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富贵心
第一讲•富贵心
菩萨学处
普献法师讲述
汝于无量劫为欲妄舍身
今为求菩提此舍方为善
汝于无量劫具受生死苦
不曾事诸佛未闻如是行
汝今得人身值佛善知识
听受菩提行云何不欢喜
——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目录
出版缘起
自序
第一讲富贵心
壹、迷惑受苦
贰、善得人身
叁、富贵之心
一、读书求知
二、五戒十善
三、发菩提心
四、生善法欲
肆、调摄身心
一、节制饮食
二、充分休息
三、适当运动
四、正确呼吸
五、当修忍辱
伍、求一切智
第二讲菩提心
壹、确立学佛动机
一、发增上心
二、发厌离心
三、发菩提心
贰、发菩提心因缘
一、发心不断一切如来种性
二、发心为能充遍一切世界
三、发心度脱一切世界众生
四、发心悉知一切世界成坏
五、发心悉知一切众生垢净
六、发心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
七、发心悉知众生心乐烦恼习气
八、发心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
九、发心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
十、发心悉知世界一切众生心行
十一、发心悉知一切众生之三世智
叁、生哀愍心因缘
一、哀愍诸众生孤独无依
二、哀愍诸众生贫穷困乏
三、哀愍诸众生三毒火然
四、哀愍众生诸有所系闭
五、哀愍诸众生烦恼覆障
六、哀愍诸众生不善观察
七、哀愍诸众生无善法欲
八、哀愍诸众生失诸佛法
九、哀愍诸众生随生死流
十、哀愍众生失解脱方便
肆、菩提心的特质
一、解脱究竟
二、三学兼顾
三、法身慧命
伍、发菩提心功德
众生受用
陆、发菩提心方法
攀缘众生
第三讲普贤行
壹、以行山来填满愿海
贰、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叁、以三德来赞美佛陀
肆、求一切智心路历程
一、承事诸佛
二、内外兼施
三、供养三宝
四、出家学道
伍、种种方便门度众生
一、学一切法
二、示众技术
三、示诸形相
四、示诸行业
第四讲菩萨学处
壹、幸得人身
贰、修道因缘
一、接纳自我希圣希贤
二、有诸结使能长佛法
三、愚痴众生逆增上缘
叁、修道心态
一、生欢喜心凡事感恩
二、但为众生修菩萨道
三、不味不着亦不生厌
四、以善方便化度眷属
五、作诸事业不舍智心
第五讲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一)
壹、识佛觉海心源
一、当回归佛陀的出世本怀
二、若得决定心则能修妙行
贰、当不离诸佛住
一、当解行并重不舍初发心
二、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
三、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
四、不离诸佛住履佛所行道
五、佛十种应常忆念清净法
叁、菩提属于众生
一、勇猛求佛道不厌住生死
二、菩提属众生当念众生苦
第六讲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二)
壹、念佛不离修行
一、忆念诸佛已当修菩萨行
二、为诸众生念佛修菩萨行
三、尽未来世不离佛善知识
贰、正确认识佛陀
一、见缘起即见法亦即见佛
二、读诵大乘正确认识佛陀
三、当依真实义而观于如来
叁、观察诸法实相
一、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
二、观法为缘起但是假名说
三、法性本空寂性空即是佛
四、佛离一切相住于无所住
五、如来大智慧希有无等伦
六、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
七、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肆、了自心趣解脱
一、以四悉檀导众生趣解脱
二、妄取真实相轮回生死狱
三、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
四、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
五、无常缘起法本质乃空性
六、透过空理肯定行为价值
第七讲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三)
壹、佛以二谛说法
一、离垢心解脱自度能度彼
二、积智者所见如实不颠倒
三、若见若众生了知无体性
贰、依缘立命安身
一、常生欢喜心利己又利他
二、铲除伤害思想的癌细胞
叁、安住如实法乐
一、生灭本如幻外求为苦本
二、此中无少物但有假名字
三、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
四、平等显实相永断分别根
第八讲慧学的修学次第
壹、浅谈般若智慧
一、宗教信仰三种类型
二、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三、六度万行相摄相引
贰、慧学修学次第
一、三种般若的境界
二、生得慧与生俱来
三、闻慧的修学原则
(一)当多闻熏习
(二)四依为品管
四、思慧的修学原则
(一)胜解为道根
(二)当依了义法
五、修慧的修学原则
(一)方便与随顺
(二)究竟与实相
六、无漏慧修学原则
(一)观一实相印
(二)当悲智相应
叁、慧学修学成就
一、成佛的潜能
二、当开展佛性
三、闻慧成就者
(一)正见具足
(二)信智一如
四、思慧成就者
(一)净戒具足
(二)悲智交融
五、修慧成就者
(一)定慧均衡
(二)悲智等持
肆、慧学十方便法
出版缘起
当法缘正日益兴盛之际,普献法师离开了经营多年的狮头山元光寺,带着一双拖鞋、一个坐垫、一对木鱼引磬、一对佛前的供灯、一张铺在地上拜佛用的草席、一个水壶及热水瓶、一个电锅,独自到南部山区的简陋工寮作长达六七年的潜修。问他是否需要什么,他总是说:“需要用功精进而已!”又说:“山上果树开花时节,成群的蜜蜂就来采蜜,人也一样,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德养才能真正利益众生。”闭关期间,法师在经典及心性的体悟上全力冲刺,对般若法门、以及菩萨即世间而出世间的度众精神有更深的解悟,坚定了他“护教、重法”的决心,也树立了“融通、不攀缘”的风格。如今许多题材在他的智慧语辩中也发挥得更精辟、更贴切而感人,让信众在光怪陆离的声色娱乐之外得到一股清凉,肯定行为价值。
秉持“对众生有益的就做”的信念,法师又开始为弘法而风尘仆仆的奔波于国内外,他的生活用“忙”字来形容实不为过,除了对外弘法、接引信众,晚上还要为山上的几位住众上课开示。如果对他说:“辛苦了!”他可能回答:“心不苦!”他从来不办法会,也不肯让信众公开为山上募款,他说:“老是跟人家要钱,会让人家对佛教产生误解。弘法是我们的本分,人家肯布施,我们要把它回馈于十方;人家没供养,我们还是要以平等心对待。”至今祥龙山大殿与寮房都还只是铁皮搭盖的简陋建筑。
他常说:“做人切忌占人家的便宜。只有读书例外,读书是最占便宜的事,你花少许钱就把人家毕生的心血买了回来,花少许时间就把别人的经验吸收为自已生命的营养,这种便宜不能放弃。”所以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收听英语广播,具有以流利的英语及多种语言弘法的能力;又由于多方面不断的吸收最新科技医学等知识,造就了他博学多闻、能写能说、能文能武的特质。
中观佛教文化中心感于普献法师弘法利生的悲心,愿与法师“同愿同行”,略尽绵薄之力,将法师历年来游化演讲的精华,整理编辑为“龙山法语”专辑,逐一出版,供养诸上善人,惟愿诸位从佛陀拈花中发出会心的微笑、获得“正法眼藏”,拥有最圆满的人生。
中观佛教文化中心于龙山法雨专辑出版前夕
自序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原是出家僧的本分事,多年来挂着弘法的招牌,国内外到处奔波忙碌,虽具“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苦心,奈因内容粗浅、德学不足,以致感人不深,是一大遗憾。
身为现代的弘法者,除了博学多闻之外,最重要的是内修实证,以德服众,在善巧方便中契理契机,提升信众的信仰品质:未信者令生信,已信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总之,当以正知正见为首要,肯定人性的尊严、人身的可贵、当下的重要、今生的把握,切莫显异惑众,偏离修学正道。
弘法者应是“学佛”者,而非仅是佛学研究者,佛法乃生命的实践,而非仅是数说名相;善说法者当分类演绎,引导信众,从现实人生中,背尘合觉,勘破五光十色的如幻性,能够随缘作主,立处皆真,烦恼层层脱落,正见步步增明,即世间而出世间。
华严经云:“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譬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学佛者当从现实的人生中掌握佛法:商场即道场、工地即佛地、人事即佛事。“有智慧分名为菩萨”,若能从保持正念与明触方面着手作自我训练,则花开花落、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发白面皱,皆是如来无常法音的宣流,身心世界一切皆是佛法的流露,顺逆皆是契入法界的良机。
衷心感激中观佛教文化中心,将多年来于国内外的演讲,收集整理、编辑成“龙山法雨”专辑,即将逐一出版,愿所有见者闻者正见增明,亦愿所有曾为本文辑出钱出力者福慧圆满。
普献序于祥龙山龙音禅寺戊寅年端月
第一讲富贵心
唯有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称得上大富大贵。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大家晚安!阿弥陀佛!这次承蒙了凡基金会的策划、佛陀文教基金会提供这么好的道场,以及多位幕后策划者的辛劳,使我们有这么好的福报因缘,在这里共同探讨佛陀的智慧,非常谢谢!让我们共同来谢谢他们的付出!
这几年来,大家都已发现我们的社会出了些问题;对新新人类X世代作调查,几乎有一半的新新人类都打算移民到国外。据联合国的调查,还有十亿的人在寻找理想的家园。
各位有没有准备移民?还是继续留在台湾作永续的经营?这几年我在国外曾经碰到很多华侨,准备结束业务回台湾,到底什么地方才是一个理想的家园?什么地方才是理想安居的场所?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这次的智慧人生讲座,我们将连续四个星期,作八次的演讲。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来探讨“富贵心”这个题目。
壹、迷惑受苦
孔子说:富贵如浮云,抓不到。在我们学佛者来看,富贵又是什么?今天整个社会所以产生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华严经所说的“迷惑受苦”:由于对自我身心以及外在世界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以致引起错误的追求,产生问题。我们研究佛法,不管研究哪一宗哪一派,都是在净化身心,使我们对自我身心以及外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佛陀说:由于我们认识错误,所以我们在处理上就错误了,因为追求上的错误,使我们产生很多的痛苦;这些痛苦并不是外在世界加给我们的,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处于迷惑的状态,才产生这么多的痛苦。所以一定要从你自己的身心当中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要从根本的症结上来解决问题。
刚才说过,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我们总是追求一些错误的目标,没有下功夫追求人生该追求的目标,反而把次要的当作主要的寻觅目标。如果你念大学,主修科目不及格,只有副修科目及格,可以毕业吗?当然不行!那么,让我们来想想人生的主修科目是什么?副修科目又是什么?由于社会大众对主修与副修课题的颠倒认知,所以产生很多的问题。各位!如果我在桌子上写很多的零(○),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一定不知道,也不代表什么意义。但是如果我先写一,再写○的话,就是十,再添写一个○……,就是百、千、万,这“一”最重要。那么,人生什么东西最重要?你们说金钱最重要?有了金钱,衣食往行就很好,是没错,但是家庭、事业、子女、财富,这些都是“○”,最重要的是“一”——有健康的身心,各位同意吗?如果你有几千万财富,可是整天在医院打点滴、住加护病房,这几千万、亿万,对你来说根本没有意义。如果你说身体健康最重要,你那身体虽然很健康,但整天吃喝玩乐,甚至去赌博,最后你的家产会被花光,所以,若只有健康的身体而没有健全的心灵,一切都会落空的。你说,我有健康的心灵就好了,也不对!你的心灵很健康,你有精进心,你懂很多知识,假如身体上有残障,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脚不能走路,虽然你心灵健康,你的才华也难以发挥。所以在我们人生的主修科目当中,我认为健全的身心是我们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我们整个社会在物质方面的追求比重过高,追求健全的心灵反而不成比例,所以产生很多社会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刚刚载我来的曾居士谈到:这世界据说已存在了四十六亿年,听说还有若干亿年这地球就会毁灭。虽然,科学上有这种研究,可是根据事实来分析,依我的观点来看,对整个人类还是抱着乐观的希望,为什么呢?因为知识的进步,人类将会发现需要对整个地球的永续经营作规划;对于资讯发达以后,人应该怎样去克制自己,应该怎样讲求和平、互助互惠,在惨痛教训当中,自然会激发人类有这方面的觉醒;所以我对整个人类的命运还是抱着乐观的态度,期待他有永续经营的可能性。我们在科技的过度发展后,知道臭氧层破洞是个问题,知道工业污染的后果;有越多觉醒的众生、越多发菩提心的众生,人类就愈能发现永续经营的意义,世界就会永远光明,甚至会进化到净土的世界,我非常确信这点。
我们对主修、副修,要分辨清楚。你说我们衣食住行很重要,没有错,家庭很重要、事业很重要,也没错,可是这些东西经不起水灾——水会把你流走,抵抗不了风灾——一阵风就吹垮了,强盗小偷也可以抢劫、偷窃,佛陀说这一切都是无常物,衣食住行、家庭事业、财富很重要,没有它不行,但你要了解,它是无常的。请问各位:什么东西是风吹不垮、水淹不没、火烧不焦、小偷也偷不走,在我们离开世界时却可带着走的?各位想想看是什么?答案就在那边——“智慧人生系列讲座”;能够明辨是非,降伏烦恼,知人善任是“智慧”;一个人面临死亡毫无恐惧也是“智慧”;接近好人,度化坏人,更要“智慧”;这个投资值不值得,也非要“智慧”作抉择不可。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为“智慧”,智慧可以告诉我们怎样去培植福德,以智慧为导师所培植的福德才是纯善的福德。所以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主修课业称为“智慧”。
我们这一系列八次的演讲,就围绕着“智慧”来作一番探讨。
贰、善得人身
接着我们要探讨的是善得人身。我们生而为人,在华严经叫做“善得人身”,人身是法器、是功德善器、是福德良田,能得到人身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在佛经里面说,生而为人有三大殊胜:有丰富的感情、丰富的知识,还具有羞耻的观念——羞耻心;人类有文学艺术以及种种科技的发明,太空船到月球上去,是谁发明的呢?是人!人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感情,人还有向善向光明的心灵,所以人能成圣成贤。
我们生而为人,第一要先肯定做人的价值,做人是最不容易的,能得到人身是千百年所修来的福报。如果以现代科技电脑,去配备成会走路、会讲话的人模型,要多少钱?你们猜猜看——“两亿”,现在电脑“五八六”一部才两三万或三、五万元,要模拟身体功能则要两亿美金,而且两亿美金还做不到像我们人类这么完美的构造,模拟的人会走路也会讲话,可是没办法做到像人类有感情讲道义。你看我们身体价值多少?比两亿电脑还来得高,所以我们得到人身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两亿美金还做不成这样的肉身哪。日本曾经想模拟一套肝脏系统,大概要花费我们台湾一年的政府总预算支出,弄得很庞大的一个机器,却还做不出像我们肝脏这么复杂的功能,我们的肝脏能消化吸收、储存营养,机器没办法。所以“得到人身”,在佛法里面来讲,是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有些人动不动就喝什么农药,吃什么安眠药来结束生命,不要说对不起父母,根本就太对不起自己生而为人的福报了。所以,我们能得到人身,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诸佛菩萨出现在哪个地方?在人间啊!在阿含经里面也曾谈到这方面的理念: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从天而得也。人有生老病死,诸佛菩萨才会出现在人间。因为有生老病死才激发我们效法诸佛以八苦为师,去探讨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如果活千年万年、几亿万年都不死,就不会有宗教的兴起,幸好人间有死亡,才显出生命的珍贵,才会去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思考怎样去处理生死的问题。所以人虽有生老病死的烦恼,这烦恼却有引发觉醒的作用,设法转烦恼为菩提。虽然人间有苦有乐、有生老病死折腾,种种的一切却也被用来激发我们产生离苦向道的觉性,所以得到人身是很值得我们庆幸的。天人要去世之前所仰望的天堂在哪里?在人间啊!人间就是天堂的善趣,人道是天人的善趣,他所仰望的净土,他所仰望的天堂,就在人间。所以我们出现在人间、得人身,有生老病死种种的自然现象,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我们学佛的人,要时时刻刻珍惜庆幸得到人身。
叁、富贵之心
第三个想跟各位探讨的,就是我们第一次的主题——富贵心。
各位!什么叫做富?是不是要拥有几千万几亿万才是富呢?不见得!我下四个定义,各位来给我一个评分。我认为衣食无缺就是富,这一顿饭吃完了,下顿有得吃,明天有得吃;这件衣服穿脏了,不会没有衣服换洗;衣食无缺,有个房子住,能遮风遮雨,然后有一个职业来做,每一个月有固定收入,三、五万块收入,这就是富,各位赞同不赞同?不是要几亿万才是富,比如说我有几千万、几亿万,至多也是吃三餐,也是穿这么几套衣服;没有几亿万的人也是吃三餐,也穿这几套衣服,睡觉也是睡一张床铺,并不会因你有几千万、几亿万而睡两张床铺。所以说能衣食无缺、有遮风遮雨的一栋房子,每月有固定收入,这就是富,所以各位算不算富?算富啰!你们都衣食无缺嘛!如果你缺衣缺食,下一顿饭不知在哪里吃,你今天一定不会来听讲;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破了就没有衣服换洗,你今天晚上绝不会来听讲,所以各位算不算富?是富!这个富属于身富——身体的富,是属于小富。什么叫大富呢?一个人接受教育,懂得文学、懂得鉴赏艺术,懂得欣赏诗词歌赋,这是属于心灵的富,但只是中富。像各位懂得学佛,探讨生命的意义,就叫做大富。就整个社会看起来,小富的人很多,中富的人也满多的,大富的人也不少,各位就是了,起码我讲的你都能了解,这是属于心灵的富。就整个社会来讲,若追求小富的人多,生命座标定位在物质层次上,问题就出现了,他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把人生的主修定位在追求金银珠宝财富,以为有钱讲话就可以大声,以为有了钱理所当然要当代表,以前是学而优则仕,现在是学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官——当官。所以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一、读书求知
前几天,有一个青年人到山上来,专程来请教我一个问题,他从台北南下,把母亲也带到山上来,他说:“师父!我最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自信心。”为什么没有自信心?我说:“很简单,因为你手有问题。”他说:“我的手又没有做坏事。”我说:“没错!因为你的手很少去摸书,你毕业以后读过几本书?”他说:“我从来不读书。我为了妻子儿女赚钱,忙得一塌糊涂,哪有时间读书?”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他的身体是富了,有家庭、儿女、很多财产,可是心灵空空的,所以觉得很烦恼;一空闲下来就很痛苦,只好忙着去赚钱,却又总觉得还不够、还差那么一点,所以更永无休止忙着赚钱,空闲下来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所以我告诉他说:“你多摸几本书可能会好一点,要避免让你的心田荒废太久。”
现在请看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德相,春夏秋冬都有,头发白的就是秋天了,已成家立业的就是双子星座了。你结婚后读过几本书?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读书是最占便宜的事情,前几天我到新荣高中去演讲,我说:“同学们,什么叫占便宜?”有一个同学就说了: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对吗?不对!因为吃亏不一定占便宜,譬如我这个货十万块买的,卖你一万块,我一定吃亏,请问这是占便宜吗?当然不是!社会上很多口头禅的真义我们要分辨清楚,吃亏不见得就是占便宜。我认为世界上最占便宜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很多好书往往是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人写出来的,他积了三、四十年以上的人生经验,读了不晓得几千几万本的书,才把它浓缩成这些精华,我只要花两百块钱买下这本书,几天就把他所有的人生经验都拷贝过来了,各位想想看,人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占便宜的事?所以我建议大家多看一些专业的书,多接触修身养性的书,多去反覆研读,自信心自然恢复。
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对整个社会有明确的了解,自然就不会盲目的投资,这种人就可以去品尝与鉴赏人类所共同创造、开发出来新的知识,以及运用旧有的一切学识历练,他当然也就可以悠游自在,所以说这叫做“大富”。这个社会却把它颠倒过来了,把该摆在第一的甩到背后去了,层出不穷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有钱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见得吧!
二、五戒十善
接着讲到富贵。我们往往认为:当你有困难时,来帮你忙的那个人就是你的贵人。这里让我们来为这个“贵”字下个很简单的定义:“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叫做贵。有羞耻之心就叫做贵,有学问叫富,有廉耻叫做贵;我们说这个人很有贵气,并不是他身上洒什么水,或有什么气味,一个懂得修身养性的人自然让你一看到就肃然起敬,这就是一种贵气。我们做一个在家弟子受五戒,贵不贵气?当然贵气!佛弟子是世间最贵气的人,做生意规规矩矩的、做官不去占便宜,是贵气!佛法一再强调,一个人能守五戒,则世世生生得到人身,是贵气!守五戒,修十善、再修禅定功夫,生天了,人天都是贵气!你想想,任那些阿猫阿狗多么漂亮,你又帮它绑上红色缎带,可是贵气显得出来吗?失去人身之后,一点贵气都没有啦!不管你什么狮子狗、北京狗等等名狗,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的狗,贵气贵得起来吗?贵不起来!只有人才贵气,人知道羞耻、有惭愧之心,守戒修善、希圣希贤,就是贵。这么讲起来,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贵不贵啊?很贵喔!不但富而且贵喔!各位自己鼓掌吧!不是为我鼓掌,是为你们自己庆幸得到人身、既富且贵而鼓掌。
你不要以为贵为天子才贵,贵为什么部长、董事长、什么会的会长才贵,不见得!过去曾有什么长被枪毙的,不贵呀!以前某大员到金门巡视,那时我们在金门,他对一个司令官说:你这肚子吃太饱了。为什么呢?那时金门在挖坑道,阿兵哥苦得要死,伙食费大概是被这司令官吃掉了吧,所以他说你吃太饱了,第二天就下台了。所以我们说贵为天子、贵为什么长,都不叫贵,否则我们就永远没有办法贵啰,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当部长,也没办法贵为天子。
三、发菩提心
其实佛法里讲的“贵”,是指一个人具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心”,能够克制自己,有廉耻、羞耻之心,在佛法里就称为小贵。守五戒、修十善,人天乘,叫做小贵。真正的大贵,要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何以故?人天乘是发增上生心来信佛学佛,这辈子好好布施做善事,不要做坏事,希望来生大富大贵,这叫增上生心;五戒十善,再修禅定,以便来世生天享受,在天界待个几千万年,这个是发增上生心,这在人间来讲就很不错很不错了。但在佛法来讲,生天是有为有漏,还是有烦恼,为什么呢?毕竟还有生老病死、无常等种种的痛苦。所以人天虽然是乐,在某一个层面来讲毕竟还是不圆满。
唯有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称得上大富大贵。目前台湾很重视念佛,能念佛的人就是最尊贵的人。念佛做什么?当然是想成佛,为什么要成佛?不成佛可以吗?成佛有何价值?成佛有什么意义?佛是怎么成的?你说你修念佛法门,你到底对佛陀了解多少?你从寺庙里面的佛像去了解佛陀吗?还是从这寺院的建筑去了解佛陀?或是从出家人身上了解佛陀呢?到底我们该怎样去了解佛陀?我一定要了解佛陀才懂得念佛,我越了解佛陀,我才越会念佛,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提供各位参考。
首先来研究佛跟我们有什么差别。佛是觉悟者,他对生命的实相乃至宇宙一切的实相有彻底的了解,烦恼断尽了,没有无明,只有悲心,不像我们只要有一点点同情心就希望别人知道,希望被登在报纸上,最好媒体能把我好人好事的功绩刊登出来;佛陀的悲心却没有这种概念,一切众生对他来说,不论信佛、学佛、毁谤佛,或是不信佛的人,都是平等一如。所以我们跟佛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们可以从经典里认识佛陀,所以说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多看些经论,了解佛陀的发心、修行、证果的心路历程,从经典里面了解佛陀的伟大。身为一个佛弟子,心心念念把人生的主修定位在“信佛、学佛、成佛”,这种人才能称为念佛的人。
在你世俗的追求当中,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我练什么功。练到身体穴道都打通了,任督二脉、带脉、阴乔脉、阳乔脉,不管什么脉,连中央山脉都打通了也不是究竟的,所以你不应该去追求这些东西;当然气功让你有健康的身体是很好的,但它跟财富、地位等一切都是无常的,不是究竟的,当你面对死亡,面对烦恼的时候,它们一点都帮不上忙。所以在所有的追寻当中,惟有“信佛、学佛、成佛”才是人生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目标。这样讲起来,是不是我们抛弃事业、家庭就好了呢?不是这样的!因为你信佛学佛成佛必须要广结善缘、广度众生,凡是士农工商、建筑、生意、超级市场……,一切对人类有利益的事业都可去从事,才能跟众生结缘,这样对你心目中最高的座标“信佛、学佛、成佛”,不论遭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信心不退,才有资格说你是念佛的人。如果你把你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家庭事业,万一家庭破碎、事业失败,那你怎么办?你一切的希望都破灭了,人生就没有意义了,是不是?如果,你有一个希望:“我人生的追求当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将身心导向圣贤之道。”如此希圣希贤,把成佛作祖当作人生最高的诉求,把家庭事业视为一种因缘与福德,万一破碎的时候,你还有心灵的养份来支撑你的生命力,因为你的主修及格,副修虽不及格还可以补考,主修绝不能不及格!人生的“主修”是信佛、学佛、成佛,这个信念永生永世不退,那么你就是念佛的人。
华严经廿四卷“菩萨常念于诸佛,无上智慧巧为说,如佛一切无所依,愿我修成此功德。”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因为我过去念佛是念佛陀的名号,现在还是照样念佛陀的名号,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喔!原来我们还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念佛,就是多研究经论,从经论当中认识佛陀,学习佛陀的无上智慧。“菩萨常念于诸佛,无上智慧”,佛陀这无上智慧,对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一切,都没有迷惑,佛陀得到智慧就好了吗?还不够!他要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去利益众生,善巧方便的去度化众生,这是佛陀的悲心——真正的大悲心。所以说“无上智慧”只是一个巧为说,就是方便善巧的去摄化众生、引导众生导向觉悟;只有无上善巧方便,才能使众生走向觉悟的方向来。
“如佛一切无所依”,这跟我们众生完全不同,我们个人总是依靠家庭、依靠事业、依靠某个人,希望这个人保护我、依赖我,或者我依赖他,总是执着一个什么事、物,希望它带给我快乐,一般人都是如此在心灵上有所依。佛陀则一切无依,一切不执着,因为他有般若空慧。对佛陀的无上智慧、善巧方便度众生的悲心、以及不执着一切的功德,产生强烈追求的欲望,在大般若经称作“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在人生的追求当中,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最高理想,遇到事情的时候,怎么去抉择,怎么去取舍,都以这个最高的原则作为你人生的取舍准则,这种人称为念佛的人。所以发菩提心的人,我们称之为大贵人,各位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发信佛学佛成佛的心?有!恭喜各位,你就是大贵人。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
四、生善法欲
接着我们要特别研究怎样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如何。
在华严经里就有这句话:“一切善功德,皆从愿欲生。”有人说:要成佛就必须没有欲望,对不对?不对!成佛是善法欲,发菩提心也是善法欲,人若是一切都没有欲望,就变成灰心泯智、或灰身泯智,这不是佛法所追求的。所以生而为人,要把人生的方向认识清楚。举个实际上我自己本身的经验提供各位参考。这几年社会上流行EQ,以前讲IQ、现在讲EQ;有一天,我在纽约一个很大的公园,看到一个日本人正在打高尔夫球,这日本人看到我是东方人,我也看他是东方人,起初以为他是中国人,我跟他讲中文他却听不懂,我想他是日本人才对,所以我就用日文和他谈,两人谈得很投缘,我这生当中没打过高尔夫球,跃跃欲试,我告诉他,能否借我打一下,教我打好吗?他说好啊,就教我手怎么比,球杆怎么晃,脚怎么站,然后我就挥手一打,结果只打到空气,第二次我又一挥,却打到泥巴,尘土满天飞,我的脸都红了。我想想在中学时候体育成绩还是满高分的,我就不相信打不到那个小球;第三次我就念阿弥陀佛,让心静下来,结果一挥棒,真的就打中了,正中那个小球;很遗憾的,这球却飞到树林里去了,他教我打高尔夫球还损失了一个球。
我当下悟到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人生的方向”。这一生当中,你到底追求什么?既定方向如果没有认识清楚的话,即使打得再远也没有用。人生像打高尔夫球,并不是打得远就好,还要打得准。这一生当中我们追求什么,方向认识不清楚,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你还是痛苦,你还是烦恼;如果你的方向对了,虽然要多打几杆才能进洞,毕竟比打到森林里更有意义。否则你把球打到森林里去,球就失踪了,回不来了。EQ很有意思,所谓EQ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彻底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能了解自己感情及心念的种种起伏,而能够安住其心,降伏其心,知道自己的专长、专业,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一方面去发展,有明确的兴趣,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EQ;并非你才华很好、IQ很高就会成功;就像打高尔夫球,你打得再远,但挥杆方向不对就没有用。
刚才说过了,对人类的整个未来,我还是抱着乐观的心态,从光明面去看它,为什么?人类知识的进步并不等于智慧,但是知识的进步慢慢便会逼使人类面对如何生存的问题作思考,对于整个人类未来的命运要怎样作永续经营,慢慢会找到一个共同点(最大公约数)。关于富贵,暂时我们就停在这边。
肆、调摄身心
现在讲第四点:身心之调摄。
我常常说,我们研究佛法也好,研究世间学问也好,一切一切都必须回归于身心这个着眼点,凡事都先考虑对身心的进化、智慧的增长有所助益否,如果对我们身心没有助益,研究再多的玄学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比较注意实用的佛法。我们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必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以追求佛陀的智慧为方向,把信佛学佛成佛订为人生最高的座标。
目前特别就我们身心的调摄,比较重要与实用的,提出一些原则供各位参考。
一、节制饮食
先讲身,一个人最怕什么?生病嘛!一生病就谈不上什么志愿和志气,甚至弄得万念俱灰,这个供我们使用的身体要怎么去调好,讲粗一点,先要控制嘴巴,俗话说病从口入,要身体健康必先在饮食方面下点工夫。我最近做全身检查,视力一点零、一点二,听力标准,肝功能、肾功能……一切正常,医生说,你是健康宝宝。他问我说:你几岁?我说:五十五快六十了。哦!你怎么保养得这么好?我说我嘴巴控制得好,我的QC在嘴巴,不随便吃东西,有选择性。你们看市面商店贩售的东西有很多不能吃的,精制的食品应该少吃,叫你不吃实在很难,就尽量少吃吧。商店卖的饮料都是马上可以喝的,但不能喝呀,很多速食成品或罐头的食品,都是经化学处理的,填加了防腐剂及各种色素香料等等,油炸的东西也千万不能吃,要尽量吃新鲜的蔬果类,吃完全食物,英文叫Wholesome,比如说米,本来包着一层硬壳,把外壳打掉,里面还有一层内壳保护,那就叫糙米,若你把内壳也磨掉,只剩白白的米粒,就叫白米,也就是白吃的米,吃了身体容易生病;吃惯了白米,大家觉得很甜很软很Q很好吃,可是久而久之,会缺乏某些营养素,牙齿也会失去正常的功能。
所以我们应该吃完全食物,有些水果能连皮吃的就连皮吃,比如红萝卜,你把皮削掉了,这红萝卜已经不是完全食物了,红萝卜应该是连皮吃的;像我们山上,马钤薯是整个吃,不削皮的。有些东西则必须削皮才能吃的,像榴梿,你说连皮吃可以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榴梿不可能连皮吃,稻谷也不能连皮吃,那外壳一定要去掉,是不是?你不要听师父教你们吃完全食物,就把一切食物完全吃下去,不行。进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台语有句话说“呷饭皇帝大”,并不是说你吃饭时就当老大,这句话说明吃饭是很严肃、很有学问的一门功课;你不要把吃当作很简单,以为随便塞进去就好了,这一生当中,你若不懂得吃的技巧,你会受苦的。去年我到新加坡去,我感觉很奇怪,新加坡的公寓本来一楼都是空的公共空间,为什么现在都变成洗肾中心,而且居然这么多,现在台湾也有很多洗肾中心,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由于我们饮食出了问题,所以洗肾的人也越来越多,吃出问题来了嘛!
三餐之中以早餐、中餐最重要,晚上少吃为妙。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吃是更好。早上是帝王之食,中午是平民之食,晚上是乞丐之食,如果你颠倒了,晚上吃得很饱很饱,然后饱食而眠,那就是朽木不可雕啦,饱食而眠一定要生病,这是佛经所讲的,晚上要尽量少吃,空着肚子睡觉才不容易生病;我谨守这些原则,所以我这二、三十年来很少感冒、咳嗽。
所谓吃健康食品,不是叫你吃像外面卖的一套几万元的健康药物,那个东西不能吃,做那种生意的人可能会因此骂我,没关系,我还是必须老实告诉你,真正的健康食品是指新鲜蔬果、还有硬壳类、种子类的东西,像核桃、南瓜子、芝麻、杏仁之类的种子食物。最佳的饮料是什么牌子的?“白开水”!不要吃冰冷的东西。冰冷东西一吃下去就伤到胃肠,胃肠一受伤,肺也被伤到了,因为肠与肺互为表里,胃肠一受伤,肺功能必然受影响,肺主皮毛,肺功能受影响之后,皮毛就受伤,皮毛指全身的皮肤粘膜,包括呼吸道粘膜、泌尿生殖道的粘膜等,皮毛受了伤之后就容易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发炎、肠胃发炎。所以家里小朋友老是感冒的,我都告诉父母亲不要让他吃冰的牛奶,或冰的任何东西。日本的一位教授调查过,自从人类发明冰箱以后,人类的疾病就增加了很多。冰冷的东西、不新鲜的东西、精制品、又甜又香的东西,都要少碰为妙。作为一个佛弟子要有智慧,不要乱吃东西。过去我吃素,曾经因为没把握原则而吃出毛病来,病得连佛都不想拜,还怨佛陀说:我吃素怎么身体这么差呢?怨佛陀有什么用,是我自己没有智慧,天天吃罐头的酱瓜,以致营养不够,结果吃出毛病来了。所以吃是很深、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吃了一辈子还不懂得怎么吃,实在是冤枉作人。
二、充分休息
除了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要领——“休息”。各位几点睡觉?十一点、十二点,这都是错误的,睡觉最好的时间是十点,九点半更好,超过十一点睡觉就不正常。我们胆肝休息的时间是子时、丑时,你子时还不休息,即使睡到明天早上八点,还是很累。我通常十点就准备休息,十点半躺下去,一秒钟到两秒钟,就不省人事了,早上四点起床,一起来精神百倍。早睡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免除很多应酬。早起有什么好处?早起不受干扰,你看师父们早上四点起来洗洗脸,就打坐,没有信徒来拜访、请法,四、五、六、七、八点,四小时是出家人每天的黄金时段。你想想看,晚上应酬到十二点才回来,等一觉醒来已经七、八点,另一个应酬马上又来了,你还有时间读书吗?当然没有!所以你应当养成习惯,学聪明点,晚上早点睡觉,九点半就准备睡觉,清晨三点半或四点半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别人在睡大觉时,你已经解决了很多事。如此聪明的做法,对你这生当中的修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适当运动
除了吃和休息,运动也很重要。现在我们来个脑力激荡:运动除了可以让你骨骼坚硬、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使你的钙质沉积到骨骼之中去,增加钙质的吸收利用效能,还有什么很重要但没讲出来的好处?心情愉快!不要老是皱眉头,不要嫉妒人家,不要瞧不起别人、瞧不起自己,这都很重要;心情老是郁闷不乐,台语叫“郁卒”,要保持乐观的心境,才能使你的免疫细胞活跃起来,进而获得强健的身体。
四、正确呼吸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法则,我点出来好了——“呼吸”。你们可能会说,师父你看轻我们了,大家天天在呼吸,谁不会呼吸呢?我发现大家真的是不懂得呼吸,所以造成很多的疾病,呼吸非常非常的重要,三天五天不吃饭会死吗?不会死。我最近刚好断食五天,我五天没有吃,有没有死?死了就不能来这里了嘛!五天当中我没吃东西,只有喝水。过去我曾经多氯联苯中毒病得很严重,后来断食二十一天,没有饿死,活到现在。呼吸比吃和休息更重要,你把鼻子捏住一分钟试试看,受不了,可见呼吸是维持生命不可缺的要素。可是我们懂不懂得呼吸要领?我们多是作错误的呼吸。在阿含经里面,佛陀曾经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但能让身体健康,而且还能让心灵安定下来,现在我就要来与各位分享这个正确的呼吸方法。
中国人提倡气功,将气憋在小腹丹田,这还不是正确的呼吸方法。佛陀告诉我们:一般人的呼吸叫“浅呼吸”,浅呼吸对健康不好。呼吸系统从鼻腔经过气管一直到肺部,将空气吸进去再呼出来,在医学上叫做外呼吸,又叫肺呼吸,保留了很多的废气;因为种种的原因而使我们换气不完全,包括非常非常多的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存留,也相对的降低了氧气的获得,造成组织缺氧。一般人呼吸每分钟十八到二十次,所以呼吸很浅,经常有一百五十到两百西西二氧化碳停留在肺部而无法交换,造成我们头昏昏、脑钝钝(台语),昏沉、疲倦、思考不能集中等现象。佛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呼吸:吸气的时候要自然的吸,不必刻意吸很多很多,佛陀注重呼气甚于吸气,认为能呼出的气体量就代表能吸入的量。我们误以为能吸愈多就愈好,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当你的废气无法呼出时,吸入再多的氧气都没有用,所以佛陀讲求的呼吸方法是三比一,即每一次呼吸时,吐气的时间比例是三,吸气时间比例为一,经过慢慢训练的时候,还可以变成四比一,那就更好了。目前假如你能训练到三比一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可以一起来试试看这种呼吸法,吸——吐,吐气、吐气、吐气、吐气、吐气、吐——这样叫一口气。你看我们平日的呼吸,你以为你吐气吐干净了,可是你看,呼——吹气,你每次都没把气吐干净。我现在用这杯子喝茶,只喝一口就放下来,你们能再倒多少水给我?一口而已,然后我再喝半杯,你们就可以再倒半杯给我,可是其中有半杯水是旧的,如果我将一杯全喝光光,你们可以再倒多少量给我呢?一整杯新鲜的!可见一个人吐气时能够吐得干干净净,吸气才能吸得完全!当我们呼吸时,横隔膜会一上一下运动,连带的也会自动按摩你的内脏,对五脏六腑健康非常有帮助。所以你要注意呼气甚于注意吸气;并不是像气功所说的要吸很多憋在某处越久越好,不是这样的。你有没有把废气吐干净,就像这杯茶有没有喝完,当你喝完它才能再倒一杯新的给你,你喝一口,我只能倒一口给你,你喝半杯,我当然只能再倒半杯给你,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有一天,我突然间领悟一个道理:呼吸跟拧毛巾一样,毛巾如果这样随便一拧,湿答答的,用来擦桌子,能把桌子擦干净吗?不可能!因为它湿答答的,已经没有吸收的能力了,但是如果我将它扭干了呢,桌上的水都能擦干净。所以你每一次呼吸的时候就想成拧毛巾:“我把毛巾扭干!把废气吐干净!”这种正确的呼吸法。你不妨利用打坐时实验看看。我们念佛的人在打坐当中,一分钟两次到三次呼吸就可以了,一般人是十二、十五、十八次,甚至于二十次。一个人的呼吸若很浅,身体不容易健康,而且寿命比较短。你看狗怎么呼吸?“哈、哈……”呼吸这么短,寿命只有十年。
正确的呼吸法是这样子的:自然吸,不要故意吸很多,自然吸就好,再吐气——吐气——吐气,吐完了就念一句阿弥陀佛,知道吗?你不必念阿弥陀佛念得很快,每次吐息终了就念一句,若习惯念三句就每次念三句,你习惯念五句就念五句,要时时注意你的吐气有没有吐得干净。你能吐出多少,就表示你能吸入多少。就像这杯子的水,你能喝掉一杯的量,我就能倒一杯的量给你。假如你每次都保留许多废气在呼吸器官中,就会老是觉得头昏昏、脑钝钝的,疲倦啦、思虑不能集中啦,种种毛病都来了,这就表示你不懂正确的呼吸方法。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试看,很容易让你身心静下来。
你随时可以练这功夫,这功夫也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当烦恼现前时,马上警觉到问题。或者你的顶头上司啰哩巴唆的时候,你就眼睛看着他,心念“阿弥陀佛”,他以为你很认真听他讲,可是你却在调整呼吸,在修行。这样你既不浪费时间,也得到许多好处,他也得到受用,为什么?他只是发泄发泄而已,他把一句话重覆十遍、二十遍,念那些没有营养的话,你越听越烦,会产生冲突,你要立即调息,赶紧的在心里念阿弥陀佛,这样他会认为你是好部下、很认真听他的话,这功夫要学起来。
五、当修忍辱
我们平常都有个习惯,老是注意别人对我好不好,计较别人是否尊重我,在意别人是否器重我,是否欣赏我,是否特别保护我,注意这人高、这人胖、这人瘦、这人漂亮、这人怎样……,我们都把心外放,所以叫做“外道”。现在用这方法随时注意自己的呼吸,你的心很容易静下来,身体也就容易健康。可是现在我正在讲解,你还是要认真听,你不能直念阿弥陀佛,没有用心听我的话,那就白费了。所以要看情形,如果对方讲有意义的话,你当然要认真听,对方讲没有营养的话,就赶紧把这功夫用上来,不浪费时间。
以上谈到身心的调摄,包括饮食、休息、运动、呼吸、不要发脾气,这些都是我们调摄身心的要领。
伍、求一切智
最后来作个结论。大富大贵好不好?好啊!是好事!大富是指心灵的层次,比如一个人多去摸专业的书籍、修身养性的书籍,能避免自己的知识与社会产生代沟。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新的知识产生,如果把它用三十二开的纸张来记载,大概要两千页才能写下来。三五天不读书,不但面目可憎,还与社会产生代沟——跟不上时代的鸿沟。所以在人生的追求当中,心灵的富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心灵太空虚了,你就会慢慢被时代淘汰掉,也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在家中你跟子女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子女会瞧不起你,你的事业也会做不成,因为你一无所知,你永远用最原始最老旧的方法去经营,就不能生存下去。可见追求知识,让心灵丰富是很重要的。
我们除了衣食无缺、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除了求富还要求贵,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希圣希贤,在佛法来讲,就是要成佛作祖。在信佛学佛成佛历程中,要以佛陀作为我们生命最高、最究竟、最理想的学习及成就的座标。若我们今生今世,乃至世世生生以佛陀的“一切智”做为最高的生命诉求的话,则这一生的一切一切,包括婚姻、事业、感情种种的挫折,就算不了什么了,毕竟那些都只是副修,不是我们的主修。我们的主修不能丧失,若不能把握主修,只在副修下功夫,那么无论副修再修得怎么好,还是不能毕业;主、从之间,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把握得宜。
如果能把生命的定位认识清楚,庆幸自己得人身、生在人间,能时常听闻佛法、能亲近善知识,有好的同修道友互相提携,又能在佛陀文教基金会共修,这真是大富大贵。你不要以为社会上那些大富豪,以及高官显宦很富贵,其实他们有许多是富而不贵,是美中不足的。每一个人要肯定信佛学佛就是最富贵的人,能够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才是大富大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