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修心七要》讲记(十四)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8月13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修心七要》。《修心七要》为旧噶当派大德恰卡瓦格西所著,内含诸多修法,且有许多甚深的窍诀。

不应说缺陷,全莫思他过。

此颂的意思是,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他人的过失,也不要思量他人的过失。第一,说他人身体欠缺。每个人的习气不同,有的人特别爱说别人的缺陷,比如瞎子、聋子等等。如果是带着恶意说,就是对别人的谩骂,犯了口业。如果是在放逸的状态中,说他人的缺陷或过失,也会有很大的罪过。

所以一个学佛人,尤其是一个大乘修行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可以说他人身体和品德上的缺陷,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人的心态,会让他人烦恼、生气。另外,谈论这些缺陷,于自己无毫无益处,但是有些人因无始劫的习气,喜爱谈论他人的缺陷。

我们信仰的是大乘佛法,应该按大乘教理的标准要求自己,且不可违背。大乘佛法分两种:般若乘和金刚乘。般若乘即菩萨乘,以此角度讲,所有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德,我们不可恩将仇报,不能伤害他们。

从金刚乘的角度来讲,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若是你说他人的过失,就是对佛菩萨的不恭敬,自己的信仰也受到了影响。

首先自己要搞清楚所信仰的是什么,然后才会对佛菩萨产生恭敬心。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对方的缺陷,说明自己的内心不够清净。从金刚乘的角度讲,一切都要观清净。从自性的角度讲都是清净的。为什么要观清净?我们要相信这个真理,虽然你现在还没有达到视一切都清净的境界,没有这样的觉悟,但是要相信这个道理。如果不相信这个道理,还对这个道理产生怀疑,说明没有资格学密法,也不是金刚乘的法器。

现在有些人不懂这些道理,觉得念佛号就是学显宗,念咒语就是学密宗。以这种标准无法判断与衡量。

显宗和密宗的区别在于,显宗不强调清净观,主要抉择的是体而不是相。从体上讲,显密没有区别的。显宗应成派抉择的是,诸法的本体乃远离八边戏论的大空性,密宗也不可能有比这更高的境界,也不可能抉择比这再高的真理。但是二者在现分上是有区别的,显宗不注重强调现分,在宣讲诸法本体时,虽也讲现分,但这个空是不离现分的。但是不注重强调现分,也没有抉择这种光明。这是显密之间的区别。密宗着重宣讲显现的时候,不清净的法是一种迷乱的现象,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但是清净的显现是存在的,这就是区别。

密宗续部里有明确的说明,如果对这个道理还没有相信,还没有达至这样的境界,但是不能不相信这样的真理。若不相信,就无法进入密乘,也无法成为金刚乘的法器。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他人都是佛菩萨,更不可谈论他人的过失。以此认知,谈论他人过失,就是对佛菩萨的不恭敬,是自己的见地有问题,这样无法进入密乘,无法跟密宗所宣讲的甚深法义相应。

大乘佛法里也具有这样的教言。比如《入行论》里讲,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成就的助缘,我们成就要靠众生,若是没有众生我们如何成就呢?我们的修行也不离众生,所以应该善待众生。尤其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都是发过菩提心的人,若是伤害众生,说众生的过失,也是违背菩提心的。

何谓违背菩提心?就是违背自己所立下的誓言,虽然谈论的是别人的过失,但实际上染污的是自己的相续,耽误的是自己的成就。

一个智者不会犯这种错误,以后我们要尽量禁止这种行为,不要说他人的过失。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大家都看过《百业经》,里面有很多相关的公案。有位比丘尼,曾经说另外一位比丘尼象狗一样,后来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狗。只是顺口说了一句,看似是微不足道的行为,就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我们在喇荣时,上师如意宝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修行,经常给我们讲些相关的公案,跟我们讲谈论他人过失的罪过。在心里思量他人的过失也很不好。比如,如果观清净,自己的相续就会变得清净;如果思量他人的过失,自己的相续就会变得不清净。

作为学佛修行人,保持自己相续的清净是最重要的。在一切对境中,不要让自己的相续染污,这是修行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修行的根本。一旦开始思量他人的过失,要在当下去观察和体会,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不清净了,甚至生烦恼了。若你想他人的功德或观清净,当下你的相续也会变得清净,也会生欢喜心。这是非常殊胜的,让自己快乐的方法,也是保护心态的方法,是非常智慧的方法。但世人都是颠倒的,偏偏不愿意这样做,非要思量他人的过失,这叫自寻烦恼。

再者,当你看到这些不清净,看到对方的过失时,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反射,此时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清净的,也是不够觉悟、不够智慧的。因为佛法里讲,自己的世界,自己感受到的,外界的显现,都是自己内心的反射,还是自己的问题。可能自己的内心不够清净,从自己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

所以,当遇到这样的对境时,应该反省、忏悔。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的能力,甚至认为这是对方的过失,是客观存在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是错上加错。这是从自己的境界、心态、角度观察分析的。

从他人的角度讲,众生也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是跟我们一样的凡夫,肯定有不清净,但这是他的问题,他的显现,也是他自心的一种反射。若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缘分,能唤醒或帮助他改正这种错误,可以当面说。好比一位具德的上师,摄受一名合格的弟子时,是不会手下留情的,他肯定会恰如其分地指出他的缺点和毛病,这是有必要的,若你具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当面说他人的错误。

也许有些人会想:他人犯了错误,有了一些不清净的显现,我也不能说吧?这要看你与他的缘分以及你是否具有这个能力。若你们的缘分好,也有改正或唤醒他的能力,可以说。否则,就不可以说的。

以上我们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说的。从自己的角度来讲,都是清净的,没有不清净的,自己看到的所谓的过失,都是自己的问题,应该忏悔。但是从他人的角度看,肯定有不清净的。有些内心清净,有些内心不清净。如果内心不清净,肯定有很多不清净的显现,也肯定犯了一些错误、造了一些业。此时,在我们能利益他、帮助他的前提下,可以想,可以去评说。若没有这样的一个前提,则不可如此。

很多取舍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因为人和人不一样,环境和环境不同,年代和年代不同。有时间上的差别,环境上的差别,个人性格上的差别。有些人可能很矛盾,很难取舍,这是正常的。对这些道理有一些疑惑,原因在于自己的智慧不够,而非所讲的道理有问题。

诸法的究竟实相是不增不减,也可以说是不变的。当我们的智慧欠缺时,会有很多矛盾,有很多问题,很难做到通达无碍,有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可能也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实在想不明白,询问道友,甚至询问所谓的善知识,依然有说不明白的,这都是智慧欠缺、不够智慧的表现,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境界不够成熟,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佛法里讲的这些道理,可以说是诸法的究竟实相,是永恒不变的,是不增不减的。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是永恒不变的,那是不是恒常的,是不是跟主物一样,跟神我一样?不是。我所说的恒常不变,是远离长短的“常”,远离变与不变之间的“不变”,是超越的状态,远离了言思的状态。但是现在用我们的言思来形容、来分析,只能这样说,“它是恒常不变的”,否则就只有不说话了。

我今天可以在这里不说话,不说话也是一种传授,若是我们都具有这种觉悟,可能传法的效果更殊胜。但是我不能什么也不说。当时,达摩祖师来到中原时,很多人对他产生了误会。今天也同样,若是什么也不说,在法座上坐一会儿就走了,很多人肯定不理解。若是要分析、要说,只能这样分析,这样说了。

这种疑惑是可以存在的:跟主物有什么区别啊?跟神我有什么区别啊?这不一样吗?所谓的诸法究竟实相、真理,外道也是这样讲的!但是不一样,外道讲的真理、胜义谛,都是言思的范畴。如果是言思的范畴,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都是不离无常的、迁变的,这是有区别的,而且二者的区别很大。

如果外道也能抉择一切有边无边,将这些都抉择为空性,也能将大空性抉择为胜义谛,他说的主物、神我,实际是大空性,那我们就达成一致了!就没有什么可辩论的了,也没有问题了,实际不是这样的,因此,这就有问题了!因为我们也有佛,但我们的佛是不离大空性的,实际就是大空性,佛就是大空性!

《金刚经》里讲的很清楚:“以色身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此处所讲的是真正的佛,是法身佛,其他色身佛并不是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法身佛。法身佛指的就是大空性,就是大光明!

为什么都带个“大”字呢?因为“大”是远离言思的,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为什么说大空性?为什么要说大光明?“大”表示什么?“大”表示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已经超越了言思的范畴!若是这样的究竟实相、真谛为主物、为神我是可以的!就这样命名的,实际就是大空性、大光明,这样,我们就达成了一致,就一样了,没有分歧了。

但是对方承许的主物与神我,都不是超越的境界,都是言思的范畴。这样,就落入世俗谛了。按佛法的角度讲,世俗谛肯定不是这样的。佛的境界是清净的,比如我们自己有不清净之处,是我们自己心态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境界的问题。

若是佛站在凡夫的境界观察,肯定有很多不清净的。一个已经从噩梦中醒来的人,不可能还有梦境,更不可能还有恐惧!但是有一个人还在那做噩梦,还没醒过来。我们从他的角度看,他会有很多的梦境,也有很多恐惧,很多情绪!佛站在凡夫的境界看,有很多的不清净,那是不是就要批评他?不是这个意思。若是有必要,能帮助他改正,能唤醒他的觉性,你可以批评,可以骂甚至打,怎样都可以。

若是你跟他有这个缘分,你有这个能力,你甚至可以骂打,怎样做都行。当时谛洛巴用鞋底击打那若巴的额头,用的力量很大,将那若巴打晕了。当那若巴醒来时,已经见性了,可以说已经跟谛洛巴无二无别了。

若你也有这样的能力,跟他有这样的缘分,是可以的。不仅指出他的缺陷、过失,甚至可以打骂!但若是没有这样的缘分,没有这样的能力,你无法帮到他,无法让他改正,还是不说的好。

先净重烦恼。

此处讲,人和人不一样,烦恼习气也不一样。有的贪心重,有的嗔恨心重,有的嫉妒心重,有的傲慢心重,有的特别懒惰,有的特别爱计较,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习气,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反观自己,虽然有很多毛病,有很多烦恼习气,那么其中哪个最重,你最容易犯的错误,首先将佛法的教理,将自己的一切功夫都用来对治它。

有的人贪心特别重,特别贪财,爱财如命,那就先对治爱财之习气!用无常或空性的方法都行,如果实在不明白这些道理,没有这种智慧,可以先把这些能处理的处理掉,能上供的上供,能下施的下施。实在不能上供下施的,就送给亲人、家人,总之要处理,对治一下。也许有人想,我上供下施了,给家人、孩子、朋友了,什么都没有了,怎么办啊?这是凡夫的想法!

佛所讲的,你布施出去了,果报是发财,真的就会来的。比如说我,就有切身感受,舍的越多,来的越多,加倍的来,这是佛讲的。佛亲口讲的,佛讲的都是无有欺惑的真言,不会有错的。我们的信心不足,没有明白这种智慧和道理。

很多人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有些人象发疯了一样,把所有的财产都处理了,然后跑到山上去,后来没有世界末日,然后就后悔了,这说明还是没放下。我们上供下施,处理这些财产,要充满智慧地做,心里真的放下了,没有一点贪恋才可以做。如果没有放下,心里还有贪恋,就不要这样做,因为你会后悔的,功德就没有了。

佛经里有明确说明,还在凡夫地时,不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血肉做布施或供养,比如说:把眼珠拿出来做供养,把自己的胳膊砍掉做供养。因为凡夫还是有感受的,有感受就有疼痛,若过后变成了残疾,生活不方便了,遇到这些对境时,心里肯定会后悔的,这样,功德就没有了。虽然这样做决心很大,很了不起,但是没有功德。

佛经明确的说明,在凡夫地的时候,不可以这样做。真正到了十地以上菩萨的境界,这种圣者,有必要时才可以做。因为不会有痛的感觉,这样不会后悔。关键在于心里真的放下了,那么是可以这样做的。如果自己还没达到这种境界,修行还没到这种地步,心里还没有放下,就不要特别贪恋这些功德。还是慢慢来,做到哪一步算到哪一步。

对于我说的上供下施,有些人可能会有想法,那么也可以不上供下施。可以将财产给家人、给老人、给孩子,自己的名下没有财产,这也是一种供养!但这是不太究竟、不太圆满的方法,但也只能这样对治。

还有些人对异性产生贪心,尤其是年轻人,这种心态特别严重,那怎么办?可以做不净观。知道无有可贪之处。你对谁生起了贪心,产生了这种不理智的感情,就把他作为对境,观想其头发、皮肤、肌肉、骨胳,内脏等等,没有哪一处是干净的,没有哪一处是可以称之为“宝贝”的东西——嘴上说“宝贝宝贝”,其实没有宝贝。

若是你们有机会,可以到天葬台看一看,之后再也不可能对这些产生贪心,除了恶心就是恐惧,没有别的!一具尸体放在那,你肯定会远离,因为心里有恐惧、有恶心!

《入行论》里,那些头发、肌肉或骨头,或整个尸体,都跟自己一模一样,这二者可以拿去化验检测,没有区别,尸体的头发和你的头发没有区别,尸体的皮肤肌肉和你的皮肤肌肉没有区别,骨骼内脏都一样。只是你还能动,他不能动,也不会骂你打你。你有灵魂的配合,可能会做坏事,去骂人甚至打人,你这样都不觉得恶心、恐惧,这具尸体有什么可怕的、可恶心的?

我们这边有很多人,心里对尸体不会有一点的排斥,人死后,至少放三四天、五六天。这期间,晚上家人都要陪尸体睡的,不会觉得恶心,也不会觉得恐怖。其实也没什么,这样分析之后,你的贪心立即就没有了,即使再特意喜欢他,也很难生起贪心。

我们笼统地看,觉得可爱,其实哪有什么可爱啊?我们不能失去理智。都以为好看、美丽、可爱。通过分析、观察头发、皮肤、肌肉、骨头、血液、内脏……可爱在哪里?美丽在哪里?

世人都是这样,其它动物更是如此。尤其是人,不这样观察也行,仔细去看,仔细去接触,就能感觉到,其实没有什么!凡夫有很多的习气和烦恼,两个凡夫在一起就难了。很多人都谈过恋爱,都结过婚,我这样一讲,肯定很多人心里都有感触。

真的是这样,人们谈恋爱或结婚,如同跳河、跳火坑或跳悬崖一样。这样观察、分析,贪心就不会生起来了。这样去对治,否则是不行的!对治就是你要治疗、观察,同时会产生智慧。智慧就是你明白了真相。

起初会觉得好看,觉得可爱!很理智的观察、分析后,没有一处可爱之处。这就是真相,就是真理,这是智慧。有了智慧,就可以对治内心的烦恼。因为烦恼是从无明中产生的,你明白了,有了智慧后,烦恼就生不起来了……要这样对治。

嗔恨心也需要去对治!有的人嗔恨心特别重,为什么要嗔恨他?也许你会想:他不尊重我,或伤害了我等,没有别的理由。他不尊重你,或来伤害你,都是自己的问题。之所以伤害你,是因为前世你伤害过他。

我们都是学佛修行人,都是相信因果的人!我们知道,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有人来伤害你,说明你曾经伤害过人家;有人看不起你、不尊重你,说明你以前肯定不尊重他。从因果的角度讲,都是自己的问题。你为什么会感召这些?就是自己业力的感召。这个业是自己造的,有不好的境遇都是业力的感召。

我们都是发过菩提心的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德,我们要有恩必报,这是做人的原则。从这个角度思维,也可以对治嗔恨心。

然后还可以观空性、观光明,从这些角度对治内心的嗔恨心。还可以思维嗔恨心的过患:嗔恨心会毁坏功德,毁坏善根。因为嗔恨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心态,染污了自己的相续,这是拿别人的过失惩罚自己!主要染污的是染污自己的相续,影响的是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不愉快、不舒服。

但世间的众生是颠倒的,若是不生嗔恨,就觉得自己太受委屈;若是不报仇,就觉得自己懦弱,别人也会这样说。其实这是不理智的作法。从这些角度分析,我们的烦恼和嗔恨心都要用智慧对治。

智慧就是把实相弄明白,到底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应该知道没有利只有弊!到底该生气还是不该生气?应该知道不能生气!从因果的角度来讲,不该生气;从发菩提心的角度来讲,也不该生气。知道不该生气就是智慧,然后以此智慧来对治嗔恨心,强行控制是不行。

有些人听到嗔恨心的过患,一说不能发火、一说不能生嗔恨心,遇到对境,遇到问题时,在那里拼命地控制情绪,在那憋着,这样真的很难。不过,即便这样也是可以的,虽然心动了,但语言行为上没犯错误。

为什么心动?为什么心里生嗔恨了?你不但不舒服、不愉快了,也染污了自己的相续,罪业还是很严重的。那怎么办?就要不生嗔恨心,心里不动,不生烦恼,这是对治,也可以说是安忍。安忍波罗蜜是智慧之意,拥有智慧才能做到安忍,才能做到心如如不动。

有人嫉妒心和傲慢心重。比如说在单位面对同事和领导时生嫉妒心,在家里也生嫉妒心。在道场以同修道友作为对境也生嫉妒心。嫉妒是在他人得到了利益和功德时,自己心里不舒服,情绪有波动。有的人特别爱装,表面上说“随喜随喜”,实际上心里不舒服,这就是嫉妒心。

有的人嫉妒心特别严重,不仅是心里不舒服,还会采取措施,在背后说别人的过失。如,上师是表扬他了,其实他有什么毛病,我还不了解他啊;虽然他考上了辅导师,但是他怎么怎么……说他人的过患,如戒律不清净、人品有问题等。

其实这不关你的事。我们通过观察,觉得他人品、戒律没有问题,才任命他做辅导师,跟你没关系。

有些人内心有嫉妒心,就在行为上反映出来了。然后说什么:他是很聪明,讲的也很好……这是话里有话,意思是他在别的方面有问题,这都是嫉妒。嫉妒心,也会毁坏自己的相续,有嫉妒心会说他人的一些过患,甚至会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通过这些让他身败名裂,这样造业,罪过也非常严重

嫉妒心重的人,首先要对治嫉妒心。对治嫉妒心有很多方法。你可以思维因果和无常;也可以思维空性,思维大光明。这些教理都可以对治。

还要随喜他人的功德。我们都是发菩提心的人,《入行论》宣讲,我们没有为他人做任何事,他人凭借自己之力得到了利益,产生了功德,我们应该高兴才对。其实我们应该帮助他,让他产生功德,让他得到利益,但是我们没有做,他凭一己之力就得到了这些,我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本来是我们要去完成的任务,要去做的事情,别人替我们做了,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凡夫的心里有问题。心里为什么有问题?因为内心是无明的,导致有这些颠倒的想法,甚至还不高兴,还生嫉妒心,这样思维,随喜他人的功德,可以对治嫉妒心。

傲慢心特别严重的人,可以多观察自己的过患,多观察对方的优点,以此来对治。还有其他的佛法修行方式都可以对治,有的人特别懒惰,特别散慢,这些人应该多思维寿命无常、轮回过患等等。哪个烦恼重,哪个习气重,就先对治哪个,一切功夫、窍诀或教理都可以用在这上面,去着重对治,先把它净除,然后再去对治其他的烦恼。若是你能对治自身最严重的烦恼,其他烦恼也容易对治,也容易净除。

我们现在知道要对治烦恼,也知道这些障碍我们解脱,但是却没有采取具体的方法去对治,也不知道哪种烦恼习气最严重,也没有特意去对治。修行的首要之处是实在,仅限于听说想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落实。明白了道理之后,真正去实践才是最重要的,烦恼习气有很多,对自己来说,哪一个烦恼习气是最严重、最容易犯的,就先去对治它。

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从哪里开始。就从这里入手,就从这里开始,那么,其他的烦恼会逐渐从你的相续中净除。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