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七》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能生自他一切利乐本源”:大乘是利乐之源泉,能够源源不断出生一切自他增上生的利益和决定胜的安乐。
“能除一切衰恼妙药”:大乘是能遣除一切器情衰败苦恼的妙药。“衰恼”,包括轮回的烦恼、有漏业、分段生死、六道诸苦,小乘的无明习气地、无漏业、变异生死等。通过修习大乘,一切粗细的衰恼都能消除。
“一切智士所行大路”:一切有智之士均从这条大道走向菩提。
“见、闻、念、触悉能长益一切众生”:凡是对大乘见闻、忆念、接触或者受持、读诵、思惟、演说,悉能饶益一切众生。若能值遇大乘,苏醒大乘种性,则以强大的大乘善根力,未来生生世世都会修持大乘,饶益无边有情。或者,任何众生只要接触大乘法,就能在相续中播下大乘的善根种子,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对他作无限量、无止境的大饶益。
“由行利他兼成自利”:在行利他之同时,也顺带成办了自利。《入行论》中说:“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佛往昔行菩萨道,并未争取自利,只是一味地利他,结果早已成就了自利究竟的法身。
“无所缺少具足广大善权方便”:所谓“善权方便”,即能轻松地成就广大义利的善巧方便。
大乘无余具足广大的善巧方便,譬如:大乘有无分别智,是圆满十地、波罗蜜多、三十七菩提分等道法以及十力、四无畏、一切智智等果法的方便;大乘有四摄法,是能成熟一切有情的方便;大乘有陀罗尼、三摩地二门,是成就事业的方便;大乘有忏悔、随喜、祈祷、回向,是速获神通和正等觉的方便;大乘有成办无住涅槃之道 —— 智慧和大悲,是令利生事业相续不断的方便。这些方便决非世间道与声缘道之方便可比,依靠大乘的善巧方便,就能顺利成办自他一切利益。
【 有此大乘可趣入者,当思希哉,我今所得诚为善得,当尽所有士夫能力,趣此大乘。 】
有如此殊胜的大乘可以趣入,应当思惟稀有:我如今所获得的,确实是善得,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趣入大乘。
【 此如《摄波罗蜜多论》云:“净慧引发最胜乘 1 ,能仁遍智从此出,此是一切世间眼,具足照了如日光。” 】
如《摄波罗蜜多论》所说:以清净的闻思修三慧为正因,引发最殊胜的大乘。佛的一切智智,是从大乘出生的,即从智慧和大悲所生。佛是一切世间的眼目,为众生开示解脱道,犹如日光为众生照亮取舍之处。
【 由种种门 2 观大乘德,牵引其意起大恭敬,而当趣入。 】
通过各方面观察大乘的功德,引动自己的心,对大乘生起大恭敬而趣入。
壬三、真实之道分三: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 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
【 由是因缘于大士道次第修心分三: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 今初 】
癸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分三:一、宣说入大乘门及种子等 二、若对此精进则具大义 三、摄义
子一、宣说入大乘门及种子等分三:一、以教理安立发菩提心是入大乘道唯一之门 二、具体解释《华严经》教证而别说 三、大乘人须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实修
丑一、以教理安立发菩提心是入大乘道唯一之门
【 如是若须趣入大乘,能入之门又复云何?此中佛说二种大乘,谓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于此二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惟菩提心。 】
若要趣入大乘,首先必须了知什么是能进入大乘之门。佛宣说了二种大乘,即波罗蜜多大乘和密咒大乘,此外再没有其它大乘。对这二种大乘,不论趣向哪一种,其入门唯一都是发菩提心。
以下以教理证明。
【 若于相续何时生此,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大乘教典多所宣说,即以正理亦善成立。 】
这是从正反两方面决定,一切大乘之入门依赖发菩提心。
正面:相续中何时发起了菩提心,即使没有产生其它功德,也能安立是大乘补特伽罗。
反面:何时离开了菩提心,即使具有通达空性等功德,也只是堕在声闻等地而退失大乘。
对此,大乘教典多有宣说,而且以正理也善能成立。
【 故于最初入大乘数 3 ,亦以惟发此心安立,后出大乘亦以惟离此心安立。故大乘者,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 】
所以,最初进入大乘,也唯一是以发起菩提心而定,后来退出大乘,也唯一是以退失菩提心而安立。因此,大乘完全是随有无菩提心而决定进退的。
以下引显教的经论证明,能入波罗蜜多大乘之门是发菩提心。
【 如《入行论》云:“发菩提心刹那后,诸囚系缚生死狱,然应称为善逝子。” 】
《入行论》说:当发起菩提心一刹那之后,发心者立即发生了名义上的转变。虽然他还只是被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囚徒,但应称他为佛陀之子。
1、最胜乘:指智慧与大悲,即大乘。
2、 种种门:各种途径、各个侧面。
3、入大乘数:成为大乘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