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8年9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
庚一、(广讲自在之因
——
正等加行)可分为二:一、相续中所生之殊胜加行;二、相续中生起殊胜加行之观修次第。
辛一、(相续中所生之殊胜加行)可分为四:一、加行之相;二、加行修持者补特伽罗;三、加行之自体;四、加行之前行法。
壬四、(加行之前行法)可分为四:一、所获功德;二、所舍过失;三、所知性相;四、相续所依之顺解脱分。
癸三、(所知性相)可分为二:一、从本体角度略说;二、从分类角度广讲。
子二、(从分类角度广讲)可分为四:一、智相;二、胜相;三、作用相;四、自性相。
丑一、(智相)可分为三:一、基智加行之智相;二、道智加行之智相;三、遍智加行之智相。
寅二、(道智加行之智相):
空性及无相 并舍弃诸愿
无生无灭等 法性无破坏
依靠道智加行之般若,而具有如下智相:
(一)了知诸法本体为远离一切戏论之空性;
主要讲三解脱门:第一个是诸法空性,诸法本体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般若经》里也是这样讲的。《心经》里讲:“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了知诸法实相大空性,可以远离一切痛苦,度一切苦厄。
(二)了知因无相;
因缘在世俗谛上可以成立,但是在胜义谛上是不成立的。因缘之法不会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存在。在胜义谛上万法无生,“生”只是在世俗谛上安立的,实际没有实实在在的生,生不是实有,我们以前学习中观的时候也讲过,通过因缘是没有办法生的。在世俗谛上可以安立,因为世俗谛本来就是迷乱的显现,但在胜义谛上没有因缘而生,无生即生,是这样的状态。有无染净一切相,以任何相都不存在。
其实因缘也包含一切法,角度不同。刚才是从本体的角度讲的,现在是从因缘的角度讲的,生而不生,不生而生,其实没有实有的生。以有无、染净的相存在,但是都不存在,所以无相也是空性的意思。
(三)了知果舍弃诸愿;
无论在世间,还是在出世间,都有很多愿望,有追求的目标,即所谓的果,但这也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如此。其实,果法也包含一切法,尤其是包含佛法里讲的果法,即无余涅槃、有余涅槃、寂静涅槃,但这也是不可得的。
佛经里讲,如果有比寂静涅槃更殊胜的法,也要看作是无常,如幻如梦,即空性之意。最后,是无有所求,也无有所得,讲的也是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也是大空性,角度不同而已,这是从果法的角度讲的。因不可得,体不可得的,果也不可得。不可得也是空性之意。
(四)了知缘起流转不会[无]以自体、他体、自他共体以及无因而新生;
佛讲缘起法,佛讲的只有缘起,没有别的。缘起之法都不是实有的,因为没有产生过。以自生、他生、自他生、无因生均不应理。月称论师在《入中论》里主要用的是这个逻辑。无生,即不生之意。如果有产生,要么以自己产生,要么以他法产生,要么以自他共体产生,要么以无因产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式。然而,这几个产生的方法都不应理,所以是无生,没有新生。本来就是如此,说没有也有,说有也没有。我们认为新生,即产生,其实都是迷乱的显现,没有实实在在的生。
(五)了知缘起还灭不存在[无]先有后无的毁灭;
在我们的境界里,是先有,后通过一些因缘毁灭、不存在了,这并不正确,实际没有生也没有灭,这里讲不灭。一切缘起法,没有先有后灭的情况,都是不灭。
以“等”字所表达的智相有以下六种:
(六)了知不存在作为垢染本性的贪欲等杂染;
这里主要讲不垢不净。其实,这些垢染也是无有自性的,所以贪心、嗔恨心等烦恼也是不存在,也是空性的。我们通常会说烦恼为菩提,也正是此意,当烦恼生起时,如果以觉悟的心态对待,烦恼可以变成菩提。因为烦恼的自性也是空性的。如果能了知这是觉悟,也是菩提。但是在没有了知烦恼的自性,就说“烦恼转为道用,烦恼是菩提”,这是错误的。第一,没有转化的能力;第二没有了知空性,没有空性的见解,不可能了知它的自性。
(七)了知不存在远离垢染的信心等清净之法;
这里讲的是不净。我们平时讲远离烦恼,可以生起信心等无漏的功德,但是在究竟的胜义谛上是不存在的,也是空性的。比如无论是生起信心,还是生起悲心,如果没有觉悟,还是执着,也是一种障碍,对善的执着最后也是要断掉的。清净、无漏的功德,也是不存在的,清净也是空性的意思,涅槃之法也不可得,是空性的。不垢不净。
(八)了知所取所舍之实体并不存在;
这里讲的是不增不减。诸法的本性就是不增不减,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不会有变化,因为它远离了迁变,永远都保持自己的自性,而不会失去,意思是不会有变化。不增不减,没有取舍,了知取舍的实体并不存在。其实取舍也是在分别心的范畴里,其实在平等、远离分别的状态中没有取舍,也没有增减。不会因为我们修行了功德就增长,我们造业了功德就减少,但这是从诸法的究竟实相的角度讲的,在平等、远离分别的境界里是这样的,平时不是,角度不同而已。也不是没有取舍,换个角度讲有取舍。但此处讲的是真如,也叫大空性,从这个角度讲不增不减。
(九)了知涅槃之本体以自性而不成立;
究竟的涅槃也是不离空性的,自性也是空性的,所以没有自性,以自性而不成立。在讲十六种空性的时候讲过,空也空,涅槃也空,都是空性的。
(十)了知胜义的成立或者法界的本体都无有所依处;
胜义谛也是法界的本体,远离了一切边戏。这里包括“中”也不存在。其实中观、空性都是远离一切边戏之意,所以不住一切法。所以它无有所依处,如同虚空。虚空哪有所依处?
(十一)证悟诸法之真如法性自性涅槃,诸缘寂灭犹如虚空之法相,以及其法性无作抑或无改。
寂灭,真如法性,自性涅槃,也就是寂灭,究竟寂灭,如同虚空的法相。造作、改变不复存在,因为自性如同虚空,虚空是无可得的意思,以究竟智慧去观察都不可得。
第四条至第十一条,被称为八相之智。
(十二)了知无论诸佛出世也好,不出世也罢,对于诸法之此等本性或者法相,包括天人以及人类,谁也无能为力的法性无破坏之相;
之前也讲过,诸佛出世也好,不出世也罢,诸法的究竟实相都是一样的,不会有任何的改变,比如人类、天人,谁都无法破坏、改变这种状态。
无作无分别 差别无性相
道相智品中 许为诸智相
(十三)了知法性以因缘而无有造作;
诸法的究竟实相,法性,不是以因缘造作的,以因缘无有造作。
(十四)了知因法性无论如何均不可假立,从而对任何法都无有分别;
假立的肯定都是不存在的,假立都是以分别心假立,如果没有分别心,就没有假立。
(十五)了知诸佛因如实通达诸法法性,而在名言中宣说法性之差别,并进一步了知诸法法性在胜义中无别之相;
名言中,佛讲了很多属于名言谛的法,世间的法,比如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每一个法的本体、作用、法性讲的都很清楚、详细。进一步了知,诸法的法性在胜义中都是无别之相,平等没有差别,没有形形色色。
(十六)对胜义中无有性相获得了明证。
从安住于法性无有遮破和安立之义,从而令诸法之真如法性或者密意平等一味的反体而宣说的以上十六种真如法性之义,在与道智相关的内容道相智品中,被诸佛承许为是道智诸智相。
正如佛经所云:“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空为相……”
这十六种智相都属于道加行之智相。
寅三、(遍智加行之智相):
依彼自法住 恭敬善知识
令其生欢喜 供养无作用
依靠彼等佛陀自身之不共特法(佛的这些不共功德)——作为果般若的遍智般若,而具有如下智相:
(一)了知现法乐住的智慧,也即住于有寂平等之境界;
“有”是轮回,“寂”是涅槃,轮涅平等之境界。
(二)了知如果宣讲般若,则自行敷设坐垫及狮座等恭敬事宜;
要讲法,尤其是讲《般若经》时要恭敬。曾经佛陀讲法时,也是先铺垫子。有时候是自己铺,然后坐在垫子上宣讲。佛在经中讲,如果有人宣讲般若,应该准备四面由狮子撑起的高高的法座——高贵的法座,让讲般若的人坐在法座上讲。讲法时,讲法者无论是法师还是其他人,都要一视同仁、恭恭敬敬。
如果要讲法,尤其是讲《般若经》,必须要根据条件准备好法座,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准备狮子座等高贵庄严的法座,让讲法、讲般若者坐在法座上讲。我们也这样要求,讲法者,哪怕是来辅导的,也要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这是对法的恭敬,否则是不如法的,此处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宣讲般若时,要铺高一点的垫子。讲法者要高于听法者。若是条件允许,最好准备金银做的,或是珍贵材质做的法座,讲者坐在法座上宣讲,这是对法的恭敬。以恭敬心求般若,才能真正得到法益。行为也是很重要的,要毕恭毕敬,准备法座、供品等,通过这些来启发内心的恭敬心,有恭敬心才可以成为真正的法器,法才可以融入相续。
(三)了知因依教奉行而尊为善知识;
讲法、讲般若者,都可以成为善知识。大家要毕恭毕敬,尊为善知识。什么是恭敬?恭敬即是依教奉行。
(四)了知以赞颂功德等而令其生欢喜;
以赞颂功德等方式进行供养,让善知识生欢喜,依教奉行,很听话。还有供养,有的上师示现上特别喜欢供养。比如玛尔巴,在示现上就是这样的人。有一次,有个弟子供养了他很多财物,玛尔巴很生气,说:“才这么点供养,你家里没有别的财物了吗?”弟子说:“没有了,就剩一只老山羊,因为腿脚有毛病,不方便牵过来。”玛尔巴很不乐意,让他回去牵过来。这都是一种示现。
有些上师喜欢赞扬,有的上师示现上像小孩子一样,别人哄就高兴。弟子要观察上师,上师喜欢什么,就投其所好,让上师生欢喜。上师生起了欢喜,自然就把窍诀传给你了。
(五)了知以向彼等般若抛洒珍宝与鲜花而行供养;
即将要讲般若时,要做供养,把各种珍宝、鲜花等珍贵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供养。宗喀巴大师曾经讲过,这是心态的问题,上师什么都不要,但是弟子什么都能舍。如果还有不能舍的,为佛法、为上师都不能舍,说明还不够资格。其实,这种供养,是为自己积累福德。
(六)了知因胜义中自身本体为空并远离生灭,所以恭敬事宜等等这一切都毫无作用;
在世俗谛中,恭敬、供养、令上师欢喜都很重要,但是在胜义谛中毫无作用,胜义谛中都不可得。但是都有,只是心里都不执着,不执着不等于什么都不做,都能做。为了佛法、上师,什么都能舍掉,什么都能做。此处讲的是心态,这样才是合格的弟子,堪为法器。
有的人想得到上师的加持,也想得到窍诀,但自己什么都舍不得,还特别有主见,上师让做这个,“我不做,我要做那个。”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还跟上师商量,说明你是有要求的,这是对上师的不恭敬。
当年密勒日巴尊者依止上师玛尔巴的时候,上师让做什么密勒日巴尊者就做什么。有一次,他犯错误了。为什么犯错误?他也是没有办法,依止上师很多年,却没有得到法。玛尔巴经常灌顶讲法,但是都不让密勒日巴参加,而是让他干活。
我们现在还算可以,让干的活都是三宝的活,而玛尔巴不是,让密勒日巴干的活都是自己的家务,要密勒日巴一个人给他儿子建一栋九层高的宫殿,玛尔巴还经常过来挑刺,让他不停地返工。但是密勒日巴没有一句怨言。尽管这样,他还是没有得到法,玛尔巴上师不给他传法,也不让他参加灌顶。
玛尔巴的夫人达梅玛实在于心不忍,把自己的嫁妆——一块很大的松耳石给了密勒日巴,让他离开,去找玛尔巴的一位弟子。其实,密勒日巴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只是达梅玛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出此下策。结果还是被玛尔巴发现了,密勒日巴不但没有得到法,反而挨了更重的打骂。达梅玛辩解道:“不是密勒日巴偷的,而是我给他的。况且,这是我的嫁妆。”玛尔巴生气地骂道:“怎么不是我的呢?你的人都是我的,你的嫁妆和身上的装饰,包括那块松耳石,怎么不是我的呢?你们偷我的东西。”
世俗谛中要这样,胜义谛中都不存在,毫无作用,都没有自性,都是空性的。
及了知遍行 能示现无见
世间真空相 说知及现见
(七)了知以遍智而无碍遍行或者遍入于二谛所摄之外境;
胜义谛和世俗谛所摄的一切法,都能通达、了知。
(八)了知能示现世间人不可现见的甚深法性,或者能示现“不[无]见色法等任何边际,即为现见胜义”;
能证悟并能宣讲世间人不可现见的甚深法性。边际是分别的,佛的智慧是平等的。
(九)了知示现世间为五蕴真空之相;
在其他般若经里有讲,正如《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切法包括在五蕴里。
(十)了知向所摄之所调眷众宣说(般若)并令其聆听;
为眷属、众弟子宣讲般若,令其聆听。
(十一)了知令所调眷众以思维所闻之义而知晓,从而成熟其相续;
刚才是听,此处是思维,让众生的相续成熟。
(十二)了知令所调眷众通过修持思维所生之定解义而现前证悟[现见],从而解脱其相续;
通过修持思维所生的定解义现前证悟。通过听闻、思维,还要修行,最后才能真正证悟,证悟后相续才能解脱。
不思议寂静 世间灭想灭
一切相智中 是说诸智相
(十三)了知示现法性本体超离于世间寻伺之境的不可思议;
(十四)了知示现诸法自性涅槃寂静,或者示现与彼法性相对之有境寂灭诸戏论;
(十五)了知示现灭除有漏世间五蕴的方法;
(十六)了知示现消灭彼此与取舍之想的方法。
以上总共讲了十六种遍智加行智相。
在二利圆满之果——遍智[一切相智]之理当中,以上十六相即是所说的诸种智相。
经云:“如来正等觉依此般若波罗蜜多而住。”佛经里也讲了遍智加行智相。
由此可见,此等十六种佛陀相续所生的自他二利圆满之果产生于遍智,因为在具有遍智的情况下,即能通达这一切。由于遍智加行具有生起这一切的能力,所以将其认定为是遍智加行之智相。
另外,虽然因为此等遍智加行智相,是以非有否定的方式来建立遍智加行的,因而它们表示产生遍智的能力,但由于并不是以“唯以此生”的别有否定来建立的,因而也以宣说道智加行胜相,而间接通达了果法遍智,同时又引出对治基智超胜于声缘基智之义。对治基智是菩萨相续中的基智。
遍智加行智相有产生遍智的能力,但是除了它们之外不是没有产生遍智的能力。此处不是以别有否定的方式建立的。别有否定指只有某个法有,其他法没有。
综上所述,基智加行智相,是通达五蕴,尤其是其中的四名蕴之胜义、世俗诸实相的;道智加行智相,是通达所修之道究竟如何的;遍智加行智相,则是通达相续中拥有遍智之所作并如是而作的。
讲了三种智相——道智之相、基智之相、遍智之相的作用。三者各自都有十六种智相。这些智相属于道——加行,是菩萨的修行,讲的是菩萨的境界,对境是三种智慧——基智、道智、遍智,三种智慧覆盖面特别广,包含所有轮涅一切法。另外,胜相是从超胜角度讲的,作用相是从作用角度讲的,自性相是从自性的角度讲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