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阿秋教授,一个相信佛教的人初步作修行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修行,再做修持,这是修行的根本,要时刻铭记在心中。
现今各地相信佛教的人,初步不去理解什么为佛教,进入佛门的重要性是于何处,也不知道初步进入佛门中要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就在盲目中去修法,造成许多修行的障碍。这是什么因缘所造成的呢?就是不知道如何去修行佛法而造成的。
我等在座的弟子时时刻刻都要铭记这一点。初行者修法不重要,如同往昔我们在不知道如何修行之理趣,听闻到佛法是一部很殊胜之教言,它能遣除一切障碍,也能令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等。听闻了许多道理之后,却不去加以思考理解,而盲目的去依止,这样会造成修法的障碍。如前两三年对佛法很虔诚,稍有时间都在修法,但为什么现在对佛法的信心越来越淡薄了呢?平常修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呢?就是对佛法不理解而造成的。
现在我们大家都有目共睹,很多修行人不去理解什么是佛法,也不知道进入佛门的重要性在于何处,所以听说什么地方有个法会仪式等等就急忙去参加,虽参加法会的功德无量,但要知道若不观待自心,如无垢光尊者所言:仅是道貌形相,则无实义可谈。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讲解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调顺烦恼而讲述的。我们大家所作的每一件善行,若对自己的烦恼并没有减少,功德也并没有增长,那你说殊胜,这殊胜又是在何处呢?
所以时时刻刻都要知道,我们要的是成果,不是一个形象。龙钦巴尊者也讲述过:“若自心与法不融合,仅具道貌形相则无实义可谈。”指的就是光在外表上做一个形象,如打坐时看起来像具足一切必要的坐姿,但内心在跟随烦恼行走,这样的打坐就没有实在意义了。因为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调顺烦恼,烦恼没调顺却反而增加一个烦恼,这样我们今生相信佛教,进入佛门还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进入佛门的重要性又是什么呢?各人有各人的追求目标。譬如现今很多人进入佛门的目的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烦恼,有很多痛苦,想依靠佛法来解除这些烦恼和痛苦。怎么才能断除这些烦恼和痛苦呢?世间的人往往觉得烦恼和痛苦都是由外在物质产生的,实际上若烦恼和痛苦是由外在物质产生的话,那人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然而并非如此。从这点就能得知烦恼并非由外在物质产生。那这些烦恼是由谁产生的呢?是由内心烦恼及习气产生,所以调伏内心才为今生修行的根本。
有些人进入佛门的目的是恐惧临终。如活在世上对世间已有几十年的眷恋之情,一旦要离开,谁能在内心顺畅的状态下面对呢?当死亡呈现的时刻,能否获得了脱生死,或说能否得到解脱,能否在内心很顺畅的情况下从人间消失,都要依靠精进修法和调伏烦恼来衡量。
有些人想到我今生进入佛门的目的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永无变化的一种快乐之处,能否获得这样的快乐就必须先看能否从痛苦之中获得解脱。若不能从痛苦之中获得解脱,那么快乐之词就如空中楼阁了。所以要精勤调伏烦恼而修行。
有的进入佛门是觉得释迦牟尼佛具足五种妙智慧功德,并具救渡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力量,想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众生多做一些事业。要知道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在受痛苦,你要成为他们之怙主,自己就必须先从痛苦之中获得解脱,才能成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怙主。若想从痛苦之中获得解脱,当然要知道还是要消尽烦恼和习气。
从刚才讲说的这些道理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结论:就是要调顺烦恼而证得心性,这才是我们今生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要调伏烦恼,虽调伏烦恼的方法很多,譬如依靠念诵经咒来调伏烦恼,以烧香拜佛来调伏烦恼、放生等功德来调伏烦恼。这些都是为了调顺烦恼。但又要知道的是,在调顺烦恼的过程中分为:支分调整烦恼和根本调整烦恼两种。
身、口、意是产生一切烦恼痛苦之根,要断绝痛苦之根,就要从身、口、意三门中去寻找谁为根本。先观身是否是一切烦恼产生的根源?单单身并非产生烦恼的根源,如尸体。语又是否是产生烦恼之根源呢?也不是。心才是产生一切烦恼之根源。因此,调伏内心才是根本调伏烦恼的方法。
如上所述,如从支分来调整根本,调伏烦恼的时间就较长。如身作礼拜,口念诵经文等,因身与语是属于支分,根本还是心。
从刚刚所讲解的道理就能知道,作为一个相信佛教的人,时时刻刻都要知道自己今生所做的每一件善事能否成为调伏烦恼之力,就要反过来看看自己的烦恼是否减少,信心与慈悲心等功德是否增长。若信心与慈悲心没有增长,烦恼没有减少,那么你说你已经付出多大的代价做善事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我们举个例子,禅宗祖师达摩之年代可能除梁武帝以外就没有这么大的施主。梁武帝一生做了多少件善事,建了多少间庙宇,供了多少僧人。一天,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自己的功德有多少时,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这也就是说若没有调顺烦恼,光凭外在形象,这样的善行,不论是付出多大的代价,对成果却是没有很大的意义。同理,我们也根据自己的福报在做不少功德,但这些功德能否成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那时时刻刻都要看看自己的心是否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契合。一旦不能契合,我们所做的功德可能就与梁武帝“福王”所做的善行无多大的区分了,也就是说无功德!
这些道理必须时刻记在心里。但现在很多人虽然对佛法很有信心,却因为工作太忙,应酬太多,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修法的时间。当然,我们现今生活在世上,口里要吃的,身上要穿的,把世间的一切物质完全搁置一边。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等同大丈夫行为,舍弃现世一心修法,我们是很难做到的。但平时的应酬等没有必要的事物还是暂时放下,静下心修修法吧。
很多人心目当中可能都有一样的想法:我这两天工作很忙,等过一段时间吧,如年龄大了再不能工作时我就静下心来好好修法。要不觉得这两天我有点忙,等过了这两天我在抽几个小时或几天好好修法。我们反过来看看“寿命无常”,能否等你到那个时候,还让你好好的修法吗?不要说以后,明天我们是否还活在世上,谁又会知道呢?
去年印尼大海啸时,在海边游乐的这些众生,有谁会想到这一天就是自己活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天?但可怕的事当时就降临到这些人的身上。二十多万人刹那间从世上消失了。当一听到“寿命无常”时,我们心中可能都会一时觉得那不会是我,从现前身体年龄可以为证。虽然有生有灭是大自然的规律,迟早也会在我身上呈现,但可能这两天不会出现的。这是逃避现实的自我安慰。所以时刻要想到无常加以修行。
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已经消失,譬如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这些人消失时能带走些什么呢?假如有一千个朋友,一万个亲属,他又能带走任何一个人吗?家里有很多财富,他又能带走一根针吗?不要说一切物质,连他的身体还是要留在这世上,此时只能跟随往昔自己所造的业力面对这个现实。同理,等两天我们也要面对这个现实的,所以还是多可怜可怜自己吧!
现前有很多人说我要生起慈悲心,来救渡一切众生。当然这样的发心相当好的,但自己尚未从轮回解脱,又怎么有能力来救渡还在受苦的一切父母呢?因此,还是反观自己,是否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因为自己即将要从这个人间消失,假设没有一定力量又怎么去面对这个现实呢?譬如反观自己,一旦临终降临,你又有多大把握?若没有把握,那就说明还得精进修行,不能在拖延时间了。万一明天就是自己活在这世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只有一天的修持时间咯!要多可怜可怜自己,再不能像往昔般懈怠。
修行的目的就在于此。藏传佛教历代传承祖师、汉传佛教历代传承祖师等等都在茅棚、山洞里精进修法,即是为了在临终时能于心境舒畅中离开这个世间。当然也有诸多功德,但在此暂且不谈。我们也是一样的,要时时刻刻修行时反观自己,烦恼是否减少?信心、慈悲心等功德是否增上?因为善行暂时不能当吃,不能当穿,若不能调顺烦恼,那又来作什么呢?
我们今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为了获得圆满智慧,但要知道的是作为一个次第修行者,若没有一个很好的持戒基础是无法进入定境;若无一个很好的定,就很难启开智慧。这都是相互依靠的,所以要恒时护持自己的三门来修定,因为有了一个很好定的基础方能启开智慧。就按照这个次第的方式去修去做,对我们今生成就是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若不精进修法,就永远不会有成熟的时候,因为能否成熟,是全赖于能否精进。当然能否精进,共同前行实为重要,此乃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
无论如何,讲什么法,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讲法之前都会先讲一遍“人生难得”和“寿命无常”。所以我在讲什么法之前也会稍许提示一下“人生难得”和“寿命无常”。记得我在汉地有一次讲法时,正讲到“寿命无常”,有个老太婆,约有七十多岁,对我说:“您今天能否不讲寿命无常,这个法我已经知道,这个我很通达的。能否讲一点更深的法?”我说:“老太婆你知道今天为什么我要讲寿命无常吗?”她说:“不知道。”我说:“就因为有你在场的原因,若今天你不在场可能就不讲寿命无常了。你看看今天全场最老的是你,你现在七十多岁才开始进入佛门,就说明你对寿命无常一点都不懂。所以今天有你在场的原因,不仅仅现在要讲,下面可能还要继续讲寿命无常。”
如同上述,今天我们在讲解“寿命无常”时,若有人觉得“寿命无常”是共同前行的法,没有什么不懂的。那么,就看看自己修法精进与否,一旦不精进就是说明我们对“寿命无常”还是不懂。因此要多观察“寿命无常”,这是非常重要的。
喇嘛阿秋在亚青寺讲法之前,无论讲什么法都会讲一遍“寿命无常”,因为此法非常重要。尤其像你们在物质丰富这样的环境下更加需要观想“人生难得”和“寿命无常”,若不如是观想,信心会逐渐退转的。很多人不是说他刚进入佛门时非常精进,现在却越来越懈怠了,甚至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修过法,这就说明我们对“人生难得”和“寿命无常”并不了解而造成的。如若明天就是你活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天,你今天还想到懈怠吗?不可能的!!今天你一定会去寻找诸多方法如何令心面临明日领终时不痛苦、不恐惧的境界。现前我们修行中还没有坚强的信心而精进修法,及解脱的力量,就是对共同前行还没有观修彻底。好,就这么的去观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