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给大家简单地讲解《佛子行三十七颂》。今天主要讲解行菩提心的学处,也叫菩萨的学处。行菩提心的学处有很多内容,但都可以总集在六波罗蜜——六度里。今天讲禅定。
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
真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
止观主要是寂止和胜观。若是只有寂止没有胜观,不能断除我执,摧毁烦恼;若是只有胜观,没有寂止,也不能摧毁烦恼,断除我执。只有寂止和胜观双运才能断除我执,摧毁烦恼。
寂止指的是禅定,就是如如不动;胜观指的是智慧,就是了了分明。胜观——智慧很重要,若是没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只有寂止——禅定这样的功德,也没有多大意义。
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在修禅宗,都喜欢打坐,在无想的状态下坐着。禅宗里有这样的安住,没有任何念头,没有善也没有恶。真正明白了以后,可以什么都不想。但是在没有明白之前,什么都不想是一种过患,这是一种无记的状态,根本不是真正的禅定。有的人这样打坐也能进入状态,进入状态以后也会有很多觉受,有一些禅悦,也能稍微出现一些神通,但是却对治不了烦恼。
这样修无想禅定,在无记的状态中安住,只会有两种结果:其一,有一些断恶行善的基础,能投生到天界,尤其是能投生到长寿天;其二,若没有断恶行善的基础,禅定功夫很深,只会投生为饿鬼或旁生,尤其会投生为旁生。现在有些旁生能够进行所谓的冬眠,就是前世修无想禅的一种果报。若是真心想解脱、想成就,随便打坐是很危险的。也许当时很舒服,有一些禅悦,也会出现一些神通,但这都是世间的,不能对治烦恼,不能去除我执,还会造业,还要六道轮回。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修禅宗,其实修禅宗不是这样的。修禅宗是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自然安住。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胜观、智慧的基础,随便安住或在无记的状态中安住很危险!
真正进入状态以后,再想转变非常难。我以前遇到过这种人,现在我们这里可能也有这样的人,以前就爱打坐、修禅宗,现在虽然想从基础开始修,但是他尝到了一点点的甜头,感受了一些禅悦,于是很难放下。
所以不要瞎打坐,真正有了一定的见解以后才可以静修。我们现在主要以观修为主,静修是指观修累了稍微休息、放松一下,静静地坐一会儿,但是时间不要太长。从这个状态中缓过来后,念头又起来的时候再继续观修。修正行的时候以静修为主,但也有观修。静修时实在静不下来,或者实在进入不了状态的时候,可以思维其他的内容。静修是心有地方安住,在那个状态中静静地坐会儿。现在我们根本没有找到心的归宿,没有回归当初,所以根本不知道将心安在哪里。等真正找到了心的归宿以后,用一种方法把自己的心安住于那个状态或见解当中了,才是真正的静修。
我们修加行的时候以观修为主,这是很重要的,与成就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今天很舒服的,坐一坐,明天再说吧。”你这样一拖再拖,养成习惯了就不好改了,尤其是进入了状态以后,很难放得下。
为什么说要按传承、按仪轨、按上师的指导修行?这个很重要。我们要取得成就一定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上师让你怎样做你就怎样做。传承是怎样讲的?仪轨是怎样要求的?上师是怎样教的?一定要按清净的传承,按圆满的仪轨,按殊胜的窍诀进行,这都是成就的要诀。如果你不想成就就不说了,若是真想成就,就要这样修行,不能自己摸索,自以为是随便地观修、静修,否则很危险。学佛修行是非常严谨的大事,大家应该重视起来,慎之又慎。
四禅八定是属于世间的禅定。这里讲的是超越四无色,四无色是无色界的四处: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属于世间最高的禅定与境界。最下面的是欲界,然后是色界: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再然后是无色界,就是刚才说的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无色界是世间最高的境界。但是在此处我们要学的是超越物质、超越无色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超越了无色界,已经是超越世间了,不是世间的禅,而是出世间的禅。
为什么说是出世间的禅呢?就是有胜观的摄持,胜观就是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这种禅定才是超越三界的禅定,超越处于世间的禅。胜观、智慧很重要。
我们现在修密宗,密宗有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圆满次第有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无相圆满次第指的是空性的智慧,就是空性见解。空性的智慧就是万法抉择为空。若是没有无相圆满次第的摄持,修生起次第是很危险的,容易变成鬼魔。禅定要超越三界,要和胜观双运,就是有无我的智慧,尤其要有空性智慧的摄持。
下面是智慧。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这是六度中的前五度,若是没有智慧的摄持,这些都不能成为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为到达彼岸的因。要到达彼岸,尤其要成佛,必须要有智慧。前五度是佛为了智慧而宣讲的,是为了产生智慧要修的。若是没有这些,很难产生智慧。若是没有智慧,这些都不能成为菩提果的因,都不能成为到达彼岸的方法。若是没有智慧,首先不能断除烦恼,其次不能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解脱要靠智慧,成佛也要靠智慧。
永远地脱离烦恼、脱离痛苦叫解脱。我们现在劳心费力、不择手段做这一切,就是为了自己能没有烦恼,为了自己不痛苦。所以没有人不想解脱。有钱有权不一定能解脱,有了智慧才能解脱。有了智慧再也不会产生烦恼,有了智慧再也不会感受痛苦。
我们学佛修行也是为了生起智慧,成佛就是福德、智慧资粮圆满。人都愿意自己的福德资粮圆满,都希求自己的智慧资粮圆满。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绞尽脑汁用过很多方法。但是佛讲了,这都是背道而驰的,不能积福,只能消福。现在唯一要依靠的就是智慧。有了智慧,你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自然就圆满了。
现在,人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痛苦,为什么始终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呢?就是由于缺乏智慧。若是有智慧,在哪都幸福,在哪都快乐,在山洞里也快乐,在皇宫里也快乐,街上的乞丐和宝座上的国王没有区别;若是没有智慧,宝座上的国王和街上的乞丐都一样痛苦。
我们这些人,有的有权,有的没权;有的有钱,有的没钱,但有钱有有钱的烦恼和痛苦,没钱有没钱的烦恼和痛苦;有权有有权的烦恼和痛苦,没权有没权的烦恼和痛苦。有的人有家,有的人没家。没家的人羡慕有家的人,有家的人羡慕没家的人。实际上都烦恼,都痛苦。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缺乏智慧。若是有智慧,有家也快乐,没家也快乐;有钱也快乐,没钱也快乐!
我们第一届万盏法会为什么要在五台山举办?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的显现,是智慧的象征。虽然诸佛菩萨的功德是一样的,但是愿力不同。为了增长智慧,我们祈祷其他佛菩萨一千遍,不如祈祷文殊菩萨一遍。在五台山举办万盏法会,所有供品都是有意义的。比如水代表自性清净,灯代表自性光明,代表本具、圆满的智慧。点灯就是为了点燃本具的光明、圆满的智慧。若是没有这样的发心,没有启发内在的智慧,点灯也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现在举办万盏法会,如同当年在五台山举办第一届万盏法会一样,就是因为三界众生都缺乏智慧。尤其是我们这些未法时期的众生,越聪明越缺乏智慧。科技发达了,条件优越了,但是我们内心的快乐越来越少了,都是表面上的快乐,内心里没有快乐。现在都有条件上学,都能学很多知识,但是知识增长了、渊博了,内心的智慧却越来越缺乏了。
所以大家不要颠倒,要生起智慧。你能制造汽车,这不是智慧。你能发挥一些特长、技能,这也不是智慧。破除了我执,证悟了无我和空性才是智慧。这是诸法、宇宙、人生的真相实相和事实真理。为什么说是智慧呢?空性和无我有时是一个意思,有时不是一个意思。比如说,声闻、缘觉他们有智慧,但是他们只有无我的智慧,没有空性的智慧,他们证悟的只是诸法的一部分真相真理,不是全面的真相真理。菩萨证悟的是空性的智慧,这里面包括了无我的智慧。佛证悟了所有诸法的真理与真相,证悟的是圆满的智慧。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就拿这两点来衡量。你破除了我执,证悟了空性,才算有智慧,之前没有智慧。
若未观察自错误,以法形相行非法,
是故恒时审自己,断除过患佛子行。
做为一个修行人,我们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心相续,即观察这个心,看住这个心。否则,即使表面上每天都在上早晚课,每天都在做这么多的佛事活动,但是善是恶不好说。举例讲,你今天早上起来后就开始修法、上早课,然后去供灯、供水、闻法了。你认为自己在做善事、在修法,身边的人也认为你在修法、做善事。这到底是不是在修法、在做善事,不好说。若是你发心不正确,内心不清净,都是造业。
“不能吧,我在供灯、供水、闻法、修法、打坐、观修啊,怎么是造业呢?”你看看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做这些,发心是否正确,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是为了世间的福报,还是为了解脱?还是什么也没想,就这样糊里糊涂去做的?若是为了解脱、为了成佛和利益众生,才是善。若是为了世间的一些琐事,为了世间的一些暂时的利益去做,就是恶。若是糊里糊涂地做,就是无记的状态,就是不善不恶。
这要看你的发心动机是什么。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佛在经中也讲过,有一棵树,如果树根是毒,长出来的树枝和树叶也是毒;如果树根是药,长出来的树枝和树叶也是药。若是你的发心动机、心态是善,那么你的语言和行为也是善;若是你的发心动机是恶,那你的语言和行为也是恶。
一切所为主要看心态,所以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心的相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叫学佛,这叫修行。否则仅在言行上念了很多、做了很多,不一定是善,也许都是恶。若你的心态及发心正确、内心清净,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是善,都是修行。否则,即使烧香拜佛、念佛诵经、闻法修法也都是恶。
主要是时时刻刻观察心、调整心。我有一句法语:念佛念心,修行修心。什么叫念心?就是时时观察自己的心。什么叫修心?就是时时调整、改变自己的心态。所以功夫要下到心地上,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是给自己制造快乐,还是给自己制造痛苦,完全取决于心。若是你的心态正确、心地清净,就是在给自己制造快乐,无论你在何处,无论何种时候,你都是快乐的。真的非常快乐啊!虽然在山上,生活条件不是很优越,但是内心的快乐是无可比拟啊!
这种无比的快乐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得到,别人怎么评价是别人的事。我从七岁出家到现在,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没有家没有孩子,但是真的认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这才是最快乐的生活。否则不可能勉强自己,没有必要!
大家真的不要颠倒。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我是真的经历过。现在的喇荣和以前的喇荣不一样,以前的喇荣条件非常艰苦。我在山上修法的时候一无所有,身上经常没有一分钱,但是每天的轻松自在、开心快乐真的是无法形容啊!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主要是这个心,看住这个心,把握好这个心,一切就都OK了!若是发心不正确,心地不清净,在行为上、形式上每天都在修法,每天都在做好事、善事,但是都会变成恶趣的因。所以大家要恒时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
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
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
任何时候都不说他人的过失。要评价别人、判断别人、说别人,最起码要有他心神通,不然你怎么知道他人的心呢?凭行为判断是不可靠的。我讲过,补特伽罗会有四种情况:一是内熟外不熟;二是外熟内不熟;三是内熟外也熟;四是外不熟内也不熟。
内熟外也熟,就是外表上清净,内心也清净;外不熟内不熟,就是外表不清净,内心也不清净。这两个好判断;内熟外不熟,就是外表不清净,但是内心清净。也有这样的情况,说话随便,做事过分,但是他的内心是清净的。这种情况很多,以前印度和藏地的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帝洛巴上师,外表上看是个钓鱼、吃鱼的渔夫——哪有这样的成就者、修行人?但他的内心是清净的,他钓鱼、吃鱼是度化众生。外熟内不熟,外表挺如法、挺清净,说话彬彬有礼,总是笑眯眯的,但是内心不清净,都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这叫外熟内不熟。
这四种情况不好判断,不好衡量!你想知道他人的心,最起码要有他心通,但是很难。境界在你之下的人你能看到,境界比你高的,在你之上的人,你还是无法观察。所以佛讲了,除了佛,谁也不能衡量、判断他人的相续。
也许有人有疑惑,“你是不是每天都说别人的过失?”我不是在说别人的过失,我是在讲法。佛法里讲的善与恶、对与错我不能不讲,不能不说,这不叫说他人的过失。
大家不能说他人过失,第一,你没有资格、没有权利;第二,我们不知道佛菩萨在何处。你说他、诽谤他,万一对方是佛菩萨怎么办?你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比杀害三界众生的罪过还严重。有必要这样做吗?你这样轻易地评价别人、说别人,什么也得不到。《自我教言》里讲过,“不赞不谤陌生人,不赞不谤一切众。”就是讲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这样就不会造业了。看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行为就行了。
不要轻易说别人,尤其我们现在都是同修道友,都是金刚兄弟,是生生世世的一家人。相互之间不能破坏缘起,一定要和睦相处;若是你破坏了缘起,总是闹矛盾、有冲突,生生世世都有违缘和障碍。修行成就的取得要靠上师和善友,“不说过失佛子行”,这个很重要。
为求利养相互争,失坏闻思修事业,
故于亲友施主众,根除贪执佛子行。
对世间的名闻利养不能有太多的欲望和贪执,贪着家人,贪着财产,贪着事业,出家人经常与施主联系,都会影响自己的闻思修行。因而都要断掉。自己好好修,到时候所化众生自然就会来找你。你去找他麻烦,而且也不如法,他来找你才如法。出家人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施主家里条件好一些,然后就贪着他,经常打电话联系,经常去探望,说一些花言巧语,不能这样。一些居士有家、有事业,尽责尽职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太贪着、太贪恋,否则也会影响自己的闻思修行,影响自己内心的宁静。
恶言刺伤他人心,亦失菩萨品行故,
莫说他人不悦词,杜绝粗语佛子行。
说话要温和,要尽量地说悦耳语。恶口骂人、说粗语,会影响他人的心境,让他人生气,其罪过有:第一,这是伤害众生,违反了皈依戒;第二,这是扰乱他人的心境,违犯了菩萨戒。第三,让对方生起了嗔恨心,这样会毁坏他人数劫中积累的善根和福德,这比抢他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钱财伤害还大。
说话一定要注意,没有必要平白无故地伤害他人。上师如意宝讲过:第一,不动摇自己的决心;第二,不扰乱他人的心。否则,就是伤害众生、舍弃众生、舍弃菩提心。这样不会成就的,这两点是根本。
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
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这里讲的是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以正知正见及时铲除贪心、嗔恨心、傲慢心和嫉妒心,不要让它们持续生长。这样不会造太多的业,相续中也不会种下更多的串习。
尤其是我们刚开始学佛,应当尽量避免生贪心、生嗔恨心的对境,尤其出家人或当行者的人。起初打电话,然后见面,慢慢聊啊聊……最后就完了。如果刚开始不打电话或者只是说几句话而不见面,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有重要的、必需的事可以见面,但是不要经常见面。这样也避免了生贪心、生嗔恨心的因素和环境。
现在我们的定力不够,修行不够,所以需要逃避,慢慢地等自己有定力、有智慧了就不怕了。没有定力、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意!你们在山上还可以,很少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有时候生烦恼了,也知道立即忏悔。以后下山了,在家里再难也要保持这种状态,尽量避免不好的环境。
作为凡夫,不可能不起烦恼,也不可能不造业,但是必须要做到立即忏悔。若是连反省、忏悔都做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了。两种人可以解脱成佛:一种是不犯错误的人,另一种是犯了错误会忏悔的人。
自己是不是学佛人,是不是修行人,应该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有烦恼,有习性,做不到不犯错误、不造业,但是能做到过后反省、忏悔,这是正确的,所以还是学佛人、修行人。这样你将来一定能成就。
如果没有做到不犯错误、不造业,也没有做到过后反省和忏悔,那你就不是学佛人,不是修行人了。这种状态若是持续下去的话,想解脱、想成就是白日做梦!以这些来衡量。有些人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学佛人,是不是修行人。说死了气还没断,说没死还像具尸体,这叫不死不活。不要这样!
佛讲的这两种人,你是哪一种?若是不犯错、不造业的那种是最好的了,很快就能成就。若是犯错误了又忏悔,忏悔了又造业……这样翻来覆去,成就的速度、过程可能会慢一些,但是没有事,最终一定能成就。若是这两种人都不是,那你不在学佛修行人的行列里。
确认一下,自己是否是学佛人、修行人。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学佛人,已经皈依了;认为自己是修行人,已经出家了……不一定!这都不是最好的标准。
经常跟大家讲,学佛修行不能盲目、麻木,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信、这样修才会受益,才能成就。现在有的人不知不觉地就懈怠懒惰了,精进不起来,就是对佛法没有太大的兴趣,就是因为没有明白道理。如果明白了不可能这样,大家还需要去明白佛法,去了解佛法。
我们现在是按次第、从基础讲的,都是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的修法,大家若是反复研究,用心思维,认真修持,最后才能彻底明白。如果只讲那些高深的法,很难明白。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不要盲修瞎练,不要浪费人身,不要虚度光阴,不要拿佛法造业。否则,后果不堪想象!因果是不虚的,将来都要由自己承受。真的,大家要有正知正见,有智慧,好好修行,得人身不容易,闻到佛法不容易,有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条件和机缘不容易,大家珍惜吧!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