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继续讲(八)愿差别。愿差别分十六:1、修炼意乐清净 2、不忘菩提心之道 3、自在无碍行 4、利益有情 5、披精进甲6、会遇同分菩萨 7、令善知识欢喜 8、常见如来,常兴供养 9、摄持正法 10、得无尽藏 11、趣入 12、力 13、修习对治 14、菩萨诸业 15、随学诸佛菩萨的回向 16、净土愿。
15、随学诸佛菩萨的回向
分二:(1)随学如来的回向;(2)随学菩萨的回向。
(1)随学如来的回向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三世一切诸如来”: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所出现的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愿”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提”指无上正等正觉果位。一切来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方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为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这是永恒的解脱,是彻底圆满的果位。
无论是过去佛、未来佛还是现在佛,他们证得这样的果位,是不是为了解脱,为了圆满?不是!最终的目的是利益众生,度化众生。他们知道,如果不获得这样一个究竟的果位,若是自己的断证功德不圆满,就没有能力去利益和度化众生。
所谓“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若自己的觉性没有圆满,就没有办法让众生的觉性圆满;若自己没有到达彼岸,就没有办法让众生到达彼岸。三界轮回就像牢狱,烦恼就像枷锁。无数的众生在三界轮回的牢狱里,铐着烦恼的枷锁,不得自在,受尽痛苦!这些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对我们来说都恩重如山啊!心里特别想把他们都解救出来,但是现在没有能力,所以心急如焚。诸佛菩萨知道,若是能够证得这样一个圆满的菩提果位,就有能力去利益和救度众生了。因此他们通过一切的方便,利用一切的机会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最后都成佛,都证得了圆满的果位,也就具有度化众生的能力了。我们现在要跟诸佛菩萨学。
“我皆供养圆满修”:诸佛菩萨发过很多殊胜的愿,也经历过很多的苦难。现在我要把自己的身口意全部做供养,用来学诸佛的愿行。“皆”就是全部身口意。以全部的身口意来修学诸菩萨的愿行及诸佛的愿行,以诸佛的愿为自己的愿,以诸佛的行为自己的行。若是这样,就没有自私自利的余地了。“愿”指思想,“行”指行动、行为。
“以普贤行悟菩提”:“普贤行”也是诸佛的愿行。除了自己的身口意,没有什么是自己的,因此就是要用自己的身口意来学修诸佛的愿行——普贤行。这样才能迅速证悟菩提,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这是和三世诸佛学,是不会有错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诸佛为了证悟菩提,发愿行持菩提道,最终真的证得了究竟的菩提果位。我们现在也是如此,用我的身口意,尽我一切所能,学修三世诸佛的愿行——普贤行,以此证悟菩提,获得究竟的佛果。
普贤行愿里讲的就是三世诸佛的愿行。我们现在就要发愿,希望自己能学修这些愿行。我们行善和积累善根的过程以及如何安排这些善根的去向——回向,就要和三世诸佛学。
(2)随学菩萨的回向
分二:①愿等普贤 ②愿等二圣
①愿等普贤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等普贤,指和普贤菩萨一样。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为什么成了诸如来的长子了呢?因为普贤菩萨的行愿是最圆满的,他的行愿具足和圆满了十方三世一切菩萨的行愿,这才是真正诸如来的密意。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中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我们的自性、心性遍一切处,轮涅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或心性中显现的,所以就是“普贤”。轮回是不清净的,涅槃是清净的。其实清净与不清净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心。若心清净,当下就是涅槃;若心不清净,当下就是轮回。无论是清净或不清净的,都不离自性、心性——普贤。普贤也可以指诸法的实相,也可以指诸法究竟的真谛。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因为普贤菩萨的愿行太圆满了,完全符合一切如来的密意,所以普贤菩萨成为了诸佛的长子。我应该着急,你也应该着急。因为我也要和普贤菩萨一样,我也要立地成为诸如来的长子,我的愿行也要当下圆满。怎么圆满呢?就是将我所行持、所积累的一切善根进行回向。“诸善根”包括过去的善根、现在的善根、未来的善根;包括已经行持和积累的、正在行持和积累的、准备要行持和积累的一切善根。通过这些善根,成为诸佛的长子,和普贤菩萨一样。
“智”指智慧,也可以指愿——殊胜的愿,即菩提心。“行”指与普贤菩萨同等。我的智慧、菩提心和普贤菩萨一样,我的愿行和普贤菩萨等同。若仅仅口头上说“我要成为诸佛的长子,我要和普贤菩萨一样”,没有用!那怎么办?修行要获得圆满,还是要靠自己,以自己的善根的力量。
回向善根就是利用这些善根。什么样的善根才能成为诸佛的长子?才能和普贤菩萨等同?就是将过去所行持的善根、现在正在行持的善根和未来会行持的善根,都变成无漏的善根。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获得圆满菩提果的因。
善根回向不是要把善根送给众生或佛,而是靠善根成为诸佛的长子。积累善根时要有三轮体空智慧的摄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所积累的善根都要有智慧的摄持,才可以成为菩提行,才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才能和普贤菩萨菩萨的愿行等同。有些人担心,“过去的善根我没有办法这样摄持啊!”如果你现在具有三轮体空的见解和智慧的摄持,就可以将过去所积累的一切善根福德都变成无漏的。什么是有漏?什么是无漏?有漏就是有执着,有烦恼。只要有我执,有烦恼,就是不清净的,所修的善根和福德也会变成有漏的。若是你有无我的智慧,断掉烦恼,所修的善根和福德一下子就会成为无漏的。我们修善,积累福德的时候,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尽量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去行持,这点非常重要。
以无漏的善根,可以让自己的愿行都成为普贤菩萨的愿行,自己可以和普贤菩萨等同,自己也要成为诸佛的长子。普贤菩萨成为诸佛的长子,我和你都着急了,所以发愿:“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但只在这里“嫉妒”普贤菩萨没有用,只在这里着急也没有用,要靠“我今回向诸善根”。我们必须要修善、积累善根,在积累善根的过程中以及善根回向时,要去掉对三轮的执着,不要有烦恼的染污,以无漏、清净的善根令我们的愿行和普贤菩萨等同,也可以成为诸佛的长子。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于彼皆同等。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我们找到了普贤菩萨之所以成为诸佛长子的秘密,即五清净: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行清净、刹土清净。前面一句是身口意恒清净之意,诸行刹土“亦复然”,即“也是恒时清净”的意思。普贤菩萨以这五种清净成为了诸佛的长子,我们现在就要学习和行持这五清净。
普贤菩萨的身恒清净,即无碍。身无碍,一身化现刹尘身。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如果他的身没有清净,没有做到身无碍,他能做到这些吗?普贤菩萨的语恒清净,即语无碍,一音流现一切音。普贤菩萨的意清净无碍,一念当中能深入一切无缘之三摩地门,即一切禅定之门。无缘就是无有执着,三摩地指一切禅定。普贤菩萨的行恒时清净,行无碍,在一刹那当中,可以行持六度万行,圆满一切菩萨的学处——菩提行。普贤菩萨的刹土恒时清净,在一个微尘当中可以显现整个微尘数的刹土,整个刹土中的一切微尘都是如此,无量无边的刹土都在一刹那当中清净庄严。当下都是清净庄严的,一切都是清净庄严的。身恒时清净,语恒时清净,意恒时清净,行恒时清净,刹土恒时清净,这就是普贤菩萨的五清净。
“如是智慧号普贤”:只有智慧圆满了,才有五清净及五无碍。否则,根本无法做到这些。
“愿我与彼皆同等”:发愿自己也要和普贤菩萨一样,要学五清净,修五清净,圆满五清净,成就五清净。这样才可以称为“与普贤菩萨等同”,才能和普贤菩萨一样成为诸佛的长子。
②愿等二圣
愿等二圣:“二圣”指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谓“华严三圣”,就是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
刚开始我们可以“嫉妒”普贤菩萨:他怎么成为诸佛的长子了呢?我也应该成为诸佛的长子,我要和普贤菩萨一样。因为不仅仅普贤菩萨有佛性,我也有佛性,我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他的愿这么圆满啊?他的智慧这么圆满啊?我也可以做到!
你有没有这样想过?有没有“嫉妒”过普贤菩萨?有没有“嫉妒”过文殊菩萨?众生刚开始时若对两位菩萨有“嫉妒心”,这是个好事。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这里说的是普贤的行愿、文殊的大愿。普贤菩萨的愿行是最圆满的,文殊菩萨也和普贤菩萨一样。在这里是要学文殊菩萨的智、普贤菩萨的行。文殊菩萨的智就像双眼,普贤菩萨的行就像双脚。要到达彼岸,要圆满菩提果,不能离开文殊菩萨的智慧,也不能离开普贤菩萨的行愿。
行愿谁都有,但是有智慧的摄持,行愿才会圆满。阿罗汉、独觉也有愿行,但是他们的愿行不究竟、不圆满,因为缺少智慧。若是具足智慧,他们也不会这样,他们也不可能求自我解脱。世间人也有愿行,即为了世间的福报而行持善法。希求世间的福报,这也叫“愿”;为了世间的福报、人天的安乐而行持善法、积累福德,这也是“行”。但是这些愿行不究竟。即使愿行圆满了,获得了人天的福报与安乐,仍然没有逃脱三界,没有摆脱痛苦。即使名气再大,再有钱,还是一样烦恼痛苦,甚至内心的烦恼痛苦更大了。这就是缺乏智慧。若是具足智慧,他们也不会仅仅为了获得人天的安乐而去行持善法。可见,智慧很重要,要有文殊菩萨的智慧。
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的象征与显相,也可以说是诸佛圆满智慧的显现。文殊菩萨形象上是菩萨,实际上他就是究竟的智慧,就是觉性圆满的象征。除此,没有再究竟的智慧,没有再圆满的智慧。这里为什么说要和文殊菩萨等同呢?就是智慧要究竟、圆满。若有这样一个究竟圆满的智慧作向导,不会走偏,愿行一定会达到最究竟、最圆满。
有文殊菩萨的智慧,才会有普贤菩萨的行愿;有普贤菩萨的行愿,一定会有文殊菩萨的智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二位菩萨代表福德和智慧,也可以说代表方便和智慧。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说明了要福慧双修,方便和智慧双运,才能回归自性,才能获得圆满。毗卢遮那佛代表自性,代表最究竟的菩提果位,为什么两位菩萨能成为毗卢遮那佛的左膀右臂呢?就是让我们了知要回归自性,要证得究竟的佛果,必须要靠两位菩萨所代表的智慧和愿行,缺一不可。
尽未来一切劫中恒学两位菩萨的智慧和愿行,无有疲倦,无有厌足。若要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就完全要靠文殊菩萨的智慧,普贤菩萨的愿行。所以这里讲“未来际劫恒无倦。”若是真正明白了,就不会有疲倦和厌足的时候,因为这是自己唯一的心愿,唯一的希求。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我所修行无有量”:“修行”就是行,即菩提行,也是普贤愿行。我所修的菩提行无量无边。
“获得无量诸功德”:所获得的功德无量无边。“功德”在这里也可以指获得了文殊菩萨无量无边的智慧。
“安住无量诸行中”:自己恒时安住于一切菩萨的愿行中。这里也可以说,安住于无量无边的行愿当中,比如普贤菩萨的行愿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神通”指了达诸法的实相、真理。这不是小神通,不是鬼神玩的神通。如同前面所讲过的,一中含多,一刹那就是一切劫,一切劫就是一刹那;小中融大,在一个微尘中可以显现整个极微尘数的刹土,整个极微尘数的刹土可以纳入一个微尘当中。一切刹土就是一个微尘,一个微尘也即是一切刹土。“了达一切神通力”也是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言,不可喻,是超越一切言思的。这也就是文殊菩萨的智慧。
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