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波罗蜜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九》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三、称许妙说
于诸妙说,施以善哉。
对一切世出世间的妙说都要给予称许。
所谓妙说,即一切世间的布施论、持戒论、生天论,出世间的苦论、集论、灭论、道论,合乎道理无颠倒地宣说,称为妙说。凡是正确的言论,都应称赞肯定。这也是摄善法戒之一。
四、赞美有德
于有功德补特伽罗真诚赞美。
对具有功德的人,要发自内心真诚地赞美。
不论对方具有戒、定、慧等哪方面的功德,都应如实赞扬,让他生起欢喜心。赞扬时内心没有谄诳,叫真诚赞美。
五、随喜福业
于十方界一切有情一切福业,以胜意乐起净信心发言随喜。
对十方世界中一切有情的一切福业,都以强烈的欢喜心生起净信心,发表言论赞叹随喜。
此处随喜境极其广大。虚空无量无边,虚空中的世界无量无边,世界中的有情也无量无边。在这无量无边的有情中,无论谁修了布施、持戒、禅定等任何福业,都要以强大意乐发起清净信心,不只内心欢喜,还要发表出言论赞叹,生欢喜心。
六、安忍违犯
于他所作一切违犯,思择安忍。
对其他众生所作的一切违逆触犯之事,菩萨都通过思惟观察而安忍不动心。
他人对菩萨打骂、嗔恨、轻毁、戏弄、呵斥,乃至作其它种种能令人愤怒的事,叫做“一切违犯”。
“思择安忍”,重在思择。“思择”是安忍的方法,由如理思惟,就能在受到损恼时,内心不起嗔恚。(具体如何思择,将在讲安忍度时详细讲解。)
七、回向菩提
以身语意已作未作一切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大乘行者经过一段学习,真正在心中建立起菩提誓愿,就是已经发誓为了圆满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我决定要取佛果。
从发菩提心开始,直到成佛之间,永远不能舍弃菩提誓愿,也不能和誓愿相违。也就是,从今以后,唯一为了成就菩提这一目的而修行。按这样,理所当然,一切已作和未作的善根都应当回向无上菩提,使其都成为进趣大菩提的资粮。若不这样做,就和菩提心相违,犯了摄善法戒。
八、常发正愿
时时发起种种正愿。
时时应发起种种普贤行愿所摄的正愿。
九、供养三宝
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佛法僧。
以财物和正法所摄的一切种类的上妙供养具,向佛法僧三宝殷勤地供养。
总结:
于诸善品,恒常勇猛精进修习。
长时间不间断,是恒常;内心无怯弱、无退屈,是勇猛;心识勇悍堪能摄受善法,是精进。
总之,对以上这些善法品类,应恒常、勇猛、精进地修习。
亥三、护持、增长善法的方法
于身语意住不放逸,于诸学处正念正知,正行防守,密护根门。于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修觉悟。亲近善士,依止善友。
“于身语意住不放逸”: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心念都安住在上述五支所摄的不放逸行中。自己的心时时能安住在不放逸中,即是“住”。
“护持正念正知”:对于菩萨诸学处,时时保持正念正知。由自己修学所成就的正念,不让它失坏,明记不忘,叫“保持正念”。由正念的摄持,让自己无颠倒地了知此是菩萨所应作,此非菩萨所应作,知道自己此时的行为是否颠倒,倘若颠倒,便立即回到不颠倒的境界,这叫“护持正知”;以正念正知来守护自己的功德,不让它失坏,叫“护持”。
“正行防守,密护根门”:能无颠倒地修行眼根律仪乃至意根律仪,防守自心在六根接触六境时,不让心堕到染污中。
“于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修觉悟”:饮食要知量,不能吃得过多或过少。睡眠方面,除了中夜之外,初夜和后夜都不睡眠,长时修习觉悟法门。
然后是亲近善知识、依止善友。
于自愆犯审谛了知,深见过失。既审了知,深见过已,其未犯者,专意护持,其已犯者,于佛菩萨同法者所,至心发露如法悔除。
菩萨应常常反省自身,真实深刻地了知自己违犯菩萨学处的过失,深深察见自己哪些方面不对、哪些方面没有去实行。
这样“审谛了知深见过失”之后,对未违犯的学处,就要专心护持;对违犯的学处,就在佛前、菩萨前或同法者前,诚恳地坦露自己的过失,然后依法忏除。
如是等类,所有引摄、护持、增长诸善法戒,是名菩萨摄善法戒。
“引摄”,即没有生起的善法让它生起,引生它、摄受它。“护持”,即已生起的善法不让它失坏。“增长”,即让已生的善法进一步增长。
以上如是等种类的所有引摄、护持、增长的诸善法戒,就叫菩萨摄善法戒。
酉三、按《菩萨地》宣说圆满摄善法戒之因
即以下十种因。
一、布施渐次
又诸菩萨已能安住摄善法戒。
又诸菩萨已经能安住于摄善法戒中,如何安住呢?
若于身财少生顾恋,尚不忍受,何况其多。
如果对色身和所拥有的财物稍起贪著心,尚且不忍受,何况生起大的贪著心。
这是说布施的渐次相,即菩萨对内身外财,在应当布施众生时,就立即施舍,不顾恋身财。如果生起少分顾恋,尚且不能忍受而迅速遣除,何况让它增长到多分。
菩萨不能忍受自己顾恋身财,这是布施波罗蜜多的开始,由此能让布施生起、不退及增长,便称为布施渐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