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佛教的忠孝观

  • 作者: 星云法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世间忠孝的意义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光加被,能够来到宗教信仰至为浓厚,闻名于全省的北港,和各位结个善缘。今天我要和各位谈的题目是:“佛教的忠孝观”。

每一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赞美他是忠臣,他是孝子,甚至是忠孝双全、举世景仰的人物。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无非是教导老百姓如何尽忠尽孝,家中如果出了一位忠臣或孝子,全乡里都感觉无比的光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更易,古时候的忠孝观念,是否应该一成不变的保持下去?什么是忠、孝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对于忠孝的观念,应该有什么崭新的诠释与发扬?这些问题,我从佛教的观点,分四部份重新对忠孝做一番省察:

一.世间忠孝的意义

在过去的时代,要做一位忠臣很困难,因为忠臣要对君王绝对的服从尽忠,没有条件的奉献牺牲,所谓“君要臣亡,臣不亡不忠;父要子死,子不死不孝。”甚至于陷君亲于不义不仁的愚忠愚孝,都不能违抗。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中曾提到,这个时代并不需要我们尽忠于君主,但是要尽忠于国家,尽忠于民族,国家的利益所在和全民的幸福所系,要尽全力去维护,而不是对于特定个人的尽忠。那么,我们应该对什么对象竭尽我们的忠诚呢?我们要忠于国家,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灭亡了,个人也就岌岌可危了。我们要忠于领袖,领袖是领导我们全民完成理想目标的能者;我们要忠于主义,主义是我们全民共同的寄望理想;甚至要忠于爱情,忠于夫妻之间生命相托、至死不渝的感情;忠于朋友,忠于朋友之间诚信不欺、肝胆相照的道义;忠于责任,忠于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工作、对承诺、对自己的责任;忠于良心、忠于人格,良心人格是对于道德价值不妥协的一份护爱;忠于信仰,信仰是对于真理信念不转移的一种追求,我们需要尽忠的对象实在太多了。

所谓“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忠”有下面几层含义:

(一)专注的意思:我忠于国家、忠于感情、忠于朋友、忠于信仰,表示我把精神和心意专注在此,投入完全的关怀,甚至献出整个的生命。

(二)不二的意思:譬如我忠于夫妻感情,表示我珍惜这份忧戚与共的情谊,不再见异思迁,做第二人想。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君而仕,我忠于领袖,表示我已认定一位贤明的领导者,不再贪恋荣华,背弃他去。

(三)完成的意思:为了要忠于国家、忠于朋友,乃至忠于信仰,表示我必须去完成彼此之间的一种关系,尽到应有的责任,平时固然要喜乐同享,忧戚与共,临到最后抉择关头,尤其要死生不渝,绝不背信,如同“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贞”一样。

(四)圆满的意思:既然能够专注不贰,不计成败地去竭尽自己的忠诚,完成自己的责任,当下即已圆满忠贞之行,实践的本身即是成就。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忠的含义,不仅仅是狭义地尽忠某一个人,或对某种特定对象的恭敬崇拜,忠是更广义地对大众的服务奉献。在家庭里,要忠于妻子儿女,忠于为人夫、或者为人妇的一份职责。在社会上,要忠于团体、忠于公司、忠于主管上司,克尽为人部僚的一份责任。与人相处要忠于道义良心,追求理想要忠于自己的原则立场,在我们的生活里,忠的美德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忠的懿行对我们人格成长的影响至深且钜。内心忠诚的人,往往是世路的明灯,光照八方。

在“青年守则”中,开头第一条就标示:“忠勇为爱国之本”,第二条接着揭櫫“孝顺为齐家之本”。忠诚对于我们固然很重要,孝顺也不容忽视。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乌鸟禽畜尚知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功成名就,才能光宗耀祖,门庭增辉,使祖先不致蒙羞。甚至进一步扩大孝道的范围,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

儒家的曾子说过:“如果没有特殊缘故,而随便杀害一只蚂蚁昆虫,就是不孝;没有特殊缘故,随便摘取一花一草,就是不孝。”曾子把孝道的层次提升到对动物、植物,乃至对一切众生的爱心,这种无私广被的慈悲仁爱,就是孝顺。曾子能将孝顺诠释得如此圆融,无怪乎日后能成为孔子门人中弘扬孝经的传人。

“孝”的意义是什么呢?所谓“孝”,是曾子所说爱心的表现,孝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孝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在千百年流离颠沛,迷惘失措的时空里,孝维持了长幼有序,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挚诚感谢,更是无悔无怨的回馈报恩。如果说忠是与国与民与己的关系,那么孝就是与亲与人与生的关系。中国文化主张三纲五常,但是一切人生的重心主要在孝道的阐明,以孝顺为中心,扩而充之,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如同一雨霖润百卉,在柳树就生烟,在桂树就放香花,在荷塘就成水苗,在芝草就成新芽,在不同的草木花枝上成就不同的胚苗苞蕾。

孝道的思想,几千年来深深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从历代典籍掌故的记载,可以明了中国对孝道的重视。过去为了表扬孝行,有所谓二十四孝的典范,最近有一位立法委员吴延环先生更撰文提倡三十六孝。在传统伦理道德式微,价值取向日益偏差的现代,有人登高呼吁护孝悌思想,实在是值得欣喜的现象。不久前台北市曾经举办过孝行奖的颁发典礼,各个县市也竞相仿效,电视并且现场转播,为移风易俗的工作尽一份力量。所颁发的孝行奖取“羔羊跪乳”的含义,提醒现代人返本知源,一来不要忘记父母从前哺育褓抱的恩泽,今日一切成就,皆由从前乳育而来,涓滴之恩当思涌泉以报;二来呢,唤醒现代人爱亲尊亲的良知,不要以为今日腾达显赫,博学尊贵,就可以把父母看成卑贱无知的人,这是不对的。子女爱亲,当如羔羊跪乳,有极谦恭和睦的心态,在父母面前,子女要极低极低,低到尘埃地面,让父母顺心适意,弥补他们为养育子女而牺牲奉献的生命时光,抚慰他们为子女承受的卒劳伤痛。因此,孝亲之道,除了尽本分如羔羊跪乳之外,更应该积极学习“乌鸟反哺”,常怀亲恩,亟思还报,才不失为人子之道。所以提倡孝道就是要如何积极去孝养父母,解决老年的孤苦,甚至解决同胞民族之间的老人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过去五代同堂的社会,老人是宝贵的智能财产,随着时代的易革,家庭结构的改变,同堂的古风逐渐消失,父母子女之间形成了所谓的代沟,甚至于悖逆不孝,不知孝敬父母。佛教有一首诗,道尽了天下父母的慈心,这首诗说:

“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这首诗明白易解,意思是说当初我茹苦含辛将儿女抚养长大,曾几何时,我的儿女今日也成为别人的父母,要同样抚儿育女了。我的儿女不肖不知奉养我,让我忍饥挨饿,我都能甘之如饴;但是千万别让我的孙儿也忤逆父母,让我的儿女遭受饥饿,那将会多么令我伤心呀!有儿女的大众,不妨将这首诗读诵给你们的儿女聆听,让他们多多深思:不孝顺父母是多么的罪过!孟子曾经提到有五种不孝之罪:

(一)荒怠游戏,不知勤奋上进奉养父母,使父母衣食匮乏,是第一不孝。

(二)嗜好赌博,贪爱杯中之物,只图自己逸乐,置父母温饱于不顾,是第二不孝。

(三)只知护爱妻子儿女,积聚自己的财富,却把父母冷落一旁,无关怀请安之情,不能克尽孝道,是第三不孝。

(四)放纵耳目声色的娱乐,沈溺欲望,让父母悬念操心,是第四不孝。

(五)好勇斗狠,爱惹事生非,让父母担忧惊怕,使家门不幸,是第五不孝。

羔羊尚能跪乳,乌鸦更知报恩,人若不知孝顺父母,进而孝顺国家乃至一切众生,就失去所以为人的尊贵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