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道和菩萨道
-
作者: 济群法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602
-
解脱道和菩萨道
中士道,相当于声闻的解脱道。在以往的修学中,声闻的解脱道和菩萨乘往往各行其道。在经论方面,声闻乘的典籍中很少出现菩萨道的内容,即使有也非常简单;而不少大乘典籍中,对声闻乘的修行和声闻行人,多持贬低、批判的态度,斥为焦芽败种。那么,解脱道和菩萨乘的修行就无法相融吗?
汉传佛教是大乘,但绝大部分出家人的修学,既有声闻乘的内容,也有菩萨乘的内容。如受戒就是以声闻别解脱戒为主,当然,多数人也同时受持菩萨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读诵大乘经论、修学大乘法门,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是菩萨道行者了呢?事实上,很多人的发心都偏向个人解脱,或是为个人了脱生死,或是为个人往生极乐,显然不是菩萨乘的发心。
怎样处理好解脱道与菩萨乘的关系?《瑜伽师地论》就是典型,论中将三乘、五乘善巧地结合到一起。近代大德中,太虚大师、印顺法师也作了类似的建构。相比之下,《道次第》的建构又有自身特点,即以菩提心统摄一切修行。下士道也好,中士道也好,都是为上士道服务的,皆可视为上士道的前行。如《道次第》所建构的中士道修行,也不是以个人的解脱为最终目的,而是以此作为进一步修学上士道的基础。
本论上士道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一是菩提心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性;二是菩提心如何生起,介绍了“七因果”和“自他相换”两种法门;三是菩提心与菩萨行的关系,即如何认识方便与慧缺一不可,这也是道次第的重点;四是菩提心生起后应如何实践,包括菩提心的受持仪轨及六度四摄的修行。
三士道有正和共之分,就各个层面而言,下士、中士、上士都是正的。而从三者的关系来讲,又有共的部分。宗大师造这部论,目的是将三乘行者统统引向大乘。不论下下根机还是上根利智,皆可通过这种有次第的引导进入无上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