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10月7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修心七要》。
今当修主要。
作为学佛修行人不要愚痴,要有智慧。要有何种智慧?即了知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是修持佛法重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重要?当然是修持佛法重要!如果没有佛法,没有智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我们成家立业等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幸福快乐。世人只追求这些,都希望自己能幸福快乐,无不是为了这两种利益。快乐是怎么来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如果你有佛法、有智慧,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幸福。否则,如果只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即使得到了也不会有快乐和幸福,只会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
成功、荣誉、文凭等,是否会给你带来幸福、快乐?不会的!研究历史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知道一个真相:以前的皇帝都深居皇宫,有些人梦寐以求的是想进皇宫当妃子,或成为皇上身边的人。除了一些真正看破的人,其他世间的普通人,都无一例外地特别喜欢到皇宫生活。但真正走进皇宫,才知道那里是人间地狱,是争名夺利的地方,没有丝毫的自由,出宫一次难于上青天,始终处在患得患失的状态,哪有什么幸福、快乐。
其他的方面也同样。比如拼命想赚钱,做梦都想发财,但真正发财了,就如同走进皇宫一样吉凶未卜。也许没赚到钱,没发过财的人会不解:“有钱还不快乐啊?”真的有钱时,不可能有快乐和幸福;真的有荣誉和权力,真正得到了世间的利益时,幸福会离你越来越远,快乐也无影无踪,所以有佛法、有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佛法就是智慧,得一分佛法就得一分智慧,佛法讲的是诸法的究竟实相。当你明白了诸法的究竟实相,明白了无常、空性等,才叫智慧。我们经常讲“看破才能放下”,有了智慧,心才能平静,心才能自在,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幸福。如果有了佛法的智慧,无论在哪里都自在,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自在。在山上或山下,出家或在家,有钱或没钱,有权或没权都一样。到那时,宝座上的国王和乞丐没有区别,都一样的快乐、幸福。
如果真能看破、放下,真正把佛讲的道理,究竟的实相搞清楚、弄明白了,在你的相续中产生了这样的智慧,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你的心始终能够保持平静的状态,自在没有束缚,这时才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所以佛法很重要,智慧很重要。世间的现实生活中的利益不是主要的,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佛法、智慧。
很多人为了现实生活中的利益,舍弃了佛法,舍弃了智慧,也可以说迷失了自性,失去了方向。很多人都没有方向,都自找烦恼,自找痛苦,这是颠倒的。现实生活中的利益重要,还是佛法与智慧重要?当然是佛法与智慧重要。
教法和证法哪个重要?证法重要!但没有教法就没有证法。除了上上根基之人可能会随时见性,随时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上上根基之人,前世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今生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一点就开。当时六祖慧能一听到念《金刚经》的声音,就唤醒了自性,可以说是见性了。看看历代祖师的传记,就能知道有些传承上师是如何见性的。上师对他说了一些看似无聊的话题,突然吼了一下或拿东西打了一下,就见性了,这种人是特殊情况。
凡事都有特殊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而其他普通根基者则需通过教法。什么是教法?三藏(经藏、论藏、律藏)是教法。三藏包括了一切佛经,我们要研究、学习、领会、体悟三藏的内容,然后相续中才会产生证法,证法是戒定慧三学的功德。除了我刚才讲的特殊情况、特殊根基者,其他人都要这样。所以无论是依止上师,还是寻觅适合自己的佛法道场,都要看有没有三藏。比如上师如意宝,他用自己的一生为众生传法、讲法,他传法、讲法的内容都是三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我们就要依止这样的上师,就要亲近这样的道场,其他再好都无济于事。
道场的规模再大、条件再优越也无济于事。有些出家人总是看寺院的规模大小,条件是否优越,最好一人一个房间,还有卫生间。有的要求更高,房间要装修的豪华。难道寺院的规模大,就能成就吗?一人住一个房间,带洗手间,就能成就吗?这些跟你的学佛、成就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应该如何观察呢?不看规模,也不看条件,就看有没有能每天传讲三藏内容的法师,有这一项就可以了。
其实,上师、善知识要有很多法相,要具备很多条件,主要具备这一个条件就可以了,我们应该依法不依人。真正具德的上师,能每天或者随时给你传讲三藏的内容,依止这样的上师没有问题,亲近这样的道场也没有问题。即使他的功德不圆满,成就不大,但是只要能给你传讲三藏的内容,用佛法利益你,就可以依止。
佛经里有这样的公案:有一个僧人,是三藏法师,因为犯了三个无间罪,无法留在原来的道场里,只能离开,去往一个无人知情的地方。因为他有传承,有讲经、传法的能力,他不断地给人讲法,结果摄受了很多弟子,其中有几百个人成就了阿罗汉。
这些阿罗汉都有神通,但他们并没有用神通观察过自己的上师。有一天上师圆寂了,他的一位大弟子——年龄最大、成就最高的长老,招集所有的弟子,想把上师的遗体擦洗干净供奉起来,在洗手时,突然心生一念,想通过神通观察一下自己的上师往生在哪个清净刹土,于是一一观察,可所有的清净刹土都没有自己的上师。他有点奇怪,无法相信,于是继续观察,结果发现自己的上师在地狱里。经过进一步观察知道,原来自己的上师曾经犯过三个无间罪,他立即招集所有的弟子,请大家一起为上师超度。这样,上师立刻从地狱里出来了,解脱了。因果是不虚的,他犯了三个无间罪,必须要下地狱,但是他穷尽余生来传法、讲法,培养了很多阿罗汉,还是有功德、有善根的,以此善根在地狱里驻留的时间很短,立即解脱了。
所以,尽管我们要观察一个道场、一个善知识有点难,但只要有佛法就行,不是偶尔讲一讲,而是天天讲。比如喇荣每天都有很多课,想听哪种法门都可以,每月除了初一、初十、十五、二十五这四天不讲法,因为这四天是会供日、诵戒日,其余时间都有人讲法、传法,上师也是日不缺讲。这样的道场值得我们亲近,这样的上师值得我们依止。如果不讲法、不传法,即使名气再大、地位再高也不能利益你,只有通过传法和讲法才能利益弟子、利益众生。
即便你再有名气、再有地位,也无法利益弟子及众生,但凡夫都喜欢虚的、假的。所以教法很重要,尤其是证法——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更重要。我们想要真正到达彼岸,想要解脱,就要靠戒定慧三学。即便懂得再多、讲得再好,如果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你还是个凡夫,还是无法超脱轮回。但是想要产生戒定慧三 学的功德,必须依靠教法。
现在有些道场只是建些大殿、塑造些佛像,甚至还互相攀比,看谁的佛像高、大,这些都不是佛教。佛教只有教法和证法,护持教法和证法就是护持佛教,护持教法要有传法、讲解三藏的能力,用全部的生命和精力来传法、讲法,就是护持佛教;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能让弟子、众生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并让其增长、圆满,才有摄受弟子的资格,才可以摄受弟子。
只有日不缺讲地传法、讲法,弟子的相续中才会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最初他们还像个婴儿一样,要精心维护他们的功德,直到功德圆满。这叫护持佛教。
戒是净,是受持戒律,让自己的相续变得清净;定是不让自己的内心散乱、动摇,能专注,有定力。专注于某一个对境而不散乱叫禅定;智慧是有辨别、取舍的能力,对诸法的究竟实相了了分明。让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很重要。
佛法浩如烟海,其中发菩提心是最主要的。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菩提果的间接因,胜义菩提心是菩提果的直接因,除此之外都不是菩提果的因。一切善根、功德只有菩提心的摄持,才能成为菩提果的因。
如果有菩提心的摄持,一切善根、功德,才可以成为菩提果之因,否则,都不能成为菩提果之因。所以发菩提心、修菩提心很重要。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使再精进,做的善事再多,都不是成佛之因,跟成佛没有关系。这是《修心七要》里讲的菩提心。
所有的佛法里,发菩提心是最主要的,是最珍贵的。
还有修菩提心。是教证与理证重要,还是上师的窍诀重要?虽然教证与理证很重要,但是上师的窍诀更重要!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不可能明白佛理;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在你的相续中不可能产生菩提心。
即说教证与理证重要,又说上师的窍诀重要,二者看似有矛盾,到底应该选择哪个?应该选择上师的窍诀。那若巴依止上师谛洛巴时,谛洛巴是怎样教他的?很多事情都不符合教证与理证,如让他偷东西、打架,干的全是坏事。那若巴是那烂陀寺精通三藏的班智达,谛洛巴在显现上是一个乞丐。但那若巴就是听话,上师谛诺巴让他怎样做,他就怎样做,因为这是上师的窍诀。
那若巴对善法的执著特别强。他精通三藏,是位班智达,有很多弟子,可能装惯了。为了调伏这种人,谛洛巴给他示现的就是一个钓鱼的人。
那若巴是因智慧护法的指点,说他虽然是精通三藏的班智达,有成千上万的弟子,但精通的只是词句,还没有精通意义,他宿世有缘的上师在南方,叫谛洛巴,应该去找他。所以他才去找上师谛洛巴的。到达南方时,他问有没有一个叫谛洛巴的上师,所有人都不知道。
最后有一个人跟他说,这里没有一个叫谛洛巴的上师,但那边有一个钓鱼的乞丐叫谛洛巴,也不知道你找的是不是他,应该不是吧。那若巴一想,有些菩萨、大德,说不定以何种形象来度化众生。于是就去河边找谛洛巴。当时谛洛巴正在河边烤鱼吃。那若巴一下子跪在地上,祈请他摄受自己。
最初谛洛巴并没有答应,“我是个乞丐,是个钓鱼的,你是不是搞错了。”谛洛巴不答应,那诺巴就长跪不起,直到谛洛巴答应。那若巴经历了大小苦修三四十次,全是做坏事。这时那若巴没有选择教证与理证,而是选择了上师的窍诀。谛洛巴就是要让那诺巴通过这种方法消业,帮他去除对善法的执著。甚至还让他跳楼,直到有一天,谛洛巴拿鞋底猛烈击打他的额头,那诺巴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就开悟了,得到了与上师无二无别的境界。
那若巴选择了上师的窍诀,没有选择教证与理证。其实,你真正找到了与自己宿世有缘的上师,真正对这个上师生起了坚定不移的信心时,可以只听上师的窍诀,这时不是佛法重要,不是教证理证重要,而是上师的窍诀最重要。
不是佛法不重要,不是教证理证不重要,因为我们修本尊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对上师的信心超过了对本尊的信心,这时本体是本尊,形象是上师。如果你对上师的信心没有超过对本尊的信心,这时本体是上师,形象是本尊,这是有差别的。
佛法和上师的窍诀之间也一样,如果你对上师的信心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可能对你意义不大。如果对上师的信心,真正超过了对佛法的信心,那佛法不重要,上师的窍诀重要。这里主要讲上师的窍诀重要还是教证理证重要,教证理证就是佛法。
佛法重要还是上师的窍诀重要?上师的窍诀重要。上师的窍诀也是佛法。有时候上师针对你的习气,当时的状况,会采取一些调教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不一定符合教证理证,而是针对你个人的,这个时候上师的窍诀重要。
尤其是刚开始时,懒懒散散地学佛重要,还是闭关修行重要?闭关修行重要!刚开始时还是远离一些外在的干扰比较好。世间不有这样一句话嘛,眼不见心不烦,少看少听,少接触,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很多烦恼或造业的机会。
也许有些人会说“没有事,世间不离佛法,生活不离佛法。”确实是这样,但是你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功夫,生活还是生活,佛法还是佛法,就别吹牛。尤其是刚开始时最好闭关。如果做不到,也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修行,早上一小时,晚上一小时,或者早上两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这很重要。随时随地修行是很重要,也很好,但是刚开始时不会有这种功夫。
你看我们是随时随地念佛,随时随地安住。但仔细观察一下自己,何时安住了?一天都过去了,一小时也没安住;一天都过去了,一句佛号也没念出来,这说明你还是不行。
所以刚开始时,最好有闭关的时间。闭关有很多种,哪怕是少接触也行。怎么闭关?你现在可能还没有修本尊、安住,还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可以闭关时,多看书,多思维,多观想。有些人闭关了之后念咒,有的是修五加行的数目,有的是看书学五部大论。有的闭关时不是念咒这样安住,而是看书,不接触别的,心容易收回来,这样学更快。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以利用早上和晚上,在固定的时间里学修。还可以在早上,其他人都没起床时,你先起来打坐、观修。晚上大家都睡了,也可以修法。最好是这样。
还有回避外境,对治内在的烦恼。我们经常有这种心理状态,凡夫都有这个问题,就是想逃避一些外境,想逃避一些事情。其实这样逃避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的,应该去对治烦恼,对治自己的内心,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点很重要,因为你无法逃避。
《入行论》里讲的,逃避外境,是愚者的做法;对治内心,对治自己的烦恼,调整自己的心态,是智者的做法。《入行论》里还有这样的教言,比如,如果光着脚走路,会把脚扎伤,为了保护脚,有两个人提出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一种办法是,把整个大地都铺满棉布,但这是不现实的,根本不可能成功。去哪里弄那么多棉布?即使弄到了,谁铺啊?另一种办法是,拿一块棉布,做一双鞋子穿上。一块棉布很容易就能弄到,做双鞋子也很快,穿上就解决问题了。
如果去对治烦恼,调整心态,就可以摆脱一切烦恼,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否则,只是在外境上找原因,想逃避外境,像刚才第一种选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自己很重要,去对治自己的烦恼,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调整好了,问题就都消失了,也就没有烦恼了,这点很重要。
不颠倒是非。
第一点忍辱不颠倒,就是安忍不颠倒。这里讲的忍辱即安忍,安忍不能颠倒。我们讲的忍辱波罗蜜,就是安忍波罗蜜。为什么说安忍波罗蜜是忍辱呢?因为忍辱是最难的,所以以此做代表,其实就是安忍。安忍不颠倒,指为了世间的利益,我们什么都能安忍,可以起早贪黑,当牛做马。有的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为了世间的利益怎样都行。
现在的社会更变态,因为人们把利益看的特别重,为了利益,可以不要仁义道德;为了利益,可以不要自己的生命;为了利益,可以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为了一百万怎样都行,即使是有人辱骂,甚至骑在头上都可以,这是不应该的。
但是为了学佛修行怎么就不行呢?现在是夏天有点热,尤其是高原的紫外线有点强,就觉得太热了,就不愿意修法。冬天的天气稍微有点冷,就觉得太冷了,就往山下跑。就往山下跑。无法安忍,这是颠倒的。
如果真的为了解脱、为了成佛、为了学佛、为了修行,艰难困苦,严寒酷暑都要忍。大家看看那若巴是怎样做的?看看密勒日巴是怎样做的?历代祖师们都这样,为了学佛修行,为了解脱成佛,怎样都行,即使是严寒酷暑也无所谓。
只有酥油花最怕太阳了,酥油做的人再漂亮也不能照太阳,否则会融化。你又不是酥油花做成的,热点又怎么了?冷更没事,多穿点就行了。其实都是因为不明理!
如果明理,为了求法,为了修行,受苦就是消业,受的苦越大,业障消的越快,这都是好事啊!我们为了一百万,今天一夜不睡觉,明天一天不吃饭,都没问题。但是为了学佛修行,为了解脱成佛就不行。
你们要准时睡觉,准时吃饭,然后说时间不够用。可以少睡两个小时,但是大家没有这样做。为了世间的利益,少睡两个小时没有问题。“安忍不颠倒”,为了学佛修行应该忍,为了世间利益的不应该忍。
第二,意乐颠倒。我们对世间的琐事:逛街、玩游戏、朋友聚会、混酒吧都很有意乐,对求法没有意乐。《前行引导文》有这样的教言:求法之心应如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每天修法、闻法迫不及待。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上课,有些人修法、闻法只准时进大殿,有人还经常迟到……这种人对世间的吃喝玩乐都有意乐,有好吃的,出去爬山玩,肯定第一个报名,但对闻法、修法、打坐都没有意乐。
意乐不能颠倒。以前跟大家讲过,如果能表里如一,心能专注,进入状态,上课是种最大的享受。为什么我们刚开始学法、上课、闻法有些意乐,后来却越来越没有意乐了?
初始的意乐并不是真正的意乐,而是新鲜感。我们讲法时讲的都是真理,讲的都是我们身上的问题,如能对号入座,肯定有感触。如真能接受,相续肯定会有变化,但都是用耳朵听,没有用心接受,所以新鲜感过去了就没有意乐了。
第三,品味颠倒。世人,包括学佛人,只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生活,喜欢刺激,不喜欢法喜,这都是颠倒的。物质的享受不可能带给你真正的快乐,刺激是痛苦的间接之因,刺激将带来更严重的痛苦,这是颠倒。
精神生活才是生活,才有真正的快乐。在雪域藏地有很多修行人,很多成就者,他们的物质生活贫乏至极,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缤纷精彩,所以内心快乐,身体健康,活得异常充实,充满幸福。
再看看城市里,尤其是所谓的企业家、大老板,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开豪车,住别墅,大吃大喝……但是真的快乐吗?身体健康吗?活得充实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以不应该只追求物质享受,追求刺激,而应该多追求精神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祥和,这些才是真正永恒的东西。
第四,悲悯颠倒。以前讲四无量心之慈心和悲心时讲过,对普通人,尤其对贫困者等弱势群体,我们会觉得很可怜。其实是有权有势的人更可怜。越有权越不自在,内心的压力越大;那些大老板很可怜,虽然金钱无数,但钱越多压力越大;那些名星也可怜,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活在别人的眼光下,名气越大压力越大。
有权有钱会利用权力、金钱去造更大的恶业,这样恶性循环,将来会下地狱。那些普通人,尤其是贫困者固然可怜,但所谓的世间的成功者更可怜,这是悲悯颠倒。
第五,营求颠倒。如领导不让手下人做善事,而是去做坏事;师父不让徒弟学法,去做世间事;应该让孩子多听闻佛法,多种善根,打开思想,但父母认为应该先让孩子到学校学习,学习所谓成功的方法;儿女对父母也是颠倒的。有些人也颠倒,有点本事,给父母买套房子,让他们享受,出去旅游随便玩,以为这样对父母最孝顺。应该让父母皈依佛门,多接触佛法,这叫老有所获。父母年轻时没有遇到佛法,年老时能遇到佛法,能修持佛法,人生就有价值,就有意义了。他们的人生能划上圆满的句号,对死亡无恐惧,能往生清净刹土,死而无憾多好啊!
第六,随喜颠倒。不随喜真正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有佛法智慧的人,只随喜有房、有车、有长相、有文凭等有福报的人,这是贪心,这叫随喜颠倒。
不时停时修。
学佛修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持之以恒。串习最重要,应该不间断地闻法、修法。我们每天都有早课晚课,有的人不太明白其意义所在,觉得早晚课都已经念得很熟悉,很流利了。即使如此,也没有明白其真正意义,即使明白了,也要串习!
为什么每天都要念同样的经,同样的偈颂?为什么每天都要重复相同的内容?都是为了串习。串习很重要,所以每天都不能间断,哪怕时间短一点。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做完整的早晚课,可以做简单的。如果连这个时间也没有,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在脑中忆念一下,这也是串习。
我们念佛号,念咒语也要不间断,几万遍、几十万遍、几百万遍地念,就是串习。有人有这种习惯和毛病,一会儿精进的不得了,一会儿又懈怠的不得了。精进的时候,早上、晚上、白天都很用功,一不精进,全不做了。断断续续肯定没有串习力,没有串习力就没有对治力。
当坚定而修。
以坚定的信念而学修,无论遇到怎样的对境,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决心。我们是大乘修行人,要恒顺众生,但恒顺众生的同时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决心,不能越过自己做人的底线。如果连做人的原则都丧失了,如何随顺众生?无原则的随顺众生是错误的。随顺众生却丧失了自己的信念,无法利益众生。
在自己信念坚定的基础上恒顺众生,才能利益他人;有做人的原则,在不越过原则的基础上恒顺众生,才能真正感化众生。所以信念不能动摇,不能没有原则,这样下去,最终才能成就。
今天就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