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入菩萨行论》讲记(31)[正知正念]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725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子二、行持应事:

深信极肯定,坚稳恭有礼,
知惭畏因果,寂静勤予乐。

在前面讲了十七种造恶之门,今天讲九种行持善法的方便。

第一,深信。我们要行持善法、积累功德,不是那么容易的。平时大家也都会说“行善积德”,但行善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积德就更不容易了。怎样才能行持善法、积累功德呢?首先就是要深信。深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首先要明白这些佛理,这是十分重要的。明白了佛理,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你在不明理的情况下,盲目地信仰,这叫迷信。我们学佛不能迷信,迷信是一种愚痴、迷茫的状态。

什么是真正的佛,什么是真正的魔,都在于你的心态。若你有智慧,你的心是觉悟的,这就叫佛,这就是佛;若你的心是愚痴的,迷茫的,这就叫魔。在不明理的情况下盲目信仰、盲目崇拜,这都是着魔了,这样下去最后就会变成魔。所以不能迷信,要明信,要明明白白地信。所以明理很重要,闻思很重要啊!有足够的闻思才能明理,才可以产生真正的信心,才会产生深信。这是我们行善积德的一个基本条件。

第二,肯定。你信佛、学佛,包括依止善知识、学修法门等,心里应该都是非常肯定的。也就是说,首先经过观察,经过慎重考虑,最后下决心、做决定:“我要信佛!我要学佛!我要依止善知识,我要好好修持所选择的这一法门!”心里是非常肯定的。

我们无论是依止上师,还是修持法门,首先都要仔细观察、慎重考虑。前面也讲过,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去做、随便去做,因为这都是涉及到我们今生解脱、即身成佛的大事。你自己仔细观察了,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内心里很肯定自己所做的选择:“我信仰佛教绝对没有错,我向佛学习绝对没有错!我依止某某上师、某某善知识绝对没有错!我修持大圆满法、净土法绝对没有错!”因为这都是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后确定的,内心非常肯定。

现在很多人都不肯定。比如,今天信佛,明天又去信教;今天说要学佛,明天又开始学别的去了;依止上师、学修这些殊胜法门也是如此,今天在这里皈依依止,明天又跑到那里皈依依止。这都没有经过观察,没有慎重考虑,自己很随意。我不是讲过吗?如果是闹着玩或者搞什么传销活动的话,你没有什么事了,去参与参与,看看热闹也行。但是我们可不是做这些事情,这都涉及到你的解脱,涉及到你的慧命。如果你太随便了,对自己的修行缘起不好,这是在造业。所以,都得首先仔细观察、慎重考虑,最后才决定。

选择法门也是这样。很多人说要学某某法门,这也没什么,学一学也可以,但是如果心里已经下决心了:“我绝对要修这个法!”决定了以后,就应该把这个法门学好,然后再说。如果你没把这个法门学好,就去学别的法门,最后什么都学不成。今天学这个,明天又学那个;今天修这个,明天又修其他的法。这都是不肯定。做任何事情,应该先观察然后再学修。比如,依止上师,应该是先观察,后依止;学修法门,应该是先观察,再学修。现在都是颠倒的,先依止,然后再观察,先学修,然后再放弃,这都是造业!

所以,大家要肯定——肯定地立下誓言,肯定地发愿。不能随便发愿,不能随便立下誓言。现在很多人发愿、立誓言都太轻松了,听说要传戒,都来受戒,一会儿一出门就开始犯戒。今天发这个愿,明天发那个愿:“我要将身口意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其实都是假的,过后还是自以为是,没有按佛的要求去做,没有按上师的要求去做,尤其关键的时候还是自以为是,还是自作主张。那个时候不认上师了:“啊!这是我的,我要做什么我自己知道。”开始变卦了,彻底变卦了,自己曾发过的愿也承认了。“不对吧?你不是已经把身口意供养给佛了吗?供养给上师了吗?”表面上无话可说了,但是心里还是不认,仍然自以为是。“家里有事,我要下山了;身体不舒服了,我要下山了……”“没有事,等几天就好了……”“不行!不行!”自己就跑了,根本不听。

一定要慎重考虑!然后自己内心很肯定地立下誓言;自己非常肯定地发愿。不要顺口就发愿,不要动不动就立下誓言:“我要怎么怎么,我要怎么怎么……”一个智者是不会轻易立下誓言的,他是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最后才会立下誓言。一旦立下誓言了,失去生命也不会舍弃自己的誓言,这叫智者。发愿也是,你们看看往昔那些诸佛也不是随便发愿的,一旦发愿了,绝对要实现、要完成。

第三,坚稳,就是心里要坚定,身和语要稳重,不能随便。比如,有人在那儿说他人的是非,自己也跟着说是非,这叫不稳重。一个人在那儿杀生或者做坏事,自己没有主见,也跟着干。一说要去娱乐场所造业,自己也跟着别人跑,身和语一点都不稳重。要稳重,要有自己的主见。

你是学佛的人,必须守持戒律。戒律有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自己要稳重,一定要做自己的主。内心不能轻易地随着外境动摇,随便跟着别人瞎跑,这是不对的。

我们学法修行也是,今天有人说这个法门好,都跟着这个跑,明天有人说那个法门好,又跟着那个跑,这是不稳重。身和语有该说的、该做的,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也有很多时候必须要做或不能做的,自己要以佛法、以戒律去取舍进退,不能随便跟着别人跑。每个人的根基、意乐、缘分都不同,自己有自己的缘分,自己有自己的福报,要看自己的意乐、根基在哪里,然后去修符合自己根基和意乐的法门。不要跟着别人跑,不能让别人牵着走,否则不要说学佛,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总是由别人牵着走,自己没有主张,就像狗随着主人一样。

所以,信念一定要坚定,言行一定要稳重。各位若是想学佛,想做智者,就要这样;若是不想学佛,不想做智者,不想成为具有智慧的人,那就不说了。所谓佛度有缘人,若是无缘的众生,佛也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第四,恭敬有礼,内心处处有恭敬心,言行上处处有礼貌,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每个众生都是未来的佛,都有佛性,未来都会成佛。所以,不分好坏善恶、贫富贵贱,内心要感恩、恭敬,言行上要有礼貌。

什么叫感恩?感恩是心里的东西,不在言谈和举止上;感恩也是很明了的,知道别人利益过自己,帮助过自己,想去报答,现在自己要去帮助他、利益他,这样的心就是感恩。仅仅知道别人利益过自己、帮助过自己还不够,内心里还要有“我要利益他,我要帮助他”的意念,要有这样的感觉,这叫感恩。“感恩”在字面上理解很容易,但是含义很深。

对方有功德,喜欢对方的功德,自己有过患,心里很愧疚,这样的心态叫恭敬。把对方摆在上面,自己在下面跪和拜,这是恭敬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要把对方放在高处,自己放在低处呢?这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对方有功德,自己没有这些功德,自己内心里有很多过患。比如,上师三宝没有过患,只有功德 ,自己没有功德,只有过患。自己对有功德的人生欢喜心,很羡慕,很崇拜,就像我们羡慕、崇拜明星一样。你羡慕崇拜明星是属于世间的,这是贪心,不是信心,也不是恭敬心;而佛菩萨有很多无漏的功德,我们对此很羡慕、很崇拜,心里很欢喜;同时,因为自己相续中没有这些无漏的功德——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清净的戒律、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等,于是觉得很惭愧,这样的心态叫恭敬心。若是有了恭敬心,跪在他们面前礼拜,这才真正是表里如一。否则,心里没有恭敬,只在行为上做,这是装模作样。我们处处在欺骗他人,欺骗自己,现在开始欺骗佛菩萨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欺骗,甚至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在欺骗。

要有感恩心、恭敬心,在佛法里就是顶礼、礼拜,在世间叫礼仪。心里对一切众生有恭敬心,有礼貌,有感恩心,因为他们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未来的佛,都是我们解脱的助缘、成佛的资粮,所以我们对他们很感恩,很恭敬,很礼貌,很客气。

一般情况下应该对众生客气、礼貌,但有时候态度和方式上也要强硬一点,这是特殊情况。前面讲的是一般情况,特殊情况时就不一样了,学佛的人就是学智慧的人,应该要随机应变。

第五是惭,第六是愧。惭与愧是圣者七财的两种,在此处二者也是分开的。所谓“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惭者羞人”:不敢造业,不敢犯戒,一旦造业犯戒了,怕上师善知识们、同修道友们羞耻自己,心里很不好意思,很在意,这个心叫惭。这样的心态对于不造业、不犯戒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心态,既不怕上师善知识羞耻,也不怕同修道友羞耻。“愧者羞天”:佛菩萨、空行护法都有智慧之眼,一切都知道,怕佛菩萨,怕空行护法羞耻自己,怕他们惩罚自己,在他们面前心里很不好意思,心态很低落,这叫愧。自己要有惭愧之心,知道自己造恶业了,犯戒了,心里很不好意思。现在我们很多人自己犯戒了还不承认,还找一百个、一千个理由来替自己辩护,这种人容易造业,一定会犯戒的。

第七,畏,即畏惧,对业因果有畏惧感,害怕自己造业、犯戒将来要堕落恶趣,要感受痛苦。为什么你现在事事不如意,内心烦恼重重?因为你自己造了业,犯了戒,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而且将来你还要继续遭受痛苦,甚至堕落恶趣,遭受恶趣的痛苦。当想到这些时,心里应该很害怕。

我们还是没有深信因果,也没有仔细思维过这些。讲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时候,大家有没有甚深地仔细思维啊?没有吧。如果仔细思维过,心里肯定会有畏惧感。如果对业因果没有一点畏惧感,犯戒、造恶业都理所当然似的,那就真的不可救药了。

第八,寂静,任何时候自己的言谈举止都要具备威仪,寂静,调柔,如理如法。

第九,给予乐,也就是给予众生快乐。把众生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精力,让众生生欢喜心,给予众生快乐。尤其是要让身边的众生开心、快乐。“那不行吧?让他们开心快乐,会不会造业啊?”不会的,若是你没有丝毫的私心,完全为了让众生开心、快乐,让众生生欢喜心,然后再慢慢度化、引导他们进入佛门,这样是可以的。

一共有九个行持善法的殊胜方便道,通过这些才能真正修持善法,真正积累功德。就要这样行善积德。

愚稚意不合,心且莫生厌,
彼乃或所生,思已应怀慈。
为自及有情,利行不犯罪,
更以幻化观,恒常守此意


前面讲我们要竭尽全力、全力以赴让众生生欢喜心,让众生快乐。但是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意乐,有各种各样的根基,真的是五花八门,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根基、意乐都是不同的,因此有时候难免生烦恼,甚至要来伤害我们,这个时候自己要明白这个道理。

伟大的佛陀在世的时候,尽管佛的功德圆满,完美无缺,但是众生因自己的业力所感,有时候看佛也不顺眼,不喜欢佛,甚至想伤害佛。我们就更不用说了,有人不理解我们,甚至想伤害我们,也是正常的。凡夫就是凡夫,很多人都会这样想:“我是全心全意地为他,在利益他,他怎么还恩将仇报,还不理解我,还来伤害我……”就开始动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舍弃众生。若是大家都喜欢你,恭敬你,很听话,一切都顺着你的时候,有什么难的呢?这个时候不会舍弃众生。但是,当你内心真的是为了他,所作所为也是利他的,但是对方还不理解,甚至反过来伤害你的时候,你心不动,这才是不容易的。

这时应当思维:这事不怪他,怪烦恼,怪贪嗔痴等烦恼敌人。的确如此,对方也是被烦恼控制了,如果他们心里没有烦恼,没有被烦恼所控制,他们不可能这样做。现在他们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有嫉妒心、嗔恨心等烦恼。比如,有的人学习好了,或者得到利益了,就会有人嫉妒,这很正常,因为我们身边有很多凡夫,凡夫具有嗔恨、嫉妒等这些烦恼是很正常的,这也不怪他,要怪嗔恨心、嫉妒心啊。

应当思维:我们不怪这个众生,他的的确确是我们宿世的父母,对我有恩;他也的的确确是将来的佛,因为有一天他也一定会醒悟的,也一定会跟这些烦恼敌人作战、抵抗,他也可以摆脱烦恼,也可以成佛。他们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贪嗔痴等烦恼藏在他们的心里,利用他的口来骂我,利用他的手来打我。这些宿世的父母众生,他们也是不自由的呀。

若是我们能理智一点,能深信佛讲的这些真理,就会更慈悲他。确实就是这样,他们生嫉妒心和嗔恨心的时候,心里也难受;他们以嗔恨心、嫉妒心造业,将来也要遭受痛苦啊。我们应该更慈悲他们。你要这样思维:“这些烦恼敌人不仅伤害我,还伤害我的父母,要恨就恨烦恼敌人,对着烦恼、嗔恨心发怒,绝对要对抗,要跟烦恼对着干。这个时候众生更需要我的帮助,需要我利益他们。我要帮助他,让他们清醒,让他们知道烦恼在利用他们,我们必须站在一起,跟烦恼作对抗,我一定要让他们清醒。”对众生应该更慈悲,想拔除他们的痛苦,想给予他们安乐。

我们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最根本的戒律就是不舍弃众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舍弃众生。当菩萨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你全心全意地为他、利益他的时候,他反过来还嗔恨你、伤害你,这个时候,若是你能保护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心态,才叫真正的修行人。在丰衣足食、肚饱被暖的时候,大家都像个修行人,你慈悲,我也慈悲,你是好人,我也是好人,大家在这儿像佛、像菩萨似的;但是一旦遇到对境的时候,狐狸的尾巴就露出来了,就不一样了。这时,佛和凡夫绝对不一样。

平时我们都说能做到不舍弃众生,但真正遇到对境的时候,看看你能不能守护誓言。难啊!真的难啊!现在我也在弘法利生,很多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对境,这个时候心里总有想放弃的念头。一个菩萨若是这样想、这样做,一切都完了。其实,这个时候更要坚强。强忍没有用,你要明理,明白这些道理:“不怪他们,他们的本性是善的,自性也是清净的,但是烦恼在作怪啊,这些烦恼隐藏在他们的心里,操纵他们,所以我不怪他们,要怪烦恼。对烦恼可以嗔恨,这些烦恼真可恶啊!我绝对要断掉这些烦恼,消灭这个烦恼敌人!”这样的心是可以有的,就要这样!

子三(修未如是行之对治)分二:一、思维暇满难得;二、已得当取实义。

丑一、思维暇满难得:

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
故应持此心,不动如须弥

“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我应当反反复复思维:人身难得,解脱的机会难得,这是我数劫当中积累的福报,今生今世才得到了暇满的人身。不是谁都可以遇到正法,不是谁都有这个幸运修持正法的。

真的,大家今天能到这里听闻正法,这是数劫中修来的福报,要珍惜这个福报啊。怎样珍惜?就像前面讲的那样,小心谨慎地取舍善恶,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这样你就能承办解脱,就可以获得究竟的利益,这是人身特有的价值,这是今生要做的最大的事,这叫珍惜人身,珍惜福报。若是不依靠暇满的人身,谁也做不到,只有依靠暇满的人身才能做到,现在你能做到了,这就叫珍惜人身。

“故应持此心,不动如须弥”:一旦出现烦恼,相续中出现恶念的时候,心要稳定,不能随着烦恼和恶念跑;内心要坚定,言行要稳重,不能造恶业。

前面讲了造恶业的十七种堕罪之门,今天讲了九种行持善法的方便,大家要明白这些,要通过这些去断恶行善。将十七种造恶的方便统统断掉,这叫断恶;尽心尽力地去学修九种行持善法的方便,这叫行善。这样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才能真正珍惜暇满的人身,不会虚度光阴。

丑二(已得当取实义)分二:一、身体无有所贪精华;二、依身当修法。

寅一、身本体无有所贪精华:


秃鹰贪食肉,争夺扯我尸,
若汝不经意,云何今爱惜?

我们都执着和贪爱这个身体,所以首先要观察这个身体。我们为了它造下了无数的恶业,也遭受了无尽的痛苦,这都是因我们执着、贪爱这个肉身而导致的。我们仔细分析、观察这个身体,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没有一处值得贪爱和执着。

谁在贪执这个身体?就是我们的意识。所以我们就跟意识进行一下对话。“意识,请问你为什么保护身体呢?”若回答说:“如果不加保护,它就会不高兴。”“那么,死亡时,鹰鹫由于贪肉而互相争夺、撕扯你的尸体,那时你心里并没有不高兴,为什么现在这般珍爱身体而任其指使呢?”

我们应该跟自己的意识说话,跟自己的心说话:“意识啊,你为什么要这么执着这个肉身,为什么这么贪爱这个肉身呢?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能把它带走啊,你的肉体变成尸体的时候,会被拿到尸陀林、天葬台喂鸟、喂狗。那些秃鹰撕扯你的尸体,抢你的肉,那个时候你也没办法,也没有这么贪爱啊!神识、意识总有一天要离开肉体,离开它的那个时刻,你对它一点感情也没有。”

我们现在做超度破瓦法时,为什么不能把神识勾回肉体里呢?因为那个时候神识(意识)已经离开肉体了,他一看到自己的尸体,心里就特别害怕,觉得很脏。所以我们做超度破瓦的时候,就直接观金刚瑜伽母,然后把神识勾到金刚瑜伽母的体内进行超度。在以前,也有的仪轨是把神识(心识)勾回他的尸体里做破瓦的,但是我们的祖师们讲这样做不如法,因为神识已经离开了肉体,他觉得脏,若是再把他勾到肉体里来,对他来说是种伤害,所以不能这样。

应该对意识这么说:“这个肉体变成尸体了,被拿到天葬台,由天葬师拿着刀等各种器具割砍,然后喂老鹰,喂狗。那个时候,神识你也不在乎啊!那你现在为什么这么执着这个肉体呢?现在和那个时候一样啊!现在这个肉体能动,你不怕;那个时候这个肉体变成尸体了,变成像石头一样的物质了,不会动,你怕什么?现在这个肉体臭气冲天,你不觉得脏;到那个时候,你开始醒悟了,觉得脏。无论怎样,这个肉体最后的下场就是喂狗、喂鹰,这样的一个东西有什么可值得贪恋的?有什么可执着的?你要想想。”确实也是如此,到那个时候,无论被埋在地下或者被火化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值得贪恋的。若是放在棺材里,让人害怕,不敢接近;若是拿到火化场火化,最后变成灰,就没有了;若是埋在地下,慢慢只剩下骨骼,再慢慢就什么都没有了,融入大地了。这样的一个身体,有什么可值得贪爱的?有什么可执着的?最终必须要离开,必须要舍弃这个肉体。

意汝于此身,何故执且护?
汝彼既名别,于汝何所需?

心意啊,你为什么将这个身体执为我所而加以保护呢?既然你与这个身体二者是各自分开的,那么身体对你来说又有什么用途呢?

“意识(神识)啊,你和这个肉体没有任何关系,你们的关系是异体(多体)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我们的身体就是旅店,我们的心(神识)就是游客,他是来出差,是暂时住在旅店而已。到时候神识是要走的,肉体是要留下来的,这就说明它们两个是异体的,不是一体的。你为什么把这个肉体视为“我”呢?这不是颠倒吗?死并不可怕,死是肉体死,而灵魂是不会死的。换个旅店,换个地方旅游,这有什么不好的?就像你到这个地方旅游,逛完了后就要走了;再如你出差到这个地方办事,办完事后就要走了。那些大德高僧们就是这样的,你为什么把这个肉体视为我呢?为什么要去执着它呢?

如果你执着它,把它视为“我”,对你的伤害特别大。你看,一会儿冷了,一会儿又热了,心里就会很难受;这个肉体的各个部位有一点点不适应的时候,心里就开始烦恼了:“完了,我有病了,要死了。”不要这样,这个心(神识)和肉体是有区别的,你们两个没有关系。“怎么没有关系呢?有密切的关系,甚至身体就是我。它疼的时候,我不是也疼了吗?它衰老的时候,我不是也衰老了吗?”这都是你执着的,因为你把它视为“我”了,所以它疼的时候你就疼了,它衰老的时候你就衰老了。若是你不把它视为“我”,不执着的时候,即使它疼痛,你也不会疼痛,它衰老,你也不会衰老。

给大家打个比喻,比如我们执着这座房屋:“这是我买的,是我的。”不让别人进。若别人一进来,你心里就不舒服;若别人进来了,在里面碰这个,碰那个,把这个或那个东西弄坏了,你心里就烦恼了,生气、痛苦得不得了。当你把房屋卖给别人了,这个时候就不是“我”的了,就不视为“我的”了,这个时候随便进人,一天一百人、一千人进进出出也没有事,因为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心里一点不会动,更不会烦恼。即使把里面的东西弄坏了,你也不会烦恼,还在那笑:“这东西很好啊,怎么弄坏了呢?嘿嘿……”你看,当你将它视为“自己的”时候,你肯定哭;现在你没有将它视为“自己的”,而是认为是别人的,你就会在那儿坏笑。什么叫执着?就是将它视为自己的了,把它视为“我”的东西了。这个时候它就会伤害你,因为跟你有关系啊,所以就有伤害。当你后来舍弃它时,“不是我的,归别人了。”这个时候又跟你没关系了,尽管房屋还是那个房屋,进进出出的还是那些人,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你都不会受到伤害。

再做个比喻。若今天你看中了一个人,把他视为自己的爱人了,就会执着得不得了:“是我的了,我的……”他的一举一动对你的触动非常大,一旦他有一点点反应,你的喜怒哀乐都会随之变化无常。再过几天闹离婚了,两人分开了,这时候无论他走到哪,说什么,吃什么,做什么,跟你都没有关系了,你也不会动心。

肉身也是如此。刚开始生下来的时候,我们不是把这个身体视为“我的”,而是视为“我”了,这就更严重了。刚才那两个例子里,是把人或者房屋视为“我的”了,不是“我”,而是“我的”, 这还是有一点差别的。而对这个肉体就不一样了,一下子把它视为“我”,所以它对你的影响和伤害就更大了。一旦你放下它,不执着它的时候,它是不会伤害到你的。你们两个本来就是多体的,它本来就和你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执着而已。如果你不执着,它就跟你没有关系。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伤害你;你的执着越厉害,它对你的伤害就越大。就如我们执着财产或身边的人一样,你越执着,它对你的伤害越大;你没有执着,没有视为“我的”的时候,他做什么与你有什么关系?

痴意汝云何,不护净树身,
何苦勤守护,腐朽臭皮囊?

“痴意汝云何,不护净树身”:意识和肉体是多体的,到临终的时候,意识要离开肉体。意识说:“尽管如此,但是现在我需要所依处啊!”“你需要所依处,为什么非要找这么个东西?为什么不去找外边那些里里外外都很干净的果树啊?如果你需要所依处,可以把它们作为所依处啊!你看这个肉体多不干净,多可怕啊!”

“何苦勤守护,腐朽臭皮囊?”:为什么你要这样执着啊?为什么要全力以赴地保护这样一个腐朽的臭皮囊啊?外边的树,花园里的花多好看啊,若是你必须有一个所依处,你就去找它们;如果必须将某一个东西执着成“我”的话,那就把那些干净的树、花执着成“我”吧。这个肉体腐朽了,就是个臭皮囊,里里外外没有干净之处,没有能用之处。

我们自己看看,这个肉体不能冷,不能热,还要吃饱穿暖、休息好,总得管着它,为它还洗啊、刷啊……现在你自己寻找一下:从头发尖到指甲尖,有一处干净的吗?头发干净吗?若是你觉得干净的话,就到天葬台上去,那里有很多头发,你拿回来一把抱在怀里。再看看,头割开给你,你要吗?可能一下子就吓死了。然后将胳膊、肚子、脚割下来给你,你要吗?现在你在皮肤上割一刀,观察一下,里面有干净的吗?皮肤要不要?人皮会吓死人。肉你要不要?骨骼好不好看?内脏——心脏、肺、大肠、小肠,要不要?再剥开内脏,里面是血、脓,处处都是不净物。

既然身内身外都没有一处干净的,没有一处能用的,你为什么要找这样的一个所依处?为什么把这样的一个臭皮囊视为我呢?

首当以意观,析出表皮层,
次以智慧剑,剔肉离身骨。

我们以智慧观察一下,皮肤里面是肉,一直到骨骼,这中间是脓、血,有没有洁净之处值得贪爱?没有吧,就是个不净袋。自己有时还总觉得这个脏、那个臭,你不看看自己,自己这个身体就够脏、够臭的了。我们一到厕所旁边就捂着鼻子,觉得太脏了,实际上你自己就跟这些脏东西形影不离。到处都是不净,哪有干净的啊!

复解诸骨骼,审观至于髓,
当自如是究,何处见精妙。

再进一步,把所有的骨骼都割开,一直详细观察到骨髓,自己有一处干净的地方吗?有一处可值得贪恋的吗?

佛说我们愚痴、颠倒,我们随身带着一个不净袋,还觉得这个脏、那个臭,这就是愚痴、颠倒。为了这样的不净袋,你造下了无穷无尽的恶业,将来就要遭受痛苦。

如是勤寻觅,若未见精妙,
何故犹贪著,爱护此垢身。

如此不净的垢身,为什么要那么爱护、养育它呢?大家能不能不这么执着啊!

现在大家千里迢迢来到山上,但心总是定不下来,学法也学不进去,就是执着这个肉体。“我有高原反应,我头疼,我这个那个……”这就是执着肉体。很多时候还没事找事,觉得自己很聪明似的:“不能那样,对胃不好;不能着凉了,不能这样……”这都是增加分别念,都是增加自己心灵上的障碍。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灵健康则一切健康。我们的历代祖师们没有刻意讲究“卫生”“营养”,他们是通过清净心而最后修成了金刚不坏身。你们事太多了,都是执着,所以总有事。自己太贪爱这个肉身了,太贪爱这个臭皮囊了,所以招致了很多的烦恼、疾病。

我们以前在山上修炼的时候,吃、穿都非常艰苦,但是也没有感冒,没有生病啊!现在有时候我也有感冒,这是跟你们学坏了,你们总提醒我:“别着凉,别感冒;别那样,会生病的。”我也就随着这些心动了,时不时就感冒了。我以前在山上,在喇荣的时候,想不起来感冒了、生病了,所以从来没有感冒过,从来没有生过病。那时候我们的条件特别差,也不会注意春夏秋冬这些季节都要穿什么,哪有那么多衣服啊,一年四季基本上都穿一件衣服。而你们现在口里说:“我要出家修行。”到屋里看看,一个人有好几十双鞋,冬天穿的,夏天穿的,屋里穿的,屋外穿的,上山穿的,下雨穿的……衣服也一定是这样多……哪有这样的出家人?!当时我们在山上修行时,能买到一双鞋就是大福报啊!哪有这些啊?没有那么多事,其实都一样。

佛讲,心自在则一切自在,心清净则一切清净。所以,不要增加自己的分别念,不要给自己压力,活得轻松一点,活得快乐一点,这是根本。你要的太多了,这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你们就是事多,吃也讲究,没熟不能吃,只吃米饭或馒头不行,还要搭配吃,挑这个,挑那个。不调整自己的心态,总找外在的因素,这就是没事找事。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饮,
肠胃不适吮,身复何所需?
贪身唯一因,为护狐鹫食。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饮,肠胃不适吮,身复何所需?”你执着这个肉体,保护这个肉体,有用吗?它的肉不能吃,血不能喝,肠胃也不能吮吸,都用不上啊。对自己有什么用处啊?哪一处能利益你啊?有你所需要的吗?这个肉体没有一处干净的,没有一处有用的,我们却还把它执着为我,还这样贪心爱护,这就是我们烦恼、痛苦的原因。

“贪身唯一因,为护狐鹫食”:贪爱和养育这个身体的唯一用处,就是将来施给那些狐狸、鹰鹫、豺狼、野狗,它们能吃,它们能用。你现在如此贪执而养育它,就是为了它们,是吧?你真“慈悲”,就像养猪一样养着它,将来给那些野狗、鹰鹫用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