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中观宝鬘论释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丙二(教诲依止善知识)分二:一、不依上师之过患;二、上师之法相。

丁一、不依上师之过患:

清净慈具慧,由辩利益说,

谁虑己恶劣,彼亦毁自利。

作为真正渴求正法的人,在自然而然值遇胜任宣说取舍的上师时,理应喜出望外、毕恭毕敬而依止。这样的上师不是为了谋求名闻利养等,无有贪等垢染,德行圣洁,慈爱弟子,智慧高超,无所不知,有能力依靠观待、法尔、作用、证成四种道理的辩才,通过问答的方式为一切所化众生宣讲。依靠对法无碍的辩才而大有利益地宣说取舍善恶。作为所化弟子,如果担忧自己种姓下贱、一贫如洗、相貌丑陋等而舍弃正法,或者诋毁上师等由宿业或偶然的因缘所致而感到羞愧,害怕,由此势必会导致失坏眼前与长远的安乐,以此障碍也会毁灭自利,所以务必要毫不迟疑地恭敬依止上师。

丁二、上师之法相:

善知识法相,略说当了知,

知足悲具戒,有除烦恼慧,

彼等若教诲,汝应知恭敬。

那么,真正的善知识到底该是怎样的呢?关于善知识的法相,略而言之就是下面所说的这些,请原原本本了解。也就是说,不求名闻利养,知足少欲,有自代他苦的强烈悲心,具备严禁恶行、摄集善法、饶益有情三戒,并且拥有遣除弟子相续烦恼的闻思修慧。我们应当百般寻觅、以三喜依止这样的上师。如果这些上师对你谆谆教诲,你要明确了知,恭敬实行。《般若摄颂》中云:“一切佛法依上师,功德胜主佛所说。”此外,关于依师的详细方式当从《华严经》等中得知。《三摩地王经》云:“恒常随观佛陀教,永远莫依罪恶友,广依贤善之友伴……”

丙三(教诲见行圆满成就胜果)分二:一、真实教诲;二、特别教诫。

丁一、真实教诲:

依此圆满规,成就最胜果。

要想达到所求的目的,通达如理实修下文中所说的无倒教言法规的圆满方便,便可获得一切成就之最——能成办一切利益的佛果。为了对果位产生兴趣而首先宣说,由此一来对因就不会有怯懦。

丁二(特别教诫)分三:一、广见行;二、略见行;三、极略见行。

戊一、广见行:

于众实柔语,安详具威严,

具理不轻毁,自在善妙言。

善调离随眠,庄严心寂静,

无掉不拖延,无谄决定行。

作者教诲道:对于一切有情说话应当温文尔雅,无有虚谈妄言,杜绝伤人的粗语,如果与谁交往,要给人一种舒适安全感,神情安详,宁静和蔼,这是成为福德之因的身语威仪,不论对谁也好,在别人面前不要将自己暴露无遗,要威严可畏,深不可测。对于堪为法器品行贤良的眷属次第说法,对他众不可轻凌藐视,要善加摄受。当五根趋入对境时,不可放逸无度随烦恼而转,要具备自我控制的正知正念,在此由于智慧锐利故解释谓为“自在”也是妥当的。如云:“对于讲经说法等要详察细审才出口,并非不经观察。”不是不经观察的草率言词而要具有实义。有些人表面上说的仁慈语言也是杂有过失的,因此应当说不杂过失的善妙之语。无有嗔恨善于调伏内心,经过观察彻底断除所有怀恨等随眠,以慷慨布施的福德使得自己庄严无比,内心的分别妄念自然息灭。不存在心思旁骛的掉举,无有反复无常的现象,因而稳重坚定,做事不拖泥带水,始终坚持不懈,因此从不拖延。对于他众不怀欺惑之心,为此说无谄,心聪智明,以善巧方便而决定一切事。这些出自于《慧海请问经》等。《三摩地王经》中云:“无散极温和,适度动听语,引导具缘士,堪受亦生起。”

戊二、略见行:

决定如满月,光彩如秋日,

深沉如大海,坚固如须弥。

以慈悲菩提心等来使内心纯熟,如同秋季的满月一般,寂静调伏,以慈爱众生、善巧方便决定令人见而生喜。《月灯经》中云:“含笑调柔如满月,于诸长辈及新生,恒常诚实而言说,温存无有我慢心。”犹如秋天的太阳光芒万丈一般,威光耀眼,并现前证悟二无我的胜义菩提心。由于远离障碍之云,从而具足遣除他众愚痴的威力。《妙臂经》中云:“具有贪等烦恼聚,普称内心乃轮回,解脱惑如水晶月,尽越有海之边际。”由于方便智慧圆满而拥有他心无法容纳、甚深如海的功德藏,借助精进及禅定等力量,身语意的功德一成不变稳如山王,谁也无法转变。《经庄严论》中云:“恶朋及重苦,闻深不能退,譬如螽翅风,不动须弥海。”

戊三、极略见行:

脱离诸过咎,严饰诸功德,

有情生存因,成就遍知果。

简略而言,身语意脱离贪等一切过失,富有严饰圣者七财等一切德,以善巧方便的愿力作为成办一切有情所有利乐的依处或者生存因。《无尽慧经》中说:“我此身决定行一切有情之事,譬如,地界等四大种,此等作为种种门,种种差别、种种所缘、种种资具、种种受用,令其近享用、全享用,如是我四大聚合之此身种种门、种种差别……种种受用,广为一切有情之生存因。”依靠这样的方便与智慧迅速成为遍知果位。

丙四、此法不仅于国王亦教诫他众:

此法非独为,国王一人说,

亦欲如应利,其余众生说。

此处所说的教言《宝鬘论》这一法门不单单是为了国王一人所说,一方面讲述了任命执行国王各项事宜的人员等,一方面也想不同程度地利益其余在家出家的有情,依靠清净的意乐而阐明。因此,所有其余众生也应当如理如法实地修行本论中所说的增上生与决定胜之一切正道。

丙五(劝勉国王身体力行)分二:一、平时理当思维论义;二、教诫归纳为八种主要功德而实行。

丁一、平时理当思维论义:

为令自他众,成就正等觉,

国王于此论,日日当思维。

此论为了自他一切有情无余成就究竟真实圆满大菩提果位而造,因此国王,对于增上生决定胜如何修行次第的这一教言,不要束之高阁,理所应当如同穷人得宝藏般每日念念不忘思维修行,清晨听闻时就像太阳升起一般,似乎心里一清二楚,如熊熊烈火,但如果没有实地修持而融入相续,没过多久便如日落西山般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所断的黑暗会再度笼罩。《劝发胜心经》中说跟随词句的理解如同咀嚼树皮一般,而深思意义就像真正感受到树的营养味道一样。同样,聋子弹奏乐器,他人虽然能听到,可是其本人却全然不闻,不修法也与之相同。再者,《华严经》中也用不饮水就无法解渴的比喻来说明未修行的后果。《三摩地王经》中云:“我说极其善妙法,汝听若未如理修,犹如患者持药囊,自之疾病无法愈。”

这位大尊者的所有中观论典均是在大悲心的驱使下,普遍教诲一切有情。原因是:所有众生都具有如来藏,正因为佛陀的因除了成佛以外不可能变成其他,所以究竟所得唯有无上菩提,关于这一点许多经中均有宣说,并且前文中也稍加作了阐述。《文殊根本续》中云:“一切诸宗派,佛说解脱因,密宗成就因,乃我本身造。”这说明,大乘道的所诠精华见解,就是证悟二无我的空性大悲藏,而行为则包括波罗蜜多及回向等。由于需要依靠二大资粮来断除二障及习气,故而在增上生品中详细讲解了实执法与补特伽罗的过患,尤其俱生我执是轮回的根本,如果没有断除俱生我执,就连暂时的解脱也无法获得,更不必说遍知佛果了。为此才一再宣说了它的过患,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特殊情况,对于欲求殊胜解脱——遍知佛果者,教诲归纳大乘究竟道果而加以修行,而对下等求解脱的声缘种姓者相应宣说各自的道果,它的道实际上也不是大乘以外的,因此建立整个大乘都是佛语,从而制止那些声闻部诽谤大乘,令他们生起信心。二障:十二支中我执无明有俱生与遍计两种,从中产生贪等一切烦恼,是故唯一是烦恼障,菩萨的烦恼称为分别念,对一切法有三轮等实执,大多数称为烦恼之名,但实际上都是所知障。对于小士道平凡种姓授予暂时的人天之因——增上生法。

丁二、教诫归纳为八种主要功德而实行:

持戒敬上师,安忍无嫉妒,

离悭无所求,具足利他财。

利济贫困者,胜摄弃非胜,

恒常持正法,为得大菩提。

护持断除十不善及从属的戒律,以三欢喜恭敬依止正道的真商主——殊胜上师,具有不被损害、痛苦等扰乱相续的安忍,无论见到他人何等圆满,也不会有强烈的嫉妒心,远离难以割舍资具的吝啬,从不希求回报异熟果,并非是为自利而积蓄财产,拥有的是利他之财。

经过一番观察而对那些缺乏饮食资具等的人们,以必需品予以利济,这与声闻比丘的资具加持“是自己或道友”的情况截然不同,菩萨不仅已避免依靠出家资具的堕罪,而且是在积累大福德资粮。《菩萨别解脱经》中云:“舍利子,此外,菩萨于诸法作他所想,微物亦不取,何以故?从近取即所弃……舍弃身体。”马鸣阿阇黎亲言:“何者贪著诸财物,未生殊胜菩提心,胜心不与过同住,犹如大海不存尸。”

道的违缘与顺缘友伴的取舍:蒙受上师或阿阇黎等殊胜大德亲自摄受,恒常形影不离。“非胜”是指耽著轮回、唯一追求世间八法、见行颠倒的恶友恶知识,他们就是佛教的盗匪,要拒之千里。《宝积经》中云:“当依说法善知识,何时亦莫依恶友,具足戒律多闻者,了知胜义之一边。”随后,所做究竟之事就是大德的所为,归纳而言,即应当无余听闻诸佛的教法与证法,全面受持,并弘传于他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利他而获得究竟的大菩提果。凡是追求这两种大利的具缘者务必恒常精进,大菩提是成办二利之果,其因就是地道的所有妙法。

这以上是将论义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通过结尾的方式加以教诫。《念住经》中云:“听传妙法已,弘扬修智者,诣至无老死,至高无上处。”经中说,在讲闻妙法时,甚至仅仅迈出一步,乃至呼吸之间受持妙法功德也是无量无边。这也是菩萨愿力的核心所在。

教王中观宝鬘论中,宣说在家出家之学处第五品释终。

甲四(末义)分二:一、由谁所造;二、由谁所译。

乙一、由谁所造:

《教王宝鬘论》,是开显一切妙法之精华义、圆满诠解本师佛陀显密所摄之教、诸多经续中授记的阿阇黎大尊者吉祥怙主、成就金刚乘殊胜禁行的圣者龙树菩萨撰著圆满。

有些智者认为此论应放在《教言集》当中,而不能算在《中观正理集》之列;有些论师则将此论列为《中观六论》之一。本来,中观与教言并不相违,主要是针对国王宣说二规的取舍。不单单是讲述君主法规,也详细说明了甚深的二无我并涉及到了《十地经》等中所说的许多内容。因此,正如《入中论》一样,纳入《中观论》之列而算在《中观理集六论》中,如同《显句论》的结尾将此论也算在其中一样。

乙二、由谁所译:

由教法前弘时期法王梵天花(指国王赤松德赞)的发愿力,住于佛地的莲花生大士等若干成就者上师及众多班智达出世后,使得雪域显密正法的朝阳冉冉升起,印度堪布布雅嘎绕札巴及雪域唯一明目藏地的化身译师噶、焦、祥三位当中的噶瓦拜则由梵语翻译成藏语并校正审订。后来,印度堪布谢嘎那嘎瓦玛、藏地宁玛派大译师僧人巴仓•尼玛札巴结合印度三个版本,根据圣者龙猛师徒不共意趣再次翻译校勘审订。前面的译本多数保留邬金与汉地等各自的方言,而在藏语上运用起来极不方便,(后面的译本)遵照金刚手化身大尊主国王赤热巴坚的指令而相合西藏语言翻译,不是以直译为主,而是意译,因此行文鲜明、突出意义为一大特点。可以肯定,先前的译师们全是住地菩萨,因为《无垢光》教证中已明确指出他们是所有佛典的结集者。

此言:

意海中生稀有之妙语,佛教如照四洲之日月,

具足善义璀璨之光芒,成为茫茫苍生一胜道。

凡是善说珍视佛亲言,理由等持王经可为证,

具足清净四理之此论,诸善缘士为何不希求?

轮回之法外道亦不贪,欲入解脱宝洲美宅者,

若持空性大悲游舞力,谁人懈怠偃卧床榻中?

累劫之中拥有明媚日,尚未遣除久熏之愚暗,

顿然能驱散之自然智,依于如此听闻俱生缘。

多闻喜不自禁而陶醉,仍于浩瀚无垠所知法,

以极喜慧苦行而受持,智者精彩传记当拜阅。

具离慧眼过咎士夫中,欲妙肮脏粪便之池内,

享用不净昆虫蠢蠢动,丧失法之容颜真可悲。

精髓佛法妙鼓音,天人亦生欢喜心,

如云中出苍鸣声,孔雀翩翩而起舞。

世间八风未接触,业惑冰雹未摧毁,

前无令喜极稀奇,正法花园当欣赏。

通达善说缘起性,一味无生之本义,

具有千目之天王,尽其所见岂能比?

锐利锋芒虽未磨,然依智慧刃秘藏,

成百上千之结缚,顿时斩断即特法。

畅饮获得极喜者,遍知佛教甘露味,

无数诣至寂灭果,闻而心中生净信。

犹如田间生绿苗,一切农夫皆欢悦,

自缘福分河流涌,清洗颜面之莲花。

如不通言之婴儿,执著水月为实有,

圣者自现虚幻中,愚者非理视颠倒。

善说纯金所制成,新颖项链赐光辉,

成为其敌疑虑见,无可比拟皆消失。

智慧青莲所孕育,句义甜美之花汁,

相合智者蜜蜂意,为辨别法而奉献。

恶分别井极欺惑,充满傲慢之青蛙,

正士秉性大海中,不喜趋入自餍足。

地藏劣性铁基上,绘制图案锦缎般,

此实相之真胜义,融于何者当观察。

低等树木之顶端,不生白色旃檀花,

徒劳无义之琐事,身为智者谁沉迷?

坚实庄严教丝线,穿连宝珠之秘诀,

置于正士众会间,自高称奇天人赞。

照亮雪域之祖师,前译教派得授记,

化身智者及译师,深恩厚德不可思。

此理福德之甘霖,洒向佛教诸大地,

夏季繁荣之景象,无边众生得欣慰。

愿以悲手长久护,有海众者大魄力,

以菩提心屡屡涤,导师菩萨遍国度。

愿以如摩尼宝德,赐予净心光明智,

荷担弘法利生业,智成就者满此世。

方位僧团和合清净戒,法行胜利鼓声常回荡,

白法吉祥天神相协助,三地善相名称缘显著。

不知虚空自吹自擂声,急奔乌鸦汇集之前时,

依威严金刚步一妙音,驱至私欲莽莽丛林中。

吉祥殊胜之佛尊,三轮巨响虽隐晦,

愿得忆正法总持,不忘受持至有际。

俱生三学财妙身,智成就者总摄持,

断除欲心毒性伴,成为博爱众生亲。

此依佛语正善说,然若有心痴迷染,

获得证悟圣者前,忏悔祈愿赐清净。

此《教王中观宝鬘论广释》,一方面想利益周围那些依止自己的求学者,一方面发愿自己世世串习善说,以此为缘,自寿七十岁时于前译教法拉宗寺附近齐美静处,于诸佛陀化现的诸多善知识前得受甘露教言者,拥有堪布秋智或者夏哲单毕嘉灿撰写,所有破立词句,是针对有些对自己怀恨加以辩驳者,而绝非是遮破前辈大德的教言。

嗡索德:

圆显佛教龙树尊,刻意教授诸法王,

明三士道所有轨,稀有典籍宝鬘论,

示不了义了义教,非分有寂善妙诠,

无尽法施如意树,为续佛教而刻印,

讲修闻思修顺缘,所得善资无死云,

普降吉祥之妙雨,利乐时节硕果丰。

愿具宿业善缘者,不散无义八法事,

离懈怠网昼夜中,传出讲辩著妙音。

愿住各方诸君主,如法而行政权坚,

弘法利生为根本,堪作完美之法王。

善神喜兆日月辉,魔众毒气已消散,

三地有情如圆劫,安乐光明如虚空。

愿凡结缘有情母,暂时常享增上生,

不久轻易而成就,众生至尊之果位。

愿吉祥!

2005年冬译毕于上海仁济医院

2007年春于色达喇荣校对审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