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我们要注意到“世间乐终归坏灭之故,不可信赖”这一点。例如认为住在优美的风景区能得到真实安乐,这只是表明我们并不了解它的真相。虽然短暂的疗养似乎令身心舒适、安逸,但当离开时,这段时间的享乐也随即烟消云散。起初寄望它带来安乐,最终却是心中空荡荡的,并没有得到真乐,甚至在不得不回到恶劣环境时生起痛苦。可见不应相信环境能给予安乐。

美味佳肴能带来安乐吗?正当享用时,似乎真的得到了乐,但盛宴过后,没留下任何乐受,舌头上、口腔里没有任何乐安住,甚至在后来不得不进食粗茶淡饭时生起痛苦。最终的结果是零或是负值,享用饮食的快乐可信、可靠吗?能靠它得到真实的安乐吗?

又比如,节日晚会上灯火辉煌、欢歌笑语,各种精彩的节目赏心悦目。这是真实的安乐吗?曲终人散,人去楼空,更觉寂寥落寞。我们得到了什么呢?

又比如,人们羡慕的权势地位在得到时感觉十分幸福,实际如同夏日彩虹,只在空中妄现一下就消失了,这类法有何实义?依靠它真能使我们得安乐吗?

以此类推,一切大大小小的世间享乐,既然都是缘起生、刹那灭的法,就必将彻底灭尽相续。看到最终的结果,就知道有漏乐靠不住、不可信,不能依它获得真正安乐。

以上观察了有漏乐是因缘所作,因而是无常性,终归坏灭。世间中无论显现多大、多久的五欲乐,最终都坏灭无存;无论环境、身体、受用哪方面的乐受,都不可靠,或无有可得的实义。

从“无常”的角度观察世间,曾经显现的有漏乐受都一个个消失不见。之后,又在心前出现种种有漏乐,过后又消失了。一次次地显现,一次次地消失,有漏乐是这般欺诳!《解脱明道》中说:“现似安乐欺诳变坏性”,重点也在于观察所谓轮回乐的真相。总之,有漏乐如空中白云,风吹即散,哪有可信之处?

二、有漏乐利小害大

依于贪著五欲乐将造成无量难忍的恶趣等苦,并且混杂着能障碍趣入解脱道等过失垢染的有漏乐,利益微小,过患至大。

世人都认为追求安乐天经地义,人生一世应当尽情享受环境、身体、受用等安乐,有谁会追求痛苦呢?

当然,避苦趋乐是有情内心的基本愿望,没什么不对。但安乐有有漏、无漏之分,需要辨别取舍。一般人误认有漏乐是真实安乐,由此生起颠倒乐执;以佛法的眼光来看,这种乐利益微小,过患巨大。

我们做任何事,都希望它能带来利益。如果知道某种事利益小、过患大,就会放弃不做,犹如商人预知某项投资只会大亏血本,便不去实施。

很多人没有观察有漏乐的利益、过患,不了解有漏乐的巨大危害,反而以非理作意夸大五欲享乐,这是众生的愚昧错乱。(上面讲诸行无常时,说到众生有执著有为法常住的错乱;现在讲有漏皆苦,可以观察到众生的另一错乱——以苦为乐。)这种错乱如果不能经由观察破除,就会一直存留于心,每当见到有漏乐时,像看到可意亲友那样,立即耽著、求取。

总之,没有确认到有漏乐的体性和作用,就很难止息对有漏乐的贪求。因此,应当具体观察有漏乐的利害。

分二:

(一)观察有漏乐利益微小;

(二)观察有漏乐过患巨大。

(一)观察有漏乐利益微小

有漏乐的享受都有尽头,受用穷尽时将一无所有。比如受用饮食,过喉就没有滋味。而且,有漏乐不能带到后世,不能作长久的利益。

从细无常上观察,五欲的享乐仅仅显现一刹那,不住第二刹那而随即坏灭。受用五欲乐不能引生任何未来或后有的安乐,所谓的利益不过是一刹那的幻受。

《资粮论》中说到:“所有受欲天,彼亦无乐心,遭欲贪炽燃,内火而烧煮,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享受欲乐的众天并未得到真实安乐,他们享受欲乐时内心遭受着贪欲炽燃的煎煮,心散乱在五欲当中,怎么会有真正的安乐呢?

(二)观察有漏乐过患巨大

分二:

1、依靠贪著五欲乐将造成难忍、无量的恶趣等苦;

2、混杂着能障碍趣入解脱道等的过失垢染

1、依靠贪著五欲乐将造成难忍、无量的恶趣等苦

(“等”字包括人间、天界种种苦恼以及生死流转之苦。恶趣苦,指堕入恶趣遭受被割肉、剔骨、剥皮、分裂等大苦。)

(1)贪著现世五欲乐→造非福业→感召三恶趣种种难忍、无量苦报

首先观察贪著五欲如何引发烦恼:得到了,希求更多、更好——由贪引贪;没得到就发嗔恚——由贪引嗔;为得到五欲享乐,与人竞争——由贪引争;得到五欲享乐,自诩高人一等——由贪引慢;不能容忍别人圆满——由贪引嫉;享受五欲,内心散乱——由贪引散乱,如此无量种种烦恼都是因贪而引发的。《瑜伽师地论》中说:“此中诸受欲者所有欲乐,是随顺喜处,贪爱所随故。是随顺忧处,瞋恚所随故。是随顺舍处,无简择舍之所随故。”(欲乐是随顺生喜之处,其后贪爱跟随的缘故。欲乐是随顺生忧之处,其后嗔恚跟随的缘故。欲乐是随顺生舍之处,其后愚痴跟随的缘故。)

观察世人贪著现世欲乐,造集各种非福业,而感召无量恶趣苦报。例如,贪著口味而杀生,须堕入地狱多劫受苦以还业报,从地狱脱生为人,还要偿还五百次生命;贪著女色,造诸淫业,须在铁柱山地狱被铁树的尖刺刺穿、被飞鸟啄掉眼珠等而还报;贪著财产,造欺诈业,须堕入饿鬼界受苦或作牛作马,以偿还业债……由贪著五欲,举步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造成无量难忍的恶趣苦痛。

(2)贪著来世五欲乐→造福业→感召后世生死等苦

观察:今生为了求得来世的享乐而修福、持戒,在来世享乐时又造恶业,到了第三世就堕落恶趣、长时受苦。这堕恶趣的后苦也来自贪著五欲。

(3)增长无量生死

按照十二缘起链中的一段,观察由贪著欲乐将随增生死因缘。

在十二缘起中有这些环节:

受 →爱 →取 →有 →生、老死

以享受为因缘则增长爱,以爱为因缘则发生求取冲动;“爱、取”这两支是感召生死的主因,由爱、取烦恼滋润业种,必定感召后有生死。故可决定:贪著欲乐,念念增贪长爱,以此将增长无量生死。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然三有乐任受几多,非但无饱,后后转复增长贪爱。由此长夜驰骋生死,经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然其安乐不及一分。”(三有中乐,无论受用多大量,非但不会就此满足,反而将在后时辗转增长贪爱。以贪爱力增长故,为其牵引,长劫驰骋于生死中,无量劫中感受极其难忍诸大苦聚。纵使有些微享乐,也远不及所受苦痛的一分。)

《华严经》里有一首偈这样警策说:“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未能承事恒沙佛,未从佛闻如是语。”(你应忆念宿世为追求五欲,徒耗了从此身一直到受生初际的一切身命,在如此极为漫长的时间里,自己也曾值遇过恒河沙数诸佛,但都由于贪著五欲而未能承事,未能在诸佛前听闻如是法语。)曾经有过的世间圆满是那么欺诳不实,只让我们饱受无数无意义的大苦。以前为此已经浪掷了无数身命,今后若再不鞭策自心精勤修法,则仍会徒劳生死。应当思维此理,使心深生厌离。

2、混杂着能障碍趣入解脱道等的过失垢染

失坏出离心

耽著五欲乐与出离心相违。出离心是见到世间盛事纯是苦的自性,毫无实义,从而希求出离的意乐。贪著五欲则是视欲乐为真乐,耽著不舍。此不但与希求出离的心态相违,而且愈贪著五欲,就愈深陷其中,不思出离。

以前印度的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位菩萨,共同发愿,求生兜率,约定谁先见到弥勒菩萨,就回来相报。

后来,师子觉首先往生,多年来杳无音讯。随后,世亲菩萨往生,过了三年,才回来转告无著菩萨。

无著菩萨问:“为何耽搁这么久才回来?”

世亲菩萨说:“我到了兜率天,听完弥勒菩萨讲一座法后,就立即回来。天界时间长,所以人间已过了三年。”

无著又问:“师子觉现住何处?”

世亲说:“他生在外院,里面太享受,他以五欲自娱,还没见过弥勒菩萨。”(《西国传》)

这是在天界享受欲乐而失坏出离心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