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皈依三宝
1、列举皈依的多种因。
2、在本论下士道中是如何宣说皈依之因的?为什么要励力勤修此因?
3、解释颂词涵义:
如黑暗依阴云中,刹那电闪极明显,
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间福慧略生起。
4、解释《百五十颂》颂词之义:
设是有心者,即应归依此,
赞此恭敬此,应住其圣教。
颂词“有心者”是指何种人?“无心者”是指何种人?
5、应皈依佛陀的四种因相是什么?如果皈依境不具足这四种因相,对其皈依会产生何种结果?
6、为何论中在三宝中只着重抉择佛为皈依处?
7、为何对于《摄抉择分》所说诸理应当至心引发定解?
8、既然佛陀以智悲力圆满而具有救护堪能,为何无量众生仍然沉溺轮回不得救度?
9、以意乐圆满和加行圆满解释颂词涵义:
自宣我是汝,无怙者助伴,由大悲抱持,一切诸众生。
大师具大悲,有愍愿哀愍。勤此无懈怠,有谁与尊等 ?
10、分别说出佛陀相好的因、自性与作用。
11、具体说明佛语一切所问一时回答的功德。
12、解释颂词涵义:
见义故无欺,无过故随顺,善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
且初闻尊语,能夺闻者意,次若正思惟,亦除诸贪痴。
庆慰诸匮乏,亦放逸者归,令乐者厌离,尊语相称转。
13、(1)按照本论说明诸佛遍智的功德。
(2)为什么说“除佛余者,所知宽广,智量狭小,悉不能遍”?
14、解释颂词涵义:
若见欲蔽意,大爱常躭境,堕爱贪大海,胜者发大悲。
见烦惑众生,多病忧逼恼,为除众苦故,十力生大悲。
能仁常起悲,终无不起时,住众生意乐,故佛无过失。
解释时,应回答诸佛为何生悲?为何终无不起大悲之时?为何佛意无过失?
15、按照本论说明诸佛的事业功德。
16、为什么需要由种种门忆念诸佛功德?为什么需要数数忆念思惟诸佛功德?
17、舍弃观察修有何种过患?
18、按照《三摩地王经》说明常常修持随念佛陀功德的利益。
19、以理说明,常念佛德昼夜见佛。
20、解释博朵瓦尊者的教言涵义:
若于所学能正习学,则一切事悉成佛法。
21、如何由敬佛为因缘而忆念正法的功德?如何由随念正法的功德而忆念僧的功德?
22、逐句解释《正摄法经》教证的意义:
(1) 诸佛世尊所有无边无际功德,从法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现,法为其主,从法出生,正法行境,依于正法,法所成办。
(2) 于诸僧伽,应如是念,谓说正法,受行正法,思惟正法,是正法田,受持正法,依止于法,供养于法,作法事业,法为行境,法行圆满,自性正直,自性清净,法性哀愍,成就悲愍,常以远离为所行境,恒趣向法,常白净行。
23、由知差别而正皈依。
(1)心中了知三宝的种种差别而皈依有何种必要?
(2)三宝在相上有何种差别?
(3)三宝在业上有何种差别?
(4)对三宝树立的信解有何种差别?
(5)缘三宝所作的修行有何种差别?每种修行应如何作?
(6)何为对三宝随念上的差别?
(7)缘三宝生福的差别在哪里?
24、什么叫自誓受而皈依?以自誓受有何种必要?
25、什么叫不言有余而正皈依?通过何种方便可以从内心不言有余而正皈依?若言有余而皈依,会产生何种过患?
26、内外大师有何种差别?
27、解释颂词涵义:
于余外道教,如如善思惟,如是如是我,心信于依怙。
如是非遍智,宗过坏其心,心坏者不见,无过大师尊。
解释中,应回答:为何串习外道教法会毁坏心相续?
28、解释为何外道教法非安稳道,不能息生死流、净诸烦恼,终将欺罔乐解脱者?
29、解释颂词涵义:
谓应趣应遮,清净及杂染,此是雄尊语,与余言差别。
此纯显真如,彼唯欺罔法,尊语与余言,除此须何殊 ?
此专一妙善,彼唯障碍法,尊语与余言,除此有何别 ?
由彼染极染,由此能清净,此即依怙语,与余言差别。
30、论云:“僧伽差别,由此能知。”请问:如何由师与教的差别而了别僧伽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