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往生比丘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 ︱ 智圆法师.讲授 ︱

明朝憨山大师,名德清,字澄印。憨山是五台山境内的山峰。大师在五台山时,自己取名为“憨山”。俗姓蔡,南京全椒人。母亲梦到观音大士抱着孩子交给她,就生了大师。

7岁,叔父死时,尸体躺在床上,就问母亲:“叔父哪里去了?”由此对生来死去的问题疑惑不解。9岁能诵《普门品》。12岁辞别父母,进南京报恩寺,依投西林和尚。

当时内江赵大洲见了,很觉奇异,就问:“你图作什么?”答:“图作佛!”大洲抚摸说:“孩子!将来你要做人天师!”

13岁受《法华经》,四个月就能背诵。于是依次读诵诸经和世间书籍。

19岁遇到云谷大师,大师以参究向上事勉励他。就取来《中峰广录》,读时大快。不久落发,修念佛三昧,日夜不断。一晚,梦见阿弥陀佛现于空中,白毫相分明,观音、势至左右侍奉。从此每次入观,三圣相都明显而现,对佛法的信心也就更加坚定了。

这年冬天,依无极法师受具足戒,听讲《华严玄谈》,悟入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因为仰慕清凉国师的为人,发心想去五台山。

第二年依云谷禅师在天界寺坐禅,发奋参究,背上长了疽。当时在伽蓝神前祈祷:“愿诵《华严经》十部,给三个月让自己圆满禅期。”祈祷后睡熟了,早起豁然而愈。

又过六年,要去五台之前,来北京参遍融、笑岩诸禅宗大老,入盤山过夏。第二年,与同参妙峰在蒲板结冬。

师往常读肇公《物不迁论》,读到“旋岚偃岳”一段时,对所释大义心有疑惑。到这时,阅到“梵志说:‘我还是从前的人,不是从前的人。’”恍然有悟,作偈说:“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峰问他的所得,师答:“夜来见河边两个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

于是和妙峰来到五台,进了龙门。有几间老屋,在里面宴坐,单提一念。有来访的人,只是看着而已。

当时正值春夏之交,时常刮大风,流水冲击犹如万马奔腾。就以此叩问妙峰,妙峰说:“你不见古人说:30年闻水流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耳根圆通。”师以为然。

溪水边有独木桥,在上面静坐经行。久之,忽然忘掉身体,万籁俱寂。从此,水流声不再入耳。

一日,吃完粥经行,忽然站着入定。等到起定,光明湛然,寻觅身心了不可得。当时说偈:“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不久到了雁门,在主兵备道胡君家里,入定五昼夜。胡君摇他不动,在耳边鸣磬几声,才出定。回山刺血写《华严经》。每下一笔,念佛一声,念念不断。久之,动静一如,得大自在。

当时神宗没有太子。万历九年,李太后派官到五台山建祈储道场( “祈储”就是求太子 ),道场由妙峰和大师主持。第二年生了光宗。

不久大师隐遁到东海牢山( 就是《华严经》所称的那罗延窟 )。在山南建茅屋居住。太后听到,派中使再次征召,也不应。太后赐予三千金建造寺院,又坚决辞谢。中使不敢回去报告。大师说:“古来有矫诏赈饥之事( 就是假称皇帝的诏书,用来赈济灾民 ),山东年景不好,以此广大太后的仁慈,普济灾民,不也很好嘛!”中使听从,把金子尽数施舍灾民,拿着赈灾记录回来报告。太后很感叹,命令赏赐大藏经一部,仍带领眷属出金子造寺院,赐额为“海印寺”。大师上京城谢恩,又为南京报恩寺请藏经。太后就命大师护送藏经到报恩寺。快要到时,报恩寺的佛塔放光好多天。等交付之后,仍然返回牢山。

当年发生大饥荒,大师把存粮全部发放赈灾仍不够,就坐船到辽东,买豆几百石普济灾民。当时牢山无人饿死。最初牢山人多信奉外道,不知有佛法。大师住山13年期间,方便说法,信佛人数日益增多。当地土豪谋占道场,伙同道士控告官府,诬陷大师侵占道院。后来检查情况不属实,也就作罢。

当时太后屡次派中使,到各名山颁发藏经、修立塔寺。神宗吝惜花费太大,对中使颇为嗔怒。权贵和中使素有矛盾,就借此让东厂番役伪装成道士,击登闻鼓,以侵占道院事上告。由此就把大师押到京城,交付给镇抚司审问。

按太后前后所施的金子几十万。拷打时,大师从容回答:“你想我屈打成招也容易,但案件一旦定下,你们把圣母放到哪里去了?你所审的几十万在县官来说只是一点,奈何以这一点特意要伤圣母的心?”问者当时害怕,就写报告汇报,所列只有赈灾三千金,而且有账目可查,但仍以“私造寺院罪”发配雷州。

这样,大师就到了广东,在壁垒间建立禅堂,冠巾说法( 穿在家衣服,戴帽子、结头巾,为大众说法 )。

万历十年发生大瘟疫,死尸堆积。大师领众掩埋尸骨,作广荐法会七天。结果大雨连降,雨水积三尺高,瘟疫当即制止。

大师自从五台发明心地以来,再看各种经典了然无疑,就发起了弘经的大愿。先是写成《楞伽笔记》,不久又著述《楞严通义》《法华通义》,都是直指心原,脱略章句( 就是不拘束在文字章句上,而是直接指示自心本源 )。一时,禅宗、教下二俱透彻的大德必定推归于大师。

万历二十八年,南韶道祝君请大师住锡曹溪祖庭。这样收回侵占的田地,修建祖殿,开辟僧寮,百废具举。当时僧俗云集。遇上紫柏大师因牵连妖书之事而坐牢,京城命令有司把大师押回戍所。

四十二年,太后崩,奉皇帝诏令,恢复出家衣服。又过二年,回来经过庐山,在五乳峰下建庙,东游吴越,返回庐山。以所居的寺院接待十方来者,取名为“法云寺”。

大师最初以念佛入道,到此效法慧远大师制定六时的时节,专修净业。以偈开示他人:“但观一句弥陀佛,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异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不可更起差别见。”而且次第讲解种种大乘经论。又过了四年,应广东人迎请,重新住锡曹溪寺。

天启三年十月,生了小病。韶阳知府张君来看望,大师端坐谈话,犹如平日。等张君告别后,沐浴烧香,集众告别,端坐着就圆寂了。时年70岁,僧腊59年。

当时溪水忽然干涸,百鸟悲哀鸣叫。夜晚有光明照烛天空。三日后入龛,面貌如生。

大师的著述,除各种经典注疏外,还有《唯识》《起信》等论的注释,以及《大学》《中庸》《春秋》《左氏》《老庄》等书,各有论著,刻行于世。( 《一行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