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我们又在空中见面了。
正见引领 正道以行
我们前集已将八正道的条文简单说过了,若想要对八正道更清楚,我介绍看回归自然第廿三集,以上佛陀所开示的八条正道,是佛教实修履践的代表杰作。依止八正道修行能解脱一切烦恼,而亲证涅槃,止息轮回生死的痛苦。佛教的教义、修道法,是依中道建立,所以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若皈依外道典籍就犯三皈依戒的第二条戒了。初皈依的人有谁能够了解呢?怎么知道外道典籍是什么呢?所以我们修行思惟正见的标准,一定要依止佛陀的教义,否则就无法以正见的标准来落实于生活中,若能如此,也就是持守三皈依戒的第二条戒了,所以印度六师所言的教法,我们都称之为外道。现今宗教复杂,所以我们要修行一定要依法。不能只认那是谁说的,在回归自然里的噶拉玛经有说,不能只依知名度,或只认定这是我师父,也不能断定是出家师父讲的就对,一定要经过思惟,符合三法印与否,若符合三法印就接受,若不是则需怀疑请教,才不致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第三、尽形寿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这地方很多人不了解,认为我皈依这位师父,这位师父才是我的师父。不是我皈依的师父,就不是我的师父,不是这样的,佛陀说僧伽就是个和合的僧团,待会会说到,所以皈依师父等于代表僧伽都是我们的师父,所以是依法。僧伽:就是集团之意,所谓集团,必须要有三人以上才能说僧伽,后来有所谓僧,是以一人为单位,对不对姑且不论,这是名相与我们修行无关,只不过是一种代表的名词,我们别浪费太多时间在这种与修行无关的事,是非与否我们不必去研究,故出家人都被称为僧,僧是佛法僧三宝之一。僧伽一词,并不是出自佛教团体而已,在佛陀未诞生前,印度就有僧伽两字了,印度人将商业、社会、政治或是宗教等单位,都称为僧伽集团。佛陀成道以后,教理圆满、学德兼优、教化有方,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终于演变成一大集团,佛陀沿用印度旧有的僧伽制度,自己则是僧伽里的导师,所以僧伽确实是指佛陀和他的弟子,以及广义的在家佛教徒们。不过谈论僧伽,还是以佛陀和出家弟子的一大集团为原则,直到后来,才将佛陀除外,专指出家弟子们的大集团,而成为佛法僧三宝的局面,也许有可能佛陀教人要以法为师,要依法而住,故佛陀所悟的佛法,是吾人应该要皈依的,同时佛是唯一大觉大悟发现真理的人,由他启示开导众生,故大家依止佛陀。至于僧伽集团,乃是唯一传承佛法真理的代表者,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一位觉悟者,将他的佛法留传下来,而归依佛也就是皈依他的人格与福慧,依止佛陀所体悟的佛法,我们可以用他的佛法修行,达到与佛陀一样,那么佛陀灭度后我们一定要依止僧伽集团,传承佛法真理的代表者,所以皈依僧就不可再皈依外道邪众。你皈依僧之后,若再皈依外道邪众就犯了皈依戒。
外道,以上有说明过,邪众,就是不依中道,藉宗教名义活动者等等不正见的人,也可以说是假藉佛教名义行利己之事,而他所说的话都不正见,妖言惑众,甚至藉宗教去骗人,用言语去骗,去拐人等等,都是外道邪众。初皈依的信众,若是不先了解三皈依戒,他如何去分别好坏,又如何去持守呢?真能够了解三皈依的内容及意义吗?其实很难。所以问题就出在这里,希望初皈依信众,必须深入了解三皈依戒,了解佛法僧,不要只听人说就跟著走,也不可只求名相皈依就结束了,很多人有这个毛病,将皈依佛当成佛是鬼神般在拜,我们拜佛是想到佛的德行、教义,想他的悲智去学习他,看到他就想到这些,那才能拜得下去,若是我们不清楚佛的德行,不了解他的好处,也不了解他伟大在哪里,我们怎会拜得下去呢?很多人都只是跟著拜而已,所以,以后有关于在家居士如何修行的地方会说到,现在不是在说这一项,怕扯的太远让各位听起来觉得复杂。所以你若真正皈依佛,就不会把佛陀当成鬼神去拜。有的人皈依三宝之后,将佛陀当成鬼神拜,将佛法当成学术在研究,他只顾研究却没有去实践,佛教重视理事圆融,理论虽然了解,却更重视行持修证,所以是理论与修持两者结合的。若只了解理论,不去修证,那这样只是学术认知而已,以佛教观点看,这不能亲证,也就无法圆满。很多人皈依僧,就好像将这师父当成干爸爸一样,只拜干爸爸而已,那就失去三皈依的意义了。虽然现在不是说三皈依,我们在三皈依里有说到,你可以参考三皈依,现在只简单介绍,三皈依是要佛法僧三项具足缺一不可,若是缺少其中一项,那你就是三皈依无具足圆满了。很多人不知道皈依的内容,也不去研究,只是一个名相的皈依,好像说我来皈依,就如同领了一张护身符一样,这是错误的,别以为拿了一张皈依证书就可以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傍生,皈依僧不堕饿鬼,那是不可能的,那张皈依证书是不能做我们的护法神,也不能拿来当作护身符的。而是要确实去行持三皈依戒才能无地狱、饿鬼、畜生,我们应该了解,千万不要只皈依名相就结束,这样真是太可惜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正法更难闻,今世有如此福报,让我们活在这里,而且福报又那么好能亲近佛教,那就应该深入研究,否则等到时机因缘失去,无常到来才要追求,想亲近的机会也就没了,唯有把握当下修行体证自利利他,这才是我们身为一个佛教徒必须要实践的。首先要自利,自利是充实自己,并非消极,然后将所了解的传授给别人,这样才不会前盲引后盲,如此才不辜负今生而白跑一趟,况且又出生在生活富裕、环境这么好的地方,还有那么好的年轻本钱,耳朵可听闻到正法,若不然,时机一失去就拉不回来了,那就白跑了这一趟。既然皈依清净僧伽,就应该依止清净的僧伽,作为修学佛法的导师,引导我们的老师,不要将僧伽当作干爸爸,这点千万要记住。另外还包括要‘依法不依人’,皈依后所有的师父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我们的导师,要依他的法、依法不依人。
皈依目的为成就佛道
那么受持三皈依戒有什么好处呢?若能受持三皈依戒,好处实在太多了,若是以过去经典的记载而言,例子很多,我们只是简单拿几项来说,比如说:可以求得现世安乐免受一切烦恼痛苦,减少造一切业,可以由受持三皈依戒而向上增进,向上、向善、向解脱,达到涅槃寂静的究竟安乐。能受持三皈依戒者的好处,综合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成为佛陀(觉者)的弟子。
二、是受戒的基础。受三皈依戒之后,才能受五戒,若没有受三皈依戒,就不能去受五戒,所以说受持三皈依,就是受戒与成就的基础。
三、减轻业障。
四、能积福慧。
五、不堕恶趣。因为你受持三皈依戒,你有正见、正念了,你若断恶修善了,当然不会堕入恶趣,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就怕你只是空皈依,皈依只为拿一张皈依证书而已,这样的话,地狱、饿鬼、畜生还是有你的份,若是你能确实受持三皈依戒,保证就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事实。不要只是盲目形壳,皈依后不受持三皈依戒,也没有向上、向善、向解脱,也不继续深入佛法,认为皈依过后就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不可能的。
六、一切好事都会成功。就是说一切善事,包括利己利人的都能成功。
七、能开启智慧达成佛道。优婆塞戒经有说:皈依三宝必须受持三皈依戒,将来所得福报之大,大得不可限量。譬如有一个宝藏蕴藏丰富,全国人民搬运七年都搬不尽,而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比这还要大千万倍。想想看,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有多么大!这是对初学而言,所以引喻功德。折伏罗汉经云:过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在天福享尽后,身体变得衰败不堪,寿命将在七日之后终了,他自己知道,命终之后,将会投胎猪中,所以恐慌紧张,于是就去请教天主,但天主也没办法,因为天主本身也会五衰,天人也有老病死啊!所以天主跟他说:其实我跟你都一样,只是福报的时间长短而已,终归我也跟你一样,步你后尘。于是天主要他去请教佛陀,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皈依三宝,受持三皈依戒,那么死后就不会堕入猪胎,得生人间,并且还于人间巧遇舍利弗,请舍利弗为其说法,因此修行而证圣果(阿罗汉果)。所以受持三皈依的好处,在佛经之中实在说得太多了,如:凡受持三皈依的人,就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来轮番护持的记载。然而,不管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有多大,但受持皈依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成就佛道。这是对初学者而言,指引你必须要具足福德因缘的说法,千万不可将受持三皈依,偏向于求得人天享受而已,因为人天是有漏的,终归享尽还会堕入人间,所以一定要了解,我们受持三皈依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要来成就佛道,要与佛相同具足福慧(二足尊),断除一切忧悲苦恼。三皈依戒介绍到此,若不详细,有因缘再互相研究。并不是三皈依戒,从我简单的讲述中就能理清楚,只是希望各位居士听了三皈依戒之后,能加深印象,由此做起点,慢慢再精进研究,达到向上、向善、向解脱,这是我抛砖引玉,希望各位一定要受持三皈依戒。
现在皈依的佛教徒实在很多,但要从哪里入门也不懂,受持三皈依之后,要做什么也不知道,甚至受三皈依之后,要如何行持也不知道,只是盲目而行犹如一只失去方向的船在汪洋大海当中,不知要往何处去。又各人所说不同,法师与法师所说的也不尽相同,这本书与那本书所载的又不一样,那到底要从哪里下手呢?形成无处下手,最终就放弃了。不然就只是信仰就好了,所以是很可惜的。因为这个机缘,且感恩信徒布施给我们吃、穿、住,所以必须感恩回报信徒,因此才能来介绍三皈依戒,让在家居士们了解,到底有什么次第可修行,这样才不致盲目而不知如何下手,否则白白空过太可惜了。三皈依戒说完接著来介绍‘五戒’。
戒乃自由良药而非束缚
‘五戒’是一切诸戒的基础,一切戒必须从五戒筑起,如同我们盖房子,一定须从地基先打好。若五戒持不好,以后你能持什么戒呢?这是不可能的。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够持戒,因为‘戒是无上菩提(般若)本’。应当一心持净戒,若能如法(如法是指按照佛陀所说的戒条,戒的内容与戒的精神而持守),个人能增长功德,团体则能和合安乐。有的人认为持戒是一种不自由而且有被束缚的感觉,其实是他不了解,戒并不是束缚,戒是自由的良药。就如同我们佛教里的三法印,也是佛教的防腐剂,若无戒,那么佛教就容易烂沙一把,教法教理若无三法印,那每个人就会各自一个样子无所依止,所以三法印是教法的防腐剂,戒则是团体与个人修养的防腐剂,可以不容易腐败,这是很重要的,千万不可认为无所谓,你若误以为戒只是束缚,而以后不受持众戒,反而会被不自由所束缚,其实对戒了解的人,会当它是自由的良药,保证是自由的良药。比如说: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尤其是每个国家的法律也不相同,像美国的法律,日本就不能完全适用,新加坡的法律,犯错可以鞭打,别的国家就不一定有,有的国家有枪决,有的就没有枪决,光是美国国内各州法律就不尽相同,那州会枪决,这州就不会枪决,所以团体必须要有法律。但是对于守法的公民,无论法律多么严格,像新加坡犯错要被鞭打,你若不犯错,即使订再严的法律,也对你起不了作用,对你根本不产生影响,像很多人看见警察,警察是在保护我们的,你若去贩卖安非他命,去做坏事情,自然你看到警察就混身不自在。警察的责任是保护我们生命、财产安全,那么你若守法,看到警察就不会紧张,无论法律多么严格,只要你不犯法,在你身上是不产生作用的,你若不去遵守,当然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各位要了解这个意思,戒也是一样。为了要维护人民的安全,所以必须要有法律来限定,因为社会中个人的理念及思想不一定相同,你的思想和他的理念,你的业力与我的业力不同,观照不同,思想不同,智商不同,所以必须要有法律。为了要保护大家,避免为了一点小事而造成千古恨,所以要有法律。若人人守法社会就安乐太平,所以国家的法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安乐、和平的一种规范。佛教的戒律也是如此,在众多的弟子中,也必须要有如国家法律般的戒律来维护团体的和乐,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佛教有佛教的戒律。佛陀初成佛道,根本没有所谓的戒律,因为那时来亲近他的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居士素质都很好,后来弟子增多了,质方面渐差,所以才制定戒律。
不持守戒者,就会妄作恶业,导致产生两种不自由的身心果报,身受法律制裁,心自欺不安,因为要骗别人,必须先骗自己,你若不先骗自己,就无法去骗别人,怎么说呢?你要骗别人之前,你的心已经知道自己要去骗别人了,所以已经自己先骗自己了。自欺欺人,不自欺怎么去欺人,自己不先欺骗自己,怎么去欺骗别人呢?加上业力的因果报应,业力的因果轮回是很恐怖的,只是因缘未成熟,不是业力因果不报,等因缘成熟时,必然自受,绝对自受!这是佛陀在他的本缘经里提到。从过去的修行过程中来看,不管是对不对,是劝人的或是实际的姑且先不论,但事实上人在业力论当中,一定要注意。佛教无灵魂论,但是佛教重视业力论,业力的行为要自己承受,自己做自己承受,谁会替你承受呢?没有人可以替你承受,所以因缘若到时,果报还自受,无人能替你承担,不要时间一到来便怨天怨地。这是希望我们先了知因、了知果,做每一件事情因果同时看,这会比较安全。所以持戒是自由的,并不是束缚,何况无持‘戒’身心如何安‘定’呢?如果说我今天不持戒,做了一件坏事情,看了人就提心吊胆,听人在说话也会心想:我是不是做了坏事让他知道了?还是我昨天在做坏事时,他看见了?于是内心产生不安。你心产生不安,要如何能生定呢?心若持戒,不论什么事,即使天塌下,也一样安心,因为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不违犯一切道德范围自然心安,无论谁来都不会怕,也不会提心吊胆,所以心能安,安了之后就是持戒,然后定,心安之后,你减少紧张,放松你的身心,明觉清楚行住坐卧,自然慢慢生出定来,你心不安就不能定,不能定则生妄念紧张,那要如何将精神集中思惟甚深的缘起正法?缘起法甚深,并非简单懂一些名相而已,我研究了廿多年,尚不敢说自己懂,只不过懂个皮毛而已。阿难曾说了一句话:‘缘起法很简单’,佛陀就说:‘不是,阿难你别误解,缘起甚深,甚深‘。所以佛法的三学‘戒、定、慧’是有他相当周密的次第,不知者千万不可自作聪明,本末倒置,以为先修‘慧’就不需要修戒定了,这个就太天真了,佛陀若在会摸他头,甚至训他,你无戒心就不定,要如何集中精神来思惟慧?你讲的不是慧,那就是世智辩聪,本末颠倒。如此邪见之人,永远是世间狂乱者,没有止息生死轮回烦恼的一日。
止持戒律 息灭三毒恶径
如今持戒的风气渐渐被忽略,原因就是对业力的了解太少,因为对于业力的轮回了解太少,所以在这种环境当中,必须加强对业力方面的认知,并不是一见面就说很深的佛法,我觉得这样效果反而不好,他反而变成狂慧,无法脚踏实地。基本的基础都没稳固,如同这房子地基没打稳就盖二楼、三楼,一定会塌下来,像我们经济若不好,有一天遇到经济困难,就会为经济烦恼,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知道轮回生死的重要,业力果报的重要,由于持戒的风气越来越少,社会也愈来愈混乱,教界里面的是非也越多,自己本身妄语一大堆,嗔恨、贪嗔痴一大堆,初学者看见怎敢亲近我们呢?
我觉得持戒慢慢被遗忘,对佛教来说,是没有好处的。有些持戒清净的人,反而会被指指点点,反被指说他固执、死板等等……好像是一位怪人。没错!持戒不能变成怪人,这是我经常告诫弟子的,持戒虽然重要,但是不能变成怪人,其实受戒和学戒的目的,主要是要持戒,如果受戒而不持戒,那如何能了知戒呢?既然不了解戒如何持戒?佛陀制定戒律,是要佛弟子去遵守实践(止、持),并不是学些戒法来放在口中,产生我慢自高,到处批评人,甚至连出家众也不例外,哪个和尚犯戒,哪个尼姑不规矩等等的造业,果报是要自己承受,业力自己承受,嘴一溜就说了出去,但你所说出去的,像水泼在地上要收回来就困难了。你听戒听听看就知道,虽然我并不是专门说戒的人,但是这因果业力的关系,你千万要注意。现今佛教,多半的佛门是非丑事,都是由佛弟子口中所传播出来的,其实只不过是一点意见不合或因师徒意见不合,或是居士请法不合,人与人之间意见不合,就产生乱造是非的现象,听者不知内情,错认为教界里面都无人持清净戒,加上听者又再加油添醋,就演变愈传愈不像话,让听到的人产生误解看不起三宝。若以戒来说这是很严重的,所以佛弟子的质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众,出家人质若好,在家弟子就会慢慢受影响,我们出家人质若不好,在家居士们看了就不敢亲近佛教,所以不管在家或出家,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互相毁谤是更不应该,这是我的看法,这不但会毁灭佛教徒的自身名誉,也会影响初学的善男善女对佛教失去信心,更会损害三宝的尊严。平时我常说,佛教是向我们的内心征服贪嗔痴,绝对不是用语言、恶语、或是暴力向外去征服他人,而是要征服我们自己的贪嗔痴、征服我们自己的妄念、征服我们自己的一切习性,向内在去征服,不是向外去征服,如果你亲眼看到他人犯戒,也只能找机会向犯戒的人当面劝告,如果不能接受,也只好内心为他悲痛:‘可惜!这人不了解业力故,所以才来制造这些恶业,以后他的后果不知如何!’绝对不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物件,一看见就一张嘴巴随便乱讲,尤其是听别人说的,自己没有亲眼目睹。现在的是非大多数是断章取义,要不就是多加了一句,或少说了一句,才产生是非,往往一件小事就是非一大堆。我们应该勇于承担,不对就需承担接受而改正过来,若真是如此才是在修行,否则还自己打肿脸充胖子,硬梆梆的,不愿接受他人的建言,不愿接受人家的劝告,这是不对的,所以绝对不能到处乱讲,尤其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只听别人讲的更要小心,否则的话,自己变成了是非人,本来没有我们的事,听了人家说,你若不慎重考虑,别人说你也跟著学,还再加盐添醋的,那你本身就是是非人了,果报是不小哦!怎么说呢?因为你所听到的,根本不知道事实的真假,反而自己犯了戒,犯了‘说四众’,四众是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犯了四众过戒的人,如果所说不实,更加再犯了‘妄语戒’,如果你所说的是一位出家众,那更严重,又犯了‘毁谤三宝戒’,不懂的人当然不觉得怎样,像我们童年时,连鸡粪也拿起来吃,傻呼呼的根本不知道,人家说:‘瞎子不怕枪’。没有人告诉他那是枪,砰、砰、砰,他还当作是放鞭炮,等到被打中了,才知道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说话一定要小心‘祸从口出’,很多人不知道毁谤三宝戒是很严重的。这三条戒,都一样犯波罗夷罪(戒律中之严重罪也,谓之弃,永远被排除学佛的机会,四分律谓之断头罪。),波罗夷戒是现在失去戒体,若无发露忏悔,死后必须堕落地狱的大罪,大众不可不慎!如是一位持戒的人,他决不会轻易说他人犯戒,如果常常爱说他人犯戒的人,他自己首先就是常常犯戒了。
以戒为师 依四念处为住
学佛修行就应该要依法、依戒律行持,不能偏离法与戒律,虽然你的法很好,但是行为偏离戒律,这样你也无法成就,虽然你戒律持得很好,但是本身不去思惟法,这样也是无法成就,法和戒律二者是不可缺少的,缺一不可。若偏离法和戒律,虽然有在修行,但最后也是徒劳无功,所以法与戒律是修行者不可缺的资粮。佛陀弘法四十九年间,不知说了多少的修行方法,但将入般涅槃时,最后对佛弟子开示,就是用两句话来表达,来提醒我们,哪两句话呢?应该大家都知道,他说:‘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为住’,佛陀为什么要入般涅槃时(入灭),还要用这两句话来提醒我们呢?我们为什么不将这两句最后的遗教放在我们的心里呢?‘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为住’,你只是以戒为师,而不依四念处为住,那你就是有福无慧,你若只是依四念处为住,而不以戒为师如何能得清净心,悟四念处,体证四念处呢?所以‘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为住’是代表福慧,代表止观,所以必须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为住,两者缺一不可。佛陀入灭后,时间经过越久,大家对佛陀最后的遗教就不重视了,所以演变成信佛者多、学佛者少、成道者更少的情形,既然我们发心要学佛,就应该依佛陀的教义方法行持,不要外表是信仰学佛,但内心是不信佛法、不信戒律,反而学外道的典籍,口口不离迷信执著,妖言惑众,而前盲引后盲,自毁又毁人,这种是违背佛陀教诫的。既然我们要信佛学佛,就应该依止佛陀最后的遗教来行持,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为住。戒律是佛所制,虽然佛陀已入灭了,但佛弟子若能人人以戒为师,人人遵守戒律,那就是尊重佛陀,也即是心中时时有佛,如果人人能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为住而修行,我们佛教必定会更兴盛,更能助益更多的众生断除烦恼、脱离一切苦、轮回等等的忧悲苦恼。
推广五戒 息灾纳福
话又说回来,五戒条文看起来文字很简单,但实际上要如法行持,并不是那么容易,要真正清净行持五戒不是那么简单,这是我自己的经验,各位也许根器较好,我不敢说,但以我本人来说,要受持五戒实在不简单,随时都可能会犯,必需马上觉醒。现在世界,人人大都生活在不安恐惧之中,大家都应该感受得到,为什么世界上的人会恐惧不安呢?其实都是不守五戒而引起的,因为大众都难以受持五戒而偏离五戒,如果人人能持守五戒,那么世界和平、社会安乐,人间净土就会显现。不管是不是佛教徒,只要是生活在这世界的人,只要你对社会有一点责任的人,就应该来提倡受持五戒,这是我的呼吁与希望,因为世界社会的不安,是不守五戒所引起的,这种责任应该建立在每个人身上,并不是只在警察身上、在法律上而已。社会的安和乐利建立在每个人的责任上,并不是推给警察机关,否则谁有把握能保证自己在一生中都不受杀、盗、淫、妄的灾害所影响?看谁有把握!意思是说不受持五戒引起的这种责任应该在大家的身上,这样才对,否则谁也没把握敢拍胸脯保证一生之中绝对不会受到杀、盗、淫、妄等的灾祸所威胁和影响。
五戒虽然仅仅五条,但其细则是非常繁复,简单说,五戒是一切佛弟子戒的基础,但是我呼吁大家,不论你是不是佛教徒,大家来推广五戒,别以为佛教才来推广,大家若都推广五戒,那我们的警察先生就不用忙得那么可怜了,我们的宪兵先生、社会的治安单位,就不用那么忙碌,我们的监狱也不用越盖越多。也不用铁窗装设那么多,铁门做好几道,若发生火灾时,人就像被关在鸟笼里,走也走不掉,逃也无处逃,我觉得很可怜、很危险。有时要进入一栋房子时,还得先要看看有没有防火巷可逃生,铁厝都盖饱和,一旦火灾发生,从大门烧进来,难以逃出,自己束缚自己,找自己麻烦,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由自己所造作出来的。若是人人能持五戒就不用装设铁窗,社会和乐,不需要做那么多道铁门,也不会每天报纸一摊开,杀盗淫一大堆,所以不管任何人,希望大家都能推广五戒,尤其是政治家,若能从小孩子的教育就教育五戒,我觉得这社会就更有希望,别只是犯错处罚,又起个嗔恨心,以后更变本加厉,其实应该是从根本来下手。所以进入佛门的弟子,不管在家或出家必须加以研究受持。五戒的毁犯,有轻重之别,重罪不通忏悔,所以称为不可悔,轻罪可通悔又分有两类,称为中可悔与下可悔,但根据大乘菩萨戒的说法,虽然犯重罪,如能作取相忏,也就是在佛前礼忏,一直达到得见好相,见光或见华,见菩萨前来摩顶,直至身心轻安,罪即悔除。时间很快又到了,希望我们下星期大家再见面,再见!祝福各位每天都在安乐清净的生活当中。再见!
大愿语录:
‘佛法是活的,但是原理、原则决不变。渡化众生变化妙法,目标为使众生离迷入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