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离不开的心 ——试述某些心所在个别阶段的功用
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 2015-05-22 浏览量: 3020

男众部俱舍系 释圆巢

内道中闻思修行都离不开心,心又可分为心王和心所。大乘认为,不同的心王、心所都只是心的不同功用,而小乘有部宗认为它们各自都是有实体的。本文主要按小乘《俱舍论》中有部宗的观点,尝试探析生活中个别心所的运作情况。

一、简述 的重要性

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颂词总共有八品,每一品都不离心王、心所二者。

第一品 分别界 ,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五蕴是略说,其中四蕴是心王、心所。第二品 分别根 ,除有色根、不相应行外,大多是心王、心所,常说的涅槃五根皆是心所。第三品 分别世间 ,讲到佛教中十分重要的十二缘起,按有部观点,这十二阶段都是五蕴,但每一分位以主要的功用立名,大多数也未离心王、心所;又讲到众生依靠四食在三界存留,除段食外,其余三食皆是心心所的体性。第四品 分别业 彼分思业思作业 即思心所。第五品 分别随眠 ,六种根本烦恼全是心所,其中见是恶慧自性,慧是遍大地法中的心所。第六品 分别圣道 中,三十七道品也大部分是心所。第七品 分别智 ,忍、智也是主要讲慧心所。第八品 分别定 ,定也是三摩地心所。

由此看来,心心所贯穿整部《俱舍论》,而《俱舍论》又是小乘见解的归摄,也是闻思修大乘的共同基础。若精通了心心所,必定对闻思修行佛法有很大助益!

二、试用几个遍大地法分析日常中部分情况

虽然从大乘角度而言 , 佛陀乃至一到十地菩萨入根本慧定时都是泯灭心心所的 , 从修行而言,能以空性来对治一切烦恼是很殊胜的。但初学者见解、修行都不纯熟,若只是很粗率地了知这一点,修起来不一定很得力,必须在有为法的心上以转化的方式修行,所以有必要细致了解心的运作情况。

(一)座下烦恼对治

1、压力。没有信仰的人中,从小孩到老人、从平民到高官都会有压力;初学佛的修行人中也会有压力,而且有时是在闻思修善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压力。压力到底是什么?是内心的一种不悦意体验。心的具体情况很复杂,但在这种所谓 压力 之中,苦受是有的。与苦受相应的嗔心是有的,因对境违逆己心故而生嗔。只要有压力,就会令身心热恼,故而特别是缘善法的压力,更是应该对治,因与初学者的行持息息相关。

从不同角度分析,缘善之 压力 原因有多种,比如不懂得业因果等道理的愚痴无明、善心所力用不强、往昔行持善法习气微弱等等。作为对治,此处只从胜解心所入手分析。关于遍大地法中的胜解心所,《俱舍论》中云: 胜解,谓能于境印可。 为什么讲这个心所?因为这个心所能于境印可。虽然善心所中的不放逸心所(珍爱功德)、精进心所(喜爱善法)力用也很强,也能起到对治作用,但是若未着重转变胜解心所,往后可能会形成不良习惯,因胜解心所是以一种方式印可对境。如果总是认为行持善法是一种压力,形成 定解 ,到一定程度时 压力 就会现起。若首先改变其是 压力 的认识,不先入为主地认为对境违逆己心,再努力增强善心所的力用,是不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呢?

2、贪心。三界凡夫众生无一没有贪心,色界无色界的是 有贪 ,欲界的是 欲贪 。无论是缘有情还是无情,欲界众生的贪心普遍比较粗大。此处着重对与贪心相应的 念心所 加以分析。

遍大地法中的念心所 , 作用是不忘所缘 。《俱舍论》第四品讲, 意戒即正知正念,《入行论》等各大论典中也对此作过详细阐述,常讲的是正念。但遍大地法中的念心所随一切心而生,不一定都与善相应,也可与邪相应,而且也有功用明不明显的差别。平日生烦恼时,念心所是与烦恼心所相应的, 而且它不断增强念心所的力用, 再再串习, 念心所与烦恼心所互相感染 、随增。

念心所与贪心相应时,可以靠与贪心相反的势力进行对治,也可转移所缘,把念心所转到善法的所缘上 。假设贪心的直接对治起不来, 比如, 心专注分别所缘境的作意心所, 其力用不明显,难以引向贪心的反面,或者即使转移了,若一缘专注的三摩地心所力用不强,也很难专注在贪心的对治面上, 这时应把精力放到念心所的所缘转移上 。从某个侧面讲 ,若是利用眼识 、耳识,则能比较快转移到善的所缘境上,因欲界众生对色、声比较耽著。而且此二识取境迅速,能很快转移所缘,当转到善法上面后,应再再忆念善法功德,增强念心所与善心所的相互感染、随增力用。

(二)座上观察修

在此主要分析一下受心所、触心所、想心所。笔者自己观察修时总是达不到量。比如观寒地狱的痛苦 , 作为人类要对寒地狱痛苦生起强烈厌离心 、 对正在感受寒地狱痛苦的众生生起慈悲心,无疑是要对寒地狱的苦受有深刻的认识。但受心所的法相是心依靠自力而体验自之对境的差别,而寒地狱不是一般凡夫的对境,那就需要借助其他心所的功用来达到目的。十二缘起中受之前是触,触心所的法相是根境识三者聚合而享用对境,然而人与地狱众生的根境识存在着巨大差别。这就需要依靠想心所了,因为它无论自相、总相的法都能够取。

首先增强想心所的力用,观想自己已真正转生到寒地狱中,身体是寒地狱众生身体,环境是严寒之地,产生极其难忍之寒冷的所触。单单在座上想还不够,平日有机会时,比如到了喇荣的冬天,应以自相来体验寒冷所触,当下专注这种所触和苦受。回到座上再观修时,念心所也可把此种所缘现起。结合起来观修,受心所去体验想心所、触心所的自之对境,产生苦受,再再增强受心所的力用,生起怖畏心,运用大乘作意,进而生起慈悲心。再再串习,以至一想起寒地狱,那种苦受就会现起,继而生起极度厌离。再想天界堕落的苦受等也是同样的,从而对整个轮回生起迫不及待的出离心。

三、此外之利益

对心所别别地分析还有个好处 —— 容易相应无我 、相应善 ! 因为 是常有 、独一的体相,而粗大色法很容易观察到其是变化、多体的,以此易知色身非我,而对于不容易认知的细微的心,要经过思维才能了知是刹那变化、多体的。特别是凡夫的许多烦恼和负面情绪,也不过是心所互相感染,某些力用比较突显而已。其实没有什么实质可言,并不是什么强大不可违越的东西。只要把刹那刹那的心所转向善法,持续运转,就不会成为闻思修的障碍。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凡夫有很强的烦恼习气,三毒为主的烦恼任运而转,但起码我们先从认识上有个转变,慢慢再在日常的事相上逐步努力,应该会朝向好的方面发展。

四、结文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臆测。本来心的运作非常复杂微细,不同修行人因往昔的福报、习气不同,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加以自己智慧浅薄、分别念粗大,难窥其中堂奥。但在学习《俱舍论》过程中对心所的运作关系略感兴趣,而且也曾想着是否能通过了解心所运作来对治一些日常的烦恼、负面情绪,所以进行了一些思考。其中肯定有不圆满、错误的地方,在此忏悔。感恩上师三宝!

上一篇:超越唯物与唯心 ——从因明的视角… 下一篇:论皈依是三戒之基础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