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赞戒论》。
以贪失坏身精一明点,聚集数亿弱小中阴身,
无法托生感受死亡苦,大悲佛子岂能不舍彼?
“以贪失坏身精一明点”:以贪心失毁体内的精气和红白明点。
“聚集数亿弱小中阴身”:很多中阴身的众生到处漂泊,想找机会托生。当有这种事情和行为时,这些众生都会聚集过来想托生。
“无法托生感受死亡苦”:但是除了一些有缘的众生可以入胎或托生外,很多众生都无法托生,因此他们会感受很多痛苦,甚至会因此而死亡。
“大悲佛子岂能不舍彼?”具有大悲心的佛子、菩萨,不可能去做这种伤害众生的事情。
虽然这次《赞戒论》主要是针对出家人讲的,但是你们在家居士也要尽量去守护自己的戒律,这样也不会有什么过错。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出家有出家的戒律,作为一个出家人必须要彻底断除一切不净的行为。如果一个出家人犯了这种错误,有不可思议的过患,因此应当以这种理念或正念来要求自己,守护自己的相续。尤其是具有大悲心的佛子,比如我们现在都已经发过菩提心,这样的人不应该做伤害众生的事情。虽然我们在很多的时候往往会做伤害众生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有惭愧之心,多多忏悔,最好将伤害众生的一切行为慢慢地改掉。也许很多时候我们还做不到不伤害众生,但这是目标,一定要这样要求自己。
烦恼固然很难降伏,习气也不容易改掉,但是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降伏这样的烦恼,一定要改掉这样的习性。断烦恼、改习性有过程,但是必须要改、要精进、要努力。
若有欲修捷道善缘者,为命亦须守第五堕罪,
若毁堕入金刚地狱中,解脱时亦绝无仅有矣。
“若有欲修捷道善缘者,为命亦须守第五堕罪”:成佛有远道、近道和捷径道。近道和捷径道是密乘。“善缘者”指想学密法,想修金刚乘的人。善缘者应该如保护自己的性命一样地守持第五堕罪。“第五堕罪”指密宗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五条根本戒,即失坏菩提心。密宗中所谓的红白明点,就是究竟的菩提心。我们不仅不能失坏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更不能失坏究竟的菩提心,就是红白明点。修密法、修金刚乘的人,更应该守护这样清净的戒律。
现在很多人认为修禅宗、修密宗的人不用受戒,怎么都可以。其实不是这样的,密宗持戒更严,戒律更多。以前阿底峡尊者讲过,他入小乘受持别解脱戒的时候,从来没有犯过戒。入大乘受菩萨戒的时候,虽然也犯戒,但是他都立即忏悔了,从没有让堕罪和相续一起过夜。但是入密乘受持密乘戒以后,所犯的戒律太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密宗要求更严,戒律更多,有成千上万条戒律。入密乘不是很容易的,但若是有修显宗的基础,入密就不难了。若是没有基础而直接入密乘,会很难。
但是现在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密法,所谓了解密法或修持密法的人根本不懂密法,也根本没有修持密法,若是以这些人的行为来衡量密乘,并说三道四、诽谤密法,这是不合理的。很多所谓修密法的人,只会念几个咒语,就开始说自己修密法了,说修密宗不用受戒,可以随便……杀盗淫妄酒什么都做。这是密法的盗贼!
如果你想评论密法,首先应该了解密法,在了解的基础上,若是有不应理、不如法之处,你可以去进行这样的遮破或诽谤。但是在你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地评价、判断。法是法,人是人,佛讲“依法不依人”。如果通过对佛法的研究、对法门的研究,你认为佛法或某法门有问题,你可以提出。但是你不能因为修这个法的人有问题而说这个法是错误的。
失坏明点之第五堕罪,也就是失坏菩提心,这是犯密乘根本戒的,这种人一定要堕落金刚地狱的。
“若毁堕入金刚地狱中,解脱时亦绝无仅有矣”:显宗里讲的最惨烈的地狱是无间地狱,密宗里讲的最惨烈的地狱是金刚地狱。若是失毁誓言,没来得及忏悔,恶业没有清净,死后就要堕入金刚地狱。在金刚地狱里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根本没有解脱的时候。
若失所依甘露月明点,则失能依双运智慧故,
障碍证悟产生众罪业,金刚持众亦应舍弃彼。
“若失所依甘露月明点,则失能依双运智慧故”:失坏所依明点就是失坏能依双运这样一个智慧。“甘露月明点”指洁月般的白明点,这主要针对男众而讲的。对于女众而言,就是红明点。“双运智慧”就是二谛双运的智慧,究竟的智慧。
所依明点它本身就是一个明分,若是失坏了明分,空分也就没有了。没有明分,没有空分,双运的法界也就不存在了。二者是能依和所依的关系,你失坏了所依,实际就会失坏这样一个能依智慧。犹如一桶水,你把桶摔坏了,里面的水自然就会流出去,不可能留存下来。
“障碍证悟产生众罪业”:你失坏了这样的明点,无法在相续中生起能依的双运智慧,不仅障碍证悟,同时也会产生种种非常严重的罪业。
“金刚持众亦应舍弃彼”:修密宗金刚乘的人,应该舍弃、放弃、断掉这样的行为。
精进修持智慧密道时,若失细微明点芝麻许,
则毁众多身界空行城,彼人丧命具有极大罪。
“精进修持智慧密道时”:智慧灌顶和秘密灌顶属于四种灌顶,这都是无上瑜伽,属于内密。修无上瑜伽的人更不能失坏红白明点。
“若失细微明点芝麻许”:如果失坏犹如芝麻许的明点。
“则毁众多身界空行城”:密宗里讲五蕴就是五方佛,五大就是五方佛母。白明点都是佛,红明点都是佛母;自心是佛,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坛城;脉、风都是佛菩萨,毛发都是空行护法。失坏明点就是失坏佛的坛城,失坏上师佛菩萨的生命。若不去忏悔,就有极大的过患。
“彼人丧命具有极大罪”:失坏佛菩萨的生命有极大的罪过。
在密宗里,境界不同,认识也不同。一般而言,认为众生就是众生,蚂蚁就是蚂蚁,杀一个众生就是杀一个众生,杀一只蚂蚁就是杀一只蚂蚁。菩萨乘中讲,众生都是宿世的父母,因此杀蚂蚁也是杀父母。密宗则强调清净观,一切都是佛菩萨,因此杀一只蚂蚁也就是杀一尊佛菩萨,过患非常大。
何时通达实相大净等,具足无念无漏之戒律,
五轮之风明点自在时,尚需解开脉结之助缘。
“何时通达实相大净等”:通过显宗的修法证悟了大空性,才能进入密乘,这时密乘里讲的是大光明。“大净等”是三清净、四平等的境界。
“具足无念无漏之戒律”:当达到这样的境界的时候,所有的分别念都消失了,不持戒而持戒,这时是“无漏之戒律”。
“五轮之风明点自在时”:二脉之风通过中脉进入五轮:顶轮、喉轮、心轮、脐轮、密轮,这些脉轮里的风都变成了智慧风,这时候就会自在明点。修气脉明点就是这个,自在明点就是自在菩提心,这是究竟意义上的菩提心。
“尚需解开脉结之助缘”:这时虽然自在了明点,但是身上一些细微的脉结还没有打开,还需要靠业手印瑜伽这种助缘。这不是普通的男女结合,而是智慧和平等,方便和智慧双运的一个殊胜的妙道。密宗佛像也有双身相,这都是表法,即现和空要双运,明和空要双运,智慧和方便要双运修。它说明一种道理,表示一种真理,不是普通男女结合的行为。
自现觉性萨垛事业者,无贪不变法性大乐源,
清净分别喻义光明智,捷径密宗善巧稀有道。
“自现觉性萨垛事业者”:“萨垛”是菩萨的意思,密宗里讲四种大事业,所有做事业者就是菩萨。自然显现本具觉性的时候,由真正的菩萨来进行四大事业。
“无贪不变法性大乐源”:这时不是贪心,显现本具的大乐。“不变法性大乐源”就是本具的大乐。
“清净分别喻义光明智”:“清净分别”指所有的分别念、戏论都没有了。“喻义光明智”,密宗里讲喻光明智慧和义光明智慧。这时断掉了所有的分别念,显现喻光明和义光明两种智慧。
“捷径密宗善巧稀有道”:密宗里有很多善巧方便的修法,也有稀有难得的妙道,通过这些立即就能铲除业障,积累、圆满资粮,使本具的光明、智慧以及殊胜的境界、正道立即现前。
贪执自净双运义光明,非为作意圣道之正行,
若无解开脉结等功德,空乐觉受模糊乃伺察。
“贪执自净双运义光明,非为作意圣道之正行”:普通的贪执会自然清净,显现现空、明空双运等究竟意义上的光明。它已经远离言思,远离分别,不是作意。这是真正的正行。
“若无解开脉结等功德,空乐觉受模糊乃伺察”:若无解开体内这些细微的脉结的功德(密宗里有解开的方法),暂时的空乐无二之觉受还不是真正的空乐觉受。这种状态是一种作意和分别,不是远离分别的真正的究竟的智慧。
吾虽无有证悟顶乘智,成就师前聆听胜密法,
纵知辨法非法之密要,泄露教言因故不欲说。
“吾虽无有证悟顶乘智”:“顶乘智”就是密宗里讲的究竟智慧,尤其是无上瑜伽里讲的双运智慧。“吾”指作者邬金丹增诺吾。当时在雪域藏地,他是一位最有名气的戒律清净的成就者,但是他非常谦虚。每位大德都有这样不共的功德,他在此处也有这样一个谦虚的态度。他说自己虽然没有证悟双运的智慧,但是他所依止的上师都是成就密法的大德,自己在他们面前聆听过殊胜密法,因此有辨知的能力,能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密法。他的意思是,在此处他不想讲太多密宗甚深的教法,因为他怕泄露教言。
其实什么法都是这样,比如我们讲大乘空性时,也是必须在有缘的众生面前讲。如果给修小乘法的人讲菩提心,尤其是讲大空性,也许他们根本不可能接受,这样对他们只有害没有利。密宗里讲的一切清净平等的境界,也不能随便在哪儿都宣讲,否则也会泄露密法。若众生不是这个法的法器,就不能讲,讲了只有害没有利。
呜呼我与如我浊世众,诚心向法寥若晨星故,
不作无聊之事当利众,反复内观审察极重要。
“呜呼我与如我浊世众”:“呜呼”是感叹,是一种悲哀的语气。他悲哀什么呢?悲哀自己,还有悲哀和他一样的众生——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五浊众生。
“诚心向法寥若晨星故”:白天我们几乎看不到星星。以此喻指诚心诚意稀罕正法的人非常稀少。
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五浊众生不是诚心诚意向法,到这里看看,到那里看看;到这学学,到那学学……飘忽不定,没有真正的希求正法之心。只在意学修条件怎么样?管得严不严?若条件好、管得松点,就想学。这几天在讲戒律,一听到戒律的过患,就觉得要求太严了、太过分了,就想离开。若是再深入地讲,就接受不了,动摇了……这种人不是真心求法的。真心求法的人会不顾一切!即使生活再困难,条件再恶劣,也不会顾虑这些;即使师父、上师对他要求再严格,他也不可能舍弃这样一个机会。末法时期,真正希求正法的人很少很少,大部分人都是跟着别人跑。别人说好就来,别人说不好就跑了。
“不作无聊之事当利众”:虽然你没有犯严重的罪业,但总是跟别人聊天,给家里打电话,要么跑到这边,要么跑到那边,做这些无聊的事。若是真正想解脱,想成就,值遇这么好的机缘、条件的时候,应该像美女头上燃火,懦夫怀里钻蛇一般地急迫修学。一位自认为很美的人头发燃火了,她不可能等待,让火在头上烧一会儿,然后再去熄灭它,不可能!她会立即想办法灭火。一位胆小的懦夫怀里突然钻进蛇,他不可能等,而是会立即跳起来撒腿就跑。一位真正稀求正法、稀求解脱的人,就应该这样精进修行。
不要做这些无聊的事情,总打电话干什么?虽然上山了,参加百日共修了,还总是放不下这个电话,每天都往家里打电话,安排这个事那个事,这都是无聊之事,别做这些事!
“当利众”,此处的“众”在原文中是“自”。
“反复内观审察极重要”:若是真正想利益自己,应该“反复内观审察”。表面上的工作不重要,把这些无聊的事情都统统放下,多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是邪还是正,然后去纠正,保持善念,保持正念。当有邪念、恶念的时候,应立即对治,不让它发芽结果,不让它长大,小的时候还可以对治,长大了就无法对治了。
所谓的“内观”就是观察内心,观察自相续,观察起心动念。真正想解脱、想成就、想圆满,应该反复内观、审察,这是极其重要的。念佛要念心,修行要修心。修行就是改变、转变。尽量要表里如一,尽量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尽量要调整自己的内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以前有位大德,他没有做那么多,就是以正法、佛法观察自己的内心,起一个恶念时就放一颗黑豆,起一个善念时就放一颗白豆。刚开始时全是黑豆,没有白豆,慢慢修正,后来全是白豆,没有黑豆,这时他成就了、圆满了。
内心唯求今生之美名,外表虽现善妙亦希忧。
“内心唯求今生之美名”:内心只为求今生的利益——名誉、财富等。现在很多人出家是为了今生的利益,修行也是为了今生的利益。只求今生的名誉、财富等世间八法,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外表虽现善妙亦希忧”:“希”是欢喜。“希忧”,就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伤心,患得患失。尽管外表上装得很庄严,很如法,很善良,很精进,走路都好像不会走一样,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特别精进,特别清净。但是内心里只求今生的利益。出家就是为了能得到供养,学修佛法就为了宣扬自己或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世间利益,不是为了弘法利生。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装得很好,但心里都是患得患失。有人表扬时,就高兴;有人诽谤时,就伤心;有人供养时,心里就舒服、就欢喜;稍微有一点点对境,对方不太恭敬,甚至没有供养时,心里就忧伤。这样出家是没有意义的,这样修行是没有意义的。
虽与美女朝夕共相处,若思无欺因果不束缚,
否则外相虽装守持戒,然被时境外缘所转变。
“虽与美女朝夕共相处,若思无欺因果不束缚”。此处讲的是“美女”,这是针对男众讲的。若针对女众讲,就不是美女了,是“帅哥”吧。虽然吃喝玩乐都在一起,但是也不会造业。因为相续中已经有正知正见了。什么叫正知正见?就是懂得因果,深信因果。以因果正见来守护自己相续的人,不会做不该做的事情,他能把握自己。“哎呀,不行了,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接触的太多了……”你可以允许自己,但因果不会允许你的。你若是造业,就要感受痛苦。
一个具有正知正见的人在哪里都一样,若是没有正知正见就会造业。这里主要讲的是正知正见,应该懂得因果,应该深信因果。若是懂得因果,深信因果,对境再大也没有事。
这几天我们为什么要讲《赞戒论》呢?这里讲的是受戒的功德、破坏戒律的过患,就是因果。受戒叫行善,破戒叫造业。若是能受戒,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会得到善报,会有很多的福报与功德。但是若破戒了,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都会得到恶报,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你若是明白了、深信了,无论你是否穿法衣,无论在哪里——在山上还是在山下,都一样能守护戒律,都能保持清净,这是最重要的。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自心清净,自身干净就行。说什么的都有,这都不重要,这只是别人的看法或是说说而已,主要是自己在因果面前清白,在上师三宝面前无愧。做为一个修行人,应该这样要求自己。对我而言,我的见证者是上师三宝,在他们面前我心里无愧就行了;我的标准是因果,在因果面前坦荡、能过得去就行了。
若是你懂得思维因果不虚,不可能被贪心、欲望束缚。若是你被贪心、欲望束缚了,就会无法控制,一定会犯戒的。若是没有被贪心、被欲望束缚,你是自在的。我们犯戒是因为烦恼,我们变成了烦恼的奴才。贪心一上来就犯戒了,贪心一上来就造恶业了。若是没有生起贪心,就不可能造业。当贪嗔痴慢疑一生起来时,我们就没办法了,就要造业,就要犯戒。在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没有生起来的时候,在没有五毒烦恼的束缚的时候,我们是自由的,不可能做这些事情。虽然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但是没有被欲望束缚,没有被贪心束缚,所以你是自在的,不会犯错误的。
“否则外相虽装守持戒,然被时境外缘所转变”:否则虽然在外相、表面上装着守持戒律,但是因为内心里没有正知正见,一旦遇到对境时就露馅了,就会犯戒犯错。
虽然出家了,虽然表面上很清净,“我在守持戒律”,“我是出家人,我是法师”,看着很清净。若是相续中没有正知正见,虽然暂时在外表上装得很精进、很清净,但是一遇到对境的时候,还是凡夫。如同水里的石头,看着好像有了变化,拿上来一会儿就干巴了,和以前一模一样,一点变化都没有。
故当再三思维来世业,坚定誓言不为外缘害。
应当再三思维因果利害,思维若是破戒了,今生来世会遭受什么样的痛苦;若是守护住了戒律,今生来世会得到什么样的功德和利益。与此同时,自己内心的誓言也就更坚定、更稳固。这样的人不会被外缘转变,也不会受到外缘损害。即使外缘来了,也不会有事。否则,就会被转变,无法能够守住戒律,就会受到损害。
然亦会遭恶魔之危害,恒以恭敬清净之信心,
猛厉祈祷上师莲花生,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
真的,得人身不容易,闻到佛法不容易,能够这样守戒、修行,都不容易。守戒越清净,修行越精进,也许违缘越多。慈悲的佛陀快要成道的时候,那些鬼神恶魔都来阻碍,不让他成道,但是却没能障碍得了。
现在有人说:“我原来挺好的,学佛以后怎么越来越不好了呢?我原先是个很善良、不会造恶业的一个人,怎么学佛以后越来越恶劣,越来越不像话了呢?”然后就开始动心,甚至灰心了,这也是一种魔,也是“遭恶魔危害”。
不是你学佛以后越来越不好了,是你学佛以后才发现了自己这些不好的地方。以前你总认为自己挺好、挺善良的,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以前你总是维护自己,赞扬自己:“我这个人很善良,从小就不会造恶业,从来没有对不起过别人,怎么别人还这样对我呢?”心里很委屈……这不是事实。以前你有点太重视自己了,在你的心目中,自己的位置太高了,太完美了。现在学修佛法后,拿佛法里讲的善恶标准一衡量,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坏啊,这是进步。你现在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件好事。我们有一句法语: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成就。自私自傲都是要彻底放下、断掉的。我们以前都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太自傲了,总把自己看得非常完美。学佛人不能自傲,学佛人不能自私。
有的人稍微懂点佛理,稍微掌握一点知识,就很傲慢,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了,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了,这也是一种魔,也是着魔。现在有很多人打电话过来问我,“师父啊,我好像有几个证量,我想确认确认。”你的证量还用我来确认吗?这说明这种人还是什么也不懂。
在修行中,遭受恶魔的危害也是各种各样的。尤其是稍微精进一点的时候,也许障碍违缘更多。那怎么办?
“恒以恭敬清净之信心,猛厉祈祷上师莲花生”:“恒时”指不是一天两天。我们念《金刚七句祈祷文》已经有三四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重视,都挺精进的。现在大家却好像都圆满、成就了似的,不念了,也不是很重视了。即使你圆满了,也应该为众生念,因为很多众生还没有圆满。祈祷不应该是一时,而应该是恒时。
恒时以特别虔诚、恭敬的心猛厉祈祷莲花生大士。阿弥陀佛为什么幻化成莲花生大士?就是为了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末法时期的众生邪思邪见太重了,魔力太严重了,所以阿弥陀佛特意幻化莲花生大士。
“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若是能猛厉、一心祈祷莲花生大士,在一切违缘、灾难当中都能胜利。莲花生大士亲口说的,若是能诚心祈祷我,没有遣不除的障碍,没有消不了的违缘。一切违缘障碍都能消除,一切违缘障碍都能遣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再多的磨难、违缘或障碍,也不可能将你转变,你就能胜利。所以要一心祈祷莲花生大士,恒时祈祷,即每天、每个小时、每分钟都要祈祷莲花生大士。
若于殊胜佛法起信心,仅剃头发披红黄僧衣,
果报现后善因得增长,经说种种善聚妙功德。
“若于殊胜佛法起信心”:此处讲的是出家的功德。出家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饱穿暖,不是为了安度晚年。出家是因为对正法生起了信心。“哎哟!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太殊胜了;哎哟!佛法太殊胜了;哎哟!能出家修行太有福报了。”觉得出家殊胜、稀有,非常欢喜。
“仅剃头发披红黄僧衣”:即使没有其他太多闻法修行的功德,而仅仅是把头发剃了,穿上红黄色的僧衣。
“果报现后善因得增长”:“现”是现世今生。“后”是来世来生。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一切善因善法都能增长。
“经说种种善聚妙功德”:佛在经中说,这样的人的所有的善根和功德自然而然慢慢都会圆满。
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真正的信心,仅仅剃掉头发、穿上僧衣,今生来世的一切善因、善根都能增长,种种善根、功德都会逐渐圆满。可见,仅剃掉头发、穿上法衣的功德也是不得了。
往昔受持如海圆满戒,浊世一日受持一分戒,
佛说此德较前更殊胜,欲善之人何不勤持戒?
“往昔受持如海圆满戒,浊世一日受持一分戒”:“往昔”指圆满时期或正法时期,比如佛在世的时候。“如海”形容多的意思。“圆满戒”如别解脱戒、比丘(尼)戒是圆满戒,是具足戒。在圆满时期或正法时期,于一生一世中受持比丘(尼)戒,不如在末法时期五浊恶世时受持一分戒。我现在为什么要求大家多受持八关斋戒,也是这个原因。
“佛说此功德较前更殊胜”:在圆满时期受持一生一世的具足戒,不如在末法时期,在一日一夜中受持一分戒。比如不杀生,谁都做得到,但是大家都不懂受戒的功德,都不会受戒。一说受戒就找借口:“我现在可不行”。就是想造业,没有别的意思;就想多造业,看看上山能不能造业,也许到山上也能造业。
“欲善之人何不勤持戒”:“欲善之人”就是喜欢善法的人,真心想修善根的人。“何不勤持戒?”为什么不精进勤奋地受持戒律呢?应该勤奋、精进地受持戒律。末法时期受戒,功德太大了,意义太大了。哪怕受持一日一夜的戒律,哪怕受持一条戒,功德也不可思议。所以喜欢善根的人,不应该对受戒生起厌烦心,不应该一讲受戒就不想听了,若是听都不愿意听,就更不用说受戒了。喜欢善法、喜欢修善根的人不可能不精进、勤奋地受持戒律。
具戒之士足下践踏尘,梵天帝释为供亦顶戴,
有智之士为何不应令,美名飞幡飘扬三有界。
“具戒之士足下践踏尘,梵天帝释为供亦顶戴”:此处讲的也是出家人受戒的功德。“具戒之士”是受持戒律且戒律清净的人。具戒者走路的时候,脚下踩踏的微尘、土尘,梵天王、帝释王等都顶在头上,供起来。
在世间来说,梵天王、帝释王地位最高,名气最大,是最有势力的,神通神变也是不得了。但是他们都没有受持清净戒律,都被欲望束缚着,所以出家人走路的时候,足下的尘土、微尘,梵天王、帝释王都会顶戴供养,因为这个人的功德太大了。梵天王和帝释王最起码也有一点正知正见,他们知道持戒的人不得了,持戒的功德不得了。
现在人间很多凡夫没有这样的分辨能力,他们也不知道出家有那么大功德,受戒有那么大的功德。不用说出家人走过的土,连出家人人活生生地走过来,他们也不一定能感觉到殊胜,这是他们愚痴,是他们的问题。梵天王、帝释王虽然还是凡夫,但是他们也有点分辨能力,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他们不羡慕有钱的人,他们有数不清的财富;他们不羡慕有权的人,他们有无上的权力。即使世界级的明星来了,他们都不可能羡慕,也许看都不会看。即使世间的国王、总统来了,他们也根本不可能看。世界级富翁和梵天王、帝释王相比,他们还是穷光蛋,所以梵天王、帝释王是不会羡慕这些人的。若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一个戒律清净的人来了,他们就会心服口服。“哎呦!我还没出家呢,这个清净的戒律我没有。”他们知道持戒的功德大,开始羡慕了、恭敬了。也许他们心里很惭愧,不敢直接与你打交道,你走过去了,就把你踩踏过的土拿过来,然后顶在头上,供起来,因为功德太大了。你看出家的功德多大啊!
“有智之士为何不应令,美名飞幡飘扬三有界”:真正的出家人、清净戒律的人,他的美名会传扬整个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可以说人界、龙界、天界。三界的众生都知道,这个人了不起,不得了。
“不对吧,世上清净戒律的人肯定有,但是好像我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是因为无明。无明的人就像个盲人,不算!具有智慧之眼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他们才能看到,那些盲人看不到。今天阳光这么足,一个盲人看不到,这不是阳光的问题,这是盲人的问题,他自己眼睛有毛病。同理,凡夫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智慧之眼,所以看不到。这不是出家人的问题,也不是清净戒律的问题,是凡夫的问题。无论在天界、人界还是在龙界,无论在欲界、色界还是无色界,具有智慧的众生都能看到,具有智慧的人都会羡慕,都会赞叹。
你要有正知正见,佛法里讲的是真理,佛法里讲的是智慧,大家应该有这样的接受能力,否则就会生起邪见。好,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