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复次。云何修习所缘诸相作意。谓即于彼彼诸相。作意思惟。以思惟故。能作四事。谓即修习如是
作意。又能远彼所治烦恼。又能练此作意及余。令后所生转更明盛。又即修习此作意时。厌坏所缘。舍
诸烦恼。任持断灭。令诸烦恼远离相续。是故修习如是所缘诸相作意复次由四因缘。入初静虑乃至有顶
。谓因力。方便力。说力。教授力。云何因力。谓曾邻近入静虑等。云何方便力。谓虽不邻近入静虑等
。然由数习无间修力。能入诸定。云何说力。谓于静虑等增上缘法多闻任持。乃至广说。即依此法。独
处空闲。离诸放逸。勇猛精进。自策励。住法随法行。由此能入静虑等定。云何教授力。谓于亲教轨范
师所。成于随一余尊长所。获得随顺初静虑等。无倒教授。从此审谛作意思惟。能入静虑及诸余定。如
是显示四观行者。谓具因力者。方便力者。若利根者。及钝根者复次有四得静虑者。一爱上静虑者。二
见上静虑者。三慢上静虑者。四疑上静虑者。云何爱上静虑者。谓如有一先闻静虑诸定功德。而不闻彼
出离方便。于彼一向见胜功德。勇猛精勤。由此因缘。入初静虑或所余定。如是入已。后生爱味。云何
见上静虑者。谓如有一。从自师所或余师所。闻诸世间皆是常等。如是方便入初静虑乃至有顶。能得清
净解脱出离。彼依此见。勇猛精勤。由是因缘。入初静虑或所余定。如是入已。能自忆念过去多劫。遂
生是见。我及世间皆是常等。从定起已。即于此见。坚执不舍。复于后时。审思审虑。审谛观察。谓由
此故当得清净解脱出离。云何慢上静虑者。谓如有一闻如是名诸长老等入初静虑乃至有顶。闻是事已。
遂生憍慢。彼既能入静虑等定。我复何缘。而不当入。依止此慢。勇猛精勤。由是因缘。入初静虑及所
余定。如是入已。后生憍慢。或入定已。作是思惟。唯我能得如是静虑。余不能得。彼依此慢。复于后
时。于诸静虑。审思审虑。审谛观察。云何疑上静虑者。谓如有一为性暗钝。本尝乐习奢摩他行。由此
因缘。入诸静虑或所余定。如是入已。复于上定勤修方便。为得未得。于四圣谛。勤修现观。性暗钝故
不能速证圣谛现观。由此因缘。于余所证。便生疑惑。依此疑惑。复于胜进。审思审虑。审谛观察。复
次。云何爱味相应静虑等定。谓有钝根。或贪行故。或烦恼多故。彼唯得闻初静虑等所有功德。广说如
前。爱上静虑于上出离。不了知故。便生爱味。恋着坚住。其所爱味。当言已出。其能爱味。当言正入
。云何清净静虑等定。谓有中根或利根性等。烦恼行或薄尘行。彼从他闻初静虑等爱味过患及上出离。
勇猛精进。入初静虑或所余定。如是入已。便能思惟诸定过患。于上出离。亦能了知。不生爱味。云何
无漏静虑等定。谓如有一是随信行。或随法行。薄尘行类。彼或先时于四圣谛。已入现观。或复正修现
观方便。彼先所由诸行状相。入初静虑或所余定。今于此行此状此相。不复思惟。然于诸色乃至识法。
思惟如病如痈等行。于有为法。心生厌恶。怖畏制伏。于甘露界。系念思惟。如是方能入无漏定复次。
云何顺退分定。谓有钝根下劣。欲解勤精进故。入初静虑或所余定。于喜于乐。于胜功德。不堪忍故。
从静虑退。如如暂入诸定差别。如是如是还复退失。乃至。未善调练诸根。云何顺住分定。谓有中根或
利根性。彼唯得闻诸定功德。广说如前。爱味相应。于所得定。唯生爱味。不能上进。亦不退下。云何
顺胜分定。谓有亦闻出离方便。于所得定。不生喜足。是故于彼不生爱味。更求胜位。由此因缘。便得
胜进。云何顺决择分定。谓于一切萨迦耶中。深见过患。由此因缘。能入无漏。又诸无漏名决择分。极
究竟故。犹如世间珠瓶等物。已善简者名为决择。自此已后。无可择故。此亦如是。过此更无可简择故
。名决择分复次。云何无间入诸等至。谓如有一得初静虑乃至有顶。然未圆满清净鲜白。先顺次入乃至
有顶。后逆次入至初静虑复次。云何超越入诸等至。谓即于此已得圆满清白故。从初静虑无间超入第三
静虑。第三无间超入空无边处。空处无间超入无所有处。乃至广说。逆超亦尔。以极远故。无有能超第
三等至。唯除如来及出第二阿僧企耶诸大菩萨。彼随所欲入诸定故复次。云何薰修静虑。谓如有一已得
有漏及与无漏四种静虑。为于等至得自在故。为受等至自在果故。长时相续入诸静虑。有漏无漏更相间
杂。乃至有漏无间无漏现前。无漏无间还入有漏。当知齐此薰修成就。若于是处是时是事。欲入诸定。
即于此处此时此事能入诸定。是名于诸等至获得自在。等至自在果者。谓于现法乐住。转更明净。又由
此故。得不退道。又净修治解脱胜处及遍处等胜品功德能引之道。若有余取而命终者。由此因缘。便入
净居。由软中上品修诸静虑有差别故。于一切处受三地果。如前有寻有伺地已广分别。修习无寻唯伺三
摩地故。得为大梵。由软中上。上胜上极品。薰修力故。生五净居。当知因修清净静虑定故。生静虑地
。不由习近爱味相应。既生彼已。若起爱味。即便退没。若修清净。还生于彼。或生下定。或进上定。
先于此间。修得定已。后往彼生。何以故。非未离欲得生彼故。非诸异生未修得定能离欲故。又非此间
及在彼处入诸等至乐有差别。唯所依身而有差别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别。云何摄诸经宗要。谓八解
脱等。如经广说。八解脱者。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
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云何有色观诸色。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
脱中。已得解脱。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
故。得色界定故。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答欲界诸色。于诸胜
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何故修习如是观行。为净修治能引最胜功德方
便。何等名为最胜功德。谓胜处。遍处。诸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
。然于彼色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证得故。数数于彼思惟胜解。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谓生欲界。已
离色界欲。无色界定不现在前。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说彼为外
。由二因缘。名内无色想。谓已证得无色等至。亦自了知得此定故。不思惟内光明相故。余如前说。云
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谓如有一已得舍念圆满清白。以此为依。修习清净圣行圆满名净解脱。何以故
。三因缘故。谓已超过诸苦乐故。一切动乱已寂静故。善磨莹故。身作证者。于此住中。一切贤圣多所
住故。云何空无边处解脱。谓如有一于彼空处已得离欲。即于虚空思惟胜解如是。识无边处解脱。于彼
识处已得离欲。即于是识思惟胜解。无所有处解脱者。谓已得无所有处。于识无边处思惟胜解。有顶解
脱。更不于余而作胜解。乃至遍于想可生处。即于是处应作胜解复次。先已修治作意胜解。后方能起胜
知胜见故名胜处。此胜当知复有五种。一形夺卑下故名为胜。谓如有一以己胜上工巧等事形夺他人置下
劣位。二制伏羸劣故名为胜。谓如有一以己强力摧诸劣者。三能隐蔽他故名为胜。谓瓶盆等能有覆障。
或诸药草咒术神通有所隐蔽。四厌坏所缘故名为胜。谓厌坏境界舍诸烦恼。五自在回转故。名为胜。谓
世君王随所欲为处分臣仆。于此义中。意显隐蔽及自在。胜前解脱中胜解自在。今于胜处制伏自在。观
色少者。谓诸有情资具等色。观色多者。谓诸宫殿房舍等色。言好色者。谓美妙显色。一向净妙故。与
此相违。名为恶色。言劣色者。谓声香味触不可意色。与此相违。当知胜色。此四显色。有情资具宫殿
等摄。言胜知者。谓数数隐蔽所缘胜解。有如是想者。谓有制伏想也复次。由诸遍处于胜解事生遍胜解
故名遍处。言无二者。谓诸贤圣无我我所二差别故。言无量者。遍一切故。何故遍处。唯就色触二处建
立。由此二种共自他身遍有色界常相续故。眼等根色。唯属自身。香味二尘。不遍一切。声声有间。是
故不说。如是有色诸遍处。定色界后边。于无色中。空遍一切故立遍处。识所行境遍一切故。亦立遍处
复次修观行者。先于所缘思惟胜解。次能制伏。既于制伏得自在。已后即于此遍一切处。如其所欲而作
胜解。是故此三如是次第。八色遍处。善清净故。能引贤圣胜解神通。及于诸事转变神通。如其胜解。
随所转变。皆能成就。又能变作金银等物。堪有所用。由识遍处善清净故。便能引发无诤愿智无碍解等
诸胜功德。由空遍处善清净故。随其所欲皆转成空。譬如世间凡铁金师。初和泥等未善调练。解脱位亦
尔。如善调练。胜处位亦尔。如调练已随欲转变。遍处位亦尔复次。三三摩地者。云何空三摩地。谓于
远离有情命者及养育者数取趣等。心住一缘。当知空性略有四种。一观察空。谓观察诸法空无常乐。乃
至。空无我我所等。二彼果空。谓不动心解脱。空无贪等一切烦恼。三者内空。谓于自身空。无计我我
所及我慢等一切僻执。四者外空。谓于五欲空无欲爱。如说我已超过一切有色想故。于外空身作证具足
住。乃至广说。此中缘妙欲想。名为色想。此想所起贪欲断故。说为外空。又修行者。由彼果空。或时
作意思惟外空。或时作意思惟内空。由观察空或时思惟内外空性。由此力故。心俱证会。设复于此内外
空性。不证会者。便应作意思惟无动。言无动者。谓无常想。或复苦想。如是思惟。便不为彼我慢等动
。由彼不为计我我慢乃至广说动其心故。便于二空心俱证会。云何无愿心三摩地。谓于五取蕴。思惟无
常。或思惟苦。心住一缘。云何无相心三摩地。谓即于彼诸取蕴灭。思惟寂诤。心住一缘。如经言。无
相心三摩地。不低不昂。乃至广说。云何名为不低不昂。违顺二相不相应故。又二因缘入无相定。一不
思惟一切相故。二正思惟无相界故。由不思惟一切相故。于彼诸相不厌不坏。惟不加行作意思惟。故名
不低。于无相界正思惟故。于彼无相不坚执着。故名不昂。此三摩地略有二种。一者方便。二方便果。
言方便者。数数策励。思择安立。于彼诸相。未能解脱。由随相识。于时时中。扰乱心故。彼复数数自
策自励。思择安立。方能取果。解脱随相。于此解脱又解脱。故不自策励思择而住。是故名为极善解脱
。若数策励。思择安立。方得住者。虽名解脱。非善解脱。又晓了果。晓了功德者。谓烦恼断究竟故。
现法乐住究竟故。又复灭道俱应晓了。即此二种。随其次第。名晓了果晓了功德。又谛现观阿罗汉果。
俱应晓了。于见道位中。名晓了果。于阿罗汉果。名晓了功德。若于此处无有彼物。由此道理观之为空
。故名空性。即所观空。无可希愿。故名无愿。观此远离一切行相故名无相。何故此中先说空性。余处
宣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后方说空。谓若无无我。无常苦观终不清净。要先安住无我之想。从此无间
方得无愿。是故经言。诸无常想。依无我想。而得安住。乃至广说。彼于无常。观无我已。不生希愿。
唯愿无相专求出离。故此无间宣说无相复次云何有寻有伺三摩地。谓三摩地。寻伺相应。云何无寻唯伺
三摩地。谓三摩地唯伺相应。大梵修已为大梵王。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谓三摩地。寻伺二种。俱不相
应。修习此故。生次上地乃至有顶。唯除无漏诸二摩地。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相。谓于寻伺。心生弃舍
。唯由一味。于内所缘。而作胜解。又唯一味平等显现复次云何小三摩地。谓或由所缘故。小观少色故
。或由作意故小。小信小欲小胜解故。云何大三摩地。谓或由所缘故大。观多色故。而非无边无际观诸
色故或由作意故大。上信上欲上胜解故。而非无边无际信欲胜解故。云何无量三摩地。谓或由所缘故。
无量无边无际观诸色故。或由作意故。无量无边无际信欲胜解故。此中大心三摩地者。谓于一树下想诸
天光而生胜解。乃至广说。无量三摩地者。谓四无量。云何于一树下想诸天光而生胜解。谓于欲界极厌
坏已得初静虑。为令此定善清净故。更修方便。又闻诸天身带光明。便思惟彼身光明相遍一树下乃至大
地大海边际。发生胜解。由三摩地。后后转增。有差别故。令所生起而有差别。云何作意得成唯二。谓
随胜解分齐。施设作意故。云何作意唯二为缘修成唯二。谓即由此作意力故。施设所修定有差别。圆满
清净转增胜故。云何以修唯二为缘行成唯二。谓如如善修定转增胜。如是如是施设所感生有差别。云何
以行唯二为缘补特伽罗建立唯二。谓此因缘所生有情。施设高下胜劣差别。问初二静虑诸天光明有何差
别。答如末尼珠外有光明内无光明。初静虑身亦复如是。外放光明内则不尔。譬如明灯外发光明内自照
了。第二静虑身亦如是。若内若外俱有光明。是故经说彼地已上唯一种身。非于下地复次云何建立四无
量定。谓诸有情有三品故。一者无苦无乐。二者有苦。三者有乐。如其次第。欲与其乐。欲令离苦。欲
令其乐永不相离。于彼作意。有四种故。如其次第。建立四种。谓由与乐作意故。拔苦作意故。乐不相
离随喜作意故。建立前三。即于此三欲与乐等。为欲令彼不乐思慕不染污作意故。瞋恚不染污作意故。
贪欲不染污作意故。建立于舍。经言以慈俱心。乃至广说。现前饶益故名慈俱。饶益相故名慈善友。其
饶益相略有二种。一欲利益。二欲安乐。此二种相。一切无量之所显示。无怨者。离恶意乐故。无敌者
。离现乖诤故。无恼害者。离不饶益事故。广者。所缘广大故。大者。利益安乐思惟最胜故。无量者。
果无量故。如四大河众流杂处。善修习者。极纯熟故。设有问言。慈俱等心有何等相。故次答言。胜解
遍满具足而住。胜解遍满者。增上意乐胜解周普。义具足者。圆满清白故。住者。所修观行日夜专注时
专注故。问如经言。善修习慈极于遍净。乃至广说。此何密意。答第三静虑。于诸乐中其乐最胜。忆念
此乐。修习慈心。慈最第一故。说修慈极于遍净。忆念空处。修习悲心。亦最第一。以修悲者乐欲拔苦
。无色界中。远离众苦断坏等苦。彼都无故。是故忆念无边空处。修悲等至。作如是念。当令一切有苦
有情。到无众苦及所依处。修喜定者。亦常忆念无边识处。庆诸有情所得安乐。作如是念。当令一切有
情之类受无量乐。犹如识处。识无限量。是故忆念识无边处。修习喜定。为最第一。修舍定者。亦常忆
念无所有处。作如是念。无所有处无漏心地最为后边。舍最第一。如阿罗汉苾刍一切苦乐不苦不乐现行
位中皆无染污。当令一切有情之类得如是舍。是故忆念无所有处。修习舍定为最第一。如是一切皆是圣
行。唯圣能修。故经宣说觉分俱行复次。云何一分修三摩地。谓于此中。或唯作意思光明相。或唯作意
思惟色相。而入于定。如是二种随其次第。或了光明或睹众色。云何具分修三摩地。谓俱思惟而入于定
。亦了光明亦见众色。如是修习光明定者。定难差别。有十一种。所谓疑等。如经广说。问此谁难耶。
答三摩地相。相有二种。谓所缘相。及因缘相。用彼为依住三摩地。若退彼相便不能住。此中最初于所
显现光明色相。不善知故。便觉有疑。方便缓故。有不作意。如于众色不欲见者。或闭于目。或复背面
。此观行者。于诸色中不欲作意。亦复如是。由不善守根门等故。有身粗重。多习睡眠。或多觉悟。便
增惛睡不见众色。设有所见而不圆满。为此二事极作功用。力励思惟。故有太过勇猛精进。由有太过策
励过故。还极下劣。如急捉持斥鷃鸟者。彼唯思求光明之相。此与见色若俱生时。悕一得二。便生踊跃
。犹如有人得二伏藏。遍于诸方欻然并见不祥之色便生大怖。犹如有人两边旋转卒起。彼于行时或复住
时。于世杂类起种种想。如是外想。与定为难。或复因其所修习定。谓己为胜。观他为劣。便自高举。
如是亦得名种种想。或多言论。或久寻思。令身疲劳。心不得定。如是多言与定为难。若从定生光明之
相及见色时。便舍内修相续作意愿乐。于外谛视众色故。极思察与定为难。如是诸难。随其所应障三摩
地。所缘境相及因缘相。或有遇此退失所缘因缘相故。如其次第二相俱没复次云何喜俱行三摩地。谓初
二静虑诸三摩地。云何乐俱行三摩地。谓第三静虑诸三摩地。云何舍俱行三摩地。谓第四静虑已上诸三
摩地复次云何修定为得现法乐住。谓于四种现法乐住。方便道中所有修定。及未圆满清净鲜白诸根本地
所有修定。为显修习未曾得定。是故世尊说初静虑前方便道。云何修定为得智见。谓诸苾刍。于光明相
。殷勤恳到审谛而取。如经广说。当知此在能发天眼前方便道所有修定。此中天眼于诸色境能照能观说
名为见。能知诸天如是名字如是种类。乃至广说。如胜天经。是名为智。云何修定生分别慧。谓谛现观
预流果向方便道中所有修定。或为修习诸无碍解。云何修定为尽诸漏。谓阿罗汉果方便道中所有修定复
次云何五圣智三摩地。谓我此三摩地是圣无染无执。广说如经。此中示现五行相智。谓自体智。补特伽
罗智。清净智。果智。入出定相智。圣者。善故名圣。又无漏故名圣。无染者。显善圣性。无执者。显
无漏圣性。非凡夫所近者。谓诸佛及圣弟子所亲近故。是聪睿所赞者。谓即彼所称赞故。是诸聪睿同梵
行者。常不诃毁者。谓一切时常称赞故。非如世间初静虑等为背下地修方便故。先以静相而称赞之。为
趣上地修方便故。后以粗相而复呵毁。寂静者。所治烦恼永寂静故。微妙者。自地烦恼不爱味故。得安
隐道者。所得之道无退转故。证心一趣者。已得无寻无伺地故。现在安乐者。能得现法乐住故。后乐异
熟者。引无余依涅槃乐故。正念而入者。善取能入三摩地相。无忘失故。正念而出者。善取能出三摩地
相。无忘失故复次云何圣五支三摩地。谓诸苾刍。即此身内离生喜乐。广说如经。离生喜乐者。谓初静
虑地所摄喜乐。所滋润者。谓喜所润。遍滋润者。谓乐所润。遍充满者。谓加行究竟作意位。遍适悦者
。谓在已前诸作意位。由彼位中亦有喜乐时时间起。然非久住。亦不圆满。于此身中。无有少分而不充
满者。谓在加行究竟果作意位。譬如黠慧能沐浴人。或彼弟子者。当知喻于修观行者。铜器瓦器或蚌蛤
器者。喻为离欲生喜乐故教授教诫。细沐浴末者。喻能顺彼出离寻等。水浇灌者。当知喻于寻清净道。
沐浴抟者。以喻于身。带津腻者。喻喜和合。腻所随者。喻乐和合。遍内外者。喻无间隙喜乐和合。不
强者。喻无散动。不弱者。喻无染污亦无爱味。又于第二喻有差别。山者喻于无寻伺定。尖顶者。喻于
第二静虑。无寻无伺于所缘境一味胜解。泉者。喻于内等净支。水轴者。谓水傍流出。水索者。谓水上
涌出。此二种喻。如其次第。显示喜乐。滋润等言。如前解释。无不充满者。当知喻于无间相应。又于
第三喻有差别。如嗢钵罗等。离喜之乐。彼相应法。及所依身。当知亦尔。水喻离喜无寻伺定。喜发踊
跃。由无彼故。喻花胎藏没在水中。又于第四喻有差别。清净心者。谓与舍念清净相应。超过下地诸灾
患故。鲜白者。谓性是善。自地烦恼无爱味故。何故复以长者为喻。谓彼所作皆审悉故。不放逸故。思
惟筹量观察胜故。于增减门无不知故。证得清净第四静虑者。亦复如是。凡有所为审谛圆满无诸放逸。
于一切义无不了知。其性捷利。八经九经以为喻者。由坚致故。显蚊虻等不能侵损。首足皆覆者。若有
二失容可侵损。谓衣薄故。有露处故。今此显示二失俱无。此定亦尔。其心清净鲜白周遍。一切散动所
不能侵。堪忍寒暑乃至他所呵叱恶言。及内身中种种苦受。又于第五喻有差别。于所观相殷勤恳到等。
当知已如前释。谓审观察三世诸行。于能观察又复观察。是此中总义。何等名为圣三摩地。云何建立五
支差别。谓四静虑中所有圣贤心一境性。及于安立审谛观察。如是名为圣三摩地。依于四种现法乐住。
建立四支。依审观察缘起法故。又为断除余结缚故。建立第五。当知此由二因缘故。建立五支。复次。
云何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当知善故。及无漏故。说名为圣。有五道支名此定因。所谓正见。正思惟。
正语。正业。正命。具有三种。所谓正见正精进正念。此中薄伽梵总说。前七道支与圣正三摩地。为因
为具随其所应。差别当知。谓由前导次第义故。立五为因。于三摩地资助义故。立三为具。云何正见等
前导次第义。谓先了知世间实有真阿罗汉正行正至。便于出离。深生乐欲。获得正见。次复思惟。何当
出离居家迫迮。乃至广说。从此出家受学尸罗。修治净命。是名正语正业正命。此正见等。于所对治邪
见等五。犹未能断。还即依止此五善法。从他闻音。展转发生闻慧正见。为欲断除所治法故。又为修习
道资粮故。方便观察。次依闻慧。发生思慧。复依思慧。发生修慧。由此正见。于诸邪见。如实了知此
是邪见。于诸正见。如实了知此是正见。乃至正命。如实知已。为欲断除邪见等故。及为圆满正见等故
。发勤精进。若由此故。能断所治。集能治法。令其圆满。是名正念。此念即是三摩地分故。亦兼说正
三摩地。若是时中。舍邪见等。令不复生。修正见等。令得圆满。即于如是方便道中。亦能弃舍邪精进
念。兼能修满正精进念。若于是时。于彼诸法。能断能满。即于此时。圣正三摩地。亦得圆满。此中由
慧为导首。于增上戒。先自安处。次闻他音。如理作意。及增上戒学。二为依止。于方便道中。发生增
上心学。及增上慧学。此中正念。名增上心学。正见正精进。名增上慧学。如是三学。于修圣正三摩地
时。皆得圆满复次。云何金刚喻三摩地。谓最后边学三摩地。此三摩地最第一故。最尊胜故。极坚牢故
。上无烦恼能摧伏故。摧伏一切诸烦恼故。是故此定名金刚喻。譬如金刚其性坚固。诸末尼等不能穿坏
。穿坏一切末尼宝等。此定亦尔。故喻金刚复次。云何五现见三摩钵底。谓诸苾刍。即于此身等。广说
如经。已见谛者修此等至。是故名为现见等至。是诸修道所断烦恼制伏对治。断灭对治。及观察断。当
知此中总略体性。初不净观。方便念住。以为依止。为令欲贪不现行故。观察内身种种不净。第二不净
观。即彼念住以为依止。乃至。观察骨人之相。为令彼贪不现行故。观察此身种种不净。当知齐此名具
观察一切不净。最极通达者。是青瘀等观。品类次第极逾越义。初不净观观察内身现前安住种种不净。
后不净观。通达法性。观察此身有如是法有如是性。乃至广说。观识流转者。观察此识生灭相续。或观
生身展转相续。谓粗观察行缘识等。或观刹那展转相续。谓细观察若有贪心离贪心等品类差别。荏苒过
度彼彼日夜。刹那腊缚。牟呼栗多。于其中间。非一众多种种心识异生异灭。观察有学未离欲者俱住二
世。已离欲者惟住他世。阿罗汉果俱无所住。如是名为观察。于断胜处等至遍处等至。如前已说复次。
云何无想三摩钵底。谓已离遍净欲。未离上欲。求出离想作意为先。诸心心法灭。问以何方便入此等至
。答观想如病如痈如箭。入第四静虑。修背想作意。于所生起种种想中。厌背而住。唯谓无想寂静微妙
。于无想中持心而住。如是渐次离诸所缘。心便寂灭。于此生中。亦入亦起。若生于彼。唯入不起。其
想若生便从彼没复次。云何灭尽三摩钵底。谓已离无所有处欲。暂安住想作意为先。诸心心法灭。问以
何方便。入此等至。答若诸圣者。已离无所有处欲。或依非想非非想处相而入于定。或依灭尽相而入于
定。依非想非非想处相而入定者。谓于此上心深生厌舍。非想非非想处进趣所缘皆灭尽故。心便寂灭。
依灭尽相而入定者。亦复如是。将欲趣入灭尽定时。有二种法。多有所作。谓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
奢摩他。云何毗钵舍那。云何此二多有所作。谓于此义中八次第定名奢摩他。所有圣慧名毗钵舍那。于
此二中随阙一种即不能入灭尽等至。要具此二方能趣入。是故此二多有所作。问入灭定时云何次第灭三
种行。答此有二种。谓行时住时。若于行时。亦起言说。于初静虑有此作用。有语行故。若于住时。从
第二静虑已上次第定力。彼三种行次第而灭。当知出时。由逆次第次第而起。问灭尽定中。诸心心法并
皆灭尽。云何说识不离于身。答由不变坏诸色根。中有能执持转识种子阿赖耶识。不灭尽故。后时彼法
从此得生。问入灭定时。无有分别。我当入定。我当出定。正在定时。心寂灭故。远离加行。将出定时
。心先灭故。亦无作意。云何能入云何能出。答先于其心善修治故。若有诸行诸状诸相。能入于定。能
出于定。于彼修习极多修习。由修习故。任运能入。任运能出。云何出灭定时。触三种触。一不动触。
二无所有触。三无相触。谓出定时。多由三境而出于定。一由有境。二由境境。三由灭境。由此三境。
于出定时。如其次第。触三种触。缘于有境。而出定时。无有我慢扰动其心。谓此为我而起我慢。或计
未来我当有等。乃至广说。是故说言触不动触。缘于境境而出定时。无贪所有无瞋所有无痴所有。是故
言触无所有触。缘于灭境而出定时。于一切相不思惟故缘无相界。是故说言触无相触。如是已说静虑解
脱等持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