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降伏烦恼

  • 作者: 妙祥法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降伏烦恼
第三个问题:烦恼、习气,因各种因缘不定时出现,自己又不知如何去降伏。师父能否在一至两个月左右给我们升座开示一次,把烦恼、知见等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到两个月左右给大家讲一次,这个可能性没有。也许我天天给你讲,也许半年我才给你讲。这个要求呢,不能答复。
◎烦恼习气不是不定时,它有一定规律。
“烦恼、习气,因各种因缘不定时地出现”——这个“烦恼、习气,因各种因缘”,这种说法比较正确,因为烦恼习气是在各种因缘下才出现的。因为我们还是凡夫,所以我们的烦恼习气会借着各种因缘来出现。什么叫各种因缘呢?各种因缘就是烦恼习气的一部分。我们有的人是这样看的,比如两个人在一起时起了烦恼,他就会说,如果这个人不现前,我就不会起烦恼,或我因某个事情才起烦恼。他不知道,这个人、这个事情正是他烦恼的一部分,所以他就往外埋怨。因各种因缘而出现的烦恼习气,当因缘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深深地认识到,这种因缘就是自己内心烦恼的一种表现,这种烦恼因缘的出现,烦恼必然随之而来,就要加重。
“不定时地出现”——这个烦恼习气不是不定时,它有一定规律。比如说我们今天早晨起来没有发心,说:今天起来了,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也没有想好好去做,也不想做坏,就是所谓的随缘。当你这种想法出现的时候,就说明你的烦恼习气今天要生出来。如果我们每天早晨起来以后就发心:今天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得很好,努力再努力。今天的因缘就顺利,这个烦恼习气就不现前。“不定时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没有察觉;有察觉了,就知道它是随着我们的起心动念而出现的。
比如说今天你贪吃了,你就可能要惹气。吃苹果吃得很欢喜,一会别人就给你一瓢冷水,当时这个欢喜就没有了。就像世间人讲的:在这个烦恼里有好的地方,好的地方也有烦恼。好里有坏,坏里有好,它就不定时的要出现。所以说,这个不定时是我们定力不足的表现,我们没有严格持戒才会出现各种因缘。
◎烦恼因缘都是自心的变化
为什么自己不知道?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细细地观察,不知道什么叫因缘,不知道什么叫不定时的出现,我们就给它强下了一个“不定时和因各种因缘”,它本身已经偏离了轨道,所以说我们不能滥下定义。虽然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但是我们更应该观察什么叫因缘?
佛在世时,舍利弗发现马胜比丘走道非常威仪,他就问:“谁是你的老师?你的老师给你讲了什么?”马胜比丘就讲了,说:“我的老师讲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当讲这句话的时候,舍利弗马上就明白了佛法的真谛,就已经悟道了,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后来也出家了。后来他又给大目犍连讲了,大目犍连当时一听这句话也就开悟了。
什么叫“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是因为他们认识了这种种的因缘都是自心的变化。不是我们那种理解“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全是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它不是这个,它是通过“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而看到了自心的变化。也就是诸法不从外生,都是自己的起心变化。
◎怎样去降伏烦恼因缘
我们怎样去降伏烦恼?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如果你知道这个道理,你就有降伏的能力;你不知道这个道理,往外攀缘,就不会降伏烦恼,烦恼也不会听你的。因为你不认识烦恼,它就会产生各种的表演;当你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你自心习气的变化,它马上就不能表演了。就像一个小偷要偷东西,因为你不知道他是小偷,他才能偷;当你知道他是小偷的时候,你也警告他了,他就不敢偷了。
如何降伏?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烦恼和习气,什么是各种因缘,什么是不定时出现。那什么是烦恼和习气呢?这个烦恼有多种烦恼,有坚固烦恼、粗烦恼、细烦恼,还有微细烦恼、幽隐烦恼,这个烦恼分多少种。我们凡夫往往都在坚固烦恼这一块,非常坚固。什么是我们的烦恼?我们眼睛所看的、耳朵听的、身上所触的,都是你的烦恼。也就是说,你起心动念无不是你的烦恼,包括你的身体、大地,都是你的烦恼的变化。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烦恼?有形的和无形的都是我们的烦恼。
这么多的烦恼,我们怎么来降伏它?我们应该知道烦恼如何生起。烦恼不从外生,我们知道了。但为什么能生起烦恼?就是由于我们不断地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会产生烦恼,有幽隐烦恼生起了,就会变成微细烦恼,微细烦恼就会变成细烦恼,细烦恼就会变成粗烦恼,最后变成坚固烦恼。我们所看到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这都是我们的坚固烦恼,包括我们的身体。
有的人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很好,很爱护。要给它吃,还要吃好的,还要顺从它,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哪个好吃就多吃一点,不好吃就少吃一点。困了,我就想多睡一会儿,不想起来。这都是顺着烦恼去走。
所以说,我们所谓的起心动念皆是烦恼。不光是起心动念,而且还包括有形的物质,我们往往不认为它是烦恼,认为这是必然要存在的,必然产生的,这样我们就会被骗。当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是烦恼所变,我们对万事万物就不会那么执着了,因为我们执着了万事万物,它就起烦恼。
所以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知道了万事万物都是烦恼,这个烦恼也就灭了。因为这个因缘破掉了,破掉了因缘,烦恼就无处可生。如果把我们的身体、山河大地都看成了我们自己所拥有的,必然要有的,而且必须存在的,它就必然会生起烦恼,离不开烦恼。只有我们知道了诸法空相,这个烦恼才会断。我们理解了诸法空相,这个烦恼逐渐就会破掉。所以说,“诸法空相”是我们学佛的最好的一把慧剑,能破除一切外道。
“如何去降伏?”首先要应该清楚这些烦恼的生成。连烦恼怎么样生成的你都不清楚,就没法去降伏烦恼。烦恼的生成是由微细到粗,这个过程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去烦恼应该由粗到细,这个过程也应该清楚。有的人盲目的追求了细,要去掉微细的烦恼,但他对粗烦恼不认识,只是干使劲,达不到目标。就像一个人要是不经过一层楼梯,马上就要到二楼、三楼、四楼、五楼,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只是一种妄想。
我们应该知道,在修行过程中去掉烦恼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由清除坚固妄想开始逐渐地往上修,这才是我们正确的修行路。而且不去盲目地追求,不走冤枉道,就从我们当下开始,从我们的周围开始。
有时候师父会告诉:“你去打扫厕所,你去做一些什么事情。”有的人就不干,“这不行,这太粗了,这些活不是我干的,我应该在那诵经、诵咒,这是我做的;我应该去念佛、打坐,这是我做的,那些不是我做的。”我们诵经、诵咒应不应该?是很应该的。但你不知道,你去做其它的事情,同样也正是在去掉烦恼,因为这个烦恼要采取种种的方法来把它去掉,每一步、每一念都要把它空掉,这才能去掉烦恼,你没有选择的余地。
有人说:“我想去掉烦恼,我先去这个烦恼,一会儿再去掉那个烦恼。”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的环境、你的身体和你的整个生命就在烦恼之中。你不可能离开你这个烦恼,找出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或允许你有选择的去掉哪个烦恼。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的烦恼,我们都要去把它降伏住,这才是一个正确的道路,没有选择的余地。
说:“我吃饭,吃这个馒头呢,我可以随便吃;当吃饺子的时候,我就可以控制吃,因为吃饺子是贪心,吃馒头就不是贪心了。”你这一年可能就吃一回饺子,那你就只有那一回才能去掉烦恼,而其它的时间都可以不去掉烦恼。所以说,这种想法是不成立的。
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烦恼之中。因为只要起心动念都是烦恼,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听的,甚至所感触的一切都是烦恼。所以说,必须从当下开始。当下就是没有回避的必要,都要面对现实去控制自己的妄想,不让它起心动念,这就是我们去掉烦恼的最好、最直接的办法。
有的人就好高骛远,追求了种种的方式,明天我先去学密,后天去学教等等。他以为有个方法能去掉烦恼,实际上,真正的方法就是你当下就做起,这是最好的方法。但有的人不行,你不给他个方法,他说:“我就没法去掉,我对自己生不起信心”。这样的人,你就教他一种方法,等他把这个方法用熟了,运用到每个起心动念之中,他才能降伏这个烦恼。他说:“你看,这个办法真好,没有这个办法我降伏不了烦恼。”这些办法是对这种人而讲的。
我们想去掉烦恼,首先要知道烦恼的生起,知道去掉烦恼的层次,同时应该对因缘有所认识。这样的话,烦恼就不会骗你,而且你能把烦恼看清楚,这是我们降伏烦恼最直接的办法。当然,要是细讲起来,这里还有很多。降伏烦恼的办法那是太多了,比如说,严格持戒就是降伏烦恼最直接的办法。因为有了戒,我们就心安;心安,我们的心就定;心定就有智慧,烦恼就会被智慧之剑给降伏。所以说,戒对我们来讲是去掉烦恼最直接、最现实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起了烦恼马上诵戒,受菩萨戒的诵菩萨戒,受五戒的诵五戒,受三皈的诵三皈依,都会把烦恼很快地降伏住。
当然了,还可以写忏悔,每天都写。头一段时间,天津一位女居士来电话表示感谢。她回去以后每天写日记,去忏悔,忏悔一个多月以后发现自己的心特别清净,很多的事情能看开,能放下。她说:“没想到我在很短的时间就能把这个烦恼、习气,自己很多意想不到的毛病都去掉了,而且心特别广阔。”所以她生起了很大感谢的这种信心,这就是忏悔的这种好办法。
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烦恼起来并不能降伏?就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忏悔。为什么我们做事情老是有不如法的地方?发不起那种心?说我的愿力发不起来,或是我的劲使不上,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的忏悔。
鞍山一位女居士,她也是这样去写日记,她讲过这样一句话,她说:“当我走到操场的时候,看到有一块石头,按照往常的习惯我不能去捡它。但是呢,我天天忏悔,我看到石头不得不捡;我若不捡,我忏悔的时候还得忏悔。为了少忏悔我也得去捡。”通过这种方式,她说已经有了主动性去做事情了。
所以说,忏悔能给人力量,给人正见,能约束我们去克服我们错误的知见。所以说,忏悔是很好的办法,我们一定要坚持。普贤王菩萨说过:众生未尽,我的忏悔未尽;众生无有穷尽,我的忏悔无有穷尽。这就告诉我们,这个方法太好了,太清净,应该时时忏悔。
有的人说:“这样忏悔来忏悔去,是不是在重复着过去的错误,增加过去错误的念头?”在表面上看,确实在重复过去错误的念头,但是你要知道,用心不同。你这个是忏悔,是去掉;你那个是增加。用心不同,所以效果必然不同。忏悔不必考虑说:我重复念头了,我今天又念了一遍,慢慢就会变成另一种烦恼了。它不会的。因为你的用心就是想好,就想去掉烦恼。所以说,用心决定了一切。
“把烦恼、知见等扼杀在萌芽状态。”什么叫把烦恼、知见等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句话应该这么讲,知见就是烦恼,当我们生起了一种知见的时候,实际上这个烦恼也就起来了。知见就是烦恼,“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佛在《楞严经》里讲得很清楚:“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最后有人把断句给改了,“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当我们不生出知见的时候,烦恼就降伏了。所以说,要想降伏烦恼,就必须降伏知见。
什么是知见?一切都是知见,只要你起心动念,都是知见。当然了,我们这里也有正确的知见,比如佛的知见。什么是佛的知见?那就是不起心动念,无一切知见就是佛的知见。有人说:“那三藏十二部是不是佛的知见?”是,但是到我们手里就变成我们的知见,我们并没有按照佛说的去做,去理解。我们把佛所说的经、文、字,都当成一种文字、书来理解,而且变成我们嘴上的功夫,并没有落实在我们的行为上。
佛本来讲的是诸法空相,但是我们又着了一个法相。佛讲的三藏十二部都是让我们去掉我们的知见,不要生出任何知见来,那就是佛的知见。我们反而不这么做,而是去背经文,拿经去对照别人。他并不是马上去空掉自己的知见,是对外而不是对内。什么叫对内?那就是空掉你所有的知见,那叫对内,这是个原则。
当然了,我们可以有个层次,有时候做不到这点,我们可以用经、文、咒,来诵、来读、来理解、来降伏我们那些不正确的烦恼、习气和知见。但是在降伏过程中同时要知道,我们用的这种知见也是暂时的,是为了对付那个知见。那个知见去掉了,这个知见马上就得放下,你这样去做才能真正的有效果。否则的话,你又错误的认为:这个水泡灭了,又换成另一个水泡。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这个水泡灭了,是另一个水泡又生起,它并不连续,是我们错误的知见、错误的理解把它联系起来了。
怎么样把这个烦恼和知见在萌芽状态下就能解决呢?首先对烦恼要有个正确的认识。烦恼只是空相,并不具备实体。但烦恼起来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和它的壮大,难以忍受,这是我们有一个相续的知见在起作用。刚才讲了,它就像水泡一样,虽然现出来了,但是不等你去拿它,它已经灭掉了。只是我们认为它并没有灭掉,而且下一个水泡就是原先那个水泡的变化。实际上不是,它并没有变化,它已经灭掉了,是我们的心不相信它灭掉了,而给相续起来了,这个烦恼又重新被你树立起来了。你自己不断地树立烦恼,所以这个烦恼的萌芽永远是存在的,如果你不跟着烦恼走,不去相续,它就会在萌芽状态消失了。
比如说我们正打坐,我这脑子想起了吃大米饭,这时候念一句“阿弥陀佛”或参一句话头“念佛是谁”。本来一个佛号、一句话头已经把这烦恼降伏完了,它已经灭掉了,但你认为没有,我还得回头观察一下,看看“大米饭”这个念头还有没有。当你再观察的时候,这个烦恼又起来了。一观察,这个大米饭还在。实际上,是你自己那种放不下的心,而且不知道“诸法空相”的心又把它相续起来了。我们就这样不断地创造烦恼,我们干了很多的蠢事,这是很可怜的。
想把烦恼和知见扼杀在萌芽状态,具体来讲有很多方法。首先要依教奉行。当别人叫你做事情的时候,你提出你的想法的时候,那就是烦恼。你顺从你的想法了,你满心欢喜,那个欢喜心就是烦恼。这会儿欢喜,一会保证有人给你泼一点冷水,那时烦恼就起来了,变成另一种状态。起心动念都是烦恼,所以我们遇到好事不生欢喜心,要依教奉行;遇到坏事情不起烦恼,依教奉行。这样我们就会把这个烦恼在萌芽状态就处理掉了。
另外,这个烦恼还有多种烦恼。为什么说有多种烦恼?我们知道,有五种般若(编者注:详见后面附录),有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属般若。为什么有这么多般若?就是因为降伏了各种烦恼才得到的般若。所以说,我们想得到般若,首先要把烦恼空掉,空掉它就是功德,烦恼变菩提。这个烦恼啊,因为每天我们每个人的修行不同、层次不同,所以表现也不同。刚学佛有刚学佛状态的烦恼;有了一定修持,有了一定定力,他有一定定力的烦恼。有定力、有智慧的人,虽然烦恼起得很大,但他能降伏。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就是这个道理。虽然是魔高一丈,但它终归会被智慧所降伏的。我们知道,这个烦恼有多种多样,特别是我们有点修持以后,有境界现前的时候,他就认为我已经成就了,认为我已经得到了什么。你不知道,你所见的一切境界皆是烦恼的变化。有境界好不好?好!如果你没有修行,不会有境界,但是境界出现了,同样是你烦恼的一种变化。
有的人说:“我有修行,我能够降伏种种自然界的状态,比如说这个云朵或是什么,我想叫它动它就动,我能呼风唤雨等等,雨也听我的。”在凡夫来讲,确实有很大的本领;在修行人来讲,你根本还没控制烦恼,你不知道你那个神通本领就是烦恼。所以说,有了定力的人,在境界中同样是烦恼。
过去有一个修行人在打坐,突然有个孝子背着他母亲过来了。这个修行人一看:这是魔来了,拿起斧子就给这孝子一斧子。等到这个境界过去了,他出定以后,发现自己腿上有个斧子。这才知道这个孝子是自己的腿,这个母亲就是自己的身体。所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就是灰尘,就是烦恼,但是他不认识。他认为这个东西是从外来的,所以他就给他一斧子。实际上,这一斧子可能把自己砍醒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什么是烦恼。当然了,这些问题谈得过早,但是大家应该清楚,以后遇到境界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去降伏。
这是给大家讲的第三个问题,下面讲第四个问题。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
【五种般若】(出《金刚经纂要疏刊定记》)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四、境界般若。境界即诸法之境界也,谓境无自相,由智显发,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诸法境界,悉本空寂,从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萨亲证本有之智也。后得智者,谓证根本智后,所起化他之智也。)
五、眷属般若。眷属者,即暖、顶、忍、世第一,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此诸法,皆是观照慧性之属,故名眷属般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