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往生居士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 ︱ 智圆法师.讲授 ︱

明朝周廷璋,云南人。为人淳朴,治家不计有无( 理家不计较财产的有无 ),有一点财物就散给穷人。人家跟他讲话,他就笑笑,有人讽刺他、辱骂他,也只是笑笑而已。

平时心里向往佛法,早晨起来一定念诵《金刚经》《弥陀经》《观音经》各一卷,念完了觉得很充实。他说:“我不离日用,不涉贪爱,如此而已。( 我不离开日常生活,只是对人、对事心里不涉及贪爱,只是如此而已。 )”

到他87岁,清明上坟,告别自己的祖先。回来就对妻子说:“我要走了,阿弥陀佛来接我,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来了!”过一会儿,又说:“观音菩萨说我要断荤五天,可以去西方。”这以后每天吃一碗粥和一点蔬菜。到了日期,洗好澡、穿戴好衣冠,让子弟诵七佛名号,自己诵经。念完,端坐就走了。第二天,有香气从他身体里发出,面貌如生。

明朝程见山,天性孝友(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年少时经商,以后舍弃,住在家里精研佛理,礼诵都有定课,即使繁忙也没有荒废。到了晚年更加寂静,每天以禅观为业。后来他生病很重。家里人正慌乱时,他说:“你们不要出声,我正清净心念,以西方为归。我平生的所愿,今天终于圆满了!”说完就往生了。当时76岁。

明朝张守约,浙江秀水人。家里贫穷,但喜欢布施。他倡导志同道合者一起广行利人之事,所做之事不下百千种。晚年,谢绝世间事,每天吃米饭蔬菜,诵西方佛名。曾经仿照寒山诗,写了三百首诗,激励劝发僧俗二众以净土为归。

他的妻子陶氏自从嫁给守约后,也每天课诵不断。守约去普陀山拜观音菩萨,陶氏对两个孩子说:“我平时参是心是佛,今天才悟了。娑婆因缘已尽,我走了!”到了日期,她就端坐往生了。第二天,守约朝山回来,办理她的丧事。不久,棺材上生出青色莲花,有五朵。

明朝庄广还,嘉兴桐乡人。少年时为儒,后来学医。40多岁时,对世间的事颇生厌离,于是就从事养生术。久而久之生病了,感慨地说:“我怎么不能做天地间的一个闲人呢?”于是就建造一个小园林,在里面叠石成假山,种花种树,一个人在里面啸歌。有一天,见到花开花落,顿时觉悟身世无常,就把园林毁了,闭关坐禅,取了《金刚经》等很多经读诵。

偶尔一次到杭州游玩,遇到一个老人,跟他谈起学佛。老人说:“你学佛以谁为师?”他说:“没有师父。”老人说:“你没读过柳宗元的《服气书》吗?云栖山有莲池禅师就在旁边,你为什么不去拜师呢?”他说:“那好!”就徒步走到云栖寺拜见莲池大师。大师传授他念佛法门,从此受了五戒。回家后,每天念佛五万声做为功课。不到半年,心地寂然。80岁时,再到云栖受菩萨戒,归老于家。

平常怜惜同乡的人不知正法,多数学邪教,就阅读净土经论,采集其中的要语,称为“净土资粮集”,来引导大家信入。这以后,同乡的人都受他教化。

明朝鲍宗肇,绍兴山阴人。家族世代信佛。宗肇20岁后,就断绝荤酒。能背诵《法华经》《楞严经》,每天背一遍。

他父亲叫他在嘉兴卖纸,很生气他降价卖出,就罚他跪下。很久他才起来,这期间他已经默默诵完了一遍《楞严经》。

他曾经随紫柏、散木诸禅师学法。晚年归心于云栖,坚志净土,同时努力研习李长者的《华严合论》、永明大师的《宗镜录》诸书,信解通利,自号为“天鼓居士”,写的书取名为“天乐鸣空”。

临终时,嘱咐儿子设斋,邀请法侣王季常等和数位出家人,共同念阿弥陀佛。到太阳西下时,忽然合掌,辞别大家说:“和各位永别了!”说完就结跏趺坐化去。

明朝庄严,字平叔,松江华亭人。对佛法了达很深,引导同修。除了衣服鞋子,剩余的都布施给别人。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婿,他都看得很淡。闲居时作诗词,都很清远有韵味。曾写过一首“满庭芳”的词说:“六十余年,片时春梦,觉来刚熟黄梁,浮华幻影,有甚好风光。( 60多年只是片刻春梦,醒来黄梁才刚煮熟,这短暂的梦境就像虚花、幻影,虚妄里有什么好风光呢? )冷眼轻轻觑破,急翻身蹬断丝缰,儿孙戏从他搬演,何必看终场。( 冷眼轻轻看破这世间事,在轮回里要急求翻身,蹬断这丝丝缠绕,儿孙的戏让他自己去演吧!何必要看到戏演到终场呢? )青山茅一把,残生活计,别作商量,但随缘消遣,洗钵焚香。( 最终的结局只是青山坟墓上一把茅草,这残余的人生活计没什么可商量,只是随缘消遣,洗钵烧香。 )先送心归极乐,恣逍遥,宝树清凉,堪悲也,回头望处,业海正茫茫。( 人生第一事是先把心送往西方,自在逍遥、宝树清凉。可悲啊!回头望去,业海茫茫。 )”

天启四年,他在朋友胡子灏的园林中往生。昆山王弱生记录下他所写的词,认为数年中所见的学道人,以平叔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