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品之三
《正法念处经讲记(二)》 ︱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 译 丨智圆法师 讲解 ︱
若入若出,出者天人,入者地狱饿鬼畜生,心弥泥鱼在爱河中如是入出。
在这爱河的漂冲下,心这条弥泥鱼,有时候“嚓”跃出河面,这表示它跑到天趣、人趣;有时候掉入河里,表示入了地狱、饿鬼、畜生;长期在深水里行,表示一直在恶趣;好不容易到了某个地方,又跳出来一下,这表示又到了人天。就像这样,这个心的弥泥鱼不断地迁流出入,这就是生死轮回的相。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修禅念住,知业报法?观察一切众生之心常自在行,为心所使,为心所缚。如是观察,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一切众生心业自在,依心业行,为心所使。
修行者内心思维,我怎样随顺正法呢?他观察法行。那位比丘是怎样修静虑,以念力安住在法中来了知业果状况的呢?
他观察到,世间众生的心一直都是放任自由的。“常自在行”,是说世间众生都是跟着无明的心在跑。心想怎么做,马上身语就怎么做,这就是凡夫。众生为心所使,被心所驱,成为了心的奴隶。凡夫都是这样被心缠缚、绑牢的,他没办法超越这凡夫的心。比丘这样作观察时,他通过见闻了解到或者以天眼见到,一切众生都是被心业所自在的,依于心业所运行的,一直被妄心所驱使,这就是凡夫状况。
在修行佛道的过程中,关键一点是要区分真心和妄心,如果不了解心有真妄,就会认假为真,以为妄心就是自己。世人我行我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人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这样就坏了,这就叫做被心业自在了,被自己的妄心骗掉了。心怎么想就怎么做,这个观念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个观念没有问题,为什么世人还要受苦?苦了就说明它有特别大的问题。实际上,妄心一起就有了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不明业果的愚痴导致胡作非为,随着妄心造恶业,那就要堕地狱、饿鬼、旁生恶道。或者本来没有所谓的自我,却颠倒地以为有我,处处为我装饰、为我争取、为我营造,为我享受等等,这样就累积无数生死的有漏业。因此,一直听信妄心的话,按照它的吩咐去做,就造成了绵延无期的生死轮转。因缘造成虚假的妄心,世人奉它为自己,只听它的,这就叫“心业自在”。
世人就相信自己的念头,心的话是最管用的,这样一听话结果就错了,被它给绑住了。真心是本来的佛、如来藏,但是出了一个乱臣贼子的妄心,它占据了心的王国,发号施令。如果跟着它走,那就会一直被它控制,这叫“为心所缚”。就像奸臣掌控了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像附体把原来的人心给挤掉,占据了躯体那样,妄心主导一切,这就叫做“为心所缚”“心业自在”。
又复观察,云何众生缚在生死,无始无终,无量转行?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以心染故众生系缚,以心净故,众生解脱。如是心者,无量种种攀缘坏相,自体坏相,同业坏相。心有五种,谓五道中自在秉执,与结使心和合相应,常在生死,离第一依,谓虚空等三无为法。
比丘又观察,众生是怎样被缚在生死中,无始无终受无量生死轮转的呢?他以见闻了知或以天眼见到,以心杂染的缘故众生被系缚,也就是以自心的无明力落在烦恼和业当中,结果就被系缚了;而心清净的缘故,众生就得解脱。当心如实明见了法,见到诸法实相,就远离了业果愚和真实义愚,这样就不会再起惑造业,也就获得了解脱。
这个心有无量种种的攀缘坏相、自体坏相、同业坏相。“无量种种”指不计其数的种类。“攀缘”等指三类坏相,从因位说攀缘坏相,从体性说自体坏相,从果位说同业坏相。“坏”是坏灭,表示生灭无常。也就是在因位上,心攀缘此攀缘彼,不断地变换,每个攀缘心都是刹那就灭,有无数种类。“自体坏相”指世俗心本身就是坏灭性。譬如贪心、嗔心、慢心、嫉妒心等,每一种心的自体都是变坏的、生灭的。“同业坏相”指果位受报等的心,也就是与当初因业同类而生,一生了就灭,也有无量种类。
“心有五种”,是指五道的心相续:地狱心相续、饿鬼心相续、旁生心相续、人心相续和天心相续,以这五类心在五道中自在秉执众生,使得众生流转。在流转时又和结使烦恼心相应,起惑造业,从而恒常流转在生死中。
“远离第一所依”,也就是远离了虚空等的三种无为法。这是说,众生随妄心起惑造业的缘故,落在因缘生灭的苦流转中,远离了不生不灭安乐的法性。
五根坏相,有五种心,无量无边爱心依止,种种坏相,以要言之此是染分。
这里说到染分的内容有两种,就是五根和心,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分内容。那些变坏相或刹那生灭相的眼、耳、鼻、舌、身等根身法,以及地狱、饿鬼、旁生、人、天五类心是总相,在这五类心中有无量无边的爱心依止。也就是依着五类心相续,会出现无量无边以爱为体性的心。爱是广义的,贪嗔都叫爱。所有五道妄心都是变灭的,所以叫“种种坏相”,根身心识就是染分的内容。总而言之,以无明力所起的种种因缘幻变相,无论因相、果相全部是染分,都是变坏的苦相,毫无实义,对此应厌患而出离。
云何方便得离染分三烦恼根?有三对治,过去未来一切诸佛正遍知说如是正道,欲以不净,嗔以慈心,痴以因缘。
那么,怎么修方便而脱离染分贪嗔痴三烦恼根呢?有三种对治。过去未来一切诸佛正遍知宣说这样的正道:以不净观脱离贪欲,以慈心观脱离嗔恚,以因缘观脱离愚痴。以下一一解释这三种对治。
彼于身中如是观欲。如是比丘,缘身行已,分分观身,从足爪等,乃至于头,分分观察:此粗身分,何者是我?何者我所?自身分中,如是足爪,离身观察,爪非是身,足指非身,何者是身?何者是我?何者我所?足掌非身,何处起心谓是我所?此内踝者,非是我身。此足跟者,亦非我身。踹非我身,膝非我身,圆非我身,阴非我身。此髑髅者,亦非我身。粪门之处,亦非我身。如是背处,四十五骨,皆非我身。头非我身,面中之骨亦非我身,头中之骨亦非我身。
在三种对治当中,首先开示如何对治贪欲。比丘在身体上这样观察贪欲的本相,他缘着身体从脚指到头部,一分一分地观察:这粗的身分哪个是我呢?哪个是我所呢?在自己的身体部分中,这样的脚趾,撇开身体单独观察它,就看到脚趾甲不是身,脚趾也不是身,那么哪个是身呢?哪个是我呢?哪个是我所有呢?脚掌也不是身,哪里认为这是我所有呢?内踝部也不是我的身体,脚跟也不是身体,踹臀也不是身体,膝盖也不是身体,大腿也不是身体,下阴也不是身体,骷髅也不是身体,肛门也不是身体,如此背部的四十五节骨头也不是身体,头部也不是身体,面部的骨头也不是身体,头部的骨头也不是身体。
彼比丘如是观察,于分分中不见有身,一一分分,皆不见身。又复不见如是分分。复观眼耳鼻舌身意,皆不见身。又复观察我中无我,彼如是等唯是微尘。如是分分观察彼身,犹如芥子,乃至微尘。
比丘这样观察时,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中,都没见到有身体,而且,这些部分作为整体法,继续对它做分解,也不见有部分存在。譬如一只手,看似有整体的手存在,然而从手的五个手指、手掌等各个方面去分解,见到每一分里都没有整体的手,会发现手实际没有。像这样,连身体的手、脚、眼等部分也没有实法。继续分,对于眼、手等各个支分再做观察,也只是众多支分的积聚,没有这样的部分。又观察眼、耳、鼻、舌、身、意六处,不见有身体,哪一处里也没有整体的身。再观察平常以为是自己的这些法里,处处都没有“我”,看到这些法只是一些微尘。像这样一分一分地观察身体,小到如芥子,乃至微尘大小都没见到有整体的身存在。从这里比丘能抉择到本来无身。
又复分分观察诸大,何者是我?何者地界?如是次第,何者是我?何者水界?何者是我?何者火界?何者是我?何者风界?
比丘继续观察有没有“我”。为此,他一分一分地观察诸大是不是我。用的方法是问自己:什么是我?什么是地界?地界是我吗?我是独一、常恒的法,我只有一个,没有多个,我是不变的,不会灭掉。而地界是多体、无常的,地界有皮肤、骨骼、内脏等,有很多体,不是一个。再者,它是无常的,从相续上看,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掉,从刹那上看,刹那过后就灭掉。这样多体、刹那灭的地界不是我。或者说,地界是坚固性,而我不只是坚固性,地界不是我。
像这样次第观察。什么是我呢?什么是水界呢?我是独一、常恒的,水界是多体、无常的,水界不是我。或者水界只是湿润性,我不只是湿润性,水界不是我。又问:什么是我呢?什么是火界呢?我是独一、常恒的,火界是多体、无常的,火界不是我。或者火界只是暖热性,我不只是暖热性,火界不是我。又想:什么是我?什么是风界呢?我是独一、常恒的,风界是多体、无常的,风界不是我。或者风界是动转性,我不只是动转性,风界不是我。这样抉择到诸界都不是我。
彼如是观界非是我,我非是界,非别有我,非别有界,非异界我别更有物。如是皆以第一义谛。
接着比丘用离一多因观察我的空性。如果我是实法,我与界必然只有一体或他体两种关系,没有第三种。首先观察界和我是一体吗?看到界不是我,我不是界。譬如地界是皮、骨、肉、毛等坚固性的法,这样的界不是我,我也不是这样的界,说明两者不是一种体相,因此地界不是我。对于其他水界、火界、风界等都如是观察,知道界不是我。
那界和我是他体吗?如果是他体,应当在界外找到我,在我外找到界,然而不是在界外另外有我,也不是在我外另外有界。不然就成了我和界没有关系,这并不是我的地界、水界等,这也不能承许。这就可以看到,不是有一个与界他体的我,或者说不是在界外另有一个所谓“我”的东西。像这样,一体和他体都不成立,又没有第三品,因此“我”是不成立的。由此推究出“我”只是假名,没有实法。这就是第一义谛,诸法本来无我。从小乘教法来说,没有补特伽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