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一、略说差别基导师功德
《随念三宝经释讲记.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 智圆法师.译讲 ︱
下面讲以何种方便调御。
【 以何种方便调御?经云“天人师”,即佛虽为任一众生的导师,但以人天直接从佛闻法,并是生起圣道的殊胜所依,故“天人师”以主要所化的人天代表对一切有情宣说四圣谛而作解脱相续。 】
“天人师”这个名号说明了调御的方便。天人是从所化上讲,“师”是从能化上讲。我们先解释“天人”,再解释“师”。
佛的所化是一切有情,为什么只用“天人”作代表呢?因为人天能够直接在佛的面前听法,而且是生起圣道的殊胜所依,而其他有情比如旁生等很少有善缘能在佛前听法,并且根身下劣,很难趣入修法,所以以主要所化的人天代表一切所化,实际上佛的所化是一切有情。《佛说十号经》当中说:“云何天人师?佛言:非与阿难一比丘为师,所有苾刍、苾刍尼、乌波塞、乌波夷,及天上人间、沙门婆罗门、魔王外道、释梵龙天,悉皆皈命,依教奉行,俱做佛子,故名天人师。(如何是天人师呢?佛说:并不是只给阿难一个比丘做导师,而是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上、人间、沙门、婆罗门,乃至魔王、外道,帝释、梵天、龙王等,都皈命佛陀,依教奉行,都做佛子,所以叫做天人师。)”
“师”的含义,是指对有情宣说四谛来解脱他们的相续,“宣说四谛”是传道,“解脱相续”是解惑,这就是师的含义。《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随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为什么叫做天人师呢?因为佛对众生开示取舍,也就是告诉众生哪些应当作,哪些不应当作,哪些是善,哪些是不善,学人随顺佛的教言,去实行而不舍离道法,就会获得烦恼解脱的果,这就叫做天人师。)”佛对众生开示的取舍之法就是以四谛所摄的无量法教,包括三转法轮的所有法教,也就是佛陀开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佛之所以成为众生的导师,就是因为他能通过宣说四谛而解脱众生的相续,这一句说明了调御的方式。在马戏团里,驯兽师调伏一只狮子,会用很多方便,但方法都很下劣。而佛陀对于心识不调柔、充满烦恼的众生,是以宣说妙法来转动他的心,让他的心逐渐消掉执著,得到解脱。佛陀对众生宣说苦集灭道四谛,首先宣说苦,让众生的心对三有产生厌离;然后说集,让众生知道苦的根源实际就是对于自我的执著;然后宣说灭,让众生希求苦因、苦果都寂灭的涅槃;然后宣说道,让众生趣入无我的正道,证得涅槃妙果。这样众生随顺佛的言教,决定能让心相续解脱。这就是调御的方法。
【 如是自己圆满现前断证之后,以慈悲宣说正法,即是无等之导师。了知自他大师的差别后,应发恭敬之心。 】
这样在自己圆满断尽一切过失、现前正等觉之后,以慈悲心宣说能够灭苦的正法,这就是无与伦比的导师。外道大师自身没有现前断证,也不能为众生宣说正法,所以是下劣。了知大师佛陀与外道大师的胜劣差别之后,应当对于导师佛陀发起至诚恭敬之心。《宝性论》中说:“谁无初中后三际,寂静自觉而证知,既已觉悟令他觉,宣说无畏常恒道,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摧毁见林疑虑墙,如是佛陀我敬礼。”《殊胜赞》中也说:“我舍诸余师,我皈依世尊,此何故为尊,无过具功德。”
【 对于此等,结说为“佛薄伽梵”。如是二利究竟之佛,称为“薄伽梵”。以佛能显示断证二者,薄伽梵亦能表示断证,其中佛义已述。 】
对于上面的种种功德,总结宣说为“佛薄伽梵”。这样自他二利究竟的佛陀,就叫薄伽梵。以佛这个名号能显示断和证的功德,以薄伽梵也能表示,其中佛的意义,在前面讲正等觉时已经讲过。
【 所谓“薄伽梵”,义为出有坏,即是佛陀能坏四魔,具有自在等六种妙德,出离有寂二边,如是薄伽梵能超外道自在天等。 】
薄伽梵的意义是出有坏,在汉译佛经当中也译为“世尊”。
所谓“坏”,是指佛陀具有摧坏四魔的功德,《菩萨地持经》中说:“坏一切魔力,名婆伽婆。”
所谓“有”,是指佛陀具有六种功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在藏传佛教当中,翻译为六种圆满,即自在圆满、智慧圆满、形色圆满、名称圆满、祥瑞圆满、精进圆满,在意义上几乎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根据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门论》和《佛地经》对应起来解释:
1、自在义:是指出生一切所欲的自在圆满,《佛地经》中说:“谓诸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就是由于如来永远不和烦恼系属的缘故,具有自在之义。这一条和藏传佛教解释的侧面有所不同。)”
2、炽盛义:是指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的智慧圆满,《佛地经》中说:“焰猛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以炽猛的智慧火烧炼的缘故,所以具有炽盛义。)”
3、端严义: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形色圆满,《佛地经》中说:“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庄严义。(以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等所严饰的缘故,所以具有庄严之义。)”
4、名称义:是指一切世间无不知晓的名称圆满,《佛地经》中说:“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殊胜的功德圆满,一切世间全都知道,所以具有名称之义。)”
5、吉祥义:是指眷属等无量祥瑞圆满。《佛地经》中说:“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一切世间都亲近、供养,都作称赞的缘故,所以具有吉祥之义。)”
6、尊贵义:就是能利乐有情的精进圆满。《佛地经》说:“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具足一切功德,恒时发起方便,利乐一切有情,没有半点懈怠、放弃等的缘故,所以具有尊贵之义。)”
这六种圆满,依次是静虑、智慧、安忍、持戒、布施、精进的果。也就是以静虑成就自在,以智慧成就炽盛,以安忍成就端严,以持戒成就名称,以布施成就吉祥,以精进成就尊贵。
所谓“出”,是出离有寂二边。《现观庄严论》中云:“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如是薄伽梵能够超越外道大自在天等,因为外道大自在天等、小乘声缘都没有破坏四魔,都不具足六德,而且外道自在天等堕于有边,声缘堕于寂边,所以都不如佛陀尊贵。《大智度论》中说:“最上处住故,名为世尊。(安住最上之处的缘故,名为世尊。)”《佛说十号经》中说:“天人凡圣,世出世间咸皆尊重,故曰世尊。(天人、凡圣、世间和出世间普皆尊重的缘故,名为世尊。)”
【 因此,以佛薄伽梵之号实已含摄上述断证功德。 】
前面说的各种佛陀名号所表示的功德归纳起来,可以完全摄在佛薄伽梵这个名号当中。
【 有释“佛薄伽梵”为差别基,其上诸号为差别,实际悉无差别。但“如是佛陀薄伽梵者”,以其语气是成为差别基,故如是为合理。 】
在某些注释当中,把最后一句“佛薄伽梵”解释为差别基,把前面的“如来”乃至“天人师”解释为差别,这只是解释的顺序稍有不同,实际意义并没有差别。但是经文一开始说“如是佛陀薄伽梵者”,在语气上有一个停顿,应当是先标出差别基,然后再讲差别,最后总结,这样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