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生命,应该保护我们的身体。为了有一个好的身体、好的心情,我们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可以玩好,可以休息好。把身体保养的健健康康,把心情培养的快快乐乐,这样我们才能学修佛法,才能解脱成佛,才能救度众生。之前无法能够救度众生。为了生活我们可以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众生,始终还是为众生的。为众生吃、为众生穿,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得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