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生命的真相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43
  • 分享到:

生命的本质

首先讲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自古以来很多宗教很多哲学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对它的定义也是各种各样的。在座的各位也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我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一般是从物质的角度去解释;从佛教的角度,从成千上万人的体验、西方心理学家的很多经验去看。人的生命单纯从物质的角度去解释是很片面的。很多东西没办法解释。科学用物质解释生命本质,做了很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这只能解释一部分,不能解释全部。对生命内在东西、精神方面的认识才刚开始,在发展过程中,至今还没有很满意的结果。从哲学角度也有很多解释,唯心啊唯物啊等等。
从佛教的角度去说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人的生命不是肉体、大脑以及我们已知的物质,这些不是生命的本质;我们的精神、思维也不是生命的本质。从佛教讲人的生命分很多层次。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五官可以认知外在世界,但不是生命本身。我们五官不见的时候,不工作的时候人的生命还是存在的。此外,肉体,现代医学能做到除大脑以为的绝大部分器官是可以移植的,可以换来换去,但是生命是一个人的生命,不能换的;大脑的神经源、细胞也不是生命,总有一天大脑也可以换,可以移动到另一个肉体,但这种移动不是生命的移动。所以,肉体以及肉体的任何部分不是生命本身。五官的感知及对外界的干涉也不是生命。
生命有8个方面,前面说的五官是五个方面,第6是意识,第7是先天的共同的观点:我。第8,最基本的层面,最深层面的精神意识。
现在很多事实证明,科学没法否定肉体死亡后生命的存在。那么死亡是什么呢?我们说死亡是周期性的生命活动。
藏传佛教说:正常死亡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肉体的各个器官依次关闭停止工作。开始看到周边围着的亲人觉得不熟悉了,然后边上人的声音变得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最后一切器官工作归零。大家注意,我说的是归零,不是没有,零不是没东西。(归零后又会发展,然后再归零,不断重复),器官停止之后是意识停止,出现内在的干涉,如白光、红光、然后一片漆黑。
归零后在零度上会停留一段时间(昏迷),然后慢慢转过来,看得见家人的痛哭、伤心等等。这时他的意识恢复,会告诉家人自己的状况。但此时家人已经感觉不到了。此时已不是他原来的生命状态、身体物质状态。我们说处于中阴状态,以另一种物质状态存在,这种存在在机缘合适时又会投入新的生命体。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本重要的书大家可以参考。一本是1200年以前莲花生大士写的<西藏度亡经>,1927年译成英文。至今没在内地出现过。对西方影响很大。还有本是<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写的,浙江大学出版的。
<西藏度亡经>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很大,首先是得益于西方越来越多人经历死亡的记忆:频死经验。这种经历和体验总结后与这本书的记述很相似。而且很多非佛教和非宗教人士做这方面的研究。而<西藏度亡经>出现在1200年以前。这是其一。再一个是西方心理学界和医学界对催眠术的研究的发展造成的。在催眠术的深度状态下,人常常会进入另一个空间、一个非现在生命形态下的空间。人可以看到自己过去很多的东西。这也使西方很多智慧人士相信并且探索生命的真相。
更重要的是藏传佛教修行人认为死亡是提升自己心灵的最佳时机。经过专门训练的修行深的人他们可以模拟生死。这种模拟一般有2个机会,第一个是在深度睡眠时,模拟死亡训练。这种模拟的目的是更好利用死亡机会提升心灵。深度睡眠也是周期性的。与死亡过程是完全相似的。人体也是宇宙。人内与外在世界有很神奇的关系。藏传佛教中有一个梦瑜伽。瑜伽是一种训练的方式。梦瑜伽也是生活-梦-生活的训练过程。西方这方面有研究。梦瑜伽也是一种死亡训练。
生命是永恒的,死亡是生命中一个过程。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告诉我们。
所以我们说死亡不是那么恐怖和邪恶的。死亡对信佛教和不信佛教的人都是一样的。死了不会什么都没有,而是不断提升生命,我们不需要害怕死亡。
第二个机会是禅定时候。禅定训练很深的人,也可以让自己肉体生命回归零度。这个停止和回归的过程,也是与死亡非常相似,禅定修行深的人对这个过程的感受是很清楚的。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死亡、深度睡眠、禅定是一样的。从精神角度讲死亡相对深一些,深得不能回到原来的肉体上了,另外两个可以回归到当前肉体。
我们讲的目的不是为了佛教,而是为了消除死亡的恐惧感。我们大家不要把人生看得消极和悲观,认为人就是一世,然后在这世很消极。其实生命本身是无限的。生命的力量是超越一切力量的。一个生命的结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是体现形式的不同。不是生命在本质上消灭了。环顾历史,这个世界上生命从来没有被其他力量摧毁过,只是生存形式不同而已。
补充一下大脑和生命的关系问题,现代医学对死亡比较适用的定义是当脑干停止活动则宣布人死亡。这是基于生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和结果这么个认识。这是过去的科学认知。现在科学家完全可以仿大脑活动,大脑神经再造。科学家现在也通过监测手段监测禅修者的活动证明禅修完全可以改变大脑电波。这一切说明大脑是工具,脑外还有个记忆存在。这些值得思考。
第二部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幸福以及如何寻找幸福。
幸福是什么?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寻求方式也不同。三四百年以前,由于物质的匮乏,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往往是对物质能否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为主要内容。
现代文明物质已经非常丰富,但很多人还是感觉不幸福。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幸福和如何寻求幸福。
现在人们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追求幸福的方式是什么。目前成为大热课题。很多人说幸福是有稳定收入、家庭和睦、周游全世界、一杯水等等,各人表达很不同。我们认为这些是幸福的手段,不是本质。幸福是一种意识对外在世界的干涉。可以跟物质有关,也可以无关。
我们认为人有3种最基本需求,一是肉体对物质的要求,二是健康的身体。这两部分都是物质的满足。第三是精神满足。
过去说幸福是人拥有更多物质享受。17、18世纪与现在定义不一样,因为需求不一样。很多已经满足了,就不是需求了。如温饱问题等。满足了就没有幸福感了。
现在人的需求是新的需求,更多是精神上,不是物质的。不能满足就痛苦。现在据我们国家的官方统计,各类精神病患者超过一个亿,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一个患有精神疾病。世界银行说全球最大问题是抑郁症。国际普遍认为,当前人类三大杀手是艾滋病、癌症、抑郁症。抑郁症就是精神层面的疾病。
为什么那么多精神疾病,最大的问题是物质的满足。因为物质满足后,人就想着怎么办、做什么了。一般来说两种情况,一是更积极健康地往上走,二是会非常失落。感觉失落了,就没有幸福感了,就会出现各种精神上的问题和心理疾病。现在从调查来看,没有一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幸福指数是上升的。
这并不意味着真的没有幸福。怎么办?所以,我们要有寻找幸福的新方式、方法。
生命的意义是追求幸福。幸福的本质是什么?新的需求是什么?怎么去寻找?这是人的精神问题,不是宗教问题。
我们人去寻找幸福,要做到几点:一是虚荣心要放下。现在大家讲我是房奴和车奴。本来有得住,有基本交通工具了,就不会成为什么奴的。很多人因为虚荣,所以在基本需求满足后就去跟别人比较,去追求别人的享受,为此不断超负荷工作,导致身体问题。这种虚荣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释迦牟尼说少欲知足。没有信仰的人如果得不到幸福就不知道生命的意义。
人类文明是有很大矛盾的。我们现在提出要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这是对的,但同时我们又要发展经济,提出各种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这实际就是刺激人的欲望。刺激人的欲望与保护地球、环境的要求之间是矛盾的。只要欲望在膨胀,资源、环保的坎是挡不住的。
一定要从内心少欲开始。必需懂得怎么样追求新的幸福。否则没幸福感,对他说生命就没意义,就消极。所以,要少欲知足。生活的物质水平不是生活质量。
二是要关爱别人。佛教说慈悲心。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但我们应该再也不能容忍这种冷漠了。
有信仰的人一定有慈悲心有爱心。没有信仰的人也可以有爱心。有爱心的人对弱势人的付出所得到的幸福感优于吃喝玩乐的物质幸福感
三是必需有适当的敬畏感。否则伦理道德就有问题。现在为什么食品的不安全感那么严重?生产食品的人不吃自己的食品。就是没有一定的敬畏感,唯钱是图。儒释道都有要求敬畏感。但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缺乏必需的敬畏感,所以,出现了很多基本的伦理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幸福感基本就有了。
第三个问题,生命的升级
现在物质都升级了,但遗憾的是生命没有升级,带来的是更大的痛苦。如何去升级我们的生命。
一是信仰升级,二是通过佛教方式来提升生命,还有其他方法。
佛教讲佛,什么是佛,佛是智慧、慈悲心、爱心升高到最高境界时。佛心是人类的境界不是神仙的境界。另外,不修佛的人可以通过寻找心灵的东西来提升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禅来提升。
物质和精神平衡时能感觉物质带来的幸福感。没信仰也可以达到。
人可以没信仰、没有佛,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方式让自己开心、幸福。
我们要爱所有的生命,对所有生命有感恩之心,这样才有慈悲心。这必须有佛教、有信仰作为基础的。没有信仰的,尽力去做对人好、理解别人等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