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我想介绍四个方面:
1、突破死亡,那只是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
第一个我们对死亡的恐惧,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不能解决,如果我们不能摆脱这个死亡的恐惧,我们再富裕也好,再有钱的时候也好,再有名的时候也好,再辉煌的时候也好,内心当中总有一个恐惧,总有一个非常消极的,非常无奈的意念,这个意念一直都是存在的。因为死亡它是很公平的,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再有钱的,再贫穷的,有地位的,没地位的,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死亡,面对死亡,它是非常公平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那么我们的心灵找不到一个终极的归属,我们没有归属感,为什么呢?再有钱再辉煌再红也好,如果死亡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就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人的心灵一直都存在一种恐慌,所以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从佛教的角度讲,死亡它是什么样子呢?它不是生命的结束,我们不要过度的去恐惧死亡,因为死亡自古以来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一个谜,解不开的谜。从古到今,有各种各样的哲学也都在解释死亡,各门各派的宗教也在解释死亡。但是很多的哲学,很多的世俗的学科,把死亡越说越神秘化,越说越可怕,越说越恐惧,越说越悲观,其实从佛教的角度讲,死亡不是那么恐惧的,没有必要过度的恐惧。
死亡的本质是什么?它就是一个周期性的生命活动,我们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死亡,那么它就是一个周期性的生命活动。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生命的结束,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什么叫周期性呢?比如,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天体,它在它的轨道上的运行,都是有一个周期的,它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它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包括我们的太阳系,比如月亮、地球、火星、木星、金星等等,离我们比较近的这些天体,都有一个周期性。然后我们整个的宇宙,它也是有一个周期性。然后在地球上发生的,比如说春夏秋冬,也是有一个周期性。如果我们稍稍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都是在一个周期的因果当中循环,那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死亡也是这样,周期性的是什么样呢?比如说在藏传佛教里面有一种方法是模拟死亡的,死亡完全是可以模拟。它为什么要模拟死亡呢?通过这种模拟可以战胜死亡。就像在军事上的军事演习一样,就像军事演习一样模拟战争,为什么呢?这是战胜对方。藏传佛教里的模拟佛教就是为了战胜死亡,所以它现在有一种方法来模拟死亡。
我们的生活里发生的这些事情当中,什么东西是可以模拟死亡的?什么东西是跟死亡非常的接近的呢?有几个。其中一个我们经常要经历的,离我们最近的,或者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都能接受的是什么呢,就是睡眠。人开始睡眠的时候,一开始进入了深度的睡眠,睡眠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是深度的睡眠,在这个深度的睡眠当中,我们的大脑它是休息不工作,它就基本上停止了工作,没有思维,这个当中也不做梦,比较接近于昏迷的状态,但是它不是昏迷,是深度的睡眠。然后第二个步骤,从这个深度的睡眠当中出来了以后,开始做梦,这是第二个步骤。第三个步骤,从梦里面再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就有这么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完全是可以模拟死亡的,死亡无论是比如说车祸、突发性的心脏病等等,突然性的死亡也好,某一种病的逐渐死亡也好,结果都是一样的,它一开始会进入一个深度的昏迷的状态,这个我们从表面上看,从医学上看,所有的死亡的标准都具备了,但是它的内在从精神的层面来讲,它实际上是一种昏,是一种深度的昏迷状态,这个跟我们现实生活中深度的昏迷,还是有一定的层次不一样,但是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深度的昏迷的状态。这是第一个步骤。
然后第二个步骤,从这个深度的昏迷当中,开始苏醒。开始苏醒的时候,这叫做中阴,我们佛教的密宗也好、显宗也好都认为叫做中阴,中阴就是前一世的身体毁灭,要离开这个肉体,然后后一世的肉体还没有找到,这中间有一个过渡的时间,这叫做中阴。我们在睡眠当中开始苏醒过来开始做梦,梦还不是完全苏醒,跟深度睡眠不一样,它有思维,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梦境,这个跟中阴完全是相似的,唯一的不一样是它的深度有所不一样,其它的都是一样的。然后,再回到比如说我们做梦的时候,从这个睡眠做梦当中,再回到现实生活,人就从梦里面醒过来了,这是第三个步骤。
中阴这个阶段过了以后,然后他就是来到新的一世,又回到生活,就是人世间或者是另外一个世界。其实这三个步骤和睡眠完全是一样的,它的原理也是一样,佛教的超级的心理学,它把人的精神的层次,分析的非常的清楚。然后在这个层面上的每一个精神,它逐渐的归零,然后又从零开始,又开始发展,这个过程讲的非常清楚的。
作为一个藏传佛教的修行人,专门有一种修行的方式叫做梦瑜伽,梦瑜伽就是做梦的时候,把梦作为一种平台,或者作为一种工具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它有一种这样的修行方式,他已经知道了,他已经掌握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眼、耳、鼻、舌、身,或者六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有都在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第六意识也在跟着判断分析断定,都在工作。正在工作的这些意识,它有可能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或者是一个内在的影响,它就开始不工作,不工作的时候,这些视觉、听觉它们都会归零的。它怎么样归零?这个归零的过程是什么,这个一定会有一个过程,比如说我们从现实生活当中,进入到睡眠,深度的睡眠,这个一定是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我们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这种特殊的训练,比如说我们只知道我昨天晚上还没有睡觉之前的状况,然后怎么样从现实生活,就是一个苏醒的状态当中,怎么样进入深度的睡眠,我们不能说这没有一个过程,这一定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人能说得出来,大家都不知道有个什么样的过程,都不知道。
然后从这个深度睡眠,或者是这个梦里面又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所有的精神状态归零,然后从零又回到现状,这也是一个过程,但我们现在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过程是什么,心理学、哲学都不知道这个过程是什么。藏传佛教里有一种方法,把这整个过程分析的非常清楚,第一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第二你会进入什么样的状态,第三个你会进入什么样的状态,最后归零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从零再回来时,这些意识从零当中怎么样开始诞生的,这个过程讲的非常清楚。然后他把这个过程掌握好了以后,然后,有一种方法去控制归零和从零当中再发展的这个状态,他完全可以控制的。这就是模拟死亡的一种训练的方式,这叫做藏传佛教的梦瑜伽,叫梦瑜伽。
通过这种梦瑜伽,它基本上掌握了死亡的整个的过程。然后它在这锻炼好了以后,这就像一个军事演习一样,在这里训练好了以后,他到时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不但是没有恐惧,而且死亡对这些真正修行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他通过这个机会,他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灵,他不但对死亡没有恐惧,而且认为这个是非常好的机会,所以死亡不是生命的一个终结,它是一个过程,它是周期性的生命的活动。
为什么叫周期呢?比如我们的深度的睡眠,每24小时就有一次。这个死亡有可能是几十年以后,有可能是几年以后,反正人的这个死亡基本上就是一百年左右,一百年前后,基本上都不超过一百年当中会发生一次。然后还有一个更准确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每一个心灵的念头,心灵当中的念头,一个念头的诞生,然后一个念头的毁灭,比如说我心灵产生了一种仇恨,仇恨这个念头,开始是从哪里产生的,它毁灭的时候,它消失的时候,它怎么样会消失,它也是从零出发的,最后发展它也会归零,这是最近的死亡,最短的死亡,最短的死亡可能是有一秒钟的1/10、1/100这样的时间,再长一点的死亡,21小时、24小时或者是20小时这样子,然后更远的死亡,那就是几十年或者十几年。最终的死亡就是说我们的意识,真正的转化,从此以后再也不是普通人的心灵,这是什么时候,这就是我们佛教讲的成佛的时候,解脱的时候,这就是大死亡,当然我们佛教里面没有一个人说成佛是死亡,没有一个人说解脱是死亡。但是我们现在的意识,它是一个这个流程,从此以后就停止了,它就转化为佛的智慧,这个还是一个比较长远的死亡。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非常轻松的可以面对死亡,根本就不需要恐惧。我们很多人是什么样子呢?非常的害怕死亡这两个字,然后很多人不愿意去谈论跟“死亡”这两个字有关的话题,不愿意去看跟死亡两个字有关的画面,都不愿意,就是回避。但是这个回避是没有用的,我们再回避也好,再怎么样也好,死亡它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规律,你没有办法逃避的。唯一的方法是什么?面对。面对,接受,接受了以后,实际上它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这个是唯一的方法,科学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哲学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任何一个世俗的学科,它是技术,它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真正能解决的就是佛教的一些修炼,它让我们可以很开放的,很自由的很自在很轻松的去面对,或者拥抱死亡。我觉得我们要找到心灵的一个归属的话,首先要解决对死亡的恐惧,这是我讲的第一个。
2、遵行因果,为未来种下幸福的种子
第二个今天我们绝大多数的担忧、忧郁是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未来,我们大家都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明天以后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所以大家都很害怕,未来我老了以后,会不会没有钱,老了以后我会不会生病等等,大家都担忧就是这样。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那我们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心灵的归属,所以我觉得第二个这个要解决,解决对未来的担忧。
对未来的担忧怎么样解决呢?唯一的一个方法是什么?我们的尊重,尊重大自然的因果规律,尊重遵循因果,尊重因果自然规律。佛教讲我们的所有的这些痛苦或者快乐,都跟什么有关系呢?跟任何的鬼没有关系,跟任何的神没有关系,跟谁有关系?跟我自己有关系,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只跟自己有关系。跟我有怎样的关系呢,我要尊重自然的规律,我现在做什么,我未来的幸福是以我现在的行为言行举止来决定,这两个是有密切的因果关系,佛教讲我们活在当下。活在当下这是我们今天所有人的口头禅,到底怎么叫活在当下呢?从佛教的角度讲怎么样解释这四个字呢?就是因为明天,下个月,明年要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不知道,因为未来它是一个未知的区域,未来即将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以因果,以它的因和缘来决定,这些因和缘有很多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
佛教让我们活在当下意思是什么,我没有办法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我可以知道我现在去做什么,我现在尽量的去做,尽量的在心里,就储存更多的正能量,尽量的回避负能量,用我们佛教的话来讲,尽量的去行善,尽量的减少罪业罪过,什么叫罪业什么叫善什么叫恶,简单的说,凡是对人对某一个众生有利的事情都叫做善,凡是对人类对所有众生对生命有害的都叫做恶。我们尽量的行善,尽量回避罪业,尽量今天制造更多的正能量,那么这些正能量它散发出来的时候,它的果一定是幸福,一定是正的,一定是正面的,正能量的结果它不可能是负能量,我们平时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俗人的口头禅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我们大家都能接受的观点。
我们怎么样活在当下呢?我们现在尽量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把自己的心调整好,把自己的心身调整好以后,一定会决定未来的一切,虽然我们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有一个我们完全可以掌握的,就是未来的一切,与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现在能够尽量的去制造储存更多的正能量,这样我们对未来不需要恐惧,其实这个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对未来的恐惧,对未来的这种恐慌,但是我们是很无奈的,我们不知道怎么消除这些对未来恐惧。这个恐惧没有消除,那么我们的心灵没有办法安顿,对死亡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的心灵没有办法安顿,对未来的这种焦虑没有解决,我们没有办法安顿我们的心灵。佛教讲的因果实际上就是一个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实际上简单的说,我们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因果就是自然的规律,我们的外在的,在这个地球上发生的,大自然发生的任何一个事情,都是跟它自己的规律,自然的规律有关系。我们人的心灵的这种演变,它也跟这个有关系,它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这都是在一个因果规律的网络当中循环。我们不要去破坏它的这个自然的规律,让它健康的发展,我们就努力的去制造一些使它健康发展的因素,这样我们没有更多的对未来的焦虑,这样我们可以安顿自己的心灵,这是第二。
3、开显慈悲,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第三,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的焦虑恐慌,都是因为我们很自私,我们只考虑自己,只考虑我和我的家人,和跟我有关系的人,那么其他人的感受我们不考虑,然后我们不懂得理解别人,不理解别人。主要是这两个,第一个不理解,第二个我们不去考虑其他生命的感受。比如说在我们的餐桌上,我们会去吃很多很多的生命,我们把佛教的杀生、罪过等等抛开了以后,它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首先我们不说这个有没有罪过等等,但大家不能不承认它也是一条生命,它也是有痛苦、快乐的感受,我们餐桌上的每一个生命,它也会拒绝所有的痛苦,希望拥有所有的幸福,它也是一个这样的生命,只不过它的语言不会表达而已,实际上它的内心当中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从来不去考虑它的感受,我们去繁殖更多更多的生命,制造更多的生命用人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去考虑不去感受,不去感受它的这种痛苦,不去想它们的感受,这一点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这种习惯慢慢的扭曲演变的话,首先是我们对动物,不考虑它的感受,然后慢慢的我们人类当中的某一个群体的感受,我们也不管它的感受。在西方,长达400年的黑奴生意买卖,把人当做畜生一样的买卖,长达400年,这个是怎么样产生的,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个再扩大了以后,最后除了我自己以外,谁的感受我都不当一回事。所以我认为我随意的,只要我有这个实力,我随意的可以践踏别人的感受,别人痛不痛苦,辛苦不辛苦,快乐不快乐我不管,只要我有这个能力,只要我有这个实力。这样逐渐逐渐在我们的理念当中,这就慢慢变成一种合理化,合法的,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
这样以后,我们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慢慢慢慢越来越不和谐。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心里,制造了更多更多的恐慌,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的话,我们的心灵是没有办法安顿的,所以这个很重要。这个我们怎么样解决,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呢?唯一一个方法就是佛教讲的慈悲或者是爱,这个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们这个抑郁症,或者是还没有到抑郁症程度的精神上很多很多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是最恰当的,就是爱心、付出,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说,一个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自己的生存的价值,因为他觉得他第一没有钱,他第二没有权,权力、金钱他都没有,这时候,他认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价值的,非常的自卑,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做,非常的消极,然后就走了极端的路,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但是他有一个问题他没有考虑,难道这个世界上除了钱和除了权力以外,真的没有什么我们可以追求的吗,难道人的生命当中真正有价值的除了这两个之外,真的没有吗,其实不是,还有很多的。比如说你没有钱没有权,但是你完全可以付出一个超越金钱和权力的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你身上有的,这就是正能量,正能量是什么呢?是慈悲心、爱心。比如社会上有些人得了艾滋病,医生诊断他是艾滋病以后,一般的人很绝望,然后很恐慌,天天都是等着死,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没有活力。实际上人活着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死亡的状态。
但是有一些人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或者是其它的绝症的时候,立即他就产生一种爱心,他想帮助像他这样的人,他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他一个人还有很多,那么这些人他们都需要关怀需要关爱,那么他去付出,他去做这些事情,他就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生存的价值。他找到了一个新的希望,他知道我没有钱没有权,但是原来他的生命还有其它的生存的价值。这样他自己活的非常有力量,他对这个生活对这个世界非常的积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样之后他的晚年的生活,无论他能活八年也好十年也好十几年也好,自己不恐慌不痛苦,每一天都是很开心,不但是自己开心了,而且他把这种开心、幸福、温暖送给很多很多患者,这样因为他一个人找到心灵的归属,很多人也都因为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我们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这个爱心是对今天的社会来说是非常非常不可缺少的一点,只要有爱心,原来把金钱和权力当做梦想的,现在有了这个爱心以后,这个梦想结束了,已经到了尽头了,这种人找到了另外一种梦想,他从此以后可以走另外一条路,他的生命从此以后更精彩,所以爱心是第三个。有爱心,有慈悲心,我们的心灵完全可以安顿,从此以后我们不焦虑,从此以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没有那么的消极,没有那么悲观,每一天他认为自己生命很有意义,我觉得这是第三个很重要的。
4、放下执着,一切如梦幻泡影
第四是什么呢?我们对身边任何东西的执着、眷恋,这个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心灵上的打击。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一个普通的人,不去执着身边的一切,金钱、权力、亲人,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有一个度,超越了这个度以后,这个贪欲执着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痛苦,我们平时说欲望就是发展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说的没错,欲望就是发展的动力。但是另外一句话我们不说,欲望同是也是毁灭的动力,欲望可以让一个人发展,欲望也可以让一个人毁灭,欲望让我毁灭还是让我发展,这就是自己怎么样看欲望,怎么样操作,怎么样控制。如果欲望无限的膨胀,它失控猖狂,不接受我们的控制,欲望不仅仅是让你发展的,一定会让你毁灭。欲望它在我的控制范围当中活动的话,这个欲望它让我健康的发展,所以欲望或者是执着,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的心灵也是没有办法安顿,也找不到一个心灵的归属。
所以最终我们不要过多的去执着于身边的一切,当我们非常的执着某一个东西的时候,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人这个东西这个事情,他给我带来的痛苦,一定会远远超过他给我带来的幸福,这个是肯定的。但是这一点我们忽略了,我们永远都看好的一面,永远都看好的一面,我们对生活,对物质,对财富,我们对这些东西有一种高估,我们对它们的高估,我们高估了它的本身的价值,然后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痛苦。
举一个例子,当你非常执着某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如果成功,你也在意识当中非常的开心。如果不成功,这个给你带来的压力相当大,而且是一个很长远的。或者我们对某一个人的执着,我们非常执着非常在乎某一个人的时候,那么这个人的言行举止,每一件事包括他说的话做的事,都跟我的痛苦、幸福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时候几乎我的内心的痛苦和幸福,完全寄托在一个人的行为上。这个时候外面的这些人,我们刚刚讲到从佛教的角度讲都是无常在变化,几乎在外面没有一个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它一定会发生变化,而且它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我的所有的幸福和不幸福,都寄托在这样一个人,或一件事情上面的时候,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我没有任何准备,他怎么样不是我说了算,他自己有自己变化的规律,我不愿意的情况下他也会变化,他的变化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打击,所以我们对某个人,不能有太多的依赖,不能有太多的依赖,不能有太多的这种不合理的执着。
物质也是这样,比如说现代人,任何事情都是用物质来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养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习惯呢?就是在这当中,我们无形当中我们越依赖物质,我们的心灵就越脆弱,最后的时候我们一直都是习惯性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来解决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没有能力面对任何一个东西,它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脆弱,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过去的人都不是这样子,过去的人他首先要把自己的精神要强壮。我自己的精神强壮了以后,实际上我真正的是一个强人,我有能力面对物质生活丰富的时候,我也有能力面对极度贫困的时候,然后人生各种各样的坎坷,我都能够顺利经过,都可以穿越,因为我自己的内心很强大,这就是修行,这叫做修行。
怎么样强大呢?就是不要过度的依赖物质,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物质,没有物质我们不能生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不能过度的执着。这个不执着当中,有一个高端的不执着,最高端的不执着是什么呢?就像佛教讲的空性,《金刚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里面讲的空性。实际上在说什么呢,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认为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从我们感官的立场来讲,的确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但它是不是真正的真实的世界呢,它不是。如果我们的感官,比如我们的视觉、我们的听觉的灵敏度,稍稍再高一点的话,马上看见我们的周围的一切是虚幻的,我们立即就知道它是虚幻的。但是因为正好我们的这个感官非常的适合外界的这个物质来欺骗它,因为它的灵敏度不高,它是一个很迟钝的,所以它随时都可以接受外在的这些错误的信息,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他自己真正活在什么样的世界当,一辈子都不知道。
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虚幻认识,人世间实际上是一个虚幻的,但是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我们一样的可以付出爱心,一样的可以关怀别人,一样的可以尊重自然的规律。虽然这个是虚幻的,但是虚幻有虚幻的规律,虚幻有虚幻的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可以尊重这个自然的规律,我们也可以付出爱心,但是有一点,不太执着这个世界,不过度的当做这个是真实的世界,这时候我们的心一定会安静下来了,我们知道这周边的是什么,我们会知道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中,这个一定会知道。这是佛教讲的空性,只要这四个问题解决了,我觉得我们的心灵就找到了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