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晚安。
正业正命远离偷盗之过患
我们前集说到偷盗,若是你犯戒后,从内心流露真诚的忏悔,忏悔以后你不再去犯,那么时间一久犯罪的习性,便会随著你改过的心态,慢慢的消失,而你的罪业也会随著时间慢慢地淡薄。偷盗戒就是我们要这样东西,没有经过主人同意,而你去拿取,这是犯偷盗,不论用什么手段骗取,包括抢、强、偷、霸占、甚至借来占为私有,凡是具足以上所说,这几个条件者都属偷盗,皆成重罪不可悔,偷盗重罪就是说:去抢、去偷、去骗、向别人霸占、向别人强取,这种属于重罪,不可悔罪,除了不合理取得之外,其他都可以谋取。就是说用不合理手段,去谋取他人财物,这都不合法律的制度,等于就是犯了偷盗。其中还包括不得走私,像现在社会走私很严重,他不知道走个私之后,危害了社会多少的家庭,为了暂时的走私却破坏家庭,导致社会混乱等等,真恐怖呀!可是你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夺取自己暂时的财物,你花费在喝酒、赌博,钱花完了,不知道你走私了这么多毒品,害了多少家庭,害了多少人堕落下去,包括家庭的破裂、社会不安等等问题很大,所以佛陀当时除了禁止不得走私之外,也包括不可卖淫。所以抓鱼、打猎、做酒、屠宰业、贩卖毒品、走私,包括赌博都不可以,这是违犯道德法律的事,我们千万不能做,除了这些不能做的之外,另外其他可做的正当职业,正当的买卖还很多,也可以做正当的耕作。不论是地面上或水面上的或是水中、高处、低处、树下、空地、动物、植物、矿物或行动中或静止中的一切财物,不论是私人的,公家的或是佛教的,或是属于某某团体的,只要它有所属主权者,皆不得偷盗。意思是说,凡是这东西是属于有主的,我们都不能拿,去拿者为偷盗。
盗戒的范围,包括损坏他人的财物在内,如果存心使别人的东西白白损失者,这也都包括在偷盗戒律里,不论用何种手段,只要有造成损害的事实,若损害的财物有值五钱以上者这是重罪不可悔,损害别人的财物或拿取别人财物有值五钱以上的价值者,这是属于盗罪,重罪不可悔。所以,盗戒的轻重分别有:价值五钱以上者,是重罪不可悔,你拿取别人的东西有五钱以上,包括五钱的价值,这是重罪不可悔。假使你偷取五钱以下,这是轻罪,中罪可悔,这有分轻重差别。不论你用什么方便来达成你偷盗的目的,这都属下罪可悔,但若是漏税或损坏,罪责与偷盗是同类,也就是你损坏别人值五钱以上,或是逃税有价值五钱以上者,都属于偷罪,重罪。你所做的一切在佛陀所说的教戒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掩饰偷盗,不可用什么借口来掩护偷盗,比如说:肚子饿、生病、天灾人祸、为了孝养父母、奉侍师长、为了让儿子吃、孝养妻儿,而行偷盗,一律成罪。不能说今天为了孝顺,父母亲生病,我不去当贼是不行的,这有犯罪吗?照常犯罪!佛陀说这照常是犯罪,一律成罪,如果真有困难可以向别人乞求,受人欢喜自愿布施者则无罪,像现在假的出家人,都在街头巷尾托钵,穿个出家服很简单,花钱去买就有了,佛教界也没有一个规律说非出家人不能穿这种衣服,这种衣服属于礼服,我们中国设立的一种礼服,凡是穿这种礼服的都说这个是出家人,这样而已,并没有一个法律明白规定在家人不能去买这种衣服,只要你有钱去买这件衣服穿著,买一件袈娑,袈娑又不是佛教才有的,别人有钱去买就可以穿了。有一次,有一个佛教徒的警察,发现菜市场有一个人,他坐在警车上看见一个出家师父在那里托钵,就把窗户摇下来跟他合个掌,这个托钵的师父,外表看起来是师父,但是看起来很像出家师父的这个人头怎么低下去,因为他们的眼睛很锐利,咦!这个人有问题,怎么有问题呢?因为平常正当的人,我们跟他合掌点头,他会很高兴的回应,但是看他举动有点心虚的样子,于是他就叫他的同事将车开回来,然后看一下,那个人已经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们就开始找,结果在菜市场的厕所里找到就问他说:师父为什么你看到我会害怕,你是不是有问题,一直盘问他,才知道他赌大家乐输钱,欠了人家很多钱,所以去买这套衣服,自己就用香在头上烧戒疤,烧完戒疤后他去托钵,后来要把他送法院,就带他去询问附近的人,但却没有一个人说他受骗,都说是随喜给他的,因此无法将他送办,所以这个问题是说,虽然你去向人乞求,但是别人高兴给你,现在社会法律上并没有一条可把他送法院判罪的法律,欢喜情愿的布施却变成这样,产生外面很多人误解,认为外面托钵的都是佛教界的人,往往把这个问题推到佛教界里,这也是使得真正佛教被人误解的地方,甚至有的人托钵时,专门利用人慈悲的心态,包括去骗人的也很多呀!个案也是很多呀!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说,他去菜市场时看一个人在那里托钵,他就将买菜剩下的五十元放下去,放下去后这个出家人就开始一直跟著他走,跟到他骑摩托车的地方,就跟他说:‘哇!今天我看一看你是最有福报的人!’他说:‘怎么说呢?’这位出家人便说:‘我们寺院让人认捐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手,全部让人认捐完了,我还留五只,一只十万元,这五只是找有缘的人,有智慧的人、有福报的人才有’,就半硬半软的一直跟他纠缠,他说:‘我身上没有带钱’,那人说:‘没有关系我跟你去银行领’,他也分不出这个是真出家或假出家,就去领了十万给他才发现被骗了,我感觉到类似这种的情形很多,假使你真能确认,我们就没有话说,若没有的话,你这种慈悲,将会纵容社会上犯错的人更加有机会去犯错,所以偷盗别人的东西包括利用这种没有根据的事实骗人,也等于是你用不正当的手段骗人,都是偷盗,为了养我们的身命,而去违背八正道中的正命和正业,这都属于偷盗,说起来这偷盗罪实在很严重,不要认为骗得来就好了,要骗人一定要先骗我们自己的心,要去骗别人,一定从自己的心先想一个我要去骗他的心出来,这样怎么能走出自己的业力呢?走不出自己业力的果报、因缘成熟时果报还是在的。曾经我亲眼看到,在慈莲寺草创初期,还只是铁皮屋(矮房子)时,那时经济很不好,不像现在有得吃,当时寺内有个木制的功德箱,让人随喜布施,我刚好睡在铁皮屋大殿旁边,我听到有人撬功德箱的声音,起来时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个在外面把风,一个拿个铁锤将功德箱撬开,把钱藏进夹克里,我亲眼看到呀!看到时我又能怎样呢?他也是装成一个佛教徒的样子呀!看到后我咳了一声,他瞪著我看,连功德箱的盖子也还没有关,我藉机会跟他开示:‘年轻人应努力工作赚钱,千万不要走偷盗路,假使你真正需要,先向人借用等到以后有钱再去还人家,这是没有犯道德因果的偷盗戒,不受别人的同意偷三宝物,这罪很重的,这是十方布施来的东西,布施这么多,你偷走,简单说欠了这么多人的债,你要怎么来还呢?’两个人听我说完后便起身一齐跑了。我也没有跟他说什么,我希望藉此机会点化他们,结果三年后,我做法会时看到这对夫妇来,不是偷盗了,而是很虔诚的来参加法会,所以世间的事实在是很多呀!有时这些犯了戒的人听你开示后会改,有的不会改,会改是很好,不然你将他抓去关也没办法,出来之后也是一样当贼,会改的人只要你说两三句,他回去良心发现后,他就改过了,社会也就不用铁窗做一大堆了。但若是借用而不还者,侵占为私有,也是犯了偷盗罪,但是在偷盗戒之中,也有有关开缘的,如误认自己所有物而取,也就是说自己看错,是误取东西的情形,这东西不是我自己的,但是误认为这东西是我的,其实并不是我的,因为跟别人的东西在外观上都是一样,错认为自己的把它拿回来,事后发觉不是,呀!这东西不是我的,把它拿回去还人,这种是开缘。或是你的精神受到打击刺激,精神失常无法自己做主去跟别人拿东西者,这种无罪。
偷盗戒介绍到这里已经说很多了,若说得不清楚,自己再去研究,但是千万不要研究戒,反而被戒绑死,而是要重视戒的精神如何运用,不要拿绳子来缠死自己,认为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一天到晚变成烦恼重重,这样你持戒一段时间后若放弃,反而会比以前更变本加厉。这是你持戒不走中道,不了解戒的精神,像我们做一件事太过于积极,一段时间后却放弃了,这是不好的,所以最好是走中道。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法律认定的,都称为邪淫。佛陀制戒是允许在家弟子,正式夫妻间正常生活,但是禁止非夫妻关系的生活,以免社会造成不安以及教团的复杂,这是佛陀当时制定的,如果大家按照这规律的话,那么社会就不会有桃色纠纷的问题一大堆了,事实上,人间的和乐与夫妻男女正常的生活,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如果维系正常夫妻生活,没有乱淫,就不会带来感情问题,严重的会演变成家破人亡,造成社会悲剧,为了感情自杀,为了感情的问题而杀人报复等等的事情太多了,若是大家能深入了解佛陀所说的五戒,是非会减少很多,人人能在安乐中生活,自古以来有很多悲剧都是出自不正常的男女关系演变而来。越看这个社会越有问题,有关男女不正当关系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果人人都能安份守己,在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中不乱邪淫,那么家庭、社会的和乐就不远了,如果无法做到这样,那么社会永远都在乱,家中的纠纷一大堆。一个能持守五戒的人,先生、太太都不用太挂虑,今天太太穿较漂亮出去,做丈夫的也不用烦恼说:‘嗯!今天我太太穿得这么漂亮,是不是外面有问题,是不是外面有约男朋友?’疑东,疑西,甚至跟踪等等或是稍微一些怀疑的事,就发生家庭纠纷,若是大家能持守这不邪淫戒,太太要出去先生不用烦恼,先生要出去太太不用顾虑,不要说今天太太看先生穿了一件西装,打个比较花红的领带,皮鞋擦得亮一些,晚一点回来就问:‘你今天几点下班,为何到现在才回来,这段时间去哪里?’像刑事办案一样,引起家庭纠纷家中便不会和乐,大家若持守这不邪淫戒,先生晚下班因塞车等等影响,回来跟太太报告一下,事情就好了,不会导致大家无法互相信任。若大家持守不邪淫戒,那么家庭、社会都和乐,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然的话这社会感情纠纷会越多,感情越开放、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可从报纸,新闻等等,听到或看到发生情杀、奸杀、强奸、诱奸、和奸的家庭问题,可以说非常多,不但破坏社会和乐、破坏家庭,还害了下一代子女,这实在恐怖!还害了下一代,影响下一代的青少年。佛陀为了这个世间社会及家庭的和乐,所以制定在家男女信徒不可邪淫,以免造成身心的不安产生痛苦,为什么邪淫会造成身心不安呢?丈夫在外面养个细姨(小老婆),养个细姨后,提心吊胆,而太太在外面养个男人,跟他发生男女感情纠纷,犯了邪淫戒,怕对方到处宣扬,事情泄漏出去,内心不安,一些小事情就提心吊胆,那么你怎么有精神修行呢?哪有精神做事业呢?哪有精神教育子女呢?所以,这种的邪淫问题,引起很多痛苦和不安,虽然往往是一时冲动,但是下场是很痛苦的。所以,我时常开示我们常住住众包括在家居士,凡做一件事情要因和果同看,你种下这个因以后遇缘会成就什么果,要不然,你只是说持戒,持戒,嘴巴有持戒,但内心不知因果观念,你若了解在做的因当中,以后会成就果那么你就会慎重考虑了。
邪淫戒具足四个条件成重戒罪不可悔:第一非夫妻,也就是没有授证为正式夫妻的一对男女。第二有淫心,见色起淫念的心。第三是同性恋,这一条问题很重要,现在社会很多同性恋,同性恋也是犯邪淫呀!这也是犯邪淫戒,你看,佛陀当时就发觉社会以后会有同性恋的产生,所以制定一条戒。第四是造成事实,造成行淫的事实,这都是犯了重罪,即成重罪不可悔,若是受五戒的信士,持五戒的信士,除了正式的妻室之外,与其他女人行淫,或是在家持戒的优婆夷,跟先生之外的男人行淫,都属于犯戒,重罪不可悔。如果在我们行为当中,犯了以上的四个条件,这样都是重罪不可悔过;若是男女双方发生了感情纠纷,但是没有犯邪淫,这是中罪可悔;起了欲心而未男女行淫,犯下罪可悔。在家居士,除了自己正式结婚的丈夫或太太之外,不得和任何男女发生肉体关系,否则就犯戒,所以,佛教说戒,是否犯戒主要在于你的心念,如果你没有邪淫之心,就不会主动犯邪淫戒了,都由我们的心念开始起个欲望,这种欲望的心态,你才犯了邪淫戒。假使万一被强暴或是被奸污强奸,是被人用暴力手段而你自己本身无法做主或反抗者,且你没有受乐。这样虽然你被强暴,但你没有破戒,因这不是自己要的,是不得已的。佛陀时代,听说印度有一些比丘、比丘尼已经修到很好的境界了,有的人已经达到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就是断除一切忧悲苦恼了,所以当然他没有贪嗔痴了,他可以说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的意思),或是因为他在病中或是有其他特殊的原因,不能反抗而被淫女以及被暴徒强暴,印度有这个现象呀!但因为阿罗汉他已经离欲,断无受乐之境了,他没有感觉到什么,没有受乐之境了,所以这种是没有犯戒,像现在很多人被人强暴或是被人拿刀押著强暴,这都没有犯戒,在我们这里可能有男众去强暴女众,但女众强暴男众倒是少见。如果是被强暴,非自己乐意的都没有犯戒,以上所说的是开缘。
邪淫范围除不准与非夫妻间发生男女关系之外,即使是自己的夫妻也有所限制,不是说夫妻就没有限制,比如:佛菩萨纪念日、每月六斋日、父母生日、兄弟姊妹眷属死亡的日子,最好不要行淫,这种行淫都是犯邪淫。邪淫的罪过也有分为三品,与母女、姊妹、父子、兄弟六亲行淫者,犯上品大罪;与夫妻之外,非夫妻间男女邪淫者是为中品罪;与自己太太非时非日行淫者犯下品罪,所以,以此三品轻重来分别下堕三途,地狱、饿鬼、畜牲。在一切邪淫戒中,以破净戒人的梵行者罪最重。所谓净戒者,也就是已经受了比丘、比丘尼戒,或是受了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戒者,已受过这种戒的人,乃至受八关斋戒同日受戒的信女信男。破净行戒亦称为污染了梵行,污染了别人的梵行,但须是第一次,若是过去这个人已经犯过这个戒了,假使他已受过了沙弥、沙弥尼戒,却这样被人破戒了,这就不是第一次,然后你再次跟他犯淫,这就不是破净戒,但为邪淫罪,虽然不是破净戒,但事实上属于邪淫罪,若没有受五戒而破他人的净戒者,虽未受佛戒,而没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所以,不要说我是没有受戒的人,我又不是佛教徒,我去做坏事情没有关系,嗯!这并不是这样子,所以有个受戒罪和性罪,有说过了,戒罪可忏,性罪不可忏,如果你有受戒,你犯错只能忏戒罪,但是你犯错的事实,你就不能因悔过而消灭,只能忏悔以后不要再去做而已,因你做这件事已经成了事实,不能收回来了。所以,若真正犯戒者,是会被抛弃在佛法大海外边,也等于你有这种行为,不检点不改过,你就无法来学佛,永离佛法,所以称为破净戒者为边罪,被弃佛法旁边的边罪,邪淫戒除了以上所说之外还有很多,无法解释得很详细,比如说:不得说粗鲁的话,包括不得说一些淫欲杂语,让人听了心理会起欲念等等,一些引起人去动邪淫的心念和动机等等的细节,都属于邪淫戒里,这也都和邪淫戒有牵连,所以希望各位时时刻刻要自摄心,邪淫戒说到这里,大家若能专心一意守护,不犯邪淫,社会就和平安乐,每天就不会为了社会桃色纠纷的事情很多而来烦恼,如果每天担忧桃色纠纷你要怎么去修行呢?简单说,家庭都不会和乐了,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你怎么会有安定的身心来精进,悟佛陀甚深的缘起法呢?这是不可能的。
妄语诳惑人心不堪入道
现在我们再来说妄语戒,妄语是指虚妄不实语言,现在社会不安,妄语的祸首最大,比如说:诈欺罪、支票跳票等,处处从妄语产生,由个人到家庭、社会与国际之间都充满了妄语的话,就会引起社会、世界的不安。你对我说妄语,我也对你说妄语,大家都在妄语生活当中过活真可怕呀!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变成用妄语互相来你骗我、我骗你的过生活,这种生活要怎么过呢?彼此互相欺骗,用欺骗达到自私自利的目标,殊不知要骗别人前,必须要先骗自己,因为想要骗别人的动机,是从自己妄想心而生的,你要骗人妄想心就生出来了,假如我今天骗了一个人,以后若再遇到这个人,心会碰碰跳提心吊胆,心想:‘这个人我有骗过,是不是我骗他,他已经知道我骗他了?’是不是会这样呢?所以我们的心就会不安。虽然现在社会进步,科学发展,但也正因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妄想的层次也随著社会进步而提高,这种妄想演变,便我们时时刻刻只为了达到自己的自私自利,比如说:文字做为妄语的媒体,科学进步造成越来越多的影响,因为科学越进步,让你做妄语的机会越多,过去是用嘴说而已,现在不是,你说妄语写一句话或经过答录机录音带扩张出去不知骗多少人?所以,科学一发达,这个妄语戒不守,罪业越来越严重,过去只有一个骗一个,现在一个可以骗几千几万个,是不是这样呢?没有几百万人至少也几十万人看你骗多少人,罪业算起来看有多重!所以说话一定要老实,千万不要用妄语来骗取别人对你的尊敬,对你的供养,这种都是罪业很重。每天报纸媒体里,都可以看到呀!像是广告类等等很多都可以看得到,所以,多病的世界社会也就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医治,要医治它最好是大家来持守五戒,社会这个病就都没有了。
妄语在佛教的说法,分三大类:大妄语、小妄语、方便妄语。大妄语若是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者,即成重罪不可悔过,第一所向是人,对人说大妄语。第二是人想,认定对方是人,而不是非人,非人现在没有了,戒律这样说,我不这样说是不行的,非人就是天龙八部以及夜叉,恶鬼之冥众叫做非人或畜牲。第三欺诳心,蓄意行使,骗对方的心态。第四说大妄语,自己未证圣果者,自己未证果位却欺诳说已经证某某果位了,你来供养我功德最大呀!欺骗自己,其实自己没有,但是你欺骗自己,未得四禅定,未得果呀!还未学到那种境界,却说我已学到了那种境界,你要来供养我,你供养别人没有功德,供养我功德最大,这种罪是大妄语。所以一个人若这样时,就算别人不知道,你自己也知道,哦!我现在有看到鬼来,神来,菩萨来等等,我已学到某某层次了,这个就是不知道妄语的定义,全部是你自己所讲的话,到底怎样你也不知道呀!可是你本身就乱讲,甚至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所讲的是什么?所以妄语很多,我们若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否则知道说不知道,不知道说知道,这都是妄语。明明知道可是你说不知道,明明不知道你说知道,看到你说没有看到,没有看到你说有看到,没有感觉到你说有感觉到,有感觉你又说没有感觉到,听到你说没有听到,没有听到你还说有听到,所以叫做自欺欺人。凡是存心骗人者,你有存心骗人的话,不论是运用何等手段达成妄语的目的,即成妄语罪,就是犯了妄语罪,借用别人互相标榜,这也是妄语罪,甲说乙是圣人,乙说甲是圣人,为了取得别人供养,取得别人对你赞叹,就利用别人说你学得多行,以此手段使第三者不知而恭敬供养,其实自己是不是圣人自己心里有数,这种都是犯了大妄语罪。但若是为了护教或维护众生,可作方便妄语,比如说:看到别人追杀,这个甲要杀乙,乙跑过我旁边,甲来问我:‘某某人,你有看到某一个人跑过去吗?’你不可以说有,要说没有,因为你的动机是要保护他的,出于要保护他的慈悲动机,所以千万不要看到甲要杀乙时,你有看到乙躲在哪里,当甲找不到时,你却说,乙在那里啦!因为我不能妄语呀!因为我有看到呀!有不能说没有呀!所以在此处一定要知道,千万不要为了你自己不了解戒,变成害死了一条生命,虽然你知道他躲在哪里你也不可以跟甲说,有看到不可以跟他说有看到,虽然有看到但你可打个方便妄语说没有看到,就是说:为了利人救人的妄语是无罪的,为了利人救人的动机,并没有威胁别人,也不是为自利的,为了救人利人妄语都是无罪的;虽作大妄语但因言词不清或对方不解者,就是说你虽作大妄语但你说的别人听不懂或不了解,不会被你所说的影响,是犯中罪可悔,假如向天人、鬼神做大妄语者,戒中也这样中罪可悔,若不解者犯下罪可悔,向畜牲作大妄语者,犯下罪可悔,如果不以大妄语骗人者,一切欺诳,皆属于小妄语,皆为可悔罪,妄语之中也包括了两舌、恶口、绮语,虽犯,不失戒,但犯可悔罪。
两舌是挑拨离间,现代人犯两舌也是很多,现有福报他不会把握,以福培福,藉此机会来修行,体证佛陀所说苦、空、无常、无我,断离一切忧悲苦恼,反而有空闲时就东说西说像长舌妇,我时常开示一句:‘口语不离一切法’,修行人要口语不离一切法,在一起时不说法却东南西北乱说,没有的事说一大堆,这都是犯戒,也可以说每天都犯两舌的戒。恶口:就是开口就是骂人、毁谤人、攻击人等等刺激人、刻意讽刺人的语言都是。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说一些花言巧语,情歌艳词等言语。所以妄语之中大妄语罪,除非是不知业力的人,不知道因果业力,不知道忏悔的人才会来胡言乱说,不知因果如影随形,知道因果的人是不会乱毁谤人的,他是不会乱说妄语的,因为毁谤越重本身所得的罪也越重,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其实,真正修行人口语是不离一切法的,他不会乱讲话,修行若没有自己亲身证得初果(断除我见、戒禁取见、疑,这都称为初果)我们普通凡夫,初地修行凡夫是很难做到不妄语戒的清净,你不要说持妄语戒简单,持五戒有人说很简单,在我本身,我不敢说五戒持得很清净,往往当中也会犯,所以不要说持五戒简单,现在受五戒、菩萨戒在家居士有多少,你知道吗?一次都好几百人好几千人,结果看一看每天都在犯五戒,那么他受戒的动机不晓得要做什么?只是要得到一件披衣,共修时排最前面,自不知他去受戒,又多犯了一条戒罪,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多犯了一条戒罪!你想想看,不懂的不知道怕,真懂的才知道,希望我们要受戒时,一定要知道受戒的动机就是守戒,千万不要认为我去受戒,得到一件披衣回来,共修站在前面比较大方,哦!现在求大方,以后死了因果报应也较大方,大家要了解,我们修行时时要检讨自己是否犯了口业?若犯了立刻马上忏悔,经过时时持戒提醒自己,一天、二天、三天以后变成大自然了,你就不会再犯这条戒了,清净妄语戒总有一天你就可达到,若认为没有关系天天原谅自己,一直原谅到你死了还在原谅,你没有一项持守得好。必须时时刻刻在你心里,觉得不对了,就马上改过,发现立刻改过,妄语戒说到这里。
佛教的特质——不饮酒
现在来说饮酒戒,这个饮酒戒是佛教的特质,别的宗教饮酒戒比较没有在说,为什么呢?因为五戒前四条戒其他宗教都有,比如说:在印度信徒最多的宗教叫做耆那教,耆那教也有五戒,他的五戒是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和离欲,我们五戒是不饮酒,他是离欲。瑜伽派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同相,但是饮酒没有,不一样的就是不贪。基督教也有五戒:勿杀、勿盗、勿淫、勿妄证、勿贪他人之所有。其他宗教有五戒的也很多,但是只有佛教有一条不饮酒戒,其他都没说不饮酒戒,怎么说呢?这是佛教的特质,由以上我们比较其他宗教,我们就可发现,其他的宗教大都有不杀生、不妄语、不偷、不淫,只有佛教有不饮酒的特质,其他的宗教都没有这条戒,戒酒的戒,我们佛教有这条戒,为什么呢?佛教持不饮酒戒的原因是佛教注重智慧的解脱,如果没有智慧怎么去解脱呢?因为饮酒会使人昏迷和沉醉,酒也是一种毒!它使你脑筋昏乱,不能集中精神思惟甚深的缘起法,且饮酒过量会乱性,产生造恶业,所以佛教五戒跟其他宗教最大不同,就是这一条饮酒戒,包括五戒、菩萨戒,包括沙弥……,只要你走入佛教三皈依以后你就不可以喝酒了,这是佛教的特质,既然我们是三宝弟子就必须戒酒以免乱性,除了不得已之外,如做生意需要,真的没有办法或生病的需要,这都有开缘。我们下礼拜再来说,今天时间又到了,祝福各位时时刻刻持戒清净,持戒越好,福报就越好。祝福各位福报圆满,再见!
大愿语录:
‘修行是要打掉自己最执著的习性,不可放逸纵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