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后记

  • 作者: 法护大师著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595
  • 分享到:
瑜珈师法护大师是在他隐居的丛林中写下这本书的。他处在的丛林野兽成群,而内在的丛林就是我们的心境。值此五浊恶世,丛林是邪恶横行处。瑜珈大师了知所有大乘教义,而且领受了全部的传承和教导,他全心投入法的领域故被称为“瑜珈”。他的名字称作法护即意指护法者。他的另一名字:西勒拉元西达则意指护戒者。从修行的初级阶段直至大圆满的证悟,他都一心护持佛法,所以用前面的名字称呼他。戒律是所有证悟的基础,而他严持三种戒绝不轻易违犯,因此又以另一个名字称呼他。这位杰出的心灵至友衡诸所学的全部教程,以诗偈的形式将它们摘录成文。
处在这个五花八门的末法时代,人们习于为非作歹。他们的妄念其实就是一个野兽环伺的丛林。瑜珈上师此志不渝,甚至把调伏最愚痴、粗野的六道众生当做他全部修行的目标、谆谆教悔而不弃舍。后来他将心法传授给教理之王——已证得两种菩提心的阿底峡尊者,由尊者将教理传入西藏。
阿底峡尊者的受戒法名为迪般卡拉•斯里面那那,他生于柴霍(今印度孟加拉省)国王家庭中,他的父亲是“法王”,财富可媲美宇宙王。然而阿底峡尊者如唾弃尘土一般割舍了优裕的生活而投向佛法。他曾自述道:“为严朴放弃尊贵,甚至露宿于坟场,为法历尽艰辛之后,因宿世累积的福德,我遇见了最优秀的法护上师。”法护大师成为阿底峡尊者的主要心灵导师,是因为大师授予阿底峡尊者这些有关心灵训练的大乘教理。阿底峡尊者说:“在所有显密教理中,这两种菩提心的教义是佛陀整体思想的精华。此教义能把妄念净化,使受持者如饮甘露。因为护法上师的赋予,使我能从中得到受用,而不再成为我执我爱的奴隶。”既然我们已受加被,就应停止被我爱的念头所操纵。而所有加被中,又以心灵的加持为最上乘。我们应该以阿底峡尊者为榜样来修行。“在看到超越其它的、至尊的两种菩提心教法在印度和西藏盛行时,我──阿底峡已经传播了它。”“我尽可能广泛学习大、小乘和显密教理,不加杂宗派之见。”为了了解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多学习其它的教义思想。“我认为它们都具优点,特别是一般或罕见的大乘教义。但逢此腐化猖獗的五浊恶世,最深奥的密续教义,对于愚痴的学习者来说,有如吃了毒药一般难以消化。但诸如《利器之轮》的教理,在引领他人开悟方面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对任何人皆非鸠毒。当此之时,我们一味渴求著名的经典,而忽视此教义,这并非可喜这事,尤其是当一个人对于修道的三原则:出离心、菩得心与空慧全然不知时,却寻求密教义,这不是好事。”阿底峡尊者受荐于他的本尊,尤其是圣度母,而将此文与其传承授给仲敦巴。这样作能驯服偏远地区的蛮民。伟大的优婆塞仲敦巴也被称为是的"胜利旗帜"。当时仲敦巴居士是阿底峡尊者最亲的弟子,所以尊者将极密教理传授给他。他行有所成后,传给噶当巴的三兄弟——博多瓦格西、切喀瓦格西和普穹瓦格西。之后,又将教理信托于伟大的喇嘛宗喀巴及其儿子们(师徒之间的亲切称呼)。如此,该教理藉著新旧两代的噶当派广泛流布。
仲敦巴居士和阿底峡尊者将本书由梵文译成藏文。既已领受本教义,我们就该付诸实行。人身难得、上师难求、佛法难闻,报师恩的最佳方式就是依教奉行。
愿见闻者领受法益,依教奉行!
若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若知来世果  今生做者是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心  即是佛教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普愿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