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 日期: 2015-05-15 | 浏览量: 4993 |
女众部戒律系 释持教
作为佛教徒,我们步入佛门的第一步大多数是从受皈依开始,学修佛法也多是从皈依开始,可以说皈依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也是一切戒律的基础。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皈依戒的本体:信心和誓愿 关于什么是皈依,《大乘义章》云:“归投依伏,故曰皈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 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中说:“于此等引生决定专一之心,而能求作依怙者,无不救护,是故应起决定之心。”于此,内道的皈依三宝具有两大要素:一是对三宝的信心,二是由信心引生的归投三宝之誓愿。誓愿由信心引生,所以信心是皈依的前提、誓愿是皈依的正行。正如益西彭措上师在《进入圣教之门——皈依》中所说:“以对三宝的信心而在心中生起皈依的誓愿, 即发誓依佛陀为导师、 依涅槃为真正的修法、依僧伽为修行的助伴,皈依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誓愿。” 二、皈依是三戒之基础 (一)、从仪轨看,三戒受戒之前都需要先受皈依戒 从形式上看,皈依戒也是三戒之基础。三戒的受持都需要通过一定的仪轨才能得到,而在这些仪轨当中,每一种都离不开皈依,受戒之前都需要首先皈依。如《皈依七十颂》所说:“众虽皆有戒,未皈依不得。”比如小乘别解脱戒方面的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式叉尼戒、居士五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戒的灌顶,前行都首先需要皈依,正行中才能得到戒体。即使受持最简单的八关斋戒,一开始也要先皈依,才能得戒。如《俱舍论》云:“他者虽亦具斋戒,然未皈依者无有。”可以说,如果没有皈依,就无法受持任何戒律。当年印度的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就说,皈依戒的戒体是居士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没有皈依戒,所有的戒体都无法得到。因此尊者极力弘扬皈依法门,被称为“皈依上师”。 (二)、从戒条看,皈依戒可以说为三戒的精髓和基础 我们一般都承认,别解脱戒中,五戒是一切戒律的根本,众多戒律多由五戒开出,都不离五戒的基本原则,一切戒的目的也都是为了保护五戒的清净。而对比一下五戒和三戒的戒条,我们也可以说,五戒是以皈依戒为本。 皈依戒的戒条按《涅槃经》所说 :“ 若皈依三宝, 彼即正近事,则于余天等,终非所皈依;若皈依正法,应断杀害心;又皈依僧者,不共外道住 。”《优婆塞经》则说:“优婆塞戒,极为甚难,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自在天等。若归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典籍。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邪众。”第一条皈依佛,可以说是五戒的前提;第三条皈依僧,可以认为是守护好五戒的助缘;第二条皈依法,断除害心则是五戒的精髓。关于这一条,虽然《涅槃经》和《优婆塞经》说法不同,实际意义则是一致的 , 《涅槃经》是从正面说应当断害心,《优婆塞经》是从反面说应远离外道,因为外道的理论从究竟意义上说是不利于众生的 。二者只是反体不同而已 。试想一下,五戒中的杀生 、不与取、 非梵行、妄语、饮酒,不都是因为这种行为自害害他而被禁止的吗? 从菩萨戒而言, 菩萨戒的本体, 按《三戒论》所说就是 “本体慈悲润相续, 以及为利他众生, 欲求获得菩提故,断除三门罪之心”,这与皈依戒的 “若皈依正法, 应断杀害心 ”精神一致,只是菩萨戒更进一步提升而已。 至于密乘戒,我们可以从密宗四皈依的角度分析。四皈依是密宗重要的修行法门,其中尤以皈依师最为重要。 同样, 密乘戒的戒条虽然众多, 但如法王如意宝所说, 最关键的就是恭敬上师、不违背上师教言这一条。因为密宗当中,上师是三宝之总集、诸佛之本体,是一切道地功德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密乘戒摄于皈依戒中。 以上分析说明, 皈依戒可以说为三戒的精髓和基础, 分开来是八万四千如海戒条, 归摄于一,即是此皈依戒。 三、皈依是否有真实的戒体? 有观点认为皈依不是戒,因为它并没有真实的戒体,五戒以上才是戒,才有真实的戒体。如果说皈依戒没有真实的戒体,那么皈依是三戒之基础的观点也就不攻自破,就如虚幻的阳焰水无法起到止渴的真实作用,石女儿也无法生出真实的孩子一样。但若详加观察,我们应该承认皈依有真实的戒体存在。分析如下: 首先,皈依本身有明确的戒条。戒是禁止之意,皈依也有禁止之意, 《涅槃经》和《优婆塞经》中都有宣说。历代高僧大德也从止持和作持两方面诠释皈依戒条,如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汉地道宣律师、莲池大师等。如果皈依没有真实的戒体,这么多的戒条也就无有意义了。 其次,皈依有正式的仪轨。得受皈依与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一样, 需要通过一定的仪式,而且需在具相上师前得受,除非极特殊情况下才可以于佛前自受。佛陀在世时,因为弟子对三宝具有充足的信心,通过简单的仪式就可以直接得受皈依戒。以后众生根机越来越低劣,需要通过较多的仪式才能引发众生的信心,祖师大德们因此制定了各种仪轨。如道宣律师在《四分律行事钞》中制定的皈依仪轨,包括了忏悔、发愿、皈依等内容,见月禅师有《三皈五戒正范》。现在多采用弘一大师从《戒经》所节录的三皈仪式。《智者入门》中说:“大乘应该承认戒律的有表色,如果不承认的话,那就不必在上师面前通过仪轨和表示来受戒了。”同理,我们应该承认皈依有真实的戒体,如果不承认的话,那也不必通过这么多的正式仪轨来受戒了。 四、皈依戒失毁之缘 皈依戒失毁之后,其上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戒体是否还存在?如果说皈依戒有真实的戒体,那么皈依戒失毁,建立于其上的别解脱戒等是否还存在?应该可以肯定的说,如果皈依戒失毁其上的戒体也不会存在。但如果仅是违越学处,并未失毁皈依, 则其上的三戒只是不稳固,并不会失毁。就如地基若完全塌陷,地基上的高楼大厦也不会存在;若只是地基不牢固,则其上的高楼大厦也不会稳固,但不会完全倒塌。这里关键是要区分什么情况下不失皈依、什么情况下是违越皈依学处、什么情况下失毁皈依戒。关于这一点,《优婆塞经》中提到,有三类行为会失毁皈依戒,即受外道法;为受乐故修善,不能怜悯众生;至心信奉皈依外道。若只是为护身命舍宅等祭祀诸神,或如恭敬世间有德有势之人一样恭敬礼拜神祇等,则不会失毁皈依戒。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对此也有论述,论中说到关于失毁皈依戒有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若违犯六种学处,则会失毁皈依戒,即初三种各别学处及恒修皈依、为命不舍、供养三宝 ; 另一种观点认为违犯九种学处会失毁皈依戒, 即前种观点所说六种加上违后三种各别学处。其余的违犯学处仅是亏损之因,并不会失毁皈依戒。大师的观点是:有两种行为会失毁皈依戒,一是违犯“为命亦不弃舍三宝”,一是皈依三宝之外的天神外道等。除此之外的行为只是违越学处, 并非舍戒之因 。 就如三戒都各有根本戒和支分戒一样。 皈依戒虽然只有这两条根本戒,但严格遵守也并非易事,我们应时时以正知正念护持,若基础牢固了,则其上的三戒也很容易护持好。 皈依是三戒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它是很低的修法,实际上, 皈依本身就蕴涵着重要的修行。 皈依一法就深而言,大宝法王曾经开示:“从究竟的意义上说,皈依是最高的法。”《空行教授》中莲师也为益西措嘉佛母开示:“皈依是一切佛法之基本,三宝为一切佛法之支柱。皈依乃其支分及断生死之法”,“一切法皆纳于皈依中,邪见者不知”,“若精勤作皈依,不用修甚多法,能达觉悟之果为不疑。”我们对皈依戒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就如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走出修行的误区•皈依》中开示所说:“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 |
|
上一篇:离不开的心 ——试述某些心所在个… | 下一篇:小凡与大智的对话 --以正理趋入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