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该如何斩断这个连接我们身与心的执着呢?如果它是身外之物,就可以用身外之物斩断它,但它不是,所以,用外在的任何一种方法、手段都无法触及它。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这些话有一点不好理解,然而,对于那些对空性稍有了解和体会的人而言,这是很正常的,一点也不神秘。一旦证悟了空性,虽然没有彻底消灭贪、瞋、痴,但粗大的烦恼会明显减少。
那么,“所断”是什么?就是“我执”;“能断”是什么?就是“证悟”、“智慧”。所断是指要断的对象;能断是指断除的方法、手段。
我们要断除烦恼,首先就要找到烦恼的根源。佛教对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都很讲究因果关系。若要毁灭果,就必须找到因。只有找到“因”,才能打破、毁坏它。“因”毁坏了,“果”就会自然消失。这是一个非常理性、合理的做法。
有些外道不去打破“我执”,反而通过诸如不穿衣服、长时间不吃饭、烧毁自己身体等方法,来寻求一条脱离轮回的出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印度到现在还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根源,所以方法错了。肉体当然可以毁掉,这很简单。但这只是临时毁坏了果,并非从根本上解决它的因,果随时都有可能再发生。比如,吃一些止痛药可以把痛苦的感觉压下去,但如果病根不除,过一两个小时药效消失后,痛还是会发作的。同样,不解决根本原因是不管用的,所以我们要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否只有佛菩萨才能做到呢?凡夫是否无法做呢?不是。佛、菩萨已经断掉我执,所以没有必要再断,就像没有必要去杀已经死去的人一样。恰恰是我们这些有执着的凡夫,才需要断掉“执着”,而且也有办法断。如果在座的所有人肯把世俗间的事务基本上停止(还不是完全停止),然后一心一意投入修行的话,在死亡之前,无论时间长短,肯定能够放下很多执着。
在座有很多三四十、四五十岁的人,如果我们能将以前为生存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修行,而且方法无误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的执着已经断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做不做的问题,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只要做,是肯定可以做到的。所以,空性的修法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再具体讲一讲:什么在束缚我们?什么可以断掉它?
(二)认识轮回的根源
今天,我们为什么作了凡夫,为什么流转轮回呢?这不是人格化的上帝的安排,也不是象某些人说的那么简单——“无因无缘”。对凡夫而言,生命的前后两端——过去世和未来世,是非常模糊的,我们只知道中间的一段——现世的几十年而已。生命的起源和归宿是一般人不容易了解的事情。正因为这样,虽然有很多教派或个人就此问题创立了常见、断见等种种观点,但是,其中没有一人能真正说清生命的真相。只有佛陀才能够清楚明白地揭示出生命的源头和归宿究竟是什么。
是什么将我们束缚于轮回中的呢?
我们不是自愿流转轮回的。我曾讲过,有些人在催眠的时候,说自己是故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也许真有这样的感觉,也许是在胡说。但无论如何,这都应该是自己的幻觉,是不太可能的。实际上,除了那些度化众生的菩萨以外,没有一个人在临终时有主宰自己来世去向的能力。我们一直都是毫无目的地漂泊于轮回当中,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也没有一种外在之物在束缚我们。人们总是以为,是外在的事物约束了我,为了生活我必须去工作挣钱,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就没法生存。之所以这样认为,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家都在这样做,所以我也要这样做。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世事是必须要做的,放下了也就放下了,只是我们认为这些事是肯定要做的,才会始终放不下。
但是,有一样东西始终迫使我们漂泊于轮回当中。它,就是“我执”,这个我执不是身外之物。
有了我执,就有了贪、瞋、痴。我们经常生起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嫉妒心,都来源于“我执”。假如没有这样的“我执”,有没有可能产生贪心?有没有可能产生瞋恨心呢?不可能的!
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同样,外境也不是独立的,而是内心的产物。
关于外境和心、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有种种学说。一些人说外境是心的产物,另一些人却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实际上,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根本不在我们普通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范围之内。虽然古往今来的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认识、下过许多定义,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因为问题本身,已经超越了普通人感官、意识的范围,他们也没有能力去辨别清楚。
其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并非精神是物质的产物,而是物质是精神的产物。这一点是有办法证明的,不仅有理论可以证明,还有许多前辈修行者亲身经历的种种实实在在的事例可以证明。
若外境是心的现象,“心”是什么呢?在世俗谛,从凡夫的角度看,“心”是万法的根源;从空性的角度去观察,则“外境”不可得,“心”亦不可得。既然“心”与“外境”都不可得,我们又为何流转轮回呢?因为,内心有了执着以后,这个执着首先可以建立外面的山河大地,然后可以让所有的人迷惑颠倒、不能证悟。这是心染污后的一种能力,而非心的本性的能力。
现在我们知道,一切烦恼和外境的根源是“心”。“心”又有很多种,如心的本性光明,还有心突然产生的执着,其中,谁是轮回的根源呢?心的本性光明不是轮回的根源,只有心的执着才是轮回的根源。心的执着为何是轮回的根源呢?因为,刚才已清楚地看到,贪瞋痴是从我执产生的。虽然我们不清楚外境是如何从心产生的,但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来抉择外境就是心的一种现象。总之,一切好与不好的现象,都是心的执着。
所谓“心的执着”只有两种:“人我执”和“法我执”。所有的执着都包含于其中,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执着。所以,轮回的根源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
从无始至今,正是这两种因缘将每一个人束缚在轮回当中。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好,还是功绩卓著的伟人也好,所有的人都受制于它们,都被它们所统治。它们是统治者,我们就象它们的奴隶一样。
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的呢?“人我执”不是身外的东西。每一个人都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执着“我”就是肉体或者肉体和精神的综合体,这不是父母教的,不是老师教的,也不是自学来的,而是一种天生具备的执着,这种执着叫“人我执”。那“法我执”又是什么呢?就是除了自身的五蕴之外,把一切身外之物(如山河大地、房屋桥梁、金钱等)执着为实有,都叫“法我执”。
例如,认为金钱是实在的,心里就产生了“法我执”;认为“我”是存在的,就产生了“人我执”。既然“我”存在,“金钱”也存在,于是心里就冒出一个念头:“我”要去挣“钱”。对此,我们要扪心自问:我是如何看待金钱、名利的?我是如何看待我自己的呢?金钱、名利,没有一个凡夫不喜欢,只是喜欢的程度不一样而已。“人我执”,每一个凡夫都有,而且非常浓厚。这就是我们的答案。那么,挣钱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享受世间的一些感官刺激,即所谓的快乐和幸福。如果能够体会和证悟身外的金钱、我自己以及感官的刺激全部是如梦如幻的,能够看透这些都是空性的,我们有没有可能去追求所谓的幸福快乐、去争权夺利呢?那是不可能的。争什么权?!夺什么利?!都是空性的。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要把世俗谛和胜义谛分得清清楚楚,否则很多人会对空性产生误解。因为曾经详谈过二谛的问题,在此就无需赘言了。
(三)为何要破“人我执”和“法我执”
了解为什么要破“人我执”和“法我执”十分重要。因为轮回的根源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有些人虽然不愿意受痛苦,但也不愿意脱离轮回,只希望在流转的过程中生生世世享受人天福报,那么,这种人不需要断除这两种执着。可是,如果我们不愿意再流转轮回,希望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从轮回中解脱,就一定要推翻这两个执着,否则解脱无望。
(四)如何推翻两种执着
从出离心生起的第二刹那起,我们就开始与轮回分手,这时还没有能力推翻轮回,因为脱离轮回的条件之一是证悟空性。若想飞速地推翻轮回,就要学密,特别要学大手印、大圆满之类的法。学显宗同样能够了脱生死,但没有那么快。通过比较显密经典和显密修行人的进步速度,就可以看出这个差别。但是,对一般人而言,首先要用中观的推理方法来抉择空性,然后再去听闻、修习大圆满。到那时,这些中观的修法会对证悟大有裨益。所以,我们要推翻自己的执着,先要依靠中观的修法,最终要依靠密宗的修法。
(五)宣讲中观的殊胜并劝导修习中观
以中观的推理方法虽然能够抉择一切法是空性的,但实际的效果却要依修行的深度而定。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仅仅听闻而不修习中观,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为什么呢?《般若波罗密多经》中讲过:任何一个人在对空性稍有了解后,其轮回的相续就会因此而受到破坏。因为轮回的相续已经被破坏,所以对他而言,虽然轮回没有立即停止,但其不断向前的能力已经被取消,他的轮回就不会再延续很长时间了。从这方面讲,无论修或不修,只要听到“空性”,就有很大的收获和利益。
佛在《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了几种比喻,其中我记得的有两种。一个比喻是,(古时候,印度有些商人要到海岛上取宝,他们大多是从远离海洋的内陆出发的。)商人们从内陆出发后,当高山开始逐渐远去、消失不见、一切都变成平原的时候,就说明已经接近了海洋(当然,这是指一些特定的地方,不是所有地方)。另外一个比喻是:有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徘徊良久后遇到一些牧童,这说明他已经接近了森林的边缘,因为放牧人只会在森林的边缘,而不可能到森林的深处。同样,任何一个人听到空性、听到般若波罗密多,就像临近海洋时望见平原、在森林中遇到牧童一样,这说明此人已经接近了轮回的边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听到空性即使没有证悟,也有很大作用。
但是,如果从实际修持的角度来说,仅仅听闻而不修习,起不了太大作用,所以一定要修!修之前需要证悟,但这不是指大圆满等密宗的证悟,纯粹是一种中观的证悟。通过逻辑推理、通过理论,对空性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叫做中观的证悟。这对于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都很重要。要证悟这样的空性是否一定要出家呢?不是。无论在家、出家,无论男、女、老、少,谁都可能证悟。只要能先证悟,再通过修行,就可以推翻“我执”。
如果不推翻“我执”,它就有很强的控制力,让我们生生世世流转轮回。人们认为世间最可怕的伤害就是害命,其实,这只是结束了一种临时的生活——这一世的性命而已,却无法使人下地狱。我们经常害怕鬼或者魔,其实,它们只能暂时使人生生病而已,也无法让人下地狱。但是,如果不和这两种“执着”作斗争,它们就会非常有力,会生生世世害我们,令我们堕入三涂。现在,如果肯反过来去推翻它,它就是软弱的,没有能力的。为什么没有能力呢?因为它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没有根据、没有理由的,所以很容易推翻它。可是,这两种执着在我们的心中生存了那么长时间,如果不去观察它的过失和不足之处,即使再没有理由,它仍然会继续存在下去。现在回头观察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它是错误的,既然知道是错误,就容易断除它。
理论上,我们的执着是没有根据,应该很容易断除的;但实际上,要通过修习中观,而彻底推翻我执也并非易事,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我执虽然无凭无据,却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串习,要彻底推翻它,确实不太容易。
总之,认识流转轮回的根源相当重要。我们来此世界,不是自愿的,也非造物主的安排,而是一种强有力的势力安排我们在这个轮回中漂荡,这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现在是我们起而推翻这两个执着的时候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无我”的具体修法
(一)人我的概念
世俗人简单地认为:“人”是由精神和肉体构成的。佛教又把肉体和精神分成“五蕴”。所谓“蕴”,就是集合、堆积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精神和肉体又可分成五个种族,这五种不同的成分叫做“五蕴”。所谓“人我”,是指对五蕴或者精神与肉体的一种先天性的“我执”。“我”是谁呢?我们会指着自己的身体说:“这是我”。比如,头疼的时候会说“我疼”,脚疼的时候也说“我疼”,无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感觉疼痛,我们都会说“我的头(或脚等)疼”或说“我疼”,其中都有一个“我”字。我们不仅嘴上讲了“我”字,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心里这样想,嘴里才这样说。
那么,“人我”的范围是什么?“人我”的范围就是精神和肉体。我们从来不把外物认做“我”,从来不把房子、汽车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当作“我”,只认为此精神和肉体是“我”。有些人认为,死亡的时候会放弃这个身体,所以身体不是“我”,但精神会永远延续下去,所以精神是“我”。
(二)观察人我的推理方法
该如何观察“人我”呢?我们依据的,是龙树菩萨的《中论》和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龙树菩萨通过五种逻辑,来抉择以上观点是错误的。月称菩萨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另外两种推理方法,总共有七种推理方法。这七种推理的方法,在中观里叫做七相“木车因”。之所以称作“木车”,是因为古代只有牛马拉的木车,没有现代的汽车、火车。为何以木车做比喻呢?因为它的构造和我们人是相似的。木车也像汽车一样,是由很多配件组成的。同样,我们的色身也是由皮肤、骨骼、肌肉、液体等等“配件”组成的。所以,包括机械唯物主义也说,人就象一部机器一样。虽然他们不了解人的精神层面,但仅就肉体的某些部分而言,他们说的也没有错。“因”是逻辑、道理的意思。七相木车因,即七种木车的道理。因为我们现在对汽车最了解,说七相“汽车因”才是最合适的。从汽车的比喻,我们就可以看清楚“我”到底是什么。(因为很多人对五蕴的内涵不了解,故这里只讲精神和肉体。)
首先,观察“我”是精神、肉体,还是它们的“综合体”。很多人会说,“我”是精神和肉体的“综合体”。此刻,当我们反观时会发现,如果只承认肉体是“我”,就会有很多问题,是不对的;如果承认肉体不是“我”、只有精神是“我”也不对,因为我们在头疼的时候,会说“我疼”。所以,很多人承许它们的“综合体”是“我”。
再进一步观察,什么叫作“综合体”呢?能不能在汽车上找到一个汽车的“综合体”呢?实际上,把所有的汽车零件组装起来放在一边,就是所谓的“综合体”。但是,在“综合体”存在的同时,除了这些配件以外,谁能找出一个“综合体”呢?找不出来。组装后的每一个配件与它们在组装前分散时一模一样,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把这些配件一一拆下后,在每一个配件上都找不到一个“综合体”。所以,所谓的“综合体”,就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是引人误入迷途的根源。
七种因中的第一因,是抉择“我”与“五蕴”,或者“我”与“肉体和精神”非一体。
我们往往认为,“我”与“肉体和精神”是一体,精神和肉体就是“我”,除了肉体和精神以外,不会有一个单独的“我”。
这时,我们可以依次分解观察,首先分解肉体。人的身体至少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头、两只手、两只脚。那么,这五个当中谁是“我”呢?若头是“我”,当然不对!因为如果只有一个大脑,其他什么也没有的话,谁会说这是“我”呢?这只是一个头颅而已,不叫人。如果手、脚是“我”,也是错的。因为截肢的时候,可以不要左手或右手甚至双手,也可以不要双脚,但截肢者还是活下来了,还是认为有“我”的存在。在人体的每一个器官上,作同样的观察,也都找不到一个“我”。(你们回去观察一下,能不能找到“我”?佛教里没有教条,观察时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定。)所以,在肉体上根本就找不到“我”。原来,我们认为有一个血肉及骨骼、皮肤等的综合体是“我”;这样分解以后,我们却找不到一个“综合体”,更找不到一个“我”。
还有一个希望,在精神上能否找到“我”呢?精神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眼睛能够看到精神吗?耳朵能够听到精神吗?不能。只有精神自己可以看见自己。可是,通过观察可以了知,精神是一刹那一刹那生灭的。就象电影胶片一样,在一秒钟里有24帧画面通过镜头,一帧一帧是分开的,不是一体的。但是,一帧的时间太短了,所以分不清24副图象的变化,看上去人物的举手投足就和普通人一模一样。又如,电脑的屏幕,一秒钟至少有50次的扫描,但这些是肉眼看不见的,因为变化太快了,所以就引起了眼睛的幻觉。同样,我们可以推理出心或精神就是这样一刹那一刹那生灭的。
假如抓住现在的这一个刹那,在这一刹那之前,已经发生过的一系列刹那,现在是否还存在呢?这些都已经毁灭了,已经不存在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了,而且也根本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时空里,它们已经彻底消失了。如果“过去”仍然存在于某一时空中,还有可能回去,但是,它已经不存在了。另外,现在的这一刹那之后、尚未发生的一系列刹那,当前是否正存在于另一个时空中,如同还未上台表演节目的演员,正在后台准备出场呢?不是这样的。小乘最低的分别说一切有部有一些这样的观点,但这是错误的,其上的教派(如中观派等)都不承认。
那么,现在所谓的“我”和“我”的精神就是一刹那而已。可是,我们一直以为“我”(或“精神”)是延续的,过去世的“我”……;现世的“我”……;来生的“我”……,从来不认为“我”就是一刹那。这一刹那和我们的执着是相违的,即使存在一刹那,我们也不承认一刹那是“我”。可是,再继续观察,连这个“一刹那”也是不存在的。
最后,我们就抓不到任何一个东西,外面的物质也好、里面的精神也好,或者从分解的角度看,或者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看,分析到底,一个一个全都消失了。既然肉体和精神都消失了,难道同它们一体的“我”不会随着它们一起消失吗?
还有一种观察的方法。就肉体而言,它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如果这五个部分都是“我”,而平时人们认为只有一个“我”,不会有很多个“我”,所以,不可能五个都是“我”。如果我们选择其中一个是“我”,其他的不是,而四肢及头都同样是“我”的身体,为什么只有一个是“我”,而其它不是“我”呢?这也没有理由。所以,我们拿不出一个答案。
是不是因为我们太笨了呢?恰恰相反,现在我们开始变得聪明了!没有的东西,当然拿不出来!对存在的事物一无所知,才叫愚笨;对不存在的事物能如实地认识,这叫作智慧,而非愚笨。此前,把没有的当作有,才是最愚昧的。在中观里,还有很多推理的方法,这里暂时不讲。这是七种因的第一个:抉择“我”和“五蕴”非一体。
第二个因,是抉择“我”和“五蕴”非异体。异体就是单独存在的意思,这显然不合理。“我”是不可能像这个桌子一样地在精神和肉体以外单独存在的。如果在精神和肉体上没有“我”的话,我们更不认为在其他地方有“我”的存在。
第三个因,是抉择“我”并非依止于“五蕴”。“我”是否象人坐在车里一样地依止“五蕴”呢?经书里将这种依止比作“狮子坐在森林当中”,“我”是否就坐在“五蕴”当中呢?也不是。因为除了精神和肉体以外根本就找不到一个我,这是实实在在的。还有,所谓五蕴或者所谓的肉体和精神是可以分解的,在分解后的每一个成分里都找不到“我”。所以,“我”并不依止于“五蕴”。
第四个因,是抉择“五蕴”并非依止于“我”。佛经中将这种依止喻为“山上生长的树木依靠山而存在”。那么,“五蕴”是否依止“我”而存在呢?也不是。因为,依照前面的思维方法,根本找不到“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在哪里!所以,“五蕴”并不依止于“我”。
第五个因,是抉择“五蕴”与“我”相互并不具备。
所谓具备,就如同现在我具备这本书(我手里拿着的这本书)一样,是不是“我”具备“五蕴”,或者“五蕴”具备“我”呢?不是。如果“我”能够成立,则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找到“我”的存在,那又怎能相互具备呢?
所以,“我”与“五蕴”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既不是相互依止的关系,也不是相互具备的关系。最后,月称菩萨又加了两个因:即第六个因和第七个因。
第六个因,是抉择人体的总形不是“我”。例如,虽然汽车在所有的零件都拆下后就不叫汽车了,但如果各个零件处在一些特殊的位置,如轮子在下面,车框在外面,里面的所有零件也各就其位,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总形。人也是这样,虽然分解后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我”,但是,如果头在最上面,两侧是双手,胸部腹部在中间、最下面是双脚,就产生了一个身体的总形。这个形状应该是“我”,有人这样认为。下面破斥:
什么是所谓的总形呢?头有头的形状,手有手的形状,你说这些肢体的形状是“我”?还是所有器官组合起来的新总形是“我”呢?我们会否认头的形状是“我”,而认为所有器官组成的一个共同总形状是“我”。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共同总形状”呢?除了头、手、脚……的形状以外,还存在一个共同总形状吗?还是头的形状+手的形状+脚的形状+……叫做“共同总形状”?这样观察后发现,除了每个器官的形状外,再没有别的总形状了。比如说,汽车的车轮是圆的,它组装前是圆的,组装后也是圆的。所有的零件以前是什么样子,组装后还是什么样子,这上面没有产生任何新的东西。所以,从这个总形状上也找不出汽车或“我”。
第七个因,是抉择它们的组合体(综合体)不是“我”。
月称菩萨对此驳斥道:如果组合体是“我”,那就把车上的所有零件都拆下来堆积在一起,这个是不是“车”呢?当然不是,只是一大堆零件、一大堆铁,而不叫“汽车”!同样,我们人的肉体或精神在分解后,也仅是一堆肉或者骨骼,就不叫人了。
(三)观修的次第
这样观察以后,不知道你们怎么认为?我虽然是没有修行、有烦恼的人,但作为专门学习佛法的出家人,多少年来,我在这个问题上,曾不止一次、两次地听闻、思考和辩论……,通过种种方法去寻找,却从来没有找到过“我”的存在,而且很清楚地看到:在五蕴上,从来是不存在我的。不过,这只是书面上的理解,而不是修行的证悟。现在,你们回去找一找,不知道会如何回答?
在刚刚开始思维的时候,可能会有找到的希望,但是越观察越失望,越找不出来!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打坐前后的方法,在以前的开示里讲过,我们静下来开始修“人无我”的时候,不是依照禅宗所讲的什么都不执着,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而是要通过语言最后到达“不可言”的境界,要通过思维,最后到达“不可思”的境界。如果刚刚开始修行,就抱着“不执着”这句话不放,那就不要修行了。
现在汉地有些出家人或居士认为,放生等善行都是执着,所以不能做。虽然从最高境界的角度来看,他们说的没错,但在凡夫的境界当中,一切都是执着,哪有不执着的呢?若凡是执着的都不能做,那么学佛、皈依、发菩提心、念咒、六度、四摄、五戒统统都是执着,难道都要放下吗?世间不学佛的人就更执着。作为凡夫,即使是“一了百了”,也无法做到“不执着”。所以这些都是不对的,修行是非常讲究次第的,这些次第千万不能乱了。
对初学者而言,首先要执着,特别要执着出离心和菩提心等善法,因为有了这些执着,就可以成功地走上解脱道并推翻我执。就像用香皂洗脸一样,虽然最后连香皂也要冲洗干净,但首先必须要用它来洗净污垢。同样的,首先可以有执着,以执着去推翻执着!若一开始就不执着,那就是大错误。所以,静下来修“人无我”时,不是象禅宗讲的什么都不想,而是要观察思维。(我这样说不是反对禅宗,禅宗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我们现在可以企及的,而是以后要达到的目标。)
该如何思维呢?静下来后,就观察“我”在哪里,方法是七相木车因。这样反复地观察、思维,最后深深体会到“无我”。就像我们在屋里没有灯光的时候去寻找一件东西,却没有找到,这时谁也不敢说屋内没有这件东西;若在灯光下仍然没有找到,我们就敢说屋里根本不存在这件东西一样。我们以智慧之光去寻找“我”,反反复复地思维,最后不但不能找到“我”,而且会发现原来根本就不存在“我”。
当深深体会到“我”不存在的时候,就不再继续思维,把心放下来,安住在这个无我的信念或感受当中,持续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越长越好。在早期,它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只有几秒钟而已。在这个体会消失后,又从头开始思维,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我”是不存在的。这如同在有光线的地方看书,书上有的和没有的都会看得一清二楚一样。这种“不存在我”的深刻感受,就叫证悟无我,这是一个初步的证悟。
有时思维累了不想思维,就既不思善也不思恶,让心平静下来,这叫休息。然后再去观察,最后得到的,是“不存在我”的体会,让心再次专注在这个空性当中,这叫作修无我。
你们是不是认为这太简单了?是不是认为修空性还有更好的方法?有,那就是大圆满等密法。但是,现在修大圆满的机缘还不一定成熟。我们还是要先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然后暂时修此“人无我”的修法,修得差不多了,再将范围扩大,或者换成更有力的修法。这样,就可以逐渐靠近密宗了。以上所讲是人无我的修法,这些修法全部是显宗中观的方法,没有涉及到密宗修法。希望大家能刻苦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