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戒杀四十八问白话

  • 作者: 周思仁(安士)居士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26-30

客曰。孔子戒杀。不过不网不射宿耳。未尝废钓弋也。若并戒之。则仲尼不足法与。

答曰:此盖极言圣人爱物之仁耳。以记事之书法而论,钓者所以引其不网、弋者所以引其不射宿。非谓圣人真钓弋也。若谓因养与祭而钓弋。岂孔子蔬食饮水之风。并非真乐。蔬食菜羹之祭。尽属虚言乎。甚矣。测圣人者亦浅矣。

问:孔子的戒杀,也只不过是不用网捕,不射正在睡眠之鸟兽而已。并未说不准钓鱼、不准射鸟兽。若是你认为都不准的话,难道仲尼的法不足取吗?

答:这是讲圣人爱惜畜生类的最高仁德呀,就字面上来论,所谓钓鱼是引申不用网来捕鱼,射猎是引申不射夜宿之鸟兽。并不是说圣人真的钓鱼射鸟兽。若是因为饮食与祭祀而去钓鱼射猎,那么孔子的吃蔬菜,饮凉水的风格,就不是他所谓真正的快乐了。而且孔子以蔬食菜羹来祭祀,难道都是假的吗?唉,如此来测度圣人,未免太浅识了。

客曰。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施之有序。戒杀放生。务其末矣。

答曰:孟子所言。是亲蔬次第。不是先后次第。若必尽此。而后及彼。则幼失父母。而有志仁民。未及事君。而慈心爱物。反得罪于君父矣。孟子岂作此执滞之论乎。

问:君子要先亲爱他的亲人,接著才对人民仁爱,仁民之后才爱及畜生。这种仁爱的布施,是有先后秩序的。戒杀放生,是最后才要顾及的呀。

答:孟子所谓的次序,指的是关系的亲疏,并非指先后的次第。若是一定要先顾到这个,然后再顾到那个的话。那么从小丧失父母的人,想要仁爱人民。或是还未替国君服务,而想慈心爱物的人,是否都得罪了父母及国君呢?孟子岂会作这种执著呆滞的论调。

客曰。信斯言也。必持斋而后可。吾不知孔子亦持斋否。

答曰。书云。斋必变食。又曰。子之所慎。斋。礼言。致斋于内。散斋于外。班班可考。今人事事不能如孔子。而独借口于食肉法孔子。岂孔子尚为肉食者鄙耶。

问:你说的话很对,看来必须要持斋才可以。我不知道孔子是否也持斋?

答:书经上说:‘斋时的食物是不同的。’又说:‘斋时要谨慎。’礼记上说:‘致斋时内心清明,散斋时戒外在行止。’这些古书上均班班可考。现在的人事事都不能如孔子般,却偏偏借口说食肉是学孔子。难道孔子会是一位遭人鄙视的食肉者吗?

客曰。持斋固善矣。其如形容枯槁。奈何。

答曰。真身为重。假身为轻。且神明赏罚。论人之形容乎。抑论人之心术乎。弗思而已。

问:持斋固然很好,但岂不是会形容枯槁吗?

答:我们的真身是比较重要,臭皮囊的虚假肉身是没那么重要的。而且神明的赏罚标准,是以人的外表或是内心来评定的呢,你仔细想想。

客曰。世间五种辛。本地中所生。佛经何为一并戒之。

答曰。经言。为其辛臭故。能障菩提故。诸天厌弃故。熟食助淫。生食发嗔故。邪魔饿鬼。尝嗅其唇故。

问:世间的五种辛菜,本地都有生长,佛经上为何通通都规定要戒食呢?

答:经典上说,有五种原因,所以要戒食。一、因为此五辛菜(葱类、蒜类、蒜头类、洋葱类、韭菜类及兴渠类)味道辛辣臭浊。二、五辛能障碍修行人证得菩提。三、诸天讨厌闻五辛的味道。四、五辛熟食会助发淫念,生食会增加嗔恚之心。五、邪魔及饿鬼会嗅舔食五辛者之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