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七》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 又云:“今日生佛族,今为诸佛子。”此说发心无间,即为佛子。 】
论中又说:今天诞生在佛陀的家族中,今天已是诸佛之子。
以上两段教证都说到,发心无间即成佛子 (此处“佛子”非指佛的身子或语子,而是指佛的意子) 。
以下《弥勒解脱经》的教证,分为比喻和意义来解释。
【 《圣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 1 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 】
佛说:善男子,譬如,破碎的金刚宝石虽不完整,但其性质却能映蔽一切胜妙的黄金等庄严资具,而且不失金刚宝的名称,以其昂贵的价值也能遣除一切贫穷。
在所有物质当中,金刚钻石是最坚固的物质,其品质可以保持数亿年不变,因此即使破碎了,也不会失去金刚钻石之名。其它物品一旦破碎了,就会失去价值,譬如瓷瓶摔碎了,便一文不值;然而,钻石破碎了,却依然价值昂贵,超胜其它黄金等庄严具。所以,破碎的金刚宝具有不舍名称、遣除贫穷、映蔽它物等三种功德相。
再看比喻所表达的意义。
【 “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然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亦不弃舍菩萨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贫穷。” 】
善男子,同样,只要发起了如金刚宝般的菩提心,纵然未修六度等菩萨行,也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如金庄严具般的功德,而且不失去菩萨的名称,还能遣除一切生死中的贫穷。
与破碎的金刚宝相似,即使只有菩提心而不具其它修行,也不舍菩萨名称、能遣生死贫穷、能胜伏声缘之功德。
【 此说虽未学习胜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萨。 】
这也说到:只要具有菩提心,即使未修学殊胜菩萨行,也叫菩萨。
以上所引经文,都是证明最初入大乘唯一是以发心来安立。
【 龙猛菩萨云:“自与此世间,欲证无上觉,其本菩提心,坚固如山王。” 】
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说:自己与世间一切有情,若想证得无上菩提,其根本的菩提心应如须弥山王般坚固。
其中说到菩提心是成就大菩提之根本。
以下引密续证明,能入密咒大乘之门是菩提心。
【 《金刚手灌顶续》云:“诸大菩萨,此极广大、此最甚深、难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开示诸恶有情。金刚手,汝说此为最极希有,昔未闻此,此当对何有情宣说?” 】
《金刚手灌顶续》中,文殊菩萨提问:诸大菩萨,这极其广大、最为甚深、难以衡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的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为恶劣有情开示。金刚手,您说这最极稀有、前所未闻的密法应对哪种有情宣说?
【 “金刚手答曰:曼殊室利,若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时此等成就菩提心。曼殊室利,尔时此诸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当令入此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 】
金刚手回答说:曼殊室利!若有真正修习菩提心,如果他们成就了菩提心。曼殊室利,那时这些菩萨行持菩萨行、行持密咒行,应让他们入大智慧灌顶、陀罗尼咒、大坛城。
【 “若菩提心未圆满者,此不当入,亦不使彼见曼陀罗,亦不于彼显示印咒。” 】
若菩提心尚未圆满,则此人不应进入密乘,也不应让他见到坛城,也不应对他显示手印和明咒。
金刚手的答复是:未生起圆满菩提心之前,不能趣入密乘;菩提心圆满时,才能进入密乘。
以上引经论、密续证明了进入显密大乘之门,唯一是发菩提心。
【 故法虽是大乘之法,不为满足,最要是彼补特伽罗入大乘数。 】
因此,法虽是大乘之法,但仅以“法是大乘”不足以安立“人是大乘”,最重要是修法者必须真正进入大乘的行列。
所以,是否是大乘人,并非以所学经论或所修法门来决定,唯一是以心来决定。换言之,心中没有发起菩提心,即使念的是大乘经、修的是大乘法,也不算是大乘人。
【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仅有解了,大乘亦尔。 】
进一步说,大乘人是依菩提心安立的。如果对菩提心只是文字上的了解或只是口头上的宣讲,则所谓的大乘也只是文字上的了解或口头上的宣讲。譬如,一位学者虽然会讲菩提心,但内心并未发起菩提心,所以不算是大乘人。
【 若有此心德相圆满,则其大乘亦成真净,故当勤学。 】
相反,相续中若真正具有体相圆满的无伪菩提心,则大乘也成为真实清净的大乘。因此,应当精进修学菩提心。
归纳:
既然大乘人是依菩提心而定,那么是否是大乘,大乘的程度如何,大乘的纯度、深广度等,也均观待菩提心。换言之,菩提心的品质如何,心中的大乘也是这种品质;菩提心的深广度如何,心中的大乘也是这种深广度。
在《现观庄严论》、《大乘庄严经论》中,讲述了二十二种菩提心的比喻,对应从胜解行地到十地之间种种菩提心的境界,圆满含摄了所有大乘道的关要。因此,从初发心辗转到成佛之间,菩提心有一层深过一层的境界。仅就初发心来看,也有相似发心、真实发心、微弱发心、强烈发心、不稳固发心、稳固发心等等众多差别。所以,我们心中的大乘如何,完全观待发心的状态。要想真正深入大乘,必须勤修菩提心。不论修学禅宗、净土、天台或者密宗,菩提心都是首要之法,否则便无法进入大乘之门。
丑二、具体解释《华严经》教证而别说
【 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 2 种子。”当获定解,故更释之。 】
如《华严经》说:“菩提心犹如一切佛陀功德法的种子。”这一意义极其重要,务必获得定解。为此,以下再作具体解释。
论中先举比喻,再显示意义。对于比喻和意义,都要理解“共因”和“不共因”的差别。
比喻:
【 此如水、粪及暖土等,与稻种合为稻芽因,与麦、豆等种子相合为彼芽因,故是共因。 】
譬如,水分、肥料、温度、土壤等,与稻种和合,则成为出生稻芽的因素,与小麦、黄豆等种子和合,又成为出生麦芽、豆芽等的因素,因此是能出生稻芽、麦芽等的共同因素。
1、 映蔽:胜伏之义。比如,白天烛光被太阳光掩蔽而不明显,即太阳光映蔽烛光。
2、佛法:此处是指佛陀的功德法,比如三身、四智、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