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释圆莎 | 日期: 2017-10-27 | 浏览量: 3052 |
一、外道 由于对法界实相的种种颠倒分别,外道的种类也是林林总总。当今时代更是如过江之鲫,但大都是附佛外道甚至邪道,披着宗教的外衣来达成自己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敛财等,他们大都没有自己的见解教义。在那些纯正的外道中,尤为突出的要数古印度的议论五派。例如,数论外道将尘力暗三德平衡的主物即阿赖耶和神我即意识视为胜义谛,而由主物中变现出的其余23谛法视为世俗谛。胜义谛并非五根的对境,五根所缘的世俗色等法是虚妄的欺惑性的。梵天派认为自己的主尊和自性是胜义谛,他们所谓的自性是恒常自然清净、远离无明睡眠的 正觉,而由主尊神变所造的万物和无明、贪等是世俗谛。密行派认为一切万法均是独一无二恒常心识的自性,此神我为胜义谛,而其所显现的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是世俗谛。所有的这些清净不清净的显现都是无而显现如梦如幻的,如将绳执为蛇一样。 虽然这些外道在二谛言语上与佛教内道非常相似,但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持有实见,由妄想无明坚持有一个实有的“我”是真实的,需要保留的,因此无论他们将外界多少法抉择成了虚妄如梦如幻的,都没有解脱的道。轮回的因是贪欲、嗔恚等烦恼障,烦恼障依人我执而生,人我执由人我而生。只要外道保留了一个遍计的我,以此基础产生遍计我执,进而产生贪嗔痴等各种各样的烦恼,流转轮回障碍解脱,即便他们以禅定的力量等暂时压服了烦恼不起现行,但是福报穷尽时仍然会下堕,如有顶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入定84000大劫,但是当引业穷尽时,若产生邪见,仍然堕落到三恶趣中,更不要说断除三轮执着而成佛了。并且由此产生了粗大的常断见,如今天的我还是昨天的我,瓶子从产生到毁灭之间是恒常不变的等常见,因为现量不可见,所以前生后世不存在,因果不虚也不存在……等断见。 二、有部宗、经部宗 此二宗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如有部宗认为根取境,而经部宗是识取境;有部宗认为抉择灭等无为法是实有的,而经部宗则是假立的。但他们的二谛分法是基本相同的,都承许对色法经过摧毁或者对心法进行分析最后不可再趋入的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是胜义谛,而那些可以被摧毁分析的粗大色法或心识是世俗谛。他们是这么认为的:胜义中需要保留万法的显现的基,如同没有毛线不能织成氆氇,如果无分微尘无分刹那也不存在,那么万法是如何产生的了?难道如同顺世外道一样认为草地上长蘑菇不需要因缘,是本性而生或者说从虚空中产生?如此承许会有无因生的过失。并且由于空性之故,染污、清净的差别如何区分?都是没有的,因又如何生果了?如是种种名言安立就此混淆。 虽然证悟了人无我,有了解脱道可以脱离轮回,由于胜义中保留了无分刹那无分微尘,他们对空性的证悟也就仅此而止,不能圆满佛果。二宗错误将空性理解成了断空,认为所谓空性就像碗里没有水,经堂中没有人之类,事实上二谛是双运的,显现的当下用离一多因来分析,非一非多,而是空性的,同时也正是由于空性的缘故,因缘才能聚集改变,从而生出显现。如果万法是实有的,就不随因缘而改变,即便聚集了众多因缘,因仍然是因,不会变为果,因果反而无法安立了。如同正因为虚空是空无一物的,上面才能显现出云、彩虹等各种各样的法;如果虚空本来有东西,其他的法反倒不能显现出来了。也正是由于空性,不同的因缘聚集,做十善业或十恶业或持有实见或双运见等,才能产生或染污或清净的果。 再对无分微尘进行分析,如果中央无分微尘被六个无分微尘所环绕,中央的微尘是否有六个相对与周围微尘的方向?如果有,此无分微尘有六个面,已经成了可分微尘了;如果无,总共七个无分微尘没有方向没有体积,无法以量来衡量,又怎么能组成粗大的色法了?仅仅是理论假设。再对无分刹那进行分析,相邻的两个无分刹那是接触存在还是不接触存在?如果接触存在,若部分接触,那么无分刹那可分了;若完全接触,就融为一体,一个大劫的刹那与单独的一个刹那又如何区分了?如果不接触存在,无分刹那之间必然有空白存在,取三个无分刹那,必然有两段空白,而两段空白间的无分刹那因为有了前后差别,也就不是无分了。 三、唯识宗 此宗有随理随教之分,其差别在于随理唯识承许心识实有,随教唯识是了义的,承许心识也是空性的。此处以随理唯识为讨论对象。唯识宗通过明知因和俱缘定因来建立了在识前所显现的一切山河大地等外境法都是心识的自现。无始以来所造的种种清净不清净的业都以种子的形式住于第八识阿赖耶识上,成熟后变现出的山河大地等法本来是没有的,因为众生计度分别的缘故而显现,因此是遍计所执,这是世俗谛;阿赖耶识上有没有外境的那些法存在呢?没有的,或者说实有心识上不存在二取,即圆成实,是胜义谛。出于和共同乘同样的理由,他们的胜义谛中保留了阿赖耶识。而依他起阿赖耶识从它是万法显现基的角度,是世俗谛;它上面没有能取所取,是胜义谛。根据《经庄严论》,随理唯识以此修行最多到达忍位, 而并非他们自己所承许的八识转五智究竟圆满佛果,忍位只能证悟到外境是空性的,此时由中观善知识接引,在世第一法位证悟到心识也是空性的,最终见道。 随理唯识中的真相唯识是承许行相的,进一步分析识相之间的关系,又分出了相识等量,相识各一,异相一识三种。如果行相只有一个,那么外界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相状又如何解释?万法为何会有遮障未遮障、显现未显现、染色未染色等诸多差别?由于我们凡夫总是名义相混的,将五根识取的众多行相的自相与第六意识的分别识遣余所综合的唯一总相等同,坚持外界众多行相只有一个,但这是不应理的。由此不得不放弃行相唯一的观点,否则就会有一个人打喷嚏,全世界人都跟着打,一个人死亡,全世界人都死亡的差别法消失的过失。如果行相和心识数量众多且相等,因为只是把识觉知外境的明觉分安立为相而已,行相也是心识自性,二者一体之故,行相有多少,心识也应有多少,这样又如何安立心识实有且唯一的自性? 为了维护唯识宗心识实一的观点,遣除对方通过分析相识关系发出的种种过失,安立自宗,同时为了接引那些既不能相信万法皆空又不能接受共同乘观点的众生,随理唯识又分出了假相唯识一支。与真相唯识相同,他们承许心识实有,但是否认了行相的存在,承许无相或者相不是识与识非一非异,以此避免被通过分析相识关系破斥心识实有。他们解释一切万法行相不存在,但由于无始以来所熏的习颠倒迷乱而显现。假相唯识已经抉择了行相虚妄,比真相唯识更靠近实空。但是本论麦彭仁波切站在抉择名言实相的角度上,指出假相唯识在名言中无法安立,因为否认行相是识的自性,便不可能被明觉的识所真正认知;同时不承认外境隐蔽分,也没有行相被指点出,也不能假立认知,最终名言中见闻觉知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从相属关系上,识有相无不能安立同体相属;以不存在的相为因也不可能产生真实的识,退一步,即便成立因果,相为因灭后生识为果,二者非同时的关系,而识领受相必须是同时发生的,否则我们现在也能看见过去的迦叶佛了,由此也不能成立彼生相属的关系。相识间无任何关系,也不能成立领受。再从迷乱相是否需要因上来分析,不需要因,就无因生;需要因,唯识宗除了识不承认其他的法,同类因生同类果,迷乱相由识产生,也无法脱离识的自性。 四、中观自续派 自续派也有不同分类,世俗谛跟随经部观点,称之为经部中观,如承许唯识,即瑜伽行中观,还有随同有部的中观,而本论,抉择了名言实相,属于瑜伽行中观的范畴。从凡夫所执着的瓶子柱子等法,外道所说的自性、神我,内道执着的实有无分微尘、无分刹那、心识,包括佛陀的一切智智,以离一多因分析,都是空性的,即自续派的胜义谛;而在名言中,本论与入中论等不同,如果只抉择名言现相,依据世人无患五根前所现,将世俗分为正世俗和倒世俗即可,而本论抉择名言实相,依照法称论师的因明七论以量分析安立的方式,唯一将正世俗——起功用的有实法作为所量对境。二月等无实法只是由颠倒执着而显现的行相而已,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算在世俗谛内,因此二谛不含一切所知的过失是没有的。依照唯识观点, 所有这些有实法也是心识的自性,除此之外无有单独的外境,即世俗谛。 中观自续派重点抉择二谛分开的相似胜义,究竟来讲,此宗也承许远离四边八戏的真实胜义。如此一来,直接宣说万法实相的真实胜义就可以了,安立二谛分开的相似胜义还有什么意义了? 二谛分开是很有必要的,约略归纳为三点:一、众生无始以来的实执心很重,由于执着有边而生起了无量无边的痛苦,二谛分开的胜义空性能有效地对治众生粗大的实执和痛苦。二、由于无始以来串习的缘故,凡夫众生心中总要缘一个分别念,如果一上来就宣说远离一切承认的真实胜义,众生很难领会此种境界,因此为了接引初机众生宣说二谛也很有必要。 三、若没有正确理解空性,很容易将空性当成不思善不思恶等同于不作意,而放弃行持善法积累资粮的机会,甚至诽谤因果。为了对治此种邪分别念,暂时宣说虽然胜义中空性但是名言中仍然起作用的二谛。 五、中观应成派 应成派重点抉择菩萨入根本慧定的境界,二谛分开的相似胜义到此便如同燧木和燧垫焚毁无余,二谛分开的单空见实际上仍然是耽著无的分别念的行境,有的执着打破后,观待安立的无也将荡然无存,胜义世俗、显现空性等法无二无别圆融一味,以此手指最终领会远离一切分别戏论的大中观境界的月亮。那么应成派是否还分二谛是否有承认了? 若从入根本慧的究竟实相角度来说,此时已经远离了有无是非等一切分别戏论,没有任何破立的承认,也不需要再分开二谛了,因为这些在法界实相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出定时虽然没有了离戏的境界,菩萨由根本慧定的等流力量,很清楚五根识前的所有不清净显现都是自性空的,当向他人宣说真实胜义的见解和境界遣除他人的疑惑时,虽然自己无有任何承认,会随同他人承许二谛。 应成派才圆满地抉择了远离一切常断的法界实相,而以下的宗派都堕入了或粗或细的常断见。有部宗和经部宗坚持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是真实的,何时何地甚至胜义都必须存在,由此产生了细微的常见;瓶子柱子等法本来是有的,但是经铁锤摧毁后消失,先有后无产生了细微的断见。唯识宗认为心识在胜义中也是实有的,也堕入了细微的常见;外境法胜义世俗中 都没有,堕入了细微的断见;自续派认为万法胜义中无但在世俗仍然起功用,名言实有,堕入了极细微的常见;名言中存在的法在胜义中又不存在,堕入了最细微的断见。 六、两种二谛安立法 以上中观宗二谛的安立方法是从二转自空中观观察胜义量的角度而安立的,将空性许为胜义,显现作为世俗。若从三转他空中观观察净见量角度而言,所见与实相相符的对境和有境即胜义,不符即世俗。因此佛陀的身智功德从二转看,是世俗,以三转来观察,却属于胜义谛范畴。两种安立是圆融无碍的,并不是说从二转角度佛陀功德不圆满判为世俗,而是要遮破对佛陀身智功德的分别念。
参考文献 [1]《中观庄严论释》麦彭仁波切著。 [2]《中观庄严论释讲记》索达吉堪布著。 [3]《中观总义》益西彭措堪布著。 [4]《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益西彭措堪布著。 |
|
上一篇:嗔-不还嗔——兼论安忍是否懦弱不… | 下一篇:《俱舍论》关于引业与满业的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