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日期: 2014-03-14 | 瀏覽量: 1897 |
瑞州 ( 治所在今江西高安 ) 洞山良價悟本禪師,雲岩曇晟禪師之法嗣,俗姓俞,會稽 ( 今浙江紹興 ) 人。良介禪師幼時曾跟村裏一位出家師父學習念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當他念到“無眼耳鼻舌身意”這一句的時候,忽然生起大疑惑,以手捫麵,問師父道:“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言無?”他的師父一聽,驚詫不已,知道他不是常人,便對他說:“吾非汝師。”並指點他前往五洩山投靈默禪師 ( 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 ) 落發。出家後,二十一歲又往嵩山受具足戒。 良價禪師第一次遠離父母,前往五洩山出家時,父母對他割舍不下。為表明自己的出家意願,良價禪師曾作前後《辭北堂書》。至今讀之,猶催人淚下。現錄於次 -- 《辭北堂書》: 伏聞諸佛出世,皆從父母而受生;萬彙興生,盡假天地而覆載。故非父母而不生,無天地而不長,盡沾養育之恩,俱受覆載之德。嗟夫,一切含識,萬象形儀,皆屬無常,未離生滅。雖則乳哺情至,養育恩深,若把世賂供資,終難報答,作血食侍養,安得長久。故《孝經》雲:雖日用三牲之養,猶不孝也。相牽沉沒,永入輪回。欲報罔極深恩,莫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愛河,越煩惱之苦海,報千生之父母,答萬劫之慈親,三有 ( 欲界、色界、無色界 ) 四德 ( 父母、眾生、國王、三寶 ) ,無不報矣。故經雲: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良價舍今世之身命,誓不還家;將永劫之根塵,頓明般若。伏惟父母心開喜舍,意莫攀緣。學淨飯之國王,效摩耶之聖後。他時異日,佛會相逢;此日今時,且相離別。良非遽違甘旨,蓋時不待人。故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身。伏惟尊懷,莫相寄憶。 並附頌曰: 未了心源度數春,翻嗟浮世謾逡巡。 幾人得道空門裏,獨我淹留在世塵。 謹具尺書辭眷愛,願明大法報慈親。 不須灑淚頻相憶,譬似當初無我身。 岩下白雲常作伴,峰前碧嶂以為鄰。 免幹世上名與利,永別人間愛與憎。 祖意直教言下曉,玄微須透句中真。 合門親戚要相見,直待當來證果因。 《後寄北堂書》: 良價自離甘旨,杖錫南遊,星霜已換於十秋,岐路俄經於萬裏。伏惟孃子 ( 母親 ) 收心慕道,攝意歸空,休懷離別之情,莫作倚門之望。家中家事,但且隨時,轉有轉多,日增煩惱。阿兄勤行孝順,須求水裏之魚;小弟竭力奉承,亦泣霜中之筍。夫人居世上,修已行孝,以合天心;僧有空門,慕道參禪,以報茲恩。今則千山萬水,杳隔二途;一紙八行,聊伸寸誌。 並附頌曰: 不求名利不求儒,願樂空門舍俗徒。 煩惱盡時愁火滅,恩情斷處愛河枯。 六根戒定香風引,一念無生慧力扶。 為報北堂休悵望,譬如死了譬如無。 良價禪師受具足戒後,即開始遊方參學。他首先禮謁了南泉普願禪師。 良價禪師到達南泉的時候,正好趕上寺院為馬祖的忌辰準備齋事。 南泉禪師問大眾道:“來日設馬祖齋,未審馬祖還來否?”[馬祖不是圓寂了嗎?他怎麼會來赴齋呢?] 大眾都無言以對。 這時,良價禪師從大眾中走出來,回答道:“待有伴即來。” 南泉禪師一聽,便讚歎道:“此子雖後生,甚堪雕琢。” 良價禪師道:“和尚莫壓良為賤。” 離開南泉後,良價禪師又前往參禮溈山靈祐禪師。 良價禪師問道:“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 溈山禪師道:“闍黎莫記得麼?” 良價禪師道:“記得。” 溈山禪師道:“汝試舉一遍看。” 良價禪師便舉道:“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國師曰:‘牆壁瓦礫是。’僧曰:‘牆壁瓦礫,豈不是無情?’國師曰:‘是。’僧曰:‘還解說法否?’國師曰:‘常說熾然,說無間歇。’僧曰:‘某甲為甚麼不聞?’國師曰:‘汝自不聞,不可妨他聞者也。’僧曰:‘未審甚麼人得聞?’國師曰:‘諸聖得聞。’僧曰:‘和尚還聞否?’國師曰:‘我不聞。’僧曰:‘和尚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國師曰:‘賴我不聞,我若聞,即齊於諸聖,汝即不聞我說法也。’僧曰:‘恁麼則眾生無分去也。’國師曰:‘我為眾生說,不為諸聖說。’僧曰:‘眾生聞後如何?’國師曰:‘即非眾生。’僧曰:‘無情說法,據何典教?’國師曰:‘灼然!言不該 ( 具備 ) 典,非君子之所談。汝豈不見《華嚴經》雲:刹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 良價禪師舉說完畢,溈山禪師道:“我這裏亦有,隻是罕遇其人。” 良價禪師道:“某甲未明,乞師指示。” 沩山禅师于是竖起拂子,问道:“会么?” 良价禅师道:“不会,请和尚说。” 沩山禅师道:“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 良价禅师便问:“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 沩山禅师道:“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 良价禅师道:“未审此人如何?” 沩山禅师道:“他曾问老僧:‘学人欲奉师去时如何?’老僧对他道:‘直须绝渗漏始得。’他道:‘还得不违师旨也无?’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这里。’” 良价禅师于是辞别沩山禅师,径直前往礼谒云岩昙晟禅师。 见云岩禅师后,良价禅师便举慧忠国师无情说法公案,并问道:“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 云岩禅师道:“无情得闻。” 良价禅师道:“和尚闻否?” 云岩禅师道:“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 良价禅师道:“某甲为甚么不闻?” 云岩禅师于是竖起拂子,问道:“还闻么?” 良价禅师道:“不闻。” 云岩禅师道:“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 良价禅师道:“无情说法,该何典教?” 云岩禅师道:“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 良价禅师一听,言下有省,遂述偈呈师,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 后来,良价禅师又问云岩禅师:“某甲有余习未尽。” 云岩禅师道:“汝曾作甚么来?” 良价禅师道:“圣谛亦不为。” 云岩禅师道:“还欢喜也未?” 良价禅师道:“欢喜则不无,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 在云岩座下参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良价禅师辞别云岩禅师。 云岩禅师问:“甚么处去?” 良价禅师道:“虽离和尚,未卜所止。” 云岩禅师问:“莫湖南去?” 良价禅师道:“无。” 云岩禅师又问:“莫归乡去?” 良价禅师又道:“无。” 云岩禅师道:“早晚却回。” 良价禅师道:“待和尚有住处即来。” 云岩禅师道:“自此一别,难得相见。” 良价禅师道:“难得不相见。” 临行前,良价禅师又问云岩:“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 ( 描画 ) 师真 ( 真影、画像 ) 否,如何祇对 ( 回答 ) ?” 云岩禅师默然良久,道:“只这是。” 良价禅师一听,便沉吟。 云岩禅师道:“价阇黎承当个 ( 这 ) 事,大须审细。” 虽经云岩禅师点拨,良价禅师此时仍然对云岩禅师的“只这是”一语,存有疑惑。 离开云岩后,一天过河的时候,良价禅师无意朝水中一看,发现了自己的影子,遂大悟前旨。作偈曰: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住山后,一次,良价禅师供养云岩禅师的真影。 有僧问:“先师道只这是,莫便是否?” 良价禅师道:“是” 那僧又问:“意旨如何?” 良价禅师道:“当时几错会先师意。” 那僧问:“未审先师还知有也无?” 良价禅师道:“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若知有,争肯恁么道?” 又一日,良价禅师为云岩禅师之忌日设斋。 有僧问:“和尚于云岩处得何指示?” 良价禅师道:“虽在彼中,不蒙指示。” 那僧道:“既不蒙指示,又用设斋作甚么?” 良价禅师道:“争敢违背他!” 那僧又问:“和尚初见南泉,为甚么却与云岩设斋?” 良价禅师道:“我不重先师道德佛法,只重他不为我说破。” 那僧道:“和尚为先师设斋,还肯先师也无?” 良价禅师道:“半肯半不肯。” 那僧道:“为甚么不全肯?” 良价禅师道:“若全肯,即孤负 ( 辜负 ) 先师也。” 良价禅师悟道后,先于唐大中 (847-860) 末,住新丰山,接引学众,后盛化于豫章高安之洞山。《五灯会元》中是这样评介良价禅师的弘法活动 -- “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故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曹洞宗。” 除了“五位君臣”、“宝镜三昧”之外,洞山良价禅师生前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极精彩的接机开示。现略举数则如次: 问:“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师曰:“何不向无寒暑处去?”曰:“如何是无寒暑处。”师曰:“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问:“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师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师曰:“直须足下无私去。”曰:“只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师曰:“阇黎因甚颠倒?”曰:“甚么处是学人颠倒?”师曰:“若不颠倒,因甚么却认奴作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不行鸟道。” 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曰:“地狱最苦。”师曰:“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 洞山良价禅师圆寂于咸通十年 (869) ,春秋六十三岁。他的入灭极富戏剧性,体现了禅者在生死面前的大自在。 良价禅师入灭前,曾向徒众示疾。时有僧问:“和尚违和,还有不病者也无?”师曰:“有。”曰:“不病者还看和尚否?”师曰:“老僧看他有分。”曰:“未审和尚如何看他?”师曰:“老僧看时,不见有病。”师乃问僧:“离此壳漏子,向甚么处与吾相见?”僧无对。 于是良价禅师便示颂曰: “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 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步。” 说完偈子,良价禅师便命弟子帮助他剃发、澡身、披衣、然后鸣钟集众,登座告别,俨然而化。大众久立,见师不语,始知良价禅师已去。一时恸悲号哭,过了好几个时辰,也停不下来。 良价禅师忽然睁开眼睛,呵斥大众道:“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 于是便命令主事操办愚痴斋。众人因恋慕良价禅师,希望他能多活一段时间,故意拖延时间,这样过了七天,斋食方准备完毕。那天,良价禅师亦随众用斋。斋毕,良价禅师示众道:“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 说完便归丈室,端坐长往。后谥悟本禅师。时人亦称之为“问杀首座价”,盖其机锋峻辩,令人无处回避。 摘自 新浪佛学
|
|
上一篇:黄龙慧南禅师悟道因缘 | 下一篇:大慧宗杲禅师:生死也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