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需要慈悲与智慧相融合
-
作者: 咏给明就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97
-
在佛法中,最主要的正见精华就是“慈悲”和“智慧”两个部分。
首先谈到慈悲。慈悲在身、口、意上的展现主要是,心会变得很柔软、很善良,也会对道德升起一种尊重,是这样的一种征兆。
谈到智慧,是空性慧的一种智慧,它所展现的是,我们的心会打开,我们会跟解脱、自由、超越建立一种连结。所以在经典中说,我们最大的一种成就,以及修行创造出来的一种最好的奇迹,是我们的心变得更友善,从负面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心变得有弹性,能够去运用它,会比较快乐,这些就是修行非常好的征兆。
相对来讲,如果我们修行变得越来越自我,变得更加傲慢、自私,还有很多的负面情绪,那这样的修行就是不正确的,即使我们能够飞,甚至有神通,都没有用。
当我们的心变得快乐、自在,讲话也变得很柔软,在我们身、口、意上是这样展现的时候,才会帮助到别人。特别是我们对空性慧的认识,我们的心会变得有信心和自在,脱离恐惧,变得无惧。但空性慧并不是指说我们要自欺,不要接受这个世界。真正的慈悲对我们生活产生的作用是,我们在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是更加有道德,对整个社会的关怀。我们抉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取决于能不能帮助到别人,所以身、口、意是跟着这样的准则迈进的。
而心是跟着空性的“智慧”迈进的,“慈悲”和“智慧”不可分。如果只有“慈悲”的话,可能心会变得很紧,一直在好、坏、对、错中选择,很挣扎,心会变得很紧。如果只有空性的话,就会变得什么都不在乎了,无所谓,全部都是空性。
所以,“慈悲”和“智慧”要融合在一起,我们的见解是空性的见解,非常开放,无畏惧的,全部都是空性的;但是我们的行为是跟着慈悲的道路,不要让我们的见解导致行为,我们的就心会变得很紧张;也不要让我们的行为跟着见解,变得无所谓、不在乎。见解跟行为是连在一起而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